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概率
第一节随机事件
教学目的:了解概率的主要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等基本概念;掌握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了解其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随机试验,随机事件,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教学难点:事件(关系、运算)及集合的对应,用运算表示复杂事件。
教学内容:
1、随机现象及概率统计的研究对象
随机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不确定结果的现象。
研究现象: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随机试验(E)
对随机现象的观察。
特点①试验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只一个,但事先已知;③每次试验出现一个且出现一个,哪个出现事先不知。
3、基本事件及样本空间
(1)基本事件:E中的结果(能直接观察到,不可再分),也称为样本点,用ω表示。
(2)样本空间:E中所有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这个随机试验E的样本空间,用Ω表示。
4、随机事件
(1)随机事件:随机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时间。
用A、B、C等表示。
(2)随机事件的集合表示
(3)随机事件的图形表示
必然事件( )和不可能事件(E)
5、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1)包含(子事件)及相等
(2)和事件(加法运算)
(2)积事件(乘法运算)
(3)互斥关系
(4)对立关系(逆事件)
(5)差事件(减法运算)
6、事件间的运算规律
(1)交换律;(2)结合律;(3)分配律;(4)对偶律
教学时数:2学时
作业:习题一1、2
第二节概率的定义
教学目的:掌握概率的古典定义,几何定义,统计定义及这三种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古典概率的计算,频率性质及统计概率。
教学内容:
1、概率
用于表示事件A 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称为事件A 的概率,用P(A)表示。
2、古典型试验及古典概率
(1)古典型试验:特点①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所有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2)古典概率,在古典型试验中规定
P(A)=
n
k
A =Ω中基本事件总数中含的基本事件数
3、几何型试验及几何概率 (1)几何型试验
向区域G 内投点,点落在G 内每一点处是等可能的,落在子区域1G 内(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及1G 的度量成正比,而及1G 的位置和形状无关。
(2)几何概率。
在几何型试验中规律定
P(A)=
的度量
的度量
G G 1
4、频率及统计概率 (1)事件的概率
设在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r 次,则称比值n
r 为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记为n
r
A f n =)( (2)频率的性质 ○
11)(0≤≤A f n ;○
21)(=Ωn f ;○30)(=Φn f ;
○4Φ=AB 时,)()()(B f A f B A f n n n +=+;
○
5 随机性:r 的出现是不确定的;○6稳定性:)()(∞→→n p A f n
(3)统计概率,规定
P(A)=P
(4)统计概率的计算
n
r
A p ≈
)( (n 很大)
5、概率的基本性质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概率中可归纳得到: (1)0;1)(≤≤A P (2)1)(=ΩP (3)0)(=φP
(4)若AB=φ,则)()()(B P A P B A p +=+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 一 4、7、8、11 第三节 概率的公理化体系
教学目的:掌握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概率的性质;会用概率的基本公式求概率。
教学重点: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概率基本公式。
教学难点:用概率基本公式计算概率。
教学内容:
1、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1)为什么要用公理定义概率
○1数学特点 ;○2深入研究的需要;○3是第二节中三种特殊形式的扩展。
(2)定义
设A 为随机试验E 中的任何事件,如果函数P(A)满足 公理一(范围) 01)(≤≤A P ; 公理二(正则性) 1)(=ΩP ;
公理三(可列可加性)。
若可列个事件 n A A A A 321,,两个互斥,则
则称P(A)为事件A 的概率。
2、概率的性质
从公理出发,可以严格证明 性质1:0)(=φP
性质2:若事件 n A A A A 321,,两两互斥,则)()(1
1
∑∑===n
n i n
n i A P A p
性质3:对任何事件A ,)(1)(A P A P -= 性质4:若P(A)-P(B)B)-P(A ,=⊂则B A
