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方法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阅读方法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要求一至六年的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课外阅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抓好语文课外阅读将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性。

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老师们的认同了。但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建立在一定的指导实践上,就会盲目和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小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阅读要求。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三学段的要求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这只是一般的要求,对于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手,超阶段地要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各学段的阅读有不同的要求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等等。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赏读、会仿写,最好会背诵。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2、选择读物,跟进作业。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教师可以依据课标的要求,加强对读物的指导和点拨,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推荐合适的读物给学生。教师要推荐订阅优秀的小学生课外读物,如《读写天地》、《中国少年报》、《语文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另外,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经典书籍,如《新<课程标准>系列阅读丛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并结合作业布置,把阅读带进家庭作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本,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卡片、文章赏析等。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精彩句段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

写心得体会等。还可以质疑释疑。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都很喜欢,完成的情况也很好。

3、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能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同时教师还要“授人以渔”,使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使课内外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相得益彰。要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读,精彩片段精读,一般内容泛度。例如上阅读指导课时,教师可精选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分三步读书:初度,理解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难;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跳读。二年级的学生能把一本200多页的书在放学以后几小时就看完,就是挑最有趣的情节跳读的。又如电视台播放《水浒传》的电视连续剧,有一个学生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就去找来《水浒传》的原著,不到半个小时就找到了答案。家里人感到非常奇怪,她却笑者说:“我是跳着读的。”

4、课内指导,促进课外。

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注重对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体现课内促进课外。如圈点、批注法;画图法;对字词句的理解、品读;对精彩句段的赏析;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领悟等等。还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等。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会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阅读的实效性就会不断提高。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优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独立、自主,可持续性发展。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籍。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神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小伙伴听。因此,教师可以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的兴趣引到名人传记、科普读物及名篇佳作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采取“读、议、演”结合的做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形式如小品、童话表演、猜谜语、智力竞赛、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会,讲故事比赛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了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论述过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背书的习惯、摘编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还要注意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习惯。克服囫囵吞枣,只看情节而不重视语言、文章和文学内涵的不良习惯。

3、语言积累与习作运用相结合。

《课程标准》要求1至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还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说明我们只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才能为习作教学富有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习作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正确运用到习作中,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结合习作讲评,有意识地表扬鼓励;设立班级阅读评比排行榜;展评学生读书笔记的佳作;举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评选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学生读了好书以后,可让他们写写读后感,或对某些文章进行续写、扩写、仿写、改写、缩写、新编等。这样习作的训练意趣盎然,既能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

扩大阅读量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视野的开阔,同时又促使写作量扩大,写作面增大,写作内容增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鼓励学生阅读的内容要丰富,如文学、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普、自然等。还要告诉学生,不仅是手中拥有的书籍,还有报刊资料、优秀的网络文学、图书馆、风景名胜、博物馆、日常生活等都是我们阅读的广阔资源。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就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既能扩大视野,又能提高阅读水平,真正让学生学会了阅读,做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