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L1+L2=f(Y)+f(r)
(四)凯恩斯流动性陷阱 liquidity trap
债券价格=债券利息/利率
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在持 有债券和持币之间选择。 • 当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 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 愿意多持有货币,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利率继续下降。 • 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剑桥系数K:
在人们的总财富中,有多大比例愿意以现金的形式持有。 剑桥学派注重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认为K将由于 以下原因而变动:人们的财富有三种用途:(1)投资于生产, 以获取利润或利息;(2)用以直接消费,以得享受;(3)保持 货币形态,使其成现金余额,以得便利与安全。这三种用途 互相排斥,必须权衡利弊而作出最佳选择。当人们感到保持 现金余额所得利益大于因放弃投资和消费而受的损失时,则 必然增加现金余额。相反,则要减少现金余额。由此可见, 现金余额说的最大特点在于重视了人的行为因素——持币动 机对货币需求进而对货币价值或物价水平的影响,它为货币 需求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无论是后来凯恩斯的货币资 产需求论,还是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稳定论,都受益于剑桥 学派的这一重大贡献。
理论假定:T受制于充分就业时的潜在国民产出 水平,短期内稳定不变;V受制于支付习惯、社会 传统等制度因素,短期内也不变;因此,该方程式 最终变成了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理论要点: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带来物价水平的的 同比例上升,而经济却无法增长,原因在于社会 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货币需求取决于:交易量、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 速度。 没有考察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混淆了金属货币和纸币在物价决定中的不同作 用。 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自我调节机制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越多越多的货币,越 少越少的货币
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居民等微观 经济主体基于生产经营或生活消费的需 要,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为了满足这 一需求,一国货币当局就通过一定的机 制来向整个社会供给一定的货币。货币 供给、货币需求及其均衡问题也就成为 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的含义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
二、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 货币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了 解、把握这个变量,不仅能够从货币这个 侧面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微观经济 主体的意愿与行为,更重要的是能为货币 当局准确把握货币均衡关系式中最为复杂、 可变性最大的需求状况,从而合理供应货 币、保持货币供求的均衡提供决策依据。 • 把握货币需求的关键在于把握影响和决定 货币需求的因素。
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3、现金余额学说分析了人们对货币需求的
动机,这是货币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突破。
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凯恩斯的思想基础
• 凯恩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庇古的同学。名著:《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
1、第一选择: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这是时间偏好的选择
(一)费雪交易方程式 美国经济学家艾尔 文· 费雪在他1911年出 版的那本很有影响的 《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 对古典数量论作了最清 晰的阐述。
货币速度:货币周转率,即一元货币每年用来购买最 终产品和劳务的平均次数.
MV= PT
M表示货币总量 V表示货币速度
P表示价格水平 T表示产出
MV= PT分析
剑桥方程式
• 所谓货币数量是指在一定时点停息的货币量.
M表示货币需求 K表示总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所 持有的比例 P表示平均价格水平 R表示总收入、即实际产量
M=KPR
经济单位在通常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量或现金余额,与国 民总收入保持一个固定或稳定的关系。 K值在短期分析中也可视为一个既定的量. 产量R达到最高水平时,货币需求取决于P 的变动。
“人们愿意保持 的备用购买力”
人们的财产和收入中多大一部 分以货币形态贮存起来。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持币动机: 第一,得到便利与安全 第二,投资收益少,人们愿意持有货币 第三,直接消费得到的效用较低
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 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 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 己资产的问题。 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 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 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 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 Md =kPY
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派、马克思、欧 文·费雪、马歇尔、凯恩斯、弗里德曼等。
一、古典货币数量论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本身并无内在的价值,其价 值纯粹源自交换价值,即对商品和服务的实际购买 力。货币只是披在实际要素身上的“面纱”。这种 思想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休谟的著作。其后,这一传 统思想在经济学说史上统称为“古典货币数量 论” ,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了顶峰。 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两种主要形态:其一是费雪 的交易方程式,其二是剑桥方程式。这两种形态的 共同特点是:仅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这一角度研 究货币,因而货币实现功能的场所无疑仅为商品市 场。
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国民收入)范围内能够而 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
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 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货币 需求量的含义:货币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在既 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的货币数量 的总和。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 货币收入或物价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 是明确货币需求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的理论。决 定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四种:
1.财富总额
2.财富的构成
3.人们保有货币及其他资产时所预期的收益率 或报酬率 4.人们的主观偏好、技术与制度因素等
弗里德曼详尽分析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他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
