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趋势

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趋势

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趋势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质量安全保障三个方面。

首先,技术创新是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药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中药炮制方式逐渐趋于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中人工加料、搅拌、加热等步骤逐渐被机械设备取代,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另外,中药炮制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技术也不断更新,如使用红外线、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对中药炮制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其次,市场扩展是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可度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另外,随着国内外中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中药炮制行业的国际合作也不断深化,中药产品的贸易增加,市场规模扩大。

在市场扩展方面,中药炮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同时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再次,质量安全保障是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的质量和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中药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中药炮制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中药炮制企业需要加强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加工炮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此外,加强对中药炮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监控和控制,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研究,保障中药产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行业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质量安全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中药炮制方式将趋于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国内外中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中药炮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中药炮制行业也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保障,提高对中药炮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监控和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产品。

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分析思路教学文案

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分析思路教学文案

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分析思路教学文案一、引言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传统独有的一项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和临床验证,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炮制方法和工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炮制也逐渐得到了新的支持和推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药炮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中药炮制的现状1.传统炮制方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主要采用煎煮、蒸制、炒制等工艺,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工艺复杂、时间长、产品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中药炮制可以采用更加高效、快速、精确的方法,例如微波炉炮制、高压蒸制等,这些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炮制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2.炮制工艺的优化与创新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

因此,炮制工艺的优化和创新是当前中药炮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酶促反应,达到更好的炮制效果;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炮制质量的监管与控制中药炮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药效和安全性,因此,炮制质量的监管与控制十分重要。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对中药炮制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炮制过程的监控和评估,提高炮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1.推广现代科技炮制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更加高效、快速、精确的中药炮制方法,为中药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如利用微波炉、高压蒸制等设备进行中药炮制,可以大大缩短炮制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2.支持炮制工艺的优化与创新鼓励中药炮制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与创新,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化制度转变。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等手段改良酶促反应,提高炮制效果;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加强炮制质量的监管与控制建立一套完善的中药炮制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中药炮制过程的监控和评估,提高炮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中药材的炮制

中药材的炮制
继承与发展时期
药典中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
制通则” 编写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 药炮制法汇典》等炮制专著 建立炮制研究机构, “七五”、“八五” 期间,列入国家研究课题的有何首乌、大 黄、半夏、棕榈、斑蝥、马钱子等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炮制饮片厂建立,探索炮制原理,改革工 艺设备,使理论和技术更完善
炒黄 火力:文火 火候:炒至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基本不变 ,或有爆裂 声,(种皮裂开),或有香气溢出或体积膨胀。 目的: 1. 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增强疗 效。例: “逢子必炒”。王不留行:文火炒至 大多数爆成白花。 2.缓和药性,如牵牛子。 3.利于保存,如芥子。 4.矫臭矫味,如九香虫。
炒焦:火候:炒至外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色。
分类(据辅料不同) a.酒炙:药物与酒拌炒的方法。适用于活血化 瘀、祛风通络药。 目的: 1. 缓和药材寒凉之性,引药上行。如 黄连、大黄。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 3.矫臭矫味。如蛇类药。 用量 : 黄酒 10~20kg 或 5~10kg 白酒 /100kg 药 物
E:炙(加液体辅料炒)
药材同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 组织内部。
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 两者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加固体 辅料炒法是用固体辅料,炙法是用液体 辅料,并要求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 (发挥辅料的药理作用)。加辅料炒的 温度较高(文、中、武火),时间较短; 炙法的温度较低(文火),时间较长。
川乌、草乌

生品含乌头碱0.1% 双酯型乌头碱中毒剂量0.2-1mg 致死量3-4mg 半夏 姜制、白矾制 巴豆 去油(剩下油约15%)缓和泻下作用 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 桅子不炒焦,服后易呕吐。

中药炮制现代进展情况汇报

中药炮制现代进展情况汇报

中药炮制现代进展情况汇报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炮制方法和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的发展,中药炮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就。

本文将对中药炮制的现代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工艺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多依靠手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现代化的中药炮制设备和技术的引入,使得中药炮制的过程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例如,采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和设备,可以更好地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和药品质量。

