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③等:同样。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

②故克之________

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

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

(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试分析他们二人能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有人根据甲文内容拟写出一则上联,请根据乙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曹刿三对庄公显远谋

下联: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③腰白玉之环腰:

④以军务倥偬以:

⑤今日预为预: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②秧:袖子。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②从而谢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住。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

B.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

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

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富足的生活作对比,表明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

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④即开户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qiān):人名。⑨勒:编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4)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鱼我所欲也欲:__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之: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文章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8.古诗文阅读

【乙】朱敦儒传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请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

绍兴二年,宣谕使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廷臣亦多称其请退②。诏以为右迪功郎,下肇庆府敦遣诣行在,敦儒不肯受诏。其故人劝之曰:“今天子侧席幽士,翼宣中兴,谯定召于蜀,苏庠召于浙,张自牧召于长芦,莫不声流天京风动郡国君何为栖茅茹藿③白首岩谷乎!”敦儒始幡然而起。既至,命对便殿,论议明畅。上悦,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俄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会右谏议大夫汪勃刻敦儒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④。高宗曰:“爵禄所以厉世,则文臣便至侍从,武臣便至节钺⑤。如其不可,虽一命亦不容轻授。”敦儒遂罢。十九年,上疏请归,许之。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②靖退:恭谨谦让。③栖茅茹藿:住在茅草盖的房子,吃着野草,意为过着贫苦的生活;④交通:交往,在这里指勾结。⑤节钺(yuè):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1)请结合诗文,完成批注。

(2)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爵禄所以厉世________ ②敦儒始幡然而起________ ③上疏请归,许之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莫不声流天京风动郡国君何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5)【乙】文记载朱敦儒志行高洁,一生曾两度隐逸,自言“爵禄非我愿”,却依旧应诏出仕,你如何看待朱敦儒的隐逸与出仕?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毛发)

D.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0.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划线部分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__

②呼尔而与之呼尔:________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___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3)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1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注】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

⑤脱稿:(著作)写完。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泉香而酒烈(《醉翁亭记》)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①,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③。今贼适疲于西④,又务于东⑤,兵法乘劳,此进趋⑥之时也。谨陈其事

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⑦,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⑧,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磋跌⑨,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⑩。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⑾,非臣之明所能逆睹⑿也。

【注】①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能自安于蜀地一隅。②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考虑着要想北征魏国,应先平定南中诸部,以巩固后方。③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④今贼适疲于西: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而言。⑤又务于东: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战败魏将曹休。务,勉力从事。⑥进趋:赶快进兵。⑦坐大:安然地强大起来。⑧拊手:拍手(称快)。⑨秭归磋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兵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军所败。磋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⑩逆见:预料。⑾利钝:顺利和困难。⑿逆睹:预料。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险于鸟巢,危于祁

曹操拊手,谓天下

已定

关羽毁败,秭归磋

中间期年

(2)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与其受制于他们,哪比得过去讨伐他们呢?

B.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是说行军艰苦,不能按时进食。

C.伪定一时——意思是说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蜀汉自居正统,故称曹操为“伪”。

D.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思是说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3)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

(4)本文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哪一句?抄写原文。

(5)简要叙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述北伐曹魏的理由的。

(6)从前、后《出师表》中找出至今仍用于口头的词句,体会本文用词精练、句法工整的特点。

①前《出师表》:________

②后《出师表》: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咨: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按照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论及“出师”的战略目标的语句。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报先帝”呼应了上文中的哪两件事?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 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

(2)“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

A.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B.后汉兴先汉衰的历史事实和原因。

C.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和原因。

D.为桓、灵二帝感到痛心和遗憾。

(3)请概括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的主要用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1)遍及、普遍;战胜;报告,说;考虑,盘算

(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诚心来处理。

②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

(3)曹刿;金人(或:敌人)

(4)示例:知己知彼,指挥得当,以智慧和勇气获胜。

(5)示例:宗泽三败金人建奇功

2.(1)热水;同“披”,穿着;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因为;事先,预先

(2)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②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觉得有什么痛苦。

(3)勤;有恒

(4)【甲】以中有足乐者。【乙】坚持每天完成当天的学业任务。

3.(1)给……吃;道歉

(2)①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②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3)《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持之“义”即是一种世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4)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4.A

解析:(1)A

(2)C

(3)①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②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4)D

(5)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

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5.(1)有时;带领;向来,一向;门

(2)①(这个办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②赵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3)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6.C

解析:(1)C

(2)年长后容易忘记,希望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3)D

(4)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7.(1)想要的;祸患,灾难;同“向”,先前、从前;停止,放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使它)不丧失罢了。②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3)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是“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

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事例很多,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8.(1)批注二:望见江中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

批注三:因日晚夜冷,波平舟阻而愁;因羁旅他乡,孤零落寞而愁;因山河破碎,不禁愁绪满怀。

(2)用来;才;答应

(3)莫不声流天京 /风动郡国 /君何为栖茅茹藿 /白首岩谷乎

(4)(他)虽然是平民,但是有在朝廷在民间都有声望。

(5)【乙】中朱敦儒自言“麋鹿之性”,可见其是一个天性自由的人;【甲】诗中词人飘泊他乡,见到山河破碎而愁绪满怀,可见骨子里他有一份爱国热情;【乙】文中,朱敦儒的言论爱到皇帝大力赞赏,并且官职节升,可见确实是个才能超群的人。但他因发表异论,受到大夫的弹劾而遭罢官。由此可知,朱敦儒虽然天性散慢自由,但才能卓越,骨子里有一份爱国热情,但历史没有为他提供展示的舞台,自此隐逸于山林,这也不失为一种顺时而行的做法。

