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中智能中压开关柜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中智能中压开关柜关键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的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配电网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如供电可靠性低、效率不高、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配电网应运而生,其核心是智能中压开关柜。
智能中压开关柜作为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等特点,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准监测、远程控制和故障诊断,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目前我国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尤其是远程通信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开展智能中压开关柜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配电网技术的升级和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解析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中压开关柜是智能配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责管理中压电网的运行和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中压开关柜主要是靠人工操作进行控制和监测,存在着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智能中压开关柜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远程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诊断,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研究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可以优化电网的运行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减少电力损耗和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
智能中压开关柜的研究还将促进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推动能源革命和智能电网建设。
深入研究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智能配电网中智能中压开关柜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智能中压开关柜的研究,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智能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是一种全新的配电网形式,它把电能传输和分配、调度和控制、自动化和信息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层次清晰、系统可靠、运行安全、经济高效的电力系统。
智能配电网以智能硬件和智能控制器作为依托,将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等,结合起来协同工作,形成自动监控、自动控制、自动调度的网络体系。
(1)电力计量技术。
通过电力计量,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的状态及安全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电力系统的故障,以及系统的不平衡状态,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智能调度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根据系统的实时需求,来进行智能化的调度和控制,保证电力系统负荷的平衡,降低电力系统的故障率。
(3)智能运行保护技术。
智能配电网采用智能运行保护技术,实现系统实时自动监测,发现系统的运行状态异常,并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电力系统的损坏。
(4)无线通信技术。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将系统的控制信息迅速的传递到相应的点,从而提高系统的操作效率,保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局部优化与协同控制算法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局部优化与协同控制算法研究1. 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最后一级传输环节,起到将高压输电变压器输出的电能分配至终端用户的重要作用。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推进,智能配电网的局部优化和协同控制算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局部优化和协同控制两个方面对智能配电网的相关算法进行研究。
2. 智能配电网的局部优化算法智能配电网的局部优化算法旨在针对配电网的局部问题,通过优化算法的设计来提高传电量、改善电压质量等指标。
常见的局部优化算法包括负荷分配、电能质量优化和电能损耗减少等。
2.1 负荷分配负荷分配是指将负荷合理分布到不同的配电线路上,以避免过载和平衡线路负荷。
现有的负荷分配算法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的优化算法。
这些算法通过对负荷分配方案进行优化,使得负荷分配更加合理,从而提高配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
2.2 电能质量优化电能质量优化是指通过控制和优化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波形,以提高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包括电压波动、谐波和电压偏差等。
电能质量优化算法通过优化节点电压和电流的波形,通过补偿装置和滤波器等手段,降低电能质量问题的发生。
2.3 电能损耗减少电能损耗是配电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减少电能损耗,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效率和经济性。
电能损耗减少算法主要采用故障分析、拓扑优化和谐振优化等方法。
通过对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降低电阻损耗和电感损耗,并减少谐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电能损耗。
3. 智能配电网的协同控制算法智能配电网的协同控制算法旨在实现多个配电网节点的协同控制和管理,以提高配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
常见的协同控制算法包括供电策略协同控制、能量管理和故障诊断等。
3.1 供电策略协同控制供电策略协同控制是指通过协调供电节点和负荷节点之间的供电策略,以达到供需平衡和节能的目的。
常见的供电策略包括功率平衡、负荷预测和负荷调度等。
