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区域分工与比较优势(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优化水平、宏观经济效益状况、市场占有 率、区域形象影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经济学
决定区域竞争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1、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决定的区位优势 2、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决定的制 度供给优势 3、企业和相关产业集群决定的集聚优势 4、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决定的产业结构优 势以及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决定的社会 发展环境优势 (2、3为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
区域经济学
区域专业化生产发展具备的条件: 1、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生产, 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 2、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该大于因 产品进行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这 是根本的前提条件。 3、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商品价格,必须 有一定的梯度存在。
区域经济学
• 区域分工的特征: • 1—地区的专业化生产是区域分工的重要 表现形式,是区域分工发展的原动力。 • 2—地区间密切地联系是区域分工得以深 化的前提。 • 3—区域分工具有层次性,包括国际分工 地各种形式,也包括国内分工的各个层 次。 • 4、区域分工普遍存在各种社会形态之中。
区域经济学
区域利益与区域竞争: 区域利益的特点: 1—区域经济利益是区域分工产生的原因也 是区域分工的结果 2—区域利益是集合的概念 3—区域经济利益具有二重性,即自主性与 整体性的统一。
区域经济学
——区域竞争力 是区域国民经济在国内外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
实力的强弱程度,是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产业
区域经济学
分工模式 旧区域分工 新区域分工
决定模式 定义
外生比较优势 (外生因素) 事前的资源禀赋条 件的差别引起的生 产率的差别
内生比较优势 (内生因素) 由于选择不同的专 业化方向的决策而 造成事后的生产率 的差别
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杨小凯的新古典经 优势理论,俄林的 济学和克鲁格曼的 要素禀赋理论 新贸易理论
区域经济学
内生因素:是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系统自身能够 决定的变量。内生因素决定了区域的内生的比 较优势。 内生比较优势:是在分工演进中,由于选择不 同的专业化方向的决策造成的事后区域生产率 的差别。 内生因素包括:专业化水平、生产率、贸易依 存度、商品化程度、生产集中度、市场化程度、 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 赖程度等
区域经济学
——2、区域分工的外部性
它指区域分工体系中,区域间形成的不由单个 区域考虑或承担的其他区域所造成的正面或负 面的影响 (1)区域分工可以带来整体功能效应 (2)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在分工发展过程中, 可以通过区位因素在空间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 乘数效应,带动周围区域相关活动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
(3)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区际的 自由流动 (4)在区域分工中,由于每个区域选择行为策 略的依据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社会整体利 益最大化,因此可能导致区域与社会整体的无 效率。
区域经济学
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 内生因素:不依赖于分工的外生因素和 分工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内生因素。 外生因素:是区域客观存在的自然的与 历史的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生变 量。它是区域分工的基本前提;如自然 资源、区位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或 作为历史知识载体的文化。
区域经济学
第七讲 区域分工与比较优势
区域经济学
分工表现为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 化。 分工既包括部门间、企业间和企业内部 分工,也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在国 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即区域分工。 分工深化促进了生产制度的创新,推动 了交易制度的规范与完善,由此带来收 益递增,构成长期经济发展的源泉。
区域经济学
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
区域经济学
Leabharlann Baidu
• 一、 绝对优势理论(斯密)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 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 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 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各国资源 就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劳 动生产力,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国民财 富,社会分工就是这样形成的。
区域经济学
区域分工的性质:区域分工是劳动地域 分工或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 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分工是经济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地 区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劳动地域分工, 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区域专业化部门。 另一方面,区域分工必须通过区际之间 的贸易,从而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 产品价值和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 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
区域经济学
分工的不经济性:分工使人局限于少数的 操作,因而丧失了全面发展自己智慧的 机会。
区域经济学
区域分工经济性的特点: 1—它使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条件得到充分的利 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水平,并增加 区域经济的福利。 2—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3—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 范围经济用于区域经济研究中,它主要指的时 由于分工演进推动着区域内新产业的衍生,以 及区域内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的区 域生产率的增长。
区域经济学
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和外部性: ——1、区域分工的经济性 区域分工的经济性是建立在对分工经济 分析的基础上的。分工经济指的是分工 所带来的益处。 按照亚当· 斯密和阿林· 扬格的观点,分工 以专业化为基础。
区域经济学
分工经济性的主要表现: 1—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使复杂的劳动分解为简单的甚至机 械式的劳动,使得劳动者的工作在既定 的技术水平下变得较为简单,无形中也 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 管理效率。 3—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直接促进了迂 回生产方式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
• 斯 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 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成本绝对 地低就称为具有绝对优势,只要有这种 绝对成本优势,就应发展这种产品的专 业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占 优势的产品,贸易双方都从交易中获益, 这就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按此理论,一个无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 地区就不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 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