性质‘
4 P(AB)-P(B)A)-P(B )A P(B ==
注:○1P(AB)-P(A)B)-P(A )B P(A == ○2)()(B P A P B A ≤⊂
性质5 P(A+B)=p(A)+P(B)-P(AB)
注:性质5对任意有限个事件情况可以扩展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一 15、16
第四节 条件概率,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 教学目的: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概率的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使学生掌握条件概率和概率的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教学难点:条件概率的确定,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计算概率。
教学内容: 1、条件概率
(1)实际问题中要确定在某事件已发生时,另一事件的概率,看书20p 例,在具体问题求条件概率。
(2)定义:若P(B)>0,称
为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的条件概率。
2、概率的乘法公式 (1) )()()(B A P B P AB P ⋅=
(2) )()()()(AB C P A B P A P ABC P =
(3) ()12121312121)()()()(-=n n n A A A A P A A A P A A P A p A A A P 3、概率的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
(1)看书23p 。
例3 分析和解决看两公式的实际背景。
(2) 定理
1 设事件
n
A A A A 321,,两两互斥,且
)
,2,1(0)(n i A P i =>,对于任何事件B ,若B
A n
i i
⊃∑=1
,则有
)()()(1
∑==n
i i i A B p A P B p (全概率公式)
(3) 定理2 ,定理1中的事件中,又0)(>B P ,则有
=
)(B A P m ∑=n
i i
i
m m A B p A P A B p A P 1
)
()()
()( (m=1,2,n )(贝叶斯公式)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一 12、14、17、18 第五节 独立试验概型
教学目的:掌握独立性的概念。
会判断数乘的独立性并进行概率计算;掌握贝努里概型,会用二项概率公式计算概率。
教学重点: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具有独立性的事件但相应的概率计算,贝努里概型及贝努里概型意义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
1、两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1 对任意两事件A ,B ,如果P(AB)=P(A)P(B)则称事件A 、B 相互独立。
2、两事件独立的性质
若事件A 及B 独立,则事件A 及B ,B 与A ,B 与A 都相互独立。
3、三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 2 设有事件A 、B 、C ,若有P(AB)=P(A)P(B)、P(AC)=P(A)P(C)、P(BC)=P(B)P(C),则称事件A ,B ,C ,两两相互独立;又,若P(ABC)=P(A)P(B)P(C)则称事件A ,B ,C 相互独立。
4、n 个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3、设有事件n A A A A 321,,,若()s
i i i
A p A p A P )()(21
其中
(s i i i ,,,21 )为(1,2,)n 中任意S 个不同的数。
(2,3,,s n =)则事
件n A A A A 321,,相互独立。
5、独立情况的概率公式
定理1.设事件n A A A A 321,,相互独立,则 (1)11
()()n
n
i i i i P A P A ===∑∑
(2)1
1
()1()n
n
i i i i P A P A ===-∑∑
定理2、若事件,,A B C 独立,则A B AB A B +-、、分别及C 独立。
6、贝努里概型
(1)贝努里试验:只有两个结果(A 和A )的试验。
(2)n 重贝努里试验:把同一个贝努里试验独立地重复n 次。
也称贝努里概型。
7.二项概率公式
在n 重贝努里试验中,时间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一 19、23、26、27、28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
教学目的:掌握随机变量的概念,并利用其表示随机事件,
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
1.随机变量的概念
(1)引入随机变量的目的
深入研究随机试验;求概率;整体描述随机试验。
(2)定义
定义1、设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若ω∀∈Ω,有一个实数
()ξω及之对应,则()ξω称为随机变量,并简记为ξ。
2.事件的表示
(1)对ξ的取值加上<>=≠、、、形式的限制条件。
(2)S 为一个数集。
{}S ξ∈ 3.概率分布
(1)随机变量ξ取得概率的点及其数量的分布情况。
(2)可用ξ的概率分布确定ξ表示的事件的概率 (3)两个大的类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连续型随机变量 4.分布函数