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和态势利导关键技术
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和态势利导关键技术摘要:智能配电网体系对电力系统和终端用户的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态势感知技术可以更加全面、精准地掌握电网及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势能信息的采集、分析来实现更高效的态势利导技术,使大电网系统能够向着更加稳定、安全的状态运行,不断提升现代化电力输配体系的智能化水平。
因此,将系统性地介绍态势感知和态势力导的技术概念,并结合智能配电网运行的配置需求,详细分析其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关键技术应用。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态势利导;关键技术引言: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电网输配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压、长输的配电网建设中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为保证其安全、高效,需要采取可靠的监测与调控技术来实现维护,态势感知和态势利导技术可以根据配电网中终端用户及设备的随机性需求实现智能化响应配置,且在地震、火灾等紧急状况下的电网安全评估管理也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一、态势感知和态势利导的技术概述态势感知是指,在特定的时域和空域条件下,对某些环境元素产生的觉察、理解和预测等一系列动作,在其感知分析的过程中包括了一级态势感知的数据信息获取、二级态势感知的数据分析评估、三级态势感知的趋势预测与可视化;态势利导是指,在获取环境元素基础信息的同时,按照系统运行更有利的方向对这些环境元素展开调整和控制,因此,态势利导的实现其实是一个不断动态交互、反复的重要过程。
二、智能配电网运行的配置需求在电网体系建设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之下,远距离的长输配电网可以更好地满足大规模的电力资源输配应用,且实现了传统火电和风光新能源的有效接入。
在构建智能输配电网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更加广域的态势感知技术来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测,充分考虑系统不稳定性带来的调控影响,根据电网系统中的负荷实现随机的响应。
在智能配电网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利用态势感知和态势利导来实现更优的配置。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引言:智能配电网主要由主站系统、子站系统、通信系统、配电远方终端组成,通过对配电网各个环节、模块和设备的智能化,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现正常情况下配电网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优化运行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快速定位、隔离、恢复、负荷转移等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为电力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平台和途径,进而实现电力企业管理者、电力用户、系统运行操作的协调和统一。
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以下功能特征: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一、智能配网的关键技术(一)分布式电源与储能技术分布式电源技术是新型电源技术,能够兼容多种发电方式接入电网,同时能起到系统储能器的作用,补充主网电力,减缓峰时电网压力,谷时进行储能,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扩展了供电容量。
配网中的分布式电源一般以小电源系统居多,其发电容量在10mw以下,通常采用小型风力发电、光伏电源、秸秆等废作物燃烧发电。
储能技术作为分布式电网的重要环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却具有不稳定性,受环境影响较大,属于间歇性波动能源。
因此为保证能够提供稳定、持续的电能就需要储能技术。
(二)可重构的网络拓扑结构现代智能网采用环形网络结构取代传统辐射网络结构,它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更加友好的线路途径,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将故障点切除或者能将故障限制在一个局部的小范围之内,不会对整个电网系统产生冲击,并且可以智能判断迅速反应,通过其他连接避开故障部分,恢复对用户供电。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
总 结 智 能 配 电 网其 内涵 主 要 包 括 3 方 面 川: 以 个 ①
物 理实体 电 网为 基础 ,包 括各 种 配 电基础 设施 、 开
监测 等 实时信 息 , 决 配 电网“ 管 ” 解 盲 问题 。
12 实现 配 网设 备 管理 、 .. 7 生产 管理 的 自动 化和信
山东 电力 高 等专科 学校 学报
第 1 5卷 第 4期
J u n lo h n o gElcrcP we olg o r a fS a d n e ti o 的 电力 。
3 9
处 于 电力 系 统 的末 端 , 以 与用 户 直接 相 连 , 能 可 智
【 要 】 文对智 能配 电网( D ) 摘 本 S G 建设 中的若干 关键 问题进 行 了介 绍 和分析 。首先介 绍 了智 能
配 电 网的概 念 和基本 特征 , 要说 明 了建 设智 能配 电网对 智 能 电网的重 要性 : H 是 电网智 能 简 A I
化 的 第一 步 , 绍 了其 概 念 、 介 系统组 成 以及 优 点 , 并指 出现 在发 展 中的 不足 ; 级 配 电 自动 化 高
的停 电 占用 户停 电 的9 %以上 : 电网 的损耗 占据 5 配 了电 网损 耗 的一半 : 分布 式 电源 的接入 主要 影 响配
电运行 ( T 和 高级 资产 管 理 ( A 彼此 之 间通 A O) A M)
过 配合 , 在技 术层 面实现 上述 的 目标 。发 展智 能 电 网的顺序 会影 响成 本 和效 益 。一般 情况 下 A 是 MI 电网智 能化 的第一 步 。 在对 电能 质量要 求 高 的地方
收 稿 1 :0 2 0 — 1 3期 2 1 — 5 3
智能配电网信息支持系统部分关键技术研究实践
智 能 电网 由坚 强 的实 体 电 网 与信 息 化 、 能 智 化 的控 制体 系有机互 补 。实体 电 网是实现 智 能电 网的基础 ; 息支持 系统是 智 能 电网实现 的手段 。 信 信息 是智 能 电网 的基 础 支 撑 , 息 的获 取 需 要 大 信 量 的智能 装备 和系统 来支 持 。 智能 配 电网 以信 息 技术 改 造 能 源 利用 体 系 ,
免无 谓 的 、 甚至 是有 害 的海量 信息操 作 ; 型 的信 新
息交 互 平 台必 须 是坚 固 的 、 活 的 、 攻 击 的 、 灵 抗 自
摘 要 : 合 广 州 地 区 配 电 网实 际 情 况 , 析 智 能 配 电 网信 息 支 持 系 统 的 部 分 关 键 技 术 , 基 于实 时全 景信 息 结 分 对
的 配 电 网 智 能 调 度技 术 、 于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的 配 电 自动 化 技 术 、 于 实 时数 据 库 的 电 网综 合 数 据 平 台 和 基 于 基 基 综 合数 据平 台 的 配 电 网数 据 挖 掘 技 术 等 进 行 了 讨 论 , 广 州 电 网 在 智 能 配 电 网 部 分 关 键 技 术 中 的 研 究 和 实 对