9.C

解析:(1)C

(2)D

(3)A

(4)①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②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

10.B

解析:(1)B

(2)C

(3)A

(4)①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事情,但我所讨厌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②以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而接受了它。

11.(1)躲避,避免;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增加,指带来好处;天性,天良

(2)①先前有人宁可让身体死去也不接受的东西,现在为了能享受美好的宫室而接受了。②这就叫作失去了天性。

(3)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12.B

解析:(1)B

(2)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3)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13.D

解析:(1)yóu;qí;fǔ;zǐ;jī

(2)D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

(5)从六个方面来说明理由:①今天的实力不如从前,我们不能用长期相持的办法来战胜敌人;②过去有不及时征战而使孙策“坐大”的教训,因此,务必及时北伐曹魏;③曹操才智过人,尚且遭到危险。因此,不经过危难而平定天下是万不可能的;④先帝称赞曹操有才干,那他还经历许多失败,我怎么能保证一定胜利呢?⑤我们驻军汉中以来,已损兵折将,若再拖上几年,怎样对付敌人呢?⑥目前民力财力日益亏损,以一州之地与敌抗衡是不行的。(所以,必须及时北伐曹魏。)

(6)a.妄自菲薄;b.引喻失义;c.裨补阙漏;d.优劣得所;e.计日而待;a.寝不安席;b.食不甘味;c.坐定天下;d.群疑满腹;e.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1)低微而鄙陋;询问;答应,允许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②至于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攸之、祎、允等人的职责。

(3)①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②三顾茅庐;临崩寄臣以大事。

15.C

解析:(1)亲近;疏远;痛心遗憾

(2)C

(3)亲贤远佞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 (含答案和解析)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 B. 肃/遂拜/蒙母 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

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 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 预为”。 解析:(1)①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 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②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 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 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 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 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3)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 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4)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 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5)注意结合原文作答。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③等:同样。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 ②故克之________ 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 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 (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试分析他们二人能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有人根据甲文内容拟写出一则上联,请根据乙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曹刿三对庄公显远谋 下联: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________) ②觥筹交错(________) ③山岳潜形(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 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小石潭记》) 【答案】(1)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 (2)B 【解析】【分析】(1)①名之者谁:命名它的人是谁?“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取名。②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交错。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这里翻译成酒杯。③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是一词多义:隐藏;隐居;专心。 (2)A. 好像/好像。B. 因为/用来。C. 归家/归家。D. 离开/离开。故选B。 故答案为:⑴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 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注】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明清易代。④兀坐:独自静坐。 ⑤与:赞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好饮酒,善衡文________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________ ③或问“圣叹”二字何义________ ④因为诗吊之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除朋从淡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4)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哪两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 ②指出画线句子【A】的作用。 (5)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 (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 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 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 (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事:________ ②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 ③皆铠以习之铠:________

中考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③腰白玉之环腰: ④以军务倥偬以: ⑤今日预为预: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 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语文中考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③等:同样。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 ②故克之________ 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 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 (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试分析他们二人能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有人根据甲文内容拟写出一则上联,请根据乙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曹刿三对庄公显远谋 下联: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经籍类 凡经籍之类,古今所传者甚多,而所存甚少。其所传者,或纪传体,或经传体,或传记体,或小说体,或诗歌体,或杂记体,或论语体,或问答体,或说理体,或奇闻体,或游记体,或方志体,或考据体,或史传体,或史志体,或别史体,或别录体,或词话体,或文选体,或诗选体,或古文观止体,或小学体,或字书体,或算书体,或律书体,或医书体,或兵书体,或艺文体,或工艺体,或官制体,或教义体,或佛经体,或道经体,或儒家经典体,或释家经典体,或道家经典体,或杂家经典体,或外国经典体,或百家姓体,或千字文体,或幼学琼林体,或古今图书集成体,或四库全书体,或小史体,或小志体,或小传体,或小说体,或小诗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

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②秧:袖子。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②从而谢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何以战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②盐酪:盐和酪。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酪。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 ②周之粟________ ③谢不受________ ④或遗之衣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写出3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 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________ ②逆________ ③对________ ④若是________ ⑤虽________ ⑥直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事:________ ②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 ③皆铠以习之铠:________ ④秋毫无犯犯: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五):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五):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2023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崔昭行贿事 李肇 裴佶①尝②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8.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 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 如此安.得不乱(怎么)窥谷忘反.(通“返”) C. 束带强.出(勉强)皆朝.于齐(朝廷) D. 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9.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 佶至宅看其.姑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将鞭之.公将鼓之. C. 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面山而.居 D. 乃.昭赠官絁千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 裴佶姑父“呵阍者”“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 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 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上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阔: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若主纳忠谏________ ②寻亦诛死________ ③无为后所嗤________ ④以匹夫比之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