(1)定义2、设有随机变量ξ,对于任何实数x ,称概率()P x ξ≤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函数。
记为()()()F x P x x ξ=≤-∞<<+∞
(2)分布函数的几何意义
落在数轴x 点左侧(含x 点)处概率的数量。
(3),()()()a b P a b F b F a ξ∀<≤≤=- 5.分布函数的性质 (1)0()1F x ≤≤
(2)()0,()1F F -∞=+∞=
(3)()F x 是单调不减函数,a b ∀<则()()F a F b ≤ (4)()F x 是右连续函数,即,(0)()x F x F x ∀+=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二5
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概率分布的几种表示方法;掌握四种常见的离散性分布。
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四种常见分布。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概率分布;四种常见分布及所描述试验的对立性。
教学内容:
1.离散型随机变量
如果随机变量ξ的所有可能取值只有有限个或可列个,则称ξ为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2.概率分布
ξ取值:12,,
,,
i x x x
(1)图形表示 (2)公式表示 (3)表格表示
3.概率分布的基本性质
(1)0,1,2,i p i ≥=
(2)11i i p ∞
==∑
4.确定概率 5.求分布函数
()i i x x
F x p ≤=∑(阶梯型函数)
6.常见的离散型分布 (1)01-分布 (2)二项分布 (3)泊松分布 (3)超几何分布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二 3、6、7、9
第三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教学目的: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会求概率;掌握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教学重点: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均匀分布和指
数分布。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概率密度函数 教学内容:
1.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定义
(1)说明当随机变量取值充满某区间时,象离散型情况那样给出概率分布的不可行性。
(2)连续取值随机变量的概率(线)密度 (在分布函数()F x '的可微点处) (3)定义
设随机变量ξ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某个区间,如果存在一个非负函数()f x ,使得ξ的分布函数
()()()()F x P x f t dt x ξ+∞-∞
=≤=-∞<<+∞⎰
则称ξ为一个连续型随机变
量。
()f x 称为ξ的概率密度函数(或分布密度函数)
2.()f x 的性质
(1)()f x 相当于离散型概率分布中的i p 。
(2)基本性质 ○
1()0f x ≥;○2()1f x dx +∞
-∞=⎰
(3),()()b a
a b P a b f x dx ξ∀<<≤=⎰ (4)几何意义
(5),()0a P a ξ∀==,从而
(6)()()f x F x '=(在()f x 的连续点处)
(7)()F x 是连续函数。
3.两个常见的连续函型分布 (1)均匀分布 (2)指数分布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二 11、14、15、16 第四节 正态分布
教学目的:正态分布是概率统计中最重要的分布,掌握正态分布的定义、特点,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中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定义、特点、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计算(查表)
教学难点:对正态分布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 1.正态分布
(1)定义:如果随机变量ξ
的概率密度为
()()2
2
2()x f x x μσ--
=
-∞<<+∞,其中μ,σ>0为常数,则称ξ服从
于参数为μ和2σ的正态分布,记为2~(,)N ξμσ
(2)实际问题中正态分布非常广泛和常见。
(3
)22
t e
dt +∞
--∞=⎰()1f x dx +∞
-∞
=⎰
(4)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2.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3.标准正态分布
(1)0,1μσ==时的正态分布,记为(0,1)N (2)分布函数 (3)()x Φ的性质
○1()x F x μσ
-⎛⎫
=Φ ⎪⎝⎭
;○
2()1()x x Φ-=-Φ 4.概率计算(查表)
当0x ≥时,()x Φ可查表求得函数值。
(1)~(0,1)N ξ
○
1()()P b b ξ<=Φ;○2()()()P a b b a ξ≤≤=Φ-Φ;○3()2()1(0)P c c c ξ<=Φ->
(2)2~(,)N ξμσ,()()(
)b a P a b μ
μ
ξσ
σ
--≤≤=Φ-Φ
教学时数:1学时
