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老师编辑
第7节 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要点整理〗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原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使地表温度升高;
3.温室效应 后果:有利有弊,一定程度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反常;
如何防止: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积极开发新的能源
〖例题解析〗
(1)a 、b 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 是 ,b 是 。
(2)A 、B 表示两种物质:A 是 ,B 是 。
(3)a 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 ,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 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b 作用的意义是释放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 。
〖巩固基础〗
1.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的氧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
B.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一般需要吸入氧气
C.生物圈中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生物圈中的氧气含量,中午时最高,深夜时最低
2.关于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即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2012重庆]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 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
关于封存CO 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CO 2分子间有间隔 B.CO 2气体较易液化
C.CO 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CO 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4.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人类的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行动
指氧气的循环。
⑴氧循环 在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生物呼吸、矿物质燃料的燃烧; 产生氧气的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通过氧循环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稳定即氧平衡。
指碳的循环。
⑵碳循环 在自然界中,消耗CO 2的途径有光合作用;
产生CO 2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
通过碳循环使空气中CO 2含量稳定即CO 2平衡。
形成:氧原子和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
2.臭氧(O 3) 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
A.人类
B.细菌、真菌
C.哺乳动物
D.绿色植物
6.[2014滨州]家庭中养鱼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
养鱼时,人们喜欢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B.能美化环境
C.清洁鱼缸里的水
D.起到杀菌作用
7.[2016南宁]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8.如图是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的示意图。
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燃料
B.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⑴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今年中国学生营养目的主题是“全面、均衡、适量”。
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_____。
A、橄榄油
B、蔬菜
C、米饭
⑵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⑶上海世博会使用的很多LED灯,为其提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______转化为电能。
⑷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
2CaCO3+O2+2SO2=2CaSO4+2CO2,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10.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⑴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⑵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
有______(任写一点)。
⑶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
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方式或途径______。
⑷有人认为自然界中CO2越多越好,也有人认为CO2,越少越好,最好没有。
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
⑸为防止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提高能力〗
1.自然界中消耗CO2的过程有人认为有如下的几个方面:其中正确的是( )
①溶于海、江、河、湖水;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某些结晶水合物风化;④动物的呼吸作用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
2.[2017威海]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2017泰安]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
C.反应③可用来制取氮肥
D.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只有NaHCO3
4.[2016梧州]在2015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
请写出一
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
5.[2015亳州]根据下式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和。
(2)漂浮在水面的满江红,其叶片可进行a过程,但水下的根却不能,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
通常情况下,绿色植物在夜晚只能进行。
(填“a”或“b”)
(3)a、b两个过程中, (填字母)对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遮光部分(填“变蓝”或“不变蓝”),未遮光部分 (填“变蓝”或“不变蓝”)。
6.[2015丰南]下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B是。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它也是植物进行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
7.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图中①④所指过程的含义:① ______ ;④ ______。
⑵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
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 ______。
⑶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
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请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两个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不同点。
⑷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
①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②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③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______ (填序号)。
A.C+O2→CO2
B.CH4+2O2→CO2+2H2O
C.石油+氧气→二氧化碳+水
D.2NaHCO3→Na2CO3+H2O+CO2↑
④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
A.CO2+2NaOH=Na2CO3+H2O
B.6CO2+6H20=C6H12O6+6O2
C.CO2+H2O=H2CO3
⑸①目前家用汽车主要燃料是汽油,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是 ______。
②为使汽油在内燃机的汽缸中充分燃烧,采取的措施有:
通过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汽缸,其目的是;通过汽缸的进风口吸入足量的空气,其目的是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