其次,现代药学和中药学的交叉融合,也为中药炮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药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中药炮制的工艺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例如,通过现代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中药的药效和药物代谢规律,为中药炮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现代化的质量控制技术也为中药炮制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另外,中药炮制的现代进展还体现在对传统炮制方法的优化和改良上。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工艺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现代中药炮制技术不断进行改良和优化,推出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如微波炮制、超声波炮制等,使得中药炮制更加简便、快捷、节约成本。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科技和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也在不断迈向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现代技术的引入和创新,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工艺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为中药的质量和药效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同时,现代药学和中药学的交叉融合,也为中药炮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药炮制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医药学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生药学_ 中药材的炮制_51 中药材炮制概况及中药材炮制目的_

生药学_ 中药材的炮制_51 中药材炮制概况及中药材炮制目的_
➢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在炮制理论上有较大发 展,提出了制药原则: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 及则功效气味反失;指出辅料的作用原理:酒制 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等。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制”一 项,收载了各家之法,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缪希雍在他的《炮制大法》卷首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著名的“ 雷公炮制十七法”,这是对前人炮制方法的总结 。
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
(2)一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热处理,如蒸、炒 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贮存,如桑螵蛸等。
缓和药性: 麻黄生品: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炙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v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如:黄连、黄柏、黄芩,性味都是苦寒,均有清热燥 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但 黄连入心经,主降心火
黄柏入肾经,善泻肾火 黄芩入肺经,善清肺热
根据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的原理 “醋制入肝,入盐走肾,甘缓益元” 生姜:主入肺,发散力强,主用于发汗解表 干姜:主入心,温燥力强,主用于回阳救逆 煨姜:主入胃,止呕力强,主用于和中止呕 姜炭:主入脾,止血力强,主用于温经止血
第五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炮制:是指中药材根据医疗、 调剂、制剂生产各种成药的要求, 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技术。 最早的“炮炙”在春秋时代之前。 目的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了中药炮制的理论原则。 《雷公炮炙论》是隋代出版的我国的第一部制药专著。 《新修本草》将药物炮制列为法定内容之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颁布的第一部国家成药规
n (3)省部局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中药 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 药炮制规范》等。

中药炮制的发展史

中药炮制的发展史

中药炮制的发展史中药炮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药炮制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从最初的简单炮制到日益完善的生产工艺,展现出中药独特的药理活性。

本文将探讨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和对中药效果的影响。

古代,中国人发现了很多药用植物和动物,并开始尝试炮制这些药物以增强其药效。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中药炮制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周朝人群起草制药的经验记载于《周礼》中,这些记录提供了关于中药炮制的一些珍贵信息。

当时,中药炮制主要通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再配以其他药材或食物,制成药丸或药饮,然后再饮用或外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炮制逐渐发展并融合了更多的技术和原理。

在汉代,中药炮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时期,人们开始将药物进行煎煮,从而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这种煎煮的技术方法沿用至今,被称为煎煮法。

另外,也有人将药材进行研磨、砸碎等方法,以期增强其药效。

到了唐朝,中药炮制进入了一个较为重要的新发展阶段。

唐朝始终重视中药的发展和运用,所以中药炮制的技术也有了大幅提升。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一些金属器具来炮制中药,如铜锅、铜勺等,以加强中药的烹制和炮制效果。

这些技术的引入,为中药炮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宋朝,中药炮制技术更加成熟和系统化。

宋朝时期,专门编纂了有关中药炮制的著作,如《本草拾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这些著作都对中药炮制的技术和原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详细介绍。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了解到宋朝时期的中药炮制工艺之精湛。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新型的炉灶,以控制火候和温度;同时,也开始广泛采用研磨、煎煮等工艺,并将它们应用于中药的炮制过程中,以提高中药的疗效。

