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厢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想尽一切办法,如赁居 西厢,借故搭斋,月下吟诗, 接近莺莺,试探莺莺。孙飞虎
围寺,他挺身而出,解救危难。
这种见义勇为的行动,使莺莺
对红娘发出“难得此生这一片
好心”的赞许,进一步赢得了 莺莺的芳心。
他的痴情有时近于风魔, 但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却缺 乏应变的能力,往往被搞得狼 狈不堪。用红娘的话说就是 “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 枪头”。
剧本并没有把她简单化、 脸谱化。一方面剧本让她按照 自己的生活逻辑行事,另一方 面,剧本又将她的自私、虚伪、
冷酷隐藏在慈善、亲切、道德
的后面。通过赖婚、逼试等情 节的描写,就鲜明地塑造了整 个封建家长的典型形象。
构成戏剧冲突另一方的, 是莺莺、张生和红娘。 剧中的主角崔莺莺,是封 建礼教的叛逆者。这是一位 “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 能者”的相国小姐,一个温柔 深情的贵族少女。更重要的是, 她还有高尚的心灵美。
王实甫《西厢记》
一、王实甫的生平和作品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 平事迹无考《录鬼簿》记录他作杂 剧 13 种,现存三种《丽春堂》、 《破窑记》和《西厢记》,另有 《芙蓉亭》、《贩茶船》二种残曲 传世,其它都已失传。散曲留下的 也很少,《全元散曲》仅收小令一 首,套数两套。
源自文库
二、崔张故事及其演变
《西厢记》的故事原本出于唐人元 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作者的 本意固然是掩饰地表达自己过去的 “艳遇”,以及“曾经沧海”以后, 劝别人要“知之者为,为之者不 惑”,忠告别人“始乱之,终弃之, 固其宜矣。”
三、《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贾仲明说:“新杂剧,旧 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全部杂剧由 《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 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 《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 庆团圆》五本二十折组成。
王实甫写作《西厢记》, 充满了创造精神。从主题思想 的深度看,《西厢记》第一次 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 眷属”的口号,这是它在文学 史上最光彩夺目之所在。
《西厢记》,热烈歌颂
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 反对虚伪的封建礼教和禁欲主 义的叛逆精神,显示了他们获 得幸福生活的胜利喜悦,表达
了“愿普天下的有情都成了眷
属”的美好愿望。
老夫人是戏剧冲突一方的代表。 她“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 一心守着先王之道过日子,时 时搬出“相国家谱”,维护自 己高贵的门第。同时她又深通 封建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有机 变狡诈的一面。
《西厢记》的情节由两条线索 组成,主线是张生、莺莺、红 娘与老夫人的斗争。老夫人 “明许暗赖”,他们以“理琴 酬简”回敬;老夫人的“明赖 暗许”,他们以赴试得官回答; 老夫人虚推实赖,他们以“揭 谎完婚”取得最后的胜利。
次线是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矛
盾冲突。“赖婚”之后,莺莺的反
抗由内心怨愤发展到实际行动,这
张生是个志诚的情种。他书剑 飘零,游于四方,落魄不羁, 脱俗悖时。他“脸儿清秀身儿 俊,性儿温克情儿顺”,而最
突出的特点是对爱情的执着专
一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
他为人诚恳热情、忠厚老实、 富有正义感而又有浓厚的书生
气,是个“文魔秀士,风欠酸
丁”。他对莺莺一见钟情,全 部身心都被美好的爱情所吸引。
《董西厢》的第二个贡 献是对原传中的人物进行了 重新的设计,进行了再创造 的工作,同时还从主题需要 出发塑造了一些新的形象, 藉以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 发起反封建礼教的斗争。
《董西厢》的第三个贡献 是对崔张故事结局的重新处理, 它改变了原传中的一个根本性 情节,就是以张崔的相谐出走 获得美满团圆,代替了悲剧性 的结局。
张生是一个具有浓厚喜 剧色彩的人物,这种喜剧色彩 和作品所要歌颂的美好爱情是 和谐统一的。张生正是以他对 爱情的“志诚”与莺莺、红娘 一道,对封建势力进行了斗争, 而取得了胜利。