作 业:习题二 12、18 第五节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求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方法;掌握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
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内容:
1.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举例1(P62)。
说明基本方法,总结归纳一般方法。
(2)ξ的分布为(),1,2,i i P x p i ξ===;12():,,
,,
i g y y y ξ则
()g ςξ=的分布为()(),1,2,
i i
j i g x y P y p j ς===
=∑
2.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设ξ的概率密度为()f x ,求()g ςξ=的概率密度 (1)分布函数法
○
1()()()(())()g x y
F y P y P g y f x dx ςςξ≤=≤=≤=⎰
○2()()f y F y ςς'=,(连续点处) (2)单调变换法
当()y g x =单调、连续、可导时,其反函数()x h y =存在且单调、连续、可导,则
3.两个重要结论 (1)2~(,)N ξμσ,则
~(0,1)N ξμ
σ
-,一般地22~(,)(0)a b N a b a a ξμσ++≠
(2)22~(0,1),~(1)N ξξχ 教学时数:1学时
作 业:习题二、1,13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
第一节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教学目的:掌握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多维随机变量的定义,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教学内容:
1.多维随机变量的定义 定义1、如果12,,
,n ξξξ是定义在样本空间Ω上的n 个随机变
量,则这n 个随机变量的整体(12,,,n ξξξ)称为n 维随机变量,也
称为n 元随机变量或n 元随机向量。
2n =时,二维随机变量记为(,)ξη
2.事件表示
二维数集22S R ⊂,事件表示为{}2(,)S ξη∈ 3.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定义2、设有二维随机变量(,)ξη,对于任何实数x 和y ,称概率(,)P x y ξη≤≤为(,)ξη的(联合)分布函数,记为
(,)(,)(,)F x y P x y x y ξη=≤≤-∞<<+∞
4.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性质 (1)0(,)1F x y ≤≤
(2)(,)0,(,)0,(,)0,(,)1,F y F x F F -∞=-∞=-∞-∞=+∞+∞= (3)(,)F x y 关于变量x 和y 分别为不减函数。
(4)(,)F x y 关于变量x 和y 分别为右连续函数。
(5)1212,x x y y ∀<∀<,有22122111(,)(,)(,)(,)0F x y F x y F x y F x y --+≥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
第二节 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
教学目的:掌握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会求这三种分布。
教学重点: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概率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概率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
教学内容:
1.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
对于二维随机变量(,)ξη,如果分量ξ和η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则称(,)ξη为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
2.联合分布
ξ取值:12,,
,,
i x x x η取值:12,,,,
j y y y
(,),,1,2,
i j ij P x y p i j ξη====称为(,)ξη的联合概率分布。
注:也可以列成表格形式 3.边缘分布
(,)ξη中两个分量ξ和η的分布称为(,)ξη的边缘分布,可由联合
分布来确定。
(1)1(),1,2,
i ij i j P x p p i ξ∞
∆
=====∑
(2)1
(),1,2,
i ij j i P y p p j η∞
∆
=====∑
注:可以在表格形式的联合分布上行列分别相加得到。
4.条件分布
(1)i y η=固定时,ξ的条件分布为:
(|),1,2,
(1,2,)ij i j j
p P x y i j p ξη===
==
(2)i x ξ=固定时,η的条件分布为:
(|),1,2,
(1,2,)ij j i i
p P y x j i p ηξ===
=
=
注:条件分布可在表格上利用某一行(或列)上计算得到。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三 2、3 第三节 连续性二维随机变量
教学目的:掌握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掌握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