明清时期,中药炮制的技术和实践进一步升华。

明朝时期,人们对药材进行更细致的分选和炮制处理,以增强中药的药效。

同时,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也为中药炮制带来了新的突破。

清朝时期,一些医药学家开始研究和掌握一些高级中药炮制技术,例如采用纯净河沙来洗净草药,使用高温火焰进行炮制等。

分析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

分析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中药炮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协调解决问题等,为中药炮制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政策层面支持中药炮制产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展中药炮制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中药炮制的技术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中药炮制产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提高中药炮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各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炮制方法和流派,如四川的“川派”、广东的“广派”、河南的“洛派”等。
中药炮制产业现状
中药炮制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炮制技艺的传承不够规范,很多技艺都是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的教学和培训。
炮制过程缺乏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不同的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炮制出的药物可能存在差异。
中药炮制还可以对药材进行洁净和加工,提高药材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发展现状概述
03
有助于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现代化改造和创新发展,提高中药质量和安全性,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中药炮制发展现状的意义
01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炮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加强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保护和传承。
02
有助于科学评估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中药炮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中药炮制面临的问题
中药炮制研究思路
03
传统炮制工艺的挖掘与整理
对传统炮制工艺进行系统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了解其原理和特点,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传承方式与人才培养
通过师承、传承班、专业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具有传统技艺和经验的中药炮制人才,确保传统炮制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

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

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内容之一,炮制是中药加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以及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历史演变中药炮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炮制方法可能是直接将草药生用或火烤、阳光晒干后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运用更加精确的炮制方法,以增强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在古代,中药炮制主要包括煎煮、制曲、处理(如酒洗、土淬、石炭等)以及研磨等过程。

其中,煎煮是最常见且重要的炮制方法。

通过煎煮,中药的活性成分可以更好地被提取出来,同时使药性温和,方便患者服用。

另外,制曲则是一种特殊的炮制方法,用于制作酒剂,具有较高的药效和保质期。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宋代医书《本草纲目》中,明确规定了中药炮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在明清时期,中药炮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清洗、浸泡、研磨、炮制等步骤,并补充了一些额外的炮制方法,如蜜炙、酒洗、水涤等。

二、中药炮制的作用与意义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通过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在炮制过程中,一些原始的活性成分可以得到释放和提取,进而增加中药的药效。

其次,炮制可以减轻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

中药炮制过程中,一些有毒物质可以被破坏或减少,从而减轻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此外,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中药的质地和性能,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炮制后的中药往往更加易于保存和使用,方便患者在需要时随时服用。

还有一些特殊的炮制方法,如酒洗、蜜炙等,可以使中药更好地渗透和吸收,增强药效。

在现代药物开发中,中药炮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药企和研究机构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稳定性。

同时,在中药的配方和制剂中,中药炮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习题及答案项目1 必备知识1-1 中药炮制发展概况一、A型题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A.原始社会B.春秋战国C.梁代D.南北朝E.汉代2.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总结者是( C)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三类分类法的提出者是( D)A.张仲景B.李杲C.王好古D.陈嘉谟E.张元素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C)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雷公炮炙论D.炮炙大法E.修事指南5.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D)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6.《本草蒙筌》的作者是( C)A.陶弘景B.李时珍C.陈嘉谟D.张仲景E.张仲岩7.生熟异用学说提出者是( A)A.张仲景B.傅仁宇C.陈嘉谟D.陶弘景E.孙思邈8.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C)A.陶弘景B.缪希雍C.陈嘉谟D.张仲景E.张仲岩9.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的炮制理论者是( A)A.张仲岩 B.王好古 C.张仲景 D.雷敩 E.陈嘉漠10.“炭药止血”理论的提出者是( B)A.张仲岩 B.葛可久 C.张仲景 D.雷敩 E.陈嘉漠二、X型题1.中药炮制的专著有(ACE)A.雷公炮炙论B.神农本草经C.炮炙大法D.本草蒙筌E.修事指南2.在历史上炮制又称(ABCDE)A.炮炙B.修治C.修制D.修事E.治削3.药典的三类法是指( ABD)A.净制B.切制C.炮制D.炮炙 E.修制4.五类分类法包括(ABCDE)A.修治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其他制法三、填空题1.中药材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才能入药。

(炮制)2.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制、切制、炮炙)3.炮制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

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

产生了中药炮制
的雏形(火制)。

3.饮食文化的影响如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

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一基本概念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1、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斅所著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2、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提出炭药止血理论。

3、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论述。

在炮制规格分类上,提出三类分类法,即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4、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制专著。

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8、清代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制专著。

三、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游离生物碱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可与酸成盐而溶于水。