通 过 数 字 化 网络 系 统 和 智 能 控 制 技 术 提 高 能 源 利
设 过程 中 , 重 视结 构 扁 平 、 应 多层 分 布 、 能 可组 功 及 布置灵 活 的设 计 ; 重信源自息 与 业 务 的关 联 度 及 注
整合 度 , 合理构 建信 息交 互 和共享 的层次 结构 , 避
1 2
供 用 电
第2 7卷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智 能 配 电 网信 息 支持 系统 部 分 关键 技术 研 究 实 践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一、引言智能配电网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智能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的配电系统。
它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然而,由于配电网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和多变的负荷,导致故障发生的频率较高。
为了提高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故障处理能力,研究和实现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二、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概述1.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定义与目标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利用智能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实时监测、诊断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目标是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2.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与方法(1)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配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控制中心。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能够提高配电网的监测精度和响应速度。
(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配电网监测和控制的基础。
通过通信网络,控制中心能够获取配电网传感器的数据,并向配电设备发送控制命令。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3)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配电网的故障数据通常是庞大而复杂的。
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核心。
它基于实时的故障数据和系统模型,通过自动化的控制算法对故障进行定位、隔离和恢复。
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 故障定位与诊断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首要任务是对故障进行定位与诊断。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障特征提取、故障诊断算法设计等方面。
常用的故障定位方法包括线路电流法、矩阵方法等。
2. 故障隔离与恢复故障隔离与恢复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故障隔离与恢复,可减少发生故障的范围和时间,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障判别算法设计、隔离控制器的设计等方面。
智能电网中的电能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电能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
智能电网通过数字化、自适应性、智能化和互联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智能电网中,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电能数据采集和分析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电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一、电能数据采集技术电能数据采集技术是智能电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系统技术等。
1.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涉及数据传输协议、传输介质和传输网络等方面。
数据传输协议是指用于信息交换的协议,包括Modbus、TCP/IP等常用协议。
传输介质是指用于数据传输的介质,包括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
数据传输网络是指用于传输电能数据的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基础技术之一,它主要涉及传感器的类型、精度、准确度等方面。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可以对电流、电压、功率等电能参数进行测量。
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度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配置。
3. 采集系统技术采集系统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实现技术之一,主要涉及采集器的选择、配置和安装等方面。
采集器是用于采集电能数据的设备,包括传统的电表、智能电表、接口设备等。
采集器的选择和配置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考虑,特别是在大规模应用中,需要考虑采集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二、电能数据分析技术电能数据分析技术是电能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数据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建立等方面。
浅析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
地 高 了 电 网信 息 获取 能 力 , 得 电 网运 行 和 管理 更 加 精确 、 时 , 使 及 并 化 。 目前 , 区 电网配 电 网调度 工作 主要 存在 以下 问题 : ( ) 电 网的监 视 、 1配 控制 手段 不 足 。配 电 网 自动化 系 统 的建 设 且 也使 能源 的 综合 投 资和利 用效 益 得 以提 高 地 区 电 网企 业 的核
羹至 Gguh 三量 。 iJu n i y y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 析智能配 电网技术支持 系统 的关键 技术
李 德 强
( 东 电 网 公 司江 门 鹤 山 供 电局 , 东 江 门 5 9 o ) 广 广 2 7 o
摘
要: 随着两 网改造的持续投 入和配 电 自动化技术 的深入研究 , 一轮配 电网 自动化建设 的热潮 来临 , 新 将进 一步推动我 国配 电自动化 的
22 配 电 网 智 能 调 度 技 术 .