教学重点: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及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三种分布;求分布和概率时所涉及的积分计算。
教学内容:
1.定义及联合分布
(1)定义1、对于二维随机变量(,)ξη,如果存在非负函数
(,)f x y ,使得(,)ξη的分布函数(,)(,)(,)x y
F x y P x y f s t dsdt ξη-∞-∞
=≤≤=⎰
⎰
,
则称(,)ξη为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其中(,)f x y 称为(,)ξη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
(2)(,)f x y 为(,)ξη在(,)x y 点处分布概率的面密度。
2.(,)f x y 的性质 (1)对比性
○
1及一维情况对比,(,)f x y 相当于()f x ; ○
2及离散情况对比,(,)f x y 相当于ij p (2)基本性质 ○
1(,)0f x y ≥,○2(,)1f x y dxdy +∞
+∞
-∞-∞=⎰⎰
(3)设D 为任何平面区域,则[](,)(,)D
P D f x y dxdy ξη∈=⎰⎰
(4)2(,)
(,)F x y f x y x y
∂=∂∂,(在(,)f x y 的连续点处)
3.边缘分布
连续型二维(,)ξη的边缘分布为连续性的。
可由其联合密度
(,)f x y 确定。
(1)关于ξ的边缘分布密度1()(,)f x f x y dy +∞
-∞
=⎰ (2)关于η的边缘分布密度2()(,)f y f x y dx +∞
-∞=⎰
4.条件分布
(1)当y η=固定时,ξ的条件密度为2(,)
(|)()f x y f x y f y ξ= (1)当x ξ=固定时,η的条件密度为1(,)
(|)()
f x y f y x f x η= 5.二维均匀分布
设G 为一个有界平面区域,若(,)ξη的概率密度为 则称(,)ξη服从G 上的均匀分布。
注:二维均匀分布描述平面区域上的几何型试验。
6.二维正态分布
如果(,)
ξη的概率密度为:
()()()()
22
1122
222
1122
1
(,)[2]
2(1)
x x x y
f x y
μμμμ
ρ
ρσσσσ
⎧⎫
----
⎪⎪=--+
⎨⎬
-
⎪⎪
⎩⎭
其中
1212
,,0,0,||1
μμσσρ
>><是常数,则称(,)
ξη服从二维正态分布,
记作:
注:二维正态分布是常见的重要二维分布,其边缘分布和条
件分布都是正态分布。
教学时数:2学时
作业:习题三、4、5
第四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意义、定义,判断独立性
的充分必要条件,会用意义和充分必要条件判断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定义,判断独立性的充分必要
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由独立性意义所给出的独立性定义。
教学内容:
1.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
(1)定义1 对于二维随机变量(,)
ξη,设
1
S和2S为任何两数集,若
则称ξ及η相互独立。
(2)意义
ξ及η相互独立的意义是ξ及η的取值情况互不影响,可由此直接判断ξ及η的独立性。
(3)ξ及η相互独立⇔(,)()(),(,)F x y F x F y x y ξη=-∞<<+∞
2.离散型情况
(,)ξη的联合分布为(,),,1,2,
i j ij P x y p i j ξη====,
则ξ及η独立⇔,,1,2,
ij i j p p p i j ==
3.连续型情况
(,)ξη的联合概率密度为(,)f x y ,
则ξ及η独立⇔12(,)()(),(,)f x y f x f y x y =-∞<<+∞
4.推广
(1)以上二维随机变量(,)ξη中ξ及η独立性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都可以推广到n 维随机变量12(,,,)n ξξξ中分量12,,
,n ξξξ独立
性的情况。
(2)
12,,,n ξξξ相互独立的意义是12,,
,n ξξξ的取值情况互相无任何影响,也可由此判断其独立性。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三 9、11 第五节 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求连续型二维随即变量函数的一般方法。
和的分布,商的分布,掌握数理统计中的几个常见分布。
教学重点:求离散型、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一般
方法,和的分布,商的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独立性。
四个统计常用分布。
教学难点: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内容:
1.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联合分布为:
(,)g ςξη=的分布为
2.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ξη的概率密度为(,)f x y ,(,)g ςξη=
(1)先求ς的分布函数
(2)()()f z F z ξξ'=(在()F z ξ的可微点) 3.和的分布 4.商的分布
5.随机变量函数的独立性 设有12k n n n ++
+个随机变量1111,
,n ξξ;2212,
,n ξξ;…;1,,k
k kn ξξ相互独立,i Φ是i n 元连续函数,令1(,