此类中药常用酒、醋等辅料炮制,以提高疗效,如延胡索。

所含成分易溶于水,则采用少泡多润的原则,减少损失,如槟榔。

遇热活性降低者,宜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

有些有毒生物碱成分,在高温下不稳定而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可利用加热炮制降低含量,使毒性降低,如乌头。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苷类易溶于水、乙醇中;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

故应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

如大黄、甘草、秦皮。

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

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以免增加成分复杂性,且降低了苷的含量。

常用炒、蒸、烘、燀或曝晒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保存药效。

如槐米、杏仁、芥子、黄芩。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宜阴干,加水处理“抢水洗”。

所含挥发油若有毒性或强烈的刺激性,通过加热炮制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

如乳香、苍术。

四、炮制的分类1、雷公炮炙十七法2、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提出,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中药的炮制医学

中药的炮制医学

中药的炮制医学xx年xx月xx日•中药炮制的历史和背景•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方法•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目录•中药炮制的实际应用•中药炮制的未来展望01中药炮制的历史和背景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01中药炮制起源于周代,早期以炙、熬、蒸、煮等加工方法为主,使中药材从生品变为熟品,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吸收。

02唐代中药炮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种炮制方法,如炒、炙、煅、蒸、煮等,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制药场所和制药工具。

03到了宋代,中药炮制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制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炮制方法已经达到40多种。

中药炮制对中药的药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药性,使其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

中药炮制还可以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因为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成分和结构,使其更容易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中药炮制还可以降低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炮制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中药炮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药炮制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制药技术,更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技艺,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中药炮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传承传统技艺,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现代医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技艺。

02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方法炮制原理概述中药炮制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独特的工艺和辅料,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和制备,以改变其性状、质量、功效和安全性,适应临床用药需求。

中药炮制的原理炮制对药物性质的影响炮制对中药材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等方面。

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药物毒性,增强药效,提高临床疗效。

炮制与临床疗效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物的性味、归经、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修制法包括挑选、洗涤、切割、干燥等工序。

目的是使药材达到净度要求,去除杂质,洗去泥沙和水分,以保证药材质量。

分析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

分析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

分析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中草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由于其天然、多成分、多效应等特点,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然而,中药炮制作为中药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和质疑。

因此,分析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对于中药研究和质量控制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药炮制的历史和现状中药炮制作为中药制备的过程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从古代的“三九炮”,到现代的蒸、炒、曝、晒等多种方法,炮制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于同一草药,不同的炮制方法将产生不同的药效。

例如,炒枸杞能够降低其对人体的刺激性,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崛起,中药炮制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受到质疑。

一些人认为,传统的炮制方法虽然能够去除部分毒性和不良成分,但同时也降低了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

此外,由于各种中草药的复杂性,炮制过程的优化和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为了弥补中药炮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炮制思路和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研究思路。

1、探索新型炮制方法为了克服传统炮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型的炮制方法。

比如利用超声波和微波等物理技术代替传统的炒、蒸等方法,可以提高炮制效率和药效。

此外,纳米技术的应用也为中药炮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药材,可以有效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和药效。

2、优化现有炮制方法对于传统的炮制方法,相关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很多的改进思路。

例如,通过炮制前的水洗,可以去除部分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

通过调整炮制温度和时间,可以在保证中药有效成分的同时,去除其中的毒性和不良成分。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炮制时间的长短,也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炮制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中药的药效和疗效。

3、制定中药炮制标准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关乎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但现有标准体系中,对中药炮制的标准几乎是空白的。