智 能调 度技 术 支持 系统 和职 能 型运 行控 制体 系 是 通 过获 取 配 网全景 信 息实 现一 体化 的信 息 支撑 、 优化 调 度计 划 建 立起 来 的 , 其
运行 状况 实 时 监控 , 而 进 行数 据 收 集 、 合 和分 析 , 终使 得 电 实 这就 是 配 电网智 能调 度 。在线 实 时决 策指 挥 是配 电网 智能 调 度 进 整 最 网 各成 员 之间 的无 缝连 接 以及 实时 互动 得 以实现 。智能 配 电 网提 的核心 ,而 对现 有 配 网调度 控制 功 能 的扩展 就 是 配 电 网调度 智 能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智能配电网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现代化配电系统,可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电能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能实时监测电网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可以用于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电网的负荷状态、线路的损耗情况等,为优化配电网络拓扑结构和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计量技术也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计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能的使用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计费管理,还可以用于负荷预测和负荷管理,通过合理安排电力供应,优化配电网络的运行。
智能保护技术也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保护技术可以及时检测电网中的故障信息,并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自动实施保护措施。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智能保护技术可以预防故障的发生,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智能配电网还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电网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处理,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电网的运行策略。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负荷预测、电网异常检测、优化线路规划等方面,提高电网的性能和可靠性。
未来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未来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摘要】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必然是智能电网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电网最贴近用户、最有利于向社会展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的领域,理应得到重点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针对智能配电网的高级配电网自动化领域、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领域、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接入领域、高级用电计量系统领域、智能小区/楼宇领域、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领域七大领域展开技术研究,提出了未来智能配电网的支撑体系技术方案,并展望了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高级配网自动化电能质量分布式电源用电计量智能小区电动汽车1 引言在全球节能减排、能源安全的巨大挑战下,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更是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必然是智能电网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电网最贴近用户、最有利于向社会展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的领域,理应得到重点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针对智能配电网的高级配电网自动化领域、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领域、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接入领域、高级用电计量系统领域、智能小区/楼宇领域、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领域七大领域展开技术研究,提出了未来智能配电网的支撑体系技术方案,并展望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前景。
2 智能配电网技术实现方案2.1 智能配电网总体架构智能配电网具有灵活的需求侧管理和用户驱动的增值服务市场,是协调当地能源管理包括清洁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站使用以及各种能量存储与试点区域用户互动的完全整合。
根据高级配电自动化、优质电力园区、分布式电源/微网接入、高级计量系统、智能小区/楼宇/家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6项重点工程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智能配电网试点建设规划设计了“5个应用系统+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的总体架构。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在当今社会,电力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其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配电网应运而生,成为了电力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配电网通过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和优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的电力服务。
然而,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一、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一)高级量测体系(AMI)高级量测体系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智能电表、通信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等。
智能电表能够实时测量用户的用电量、功率因数等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电力公司提供用户用电行为的详细洞察,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负荷预测、需求响应管理和电费计量。
(二)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在配电网中的接入比例不断增加。
为了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需要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策略和保护装置。
例如,通过逆变器将分布式能源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实现与电网的同步接入;采用智能控制策略,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和分布式能源的出力情况,实时调整分布式能源的输出功率,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变电站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节点,它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保护。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如温度、压力、绝缘性能等,并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具备灵活的拓扑结构和控制功能,能够实现电网的快速重构和自愈控制,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四)电力通信技术可靠、高速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基础。
目前,电力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等。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适用于骨干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如 5G 通信技术,具有部署灵活、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终端设备的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则利用电力线路作为通信介质,无需额外铺设通信线路,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等优点。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与应用研究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与应用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配电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智能配电网作为现代化配电网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是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优化算法,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和优化,以提高配电网的能源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