,),1,2,
,i i i i in i k ηξξ=Φ=,则
12,,
,k ηηη相互独立。
6.数理统计中的几个常用分布 (1)正态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2χ分布 (3)t 分布 (4)F 分布
注:以上分布主要记住其性质,概率密度曲线。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三 14、7、16、18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 数学期望
教学目的:掌握数学期望的概念,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数学期望的性质,同时掌握常见随机变量分布的数学期望。
教学重点: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
教学难点:各种概念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
1.讲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1)
定义1: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函数为i i p x P =
=)(ξ,
,2,1=i ,若级数∑∞
=1
i i
i p x 绝对收敛,则定义ξ的数学期望为
=
ξE ∑∞
=1
i i
i p
x
2)
定义2:设连续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x f ,
若积分⎰∞
+∞-dx x xf )(绝对收敛,则定义ξ的数学期望为=
ξ
E ⎰
∞+∞
-dx x xf )(
2.讲解常见随机变量分布的数学期望 1)0-1分布 2)泊松分布 3)二项分布 4)均匀分布
5)指数分布 6)正态分布
3.讲解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及例题 (1)定理1:设)(ξηg =,)(x g 是连续函数 ○
1当ξ是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为i i p x P ==)(ξ, ,2,1=i ,,
且 ∑∞
=1
)(i i i p x g 收敛,则有=ηE )(ξEg =∑∞
=1
)(i i i p x g
○
2当ξ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为)(x f ,且⎰
∞+∞
-dx x f x g )()(收敛,则有=ηE )(ξEg =⎰
∞+∞
-dx x f x g )()(
(2)定理2:设),(ηξςg =,),(y x g 是连续函数
○
1当(ξ,η)是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为ij j i p y x P ===),(ηξ, ,2,1,=j i ,且 ∑∑∞
=∞
=11),(i j ij
j i p y x g 收敛时,则有
=ςE ),(ηξEg =∑∑∞=∞
=11
),(i j ij j i p y x g
○2当(ξ,η)是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为),(y x f ,且dy dx y x f y x g ⎰
⎰∞+∞
-+∞
∞
-),(),(收敛时,则有
=ςE ),(ηξEg =dy dx y x f y x g ⎰
⎰
∞+∞
-∞+∞
-),(),(
4.讲解数学期望的性质 (1)C EC =,C 为常数 (2)ξξCE C E =)(,C 为常数 (3)ηξηξE E E +=+)(
(4)若ξ及η相互独立,则ηξξηE E E ⋅=)(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四 1、2、3 第二节 方差
教学目的:掌握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的概念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计算,同时掌握常见随机变量分布的方差。
教学重点:方差的计算及方差的性质。
教学难点:方差概念定义的正确理解。
内容提要:
1.
方差的概念
定义:设ξ是随机变量,若2)(ξξE E -存在,则称它为随机变量ξ的方差,记为ξD ,并称ξD 为标准差。
2.
常见随机变量分布的方差计算
1)0-1分布 2)泊松分布 3)二项分布 4)均匀分布 5)指数分布 6)正态分布 3.方差的性质 1),0=DC C 为常数
2)ξξD C C D 2)(=,C 为常数
3)若ξ及η相互独立,则ηξηξD D D +=+)( 4)0=ξD 的充要条件为1)(==a P ξ,a 为常数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四 5、6、7、8、9、10、11 第三节 随机变量的其它数字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协方差、相关系数、矩的定义,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运算。
教学重点:相关系数的含义及性质,相关系数及独立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相关系数的含义及性质。
内容提要:
1. 协方差
1)
定义:设(ξ,η)是一个二维随机变量,若
)
)((ηηξξE E E --存在,则称它为ξ及η的协方差,记作),cov(ηξ,即
),cov(ηξ=))((ηηξξE E E --
2)
协方差的性质
②),cov(ηξb a =ab ),cov(ηξ,,a b 为常数 ⑤0),cov(=a ξ,a 为常数
2.