因此,制定中药炮制标准,对于规范中药生产和质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4. 炮炙设备 • 滚筒、红外、电热等各种形式的炒药机的相继问世,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药物加热炮制的可控性提 供了前提条件。
• 5 干燥设备
翻板式、热风、远红外等干燥机的干燥能力,与自 然干燥相比,有显著优势。
中药炮制加工的设备正逐步走向一步完善。
连云港中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系列——————中药炮制技术
绪论
• 中药炮制及其名称来源 • 什么叫中药炮制?
• 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用药的需要 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 炮炙、炮制、修治、修事、治削等名称。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二)浸润切制
《 五十 二 病方 》“ 取枸 本 长尺 , 大如 指, 削。” 《金匮玉函经》“凡药&咀,欲如豆大,粗则 药力不尽。” 《雷公炮炙论》“劈、剥、刮、搥”。 《本经集注》“ 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诸 石皆细捣”。 《本草蒙筌》“或微水渗,或略火烘,湿者 候干,干者待润”。 近年来,采用加压、减压、加热等软化处 理,起到加速软化,防止有效成分流失的目的。
• 中药炮制的理论,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在临床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 包括选择药用部位和调整药性两个方面。 • (一)选择药用部位 • 1.去除非药用部位
《雷公》山茱萸去核,核能滑精; 《别录》石韦去毛“毛射入肺,令人咳不可疗” 《寿世保元》莲子去心 《修事指南》“去皮免损气;去心免烦;去核免滑精; 去芦免吐,等”。 实践证明,去除粗皮、心、毛、芦主要是为了去除 非药用部位,保证用药准确。
• (二)调整药性 • 1.生、熟异用 • 始自《本经》;张仲景“有须烧炼炮炙, 生熟有定”;《汤液本草》生泻熟补; 《审视瑶函》生熟异治;《寿世保元》 “ 炒以缓其性”;《药品辨义》麦芽“炒 香开胃”;清代亦有生熟同用,取二者 之长。 • “生泻熟补”,“生峻熟缓”,“生毒 熟减”,“生升熟降”,“补汤宜用熟, 泻药不嫌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 熟各异的用药情况,蕴含一定的科学道 理。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二)消除副作用 1.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副作用 如:柏子仁可润肠通便 心神不宁兼便秘者,为治疗作用,生用。 心神不宁非便秘者,为副作用,应制霜用。 2.不利于服用的副作用 如厚朴刺激咽喉,鹅不食草刺激胃肠,均应炮制后使用。
23
23
中药炮制的目的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药的性味偏盛会产生不良影响,如: 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耗气,过甘生湿,过酸损齿,过苦伤 胃,过咸生痰等。 1.改变性能 生首乌:苦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 制首乌:甘温,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2.缓和性能 如桂枝,枳壳,马兜铃等,经辅料或加热炮制后均能使药性缓和。
41
41
2.辅料可以影响生物碱的溶解性 a.醋制的影响:
酒、醋--提高疗效
米醋:含4~6%的醋酸,与游离型生物碱结合成盐,疗效提高。 元胡:醋炙元胡:
炮炙前后:
b.酒制的影响: 黄酒:含15~20%的乙醇,生物碱的溶出,酒炙可提高疗效。 提高85%
42
黄连:酒炙 小檗碱
42
3.加热对生物碱的影响
9
9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二)中药炮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书中记述的炮制方法有 炮、炙、燔、煅、细切、熬、酒醋渍等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 ,记载的半夏秫米 汤中有“治半夏”; “燔发” —血余炭 “口父咀”即是当时的饮片
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高温下可发生水解,分解等现象。 (1)含毒性生物碱的药物:高温破坏生物碱,毒性降低
a.马钱子:砂烫,油炸,破坏--含量降低 --毒性降低
士的宁 马钱子碱 10-15% 30-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63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起,开始收载中药炮制品,并在附
录中设有“中药炮制通则” ❖ 2006年,“中药炮制技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14
15
15
任务二 中药炮制的目的
任务引入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的制药原则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杭州胡庆余堂的古训
如 巴豆,千金子等。
18
朱砂
19
19
巴豆
20 巴豆霜
20
中药炮制的目的
2.辅料拮抗去毒(常与加热相结合使用) 常用辅料有:白矾,生姜,石灰水,米醋,大米
等。甘遂,斑蝥,天南星等药物各有相应的辅料应用。 3.转化毒性成分 经常使用加热,或加热与辅料炮制相结合的方法。
如马钱子,川乌,草乌等。
21
21
任务五 中药炮制的分类
3
理论篇
项目一
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基本理论
知识目标
能掌握中药炮制的有关概念和中药炮制的 目的。 熟悉我国传统的三大中药炮制专著,中药 炮制对临床应用、理化性质的影响。 了解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期及其主要代表 著作
5
5
任务一 中药炮制技术概述
❖ 任务引入
“炮炙”---从字的原始意义上分 析
17
17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降低和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一) 降低毒性
1.减少毒性成分(适用于有毒成分无明显治疗作用者)
常用方法有
净制去毒:如蛇类药物去除头部。
水泡漂去毒:适用于复制法的药物,如半夏等。
水飞去毒:适用于毒性成分可溶于水的药物,
如朱钱子,附子。 制霜去毒:适用于含毒性18油脂较多的种仁类药物,
22
22
中药炮制的目的
❖ (二)消除副作用 ❖ 1.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副作用 ❖ 如:柏子仁可润肠通便