其目标是在保证供电质量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负荷预测与优化调度:通过对用户负荷进行监测和预测,结合优化调度算法,实现对配电网的负荷调度,以提高用户能源利用率和供电质量。
2. 配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通过对配电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隐患,并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以保障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3. 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将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配电网,通过优化调度技术,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应对短缺的压力。
4. 电力市场交易与调度协调: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和调度协调机制,实现供需的平衡和调配,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
5. 智能配电网运行监测与控制: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配电网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将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方式以固定网络结构和被动管理方式为主,已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复杂需求。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现代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以其高度的灵活性、智能化和自适应性,为现代配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配电网的灵活互联、智能控制和优化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高级量测体系(AMI)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为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型柔性配电装备如智能软开关(SOP)、能量路由器等的发展也为配电网的柔性互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关键技术,提高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配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电力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现代配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的概念与特点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作为传统配电网的升级与革新,是在原有配电网基础上融入了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新型电网体系。
其核心概念在于“柔性”与“智能”,即通过柔性互联技术实现配电网的灵活调节与优化配置,同时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柔性互联技术使得配电网具备了更加灵活的调节能力。
通过采用智能软开关、能量路由器等先进设备,实现对配电网中电能流向和功率分配的精准控制,有效应对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能波动问题,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3篇)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自动化这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 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2024年,智能传感器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重要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这些传感器还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配电系统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024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的供需情况,实时调整配电系统的运行策略,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4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处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配电系统提供灵活的资源调度和动态扩展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需求。
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并实现智能化的数据交换和资源管理。
2024年,物联网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5.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更直观、更直观的操作界面。
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智能配 电网将更加注重与各类技术的融合创新,如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 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运行。同时,智能配电网将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的 运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智能配电网还将大力推 动绿色发展,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助力实现碳中和 目标。
智能配电网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配电网络系统。 相较于传统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具有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等优势,能够更 好地满足用户对于电力供应的需求。同时,智能配电网还可以实现对于分布式 能源、储能系统的有机整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智能配电网中,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智能家居和智 慧城市是两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智能家居领域,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 于家庭用电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家居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在智慧城市领域, 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照明、交通信号控制等领域,提高城市的智能 化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1)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网的电流情况,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电压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网的电压情况,保证电能质量符合标准。
(3)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设备的温度,及时发现设备异常。 (4)环境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网所在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2、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发挥着信息传递和交互的关键作用。在智能配电网中, 常见的通信技术包括:
(1)有线通信:利用光纤、双绞线等有线介质进行通信,具有传输速率快、 稳定性高的优点。
(2)无线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包括Zigbee、LoRa、NB-IoT等低功 耗广域网(LPWAN)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成功验收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成功验收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是当前智能电网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度增加,传统的配电网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需求。