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双线穿珠,巧设悬念 《西厢记》之所能引人入胜, 是因为作者结构情节安排的合 情合理,制造出曲折多变的戏 剧冲突来吸引读者。
一性格的发展必然带来情节上的突
进。但是她毕竟是一个相国千金,
行动之前,还有种种顾虑:一怕老
夫人知道,二怕老夫人派来“行监
坐守”的红娘坏事,这些顾虑集中
体现在她与红娘的矛盾上面。
再说莺莺和张生的矛盾也写得 颇为生动。如《赖简》一折, 莺莺既邀约张生又拒绝张生, 这也是出于她的矛盾心理。
以上两条线索,随着人物内心 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把整个剧 情的“珠”串联起来,并且互 相制约,相辅相成,使情节逐
步发展,推向高潮。
《西厢记》故事情节波澜曲折, 张弛交替,能够抓住戏眼,竭 力渲染达到激动人心的戏剧效 果;这是作者巧设悬念的缘故。
《赖婚》一折是剧作的一个高
潮,作者围绕这个高潮,根据 人物内心的感情波澜,接连安 排了四个“悬念”。第一个悬 念是“赖婚”,《酬简》便是
对赖婚悬念的回答。然而“酬
简”又成了第二个悬念。
服自身的封建意识。
“酬简”中的莺莺那种 “语言虽是强,脚步儿早先行” 行为,十分准确地描绘了她的 内心世界。莺莺性格特点:单 纯之中寓有丰富,柔美中富有 坚韧。
红娘这一典型形象是出现于
《王西厢》中的真正奇迹。《西厢
记》在红娘性格的再创造上的最大 功绩是更加深入地开掘出红娘作为 出身底层的少女精神美。王实甫抛 弃了这些有损红娘性格的细节。不 仅如此,还进一步把红娘的行为纯 洁无私作了充分的强调。
3、文辞优美,诗意浓郁。 《西厢记》是一部具有 喜剧色彩的规模宏伟的优美诗 剧,语言的运用堪称古代剧诗 的一个范本。它的语言一般具 有清丽的特色,典雅优美,有 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氛。例如, “长亭送别”:
【正宫· 端正好】 碧云天,黄 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 去得疾。柳丝儿长玉骢难系, 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 速速的行,车儿慢慢的随,却 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 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就并不是由于张生的片面追求。
于是就使他们的婚姻和那种完 全缺乏爱情基础的封建包办婚 姻之间的对立显得格外鲜明。
《王西厢》比《董西厢》更加 着力刻划莺莺的复杂内心世界。 “赖简”后,莺莺深知自己的 “假意儿”很可能置张生于死
地。莺莺性格得以继续发展,
不但必须坚持反抗老夫人为代
表的封建势力,还必须不断克
北宋秦观的《调笑令》和 毛滂的《续调笑令》。这两篇 所采取的艺术形式是“转踏”。 秦观的咏莺莺的《调笑转踏》, 只写到莺莺月下私期为止。毛 谤咏莺莺的《续调笑转踏》, 只写到她的答书寄环为止。 赵令畤《商调· 蝶恋花》鼓 子词。
金章宗时出现的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出色地完成 了三项工作。 首先是创造性地进行了主 题提炼,重新确立了主题思想。 董解元敏锐地感觉到“始乱之, 终弃之”的消极性,从而提出 了“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 新观念,大大增强了作品主题 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剧情一展开就描写莺莺对 张生的爱慕之情。王实甫给莺 莺安排了一个“回顾觑末下” 富有感情内涵的动作。“坐又
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
又不快,闲行不闷,每日价情
思睡昏昏”《王西厢》是有意
强调莺莺对张生的爱慕之情。
强调的意义:强调莺莺对张生 的爱慕,实际上是强调他们的 婚姻是建立在双方相爱的基础 上的。因为这一爱情从一开始
《拷红》是对《酬简》 悬念的解答。 “逼试”又使 平地骤起风雷。《哭宴》便造 成了第三个悬念。忠于爱情的 张生虽然取得了功名,但仍然 没有忘记昔日的情人,这便是 对《哭宴》悬念的解答。郑恒 的争婚,是第四个悬念。最后 以张生的衣锦荣归,团聚完婚 结束全剧。
2、手法多变,形象活现 王实甫塑造人物主要是运 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 描写。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 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 马嘶。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 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五、《西厢记》的流传及其影响
《西厢记》在外国也有译本, 很流行,英译名为:
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