心神不宁兼便秘者,为治疗作用,生用。 心神不宁非便秘者,为副作用,应制霜用。 ❖ 2.不利于服用的副作用 ❖ 如厚朴刺激咽喉,鹅不食草刺激胃肠,均应炮制后使用。
23
23
中药炮制的目的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药的性味偏盛会产生不良影响,如:
三、增强药物疗效 (一) 增效机理 热处理:药物细胞组织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辅料处理:可产生助溶,解吸附的作用。 (二)增效途径
编委会
• 主编 李松涛 陈美燕 • 主审 孙秀梅 • 副主编 沈伟 车勇 谢仲德 冯建华 • 编委 代洪波 孙立艳 李绍林
芮 成 费 娜 程咏梅
目录
项目一 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基本理论 任务一 中药炮制技术概述 任务二 中药炮制的目的 任务三 炮制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影响 任务四 炮制对药物理3化性质的影响
❖ (2)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
❖ 《本草纲目》 ❖ 第二部炮制专著,缪希雍的《炮炙大法》
❖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
❖ 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张仲岩的《13修事指南》
13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4、中药炮制的继承、振兴和发展时期
❖ 炮制专著相继出版,如《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 辑要》、《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9
9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二)中药炮制的形成和发展 ❖ 1、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 (1)春秋战国时期
❖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书中记述的炮制方法有 炮、炙、燔、煅、细切、熬、酒醋渍等
❖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 ,记载的半夏秫米
汤中有“治半夏”; ❖ “燔发” —血余炭 ❖ “口父咀”即是当时的饮片 10
❖ 中药炮制技术
7
7
相关知识
❖ 中药炮制技术的任务 ❖ 1、探讨炮制原理 ❖ 2、改进炮制工艺 ❖ 3、完善饮片质量标准
8
8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 “药食同源”
❖ 《通鉴外记》中有:“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
十毒” ------“神农尝百草” 的传说
❖“火” -----“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礼记》) ❖ “炮炙”,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
想一想原因?
---广州老字号陈李济 的楹联
16
16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往往一种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其作用是综 合性的,各成分之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经过炮制操作, 由于加热,水浸以及辅料的处理,成分的质和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研究其变化前后的药效关系,对探讨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的意 义。 同时,中药炮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种中药可以有多种制 法,一种制法可以有多种目的,这些目的和方法,既有主次之分, 又有密切的联系,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方面。
10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2)秦汉时期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 (3)魏晋南北朝 ❖ 我国的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
雷敩 ❖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
11
11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2、中药炮制技术的丰富和快速发展时期 ❖ (1)隋唐时期
❖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
❖ (2)宋代
❖ 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12
12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3、中药炮制理论的总结和形成期
❖ (1)金元时期--元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
❖ 金代李东垣的《用药法象》;张元素所著《珍珠囊》 ;元代葛可久 《十药神书》
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耗气,过甘生湿,过酸损齿,过苦伤 胃,过咸生痰等。 1.改变性能 生首乌:苦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 制首乌:甘温,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2.缓和性能 如桂枝,枳壳,马兜铃等,经辅料或加热炮制后均能使药性缓和。
24
24
生首乌
制首乌
25
25
中药炮制的目的
“炮”,《说文解字》注:毛炙肉也 “炙”,《说文解字》注:“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黄帝内经太素》提出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解释了6中药和炮制的起源
6
相关知识
❖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
❖ 中药炮制,又称“炮炙”、“修治”、“修制”、“修 事”;
❖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物本身的性质,为适应临床用药和 调剂、制剂的需求,对药物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