举例来说,假设T0期时的货币需求为1000亿元, T1期时生产、流通规模和实际财富水平与T0期相比 未变而物价却上涨了1倍;也就是说全社会的商品、 劳务的名义价值增加了1倍。这时如果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不变,货币存量必须增加1倍,以满足社会生产 和流通的需要,即名义货币需求量由T0期时的1000 亿元增加到T1期时的2000亿元。但这种增加只是适 应物价上涨幅度在名义上的增加,就经济成长过程 本身所提出的实际货币需求并没有变,仍然是1000 亿元。
(二)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 又叫“余额方程式”、“现 金余额说”. • 1917年,由英国剑桥学派代 表A.C.庇古提出。
其理论根据是A.马歇尔的货币数量论。
• 一种以货币供应和需求为中心,解释货币价值和价格水 平变动的数学方程式. • 着眼于货币储藏手段职能
马歇尔的观点
货币流通速度 人们的持币时间和持币量
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1、交易方程式注重货币的交易职能,其研
究的货币为执行交易手段职能的货币,而剑
桥方程式更注重货币的贮藏职能,其研究的
货币为执行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
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2、交易方程式在研究中在研究中提出了货币
具有一定的流通速度,但没有深入地研究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而剑桥方程式认为现 金余额的变化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率,而实际统计资料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很差。统计 资料还表明,物价变动率只有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情况下, 才会影响货币需求,因而不会对货币需求发生较大影响。
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尽管货币需求是多种复杂变 量的函数,但是,由于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受社会生产力 水平和制度等因素制约,从长期来看,不会发生大的变 动,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性收入这一因素对货 币需求起主导作用。一些易变因素如利率、价格变动率 等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从总体上看,货 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经过努力,货币需要量是可以预 测的。问题的关键只在于,货币当局能否按货币需要量 控制货币供应,使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有了货币收入后, 将进行两个抉择
2、第二选择。储蓄中是现金形式与 购买国债形式的比例。 假设,金融市场只有两种金融资产
(二)流动性偏好
• 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应付日常交
易需要而产生的持币需要.
主要取决于 收入大小; 随收入增 减而增减。
2.货币的预防性需求:
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为防止收支增减等意外变化, 往往保有一部分货币余额以备不测。
Md —名义货币需求
f —函数关系
P —一般物价水平
rb —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re —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 —物质财富在财富中所占的比率 Y —恒久收入 u —对货币的效用发生影响的收入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代理变数
弗里德曼对上述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1)实际货币需求不受物价水平(P)的影响。(2)实际货币 需求主要取决于作为总财富代表的恒久性收入(Y/P)。由 于恒久性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 (如生产技 术水平、人口、物质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等等),其变动是 相对平稳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货币需求也是相对稳 定的。 美国统计资料的经验数据证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1.394,即当收入提高1%时,货币需求提高1.394%。(3)持有货币 的机会成本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极小。rm、rb、re决定于市场利
一般而言,预防 性货币需求为收 入的增函数
3.投机性需求: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
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 部分货币。
在货币和生息资 产之间的选择。 取决于利率的高 低
(三)凯恩斯货币总需求函数
• 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用 L1表示,以Y表示收入,则 • L1=f(Y); •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r的减函数,以L2表示,则 • L2=f(r); • 用L表示总货币需求,则货币总需求:
(一)宏观角度 ♂ 全社会的商品与劳务总量。 ♂ 商品的供求结构。 ♂ 一般物价水平。 ♂ 分配结构。 ♂ 货币流通速度。 ♂ 信用发达程度。 ♂ 其他因素。
(二)微观角度 ☻收入水平。 ☻市场价格水平。 ☻利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 ☻心理及习惯等因素。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所谓货币需求理论是一种关于对货币需求 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论。
(二)货币需求的特点 货币需求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独特的概 念,在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注意把握以 下特点: 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 货币需求是愿望与能力的统一。 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包括对执行多种货币职能的货币 的需求。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一定 数量的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通常以Md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 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货币 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因此,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 在于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影响。
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调节
流动性陷阱图示
• 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 时,流动性偏好可能变 成几乎是绝对的; • 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 因利息收入太低,而 债券价格不再上升, 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 有现金。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 数量论 1956年,在那篇著名的 《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一文中,米尔顿·弗里德 曼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
PT=名义收入=货 币收入, 决定于货币数量M的 变动
货币量M增加, MV加倍增加, 名义收入PT也一定加倍增加.
产出总量T在短期中可以看作是一个常量. V在短期内基本不变 M增加,P一定上升. 故: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 的变动.
第八章14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
仅分析或研究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本身是一个恒等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 额与商品交易总额相等,即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 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