相关系数
(1)定义:设(ξ,η)是一个二维随机变量,若),cov(ηξ存在,且0>ξD ,0>ηD ,则称η
ξηξD D ),cov(为ξ及η的相关系数,记作ρ,
即ρ=
η
ξηξD D ),cov(
(2)定义:当10≤<ρ时,称ξ及η正相关;当01<≤-ρ时,
称ξ及η负相关;当ρ=0,称ξ及η不相关。
(3)定理:设ρ为ξ及η的相关系数,则
②1=ρ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常数b a ,,使1)(=+=ξηb a P
(4)定理:随机变量ξ及η不相关(ρ=0)及下面的每一个结论都等价:
3.矩的定义
设ξ及η为随机变量,若)(k E ξ存在,则称它为ξ的k 阶原点矩,简称k 阶矩;若k E E )(ξξ-存在,则称它为ξ的k 阶中心矩;而
)(21l
k
E ξξ⋅及l k E E E )()(2211ξξξξ-⋅-分别称为l k +阶混合矩和l k +阶中
心混合矩。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四 13、14、15、16
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第一节 切贝谢夫不等式
教学目的:掌握切贝谢夫不等式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切贝谢夫不等式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切贝谢夫不等式的含义。
内容提要:
讲解切贝谢夫不等式及其举例。
定理(切贝谢夫不等式):设随机变量ξ有期望值ξE 及方差
ξD ,则对任意ε0>,有2
)(εξ
εξξD E P ≤
≥-;2
1)(εξ
εξξD E P -
≥<-
教学时数:0.5学时
作 业:习题五 1、2 第二节 大数定律
教学目的:掌握切贝谢夫大数定律及贝努力大数定律及其含义。
教学重点:贝努力大数定律及其含义。
教学难点:频率及概率的关系。
内容提要:
1.切贝谢夫大数定律
定理:设1ξ,2ξ,......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序列,各有期望值1ξE ,2ξE ,......及方差1ξD ,2ξD ,......,并对所有,......2,1=i 有l D i <ξ,
其中l 是及i 无关的常数,则对任意ε0>,有
1)11(lim 1
1=<-∑∑==∞→εξξn
i i n i i n E n n P 。
2.贝努力大数定律
定理:在n 次独立试验序列中,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概率为)10(<<p p ,以n μ表示 n 次试验中A 出现的次数,则对任意ε0>,有1)(
lim =<-∞
→εμp n
P n
n 。
第三节 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目的: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
教学难点: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的应用。
内容提要:
1.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定理:设1ξ,2ξ,......,n ξ,......是相互独立且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 μξ=i
E ,2σξ=i D ,,......2,1=i 则对任意实数x ,有
dt e
x n n P x
t n
k k
n ⎰
∑∞
--
=∞
→=
<-2
1
221)(lim π
σ
μ
ξ
2. 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
定理:在n 重贝努力试验中,成功的次数为ξ,而在每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为)10(<<p p ,p q -=1,则对任意实数x ,有
dt e
x npq
np
P x t n ⎰
∞
--
∞
→=≤-2
221)(
lim π
ξ
教学时数:1学时
作 业:习题五 3、4、5、6
第六章 数理统计基本概念
第一节 总体及样本
教学目的:掌握总体、样本、简单样本、样本分布等概念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总体、总体单元、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一元总体、多元总体、样本、简单样本、样本分布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的这些概念的实际含义。
内容提要:
1.总体
(1)总体:把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2)总体单元(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元。
(3)有限总体:总体单元数有限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4)无限总体:总体单元数无限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5)一元总体:只研究总体的一个指标,这样的总体称为一元总体。