因此,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开展了以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本文首先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其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故障诊断、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等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算法,并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和验证实验。
通过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评估,取得了以下成果:首先,本文提出的基于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算法在系统性能和鲁棒性方面表现出色。
在模拟和验证实验中,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诊断故障,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故障隔离和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对电网的影响,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本文研究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管理和运行的重要工具,为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该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性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
最后,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完成验收,得到了评审专家和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专家们认为,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关部门也表示,将积极推动本文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和应用,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做出贡献。
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旨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该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配电网中的故障位置和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停电等事故的发生。
该技术的实施可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对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人工智能;电力系统稳定性引言: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检测与排查对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电力人员的经验和操作规程,难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智能化诊断。
因此,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的重要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并概述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
然后,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包括其工作原理、实现过程和优点。
最后,本文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配电网故障检测中,以实现更加高效、准确的故障检测。
一、基于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检测基于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配电网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的方法。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计算模型,具有自学习、自组织和适应性等特点。
在配电网故障检测中,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学习历史数据,掌握故障特征和规律,并对新的故障数据进行分类和识别。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将配电网中的故障数据作为输入,将故障类型和位置作为输出。
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到各种故障的特征和规律,并自动对新的故障数据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漏报和误报的概率,为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基于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方法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配电网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王宪安04111978电气10班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1、该领域对“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作用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贯穿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户和调度各环节的现代电网。
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满足用户定制的多种电能质量需求,降低成本,实现智能化将是智能配电网的发展重点。
智能配网将在未来10-20年内完成,其目标是实现自愈功能(包括通过继保再整定(RPR)实现电力系统保护及更新;故障定位和隔离;网络重构;电压与无功控制);优化功能,以使资源和设备得到最好的应用;预测功能,而不只是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跨地理边界和组织边界的分布式;合并监视、控制、保护、维护、EMS、DMS和市场管理功能;对攻击更安全。
本项目所列四个研究方向分别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的自愈配电网保护、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该项研究契合并支撑了研究目标的“自愈功能”。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电网系统集成技术;该研究项目契合了研究目标的‘优化功能’,并为微网技术的实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智能配电网运行的信息支撑关键技术:该项目为配电网研究目标的“合并监视、控制、保护、维护、EMS、DMS和市场管理功能”提供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支撑。
✧基于GIS的智能配电网规划平台的研究:研究了智能配电网规划和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并研究集信息技术、优化技术为一体的电网规划平台,为电网建设的科学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研究内容1)基于GIS的智能配电网规划平台的研究基于GIS的集数据管理、网络分析与评价、网络优化规划、配电通信网规划、规划系统评价与经济型分析为一体的规划平台是配电网科学规划的基础,对配电网科学化管理和经济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是配电网发展的必然需求。