(6)多元总体:研究总体的二个或二个以上指标,这样的总体称为多元总体。
2.样本
(1)样本:从总体X (一元总体)中抽取n 个个体(总体单元)1X ,2X ,......,n X ,则称(1X ,2X ,......,n X )为来自总体X 的容量为n 的样本,n 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样本(简称样本):设(1X ,2X ,......,n X )为来自总体X 的容量为n 的样本,如果1X ,2X ,......,n X 相互独立且均及X 同分布,则称(1X ,2X ,......,n X )为简单随机样本,以后无特殊说明均简称样本。
3. 样本的分布
设总体X 的分布函数为)(x F ,则样本(1X ,2X ,......,n X )的联合分布函数为
),......,,(21n n X X X F =),......,,(2211n n x X x X x X P ≤≤≤
当X 为离散总体且概率分布为i i i p x p x X
P ===)()(,则(1X ,
2X ,......,n X )的联合概率分布为====),......,,(2211n n x X x X x X P ∏=n
i i x p 1
)(=∏=n
i i p 1
当X 为连续总体且分布函数为)(x f 时,则(1X ,2X ,......,n X )的联合分布为=),......,,(21n x x x f ∏=n
i i x f 1)(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统计量及抽样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统计量、常用统计量及抽样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抽样分布。
教学重点:常用统计量及抽样分布。
教学难点:抽样分布及其运用。
内容提要: 1.统计量
定义:(1X ,2X ,...,
n X )为来源于总体X 的样本,若),,,(21n t t t ϕ为),,,(21n t t t 的n 元连续函数,且ϕ中不含任何未知参数,则称
)....,,,(21n X X X ϕ为一个统计量,抽样前,统计量作为n 维随机变量
(1X ,2X ,...,n X )的函数为一随机变量,而抽样后1X ,2X ,...,
n X 都有了具体取值,相应)....,,,(21n X X X ϕ称为统计量的值。
2. 常用统计量
(1)样本均值:∑==n
i i X n X 1
1
(2)样本方差:21
2
)(11X X n S n
i i --=∑=
(3)样本标准差:21
)(11X X n S n
i i --=
∑= (4)样本离差平方和:=
-=∑=2
1
)
(X X L n
i i 2
2
1X n X n
i i -∑=
(5)样本k 阶矩(原点矩):k
n
i i
k X n M ∑==1
1,,......2,1=k
(6)样本k 阶中心矩:k n
i i k X X n M )(11
'
-=∑=,,......2,1=k 3.抽样分布
(1)定理1:设总体),(~2σμN X ,(1X ,2X ,...,n X )为来
源于总体X 的样本,则μ=X
E ,21σn X D =
,且)1
,(~2σμn
N X 。
推论:若总体),(~2σμN X
,则
)1,0(~N n
X σμ
-
(2)定理2:设总体),(~2σμN X
,(1X ,2X ,...,n X )为来
源于总体X 的样本,则X 及2
S 独立且
)1(~)1(22
2
--n S n χσ。
(3)定理3:设总体),(~2σμN X ,(1X ,2X ,...,n X )为来
源于总体X 的样本,则
)1(~--n t n
S
X μ。
(4)定理4:设两总体X 及Y 相互独立, ),(~2
11σμN X
,
),(~2
22σμN Y ,(1X ,2X ,...,1n X )和(1Y ,2Y ,...,2n Y )分别来
源于总体X 和Y 的容量分别为1n 和2n 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及样本方差分别记为21,S X 和22,S Y ,则有:
(1)
)1,0(~)
(2
2
2
1
2
1
21N n n Y X σσμμ+
---
(2)
)1,1(~212
2
2
221
21--n n F S S σσ
(3)如果有2221σσ=,则 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六 1、2、3、4、6、7、8、9、11
第七章 估计
第一节 点估计
教学目的:掌握参数点估计的两种常见方法:矩法及最大似然法;会判定估计量的优良性,即无偏性、有效性及一致性。
教学重点:矩估计的方法;最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求法;评价点估计量的优良性。
教学难点:理解最大似然法的原理及矩估计法的不同,掌握评价点估计量的优良性。
教学内容: 1.求点估计量方法
(1)矩法估计的概念和具体求法 (2)最大似然法思想和具体求法 2.估计的优良性 (1)无偏性 (2)有效性 (3)一致性
教学时数:3学时
作 业:习题七 1、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