(1)配电网规划平台的理论研究:该部分包含:✧基于GIS和多种不确定信息的空间分布负荷预测理论的研究,以小区为单位研究分布负荷的分类、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基于不确定信息的模糊预测方法,开展基于需求侧管理下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基于多种环境信息的智能变电站选址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选址的目标限定和约束因素,以多种环境信息为载体,采用基于GIS的信息处理技术量化、简化约束因素,建立基于GIS约束的多目标变电站选址数学模型;✧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供电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研究分布式电源的引入对配电网各类指标的影响,建立考虑负荷转移的中压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配电网综合供电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层次化评价方法,同时开展基于GIS的面向区域(重点区块)或大用户的供电能力及最佳抢修路径的分析与评价;✧含分布式电源的能源消耗结构评价模型的研究,研究基于图形界面的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区域的网络损耗的一体化分析模型和评价体系;✧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的研究,研究分布式电源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可靠性评价模型和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价的通用算法,开展涵盖二次系统的智能配电网可靠性的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配电网网架结构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网架结构对配网供电能力、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建立网架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联络率、负荷转移率),并针对复杂电网研究其评价方法;✧自愈配电网络网架结构和接线模式的研究,进行不同接线模型的多指标分析,研究接线模型对自愈配电网的适应性;✧基于GIS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网架智能规划模型与算法的研究,包括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和扩展规划的优化模型,并研究基于GIS的配电网自动布线技术;✧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络无功规划模型与算法的研究;✧研究城市电网电网路径(电缆沟道和架空走廊)的优化规划和分析;✧中压配电网开关优化配置模型与算法的研究;✧研究配电规划网络经济评价模型和智能评价方法。
以上的研究内容部分已经有研究成果,国外一些基于GIS的配电网管理软件中含有一部分类似的功能。
该平台的研究内容都是实际电力规划中需要的,只有这样一个功能完善的智能平台才能真正提高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
这样庞大的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成熟的平台和组件技术,规范信息结构和各组件的接口。
(2) 基于GIS的配电网智能规划平台的信息技术:该部分包含两通信和信息两个方面的问题:✧通信部分:包括正常和故障情况下配电通信网多种业务信息量的预测;基于GIS的配电网通信子站智能选址模型和算法的研究;配电通信网多种通信体制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研究基于图形界面和配电网规划网的配电通信系统的图形建模、智能设计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整个配网的综合可靠性分析和经济评价奠定基础。
✧信息部分:基于GIS、电网与信息网集成的配电网智能规划平台信息模型的研究,即基于IEC61970研究配电网智能规划平台的CIM公共信息模型和GIS信息的标准文件和数据类型;基于GIS的配电网智能规划平台数据交换模型的研究,即该平台与其他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交换的信息结构;配电网智能规划组件接口信息模型标准的研究,为软件的维护和实用化奠定基础。
2)自愈配电网保护、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自愈”指的是把电网中有问题的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从而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
从本质上讲,自愈就是智能电网的“免疫系统”。
分布式能源发电机组可以组成不联网的自治小电网、联网的非自治小电网或是在自治和非自治之间进行切换。
联网的分散发电、特别是那些时断时合的分散发电将对电网运行产生若干影响。
一是接线改变的影响(诸如短路电流、继电保护、重合闸、同期);二是断开时可能引发的铁磁谐振(变压器电抗与电缆电容谐振);三是电能质量问题(频繁启停导致电压波动、加大电压调整难度)。
所以,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的配电网,其用户端不仅仅是一个需求端,而是一个即可以做需求端又可以做供应端,双相运行的。
传统配电网保护装置中单向的仪表满足不了需求,需要新式的仪表取代。
对于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配电网,对原有传统的保护装置需要进行改进设计,除了能够满足本地保护的基本要求,还需要考虑保护间的协调配合,使得停电范围最小,停电经济损失最小,尽可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这就要求必须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自身的保护装置与原有配电网的保护装置之间进行重新整定、协调配合。
同时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更为复杂,对于不同的运行方式应该对应不同的继保方式,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就需要有智能的继保产品,传统的继保产品都是在运行之初就设置好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这些继保产品能够自适应改变保护整定值。
这里可采用“紧急控制、恢复控制、校正控制、预防控制”四步自愈控制法,并将其嵌入调度系统,形成自愈控制策略;开发可编程逻辑的配电网保护装置。
逻辑编程达到保护的元件级,支持在线动态修改定值,能满足配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和分布式电源投、退的需要;同时利用基于无线网络传感器的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构建城市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构架。
传统的监视控制方式,有相当集中的EMS、区域EMS、DMS以及大量分布式的继电保护、稳定补救、现场控制器、就地无功补偿、其他智能控制等共同组成而各司其职。
这些诸多应用系统和装置,不仅相互协调不够,而且还存在一些诸如隐藏故障、脆弱性和适应性等问题。
特别是在分秒必争的紧急状态下,基于离线研究“事先整定、实时动作”的分布执行装置,往往不适应系统的变化,更不用说高风险时主动解列灵活分区情况下所面临的分布控制了。
电网的自愈功能建立于电网连续不断的自我评估能力,能够预测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发现已经存在的或正在发展的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纠正。
自愈电网确保了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电能质量和效率。
自愈电网将尽量减少供电服务中断,充分应用数据获取技术,执行决策支持算法,避免或限制电力供应的中断,迅速恢复供电服务。
基于实时测量的概率风险评估将确定最有可能失败的设备、发电设备和线路;实时应急分析将确定电网整体的健康水平,触发可能导致电网故障发展的早期预警,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检查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本地和远程设备的通信将帮助分析故障、电压降低、电能质量差、过载和其他不希望的系统状态,基于这些分析,采取适当的控制行动。
当应用于连接多个电源的网络设计方式,出现故障或发生其他的问题时,在电网设备中的先进的传感器确定故障并和附近的设备进行通信,切除故障元件或将用户迅速地切换到另外的可靠的电源上,同时传感器还有检测故障前兆的能力,在故障实际发生前,将设备状况告知系统,系统就会及时地提出预警信息。
采取分布式协调/自适应控制——面向Agent(OA)3层Multi-Agent结构,可以解决灵活分区导致的继电保护、稳定补救和无功补偿装指定值的自适应修改,以及实现解列后包括微网和变电站的分布式智能控制。
由认知层、协作层和反应层构成的Multi-Agent中,完全进入知识领域的认知式Agent,具有很高的智能水平,在精确解难于实现自主性的情况下,不失为研发自适应控制的一个新途径。
Multi-Agent的分布协调理念,同样可应用于各级EMS、DMS、厂站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分布协调控制。
3)智能配电网运行的信息支撑关键技术(1)IEC 61850体系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保障智能配电网运行的关键环节,该系统有着容量大、故障记录信息、定值远传、远方抄表等特点,传统的通信规约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IEC 61850标准作为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一个关键规约,由于其自身面向对象的开放性技术特点,也将逐步应用到配电自动化领域。
针对IEC 61850体系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要求的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针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配电网数据和信息,建立统一完善的信息模型。
一方面,要面向配电自动化设备的需要,覆盖应用中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另一方面,要考虑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与SCADA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保证与IEC 61970的模型协调一致。
结合配电自动化的功能执行特点,设计能平衡数据传输量与实时性的信息交换模型。
针对远方抄表等功能,主要特点是定期执行、数据量大,应设计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占用带宽的信息交换方式;针对故障信息采集与故障恢复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功能,应采用事件触发,并以最短时间为目标的信息交换模型。
✧配电网信息模型到各类典型通信协议的映射IEC 61850作为一种应用层协议,它完全支持OSI标准7层通信协议模型,并且通过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与底层通信协议绑定,使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与底层的具体技术和实现方法相互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