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常见意象鉴赏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01c9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5.png)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4675a5f705cc17552709f4.png)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分类鉴赏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分类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55aba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d.png)
戴叔伦《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水
01
02
03
04
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黍离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桑榆
01
02
03
04
菊花象征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
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
2017
李白《菩萨蛮》:
01
201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02
2019
柳永《雨霖铃》:
03
2020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04
2021
李叔同《送别》:
05
202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06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西楼
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091b76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4.png)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一、月。
月在古诗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特点就是它常常代表着思念之情。
你想啊,晚上月亮一出来,那柔和的光洒在大地上,离家在外的人就容易触景生情。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这么简单地一抬头一低头,对故乡的思念就全在里头了。
月亮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所以它就像是一条思念的纽带,连接着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二、柳。
柳的特点是和离别有关。
因为“柳”和“留”谐音嘛。
古人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就经常折柳相赠。
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青青的柳色就在眼前,可朋友马上就要走了,这柳就像是挽留朋友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三、雁。
雁是一种候鸟,它的特点是常常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或者传递书信。
大雁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它们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飞向远方。
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大雁,就会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像大雁一样回到家乡呢。
而且传说大雁能传书,像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盼着大雁能带来远方的消息,那种盼望中又有着思念和孤独的感觉。
四、菊。
菊的特点是高洁、隐逸。
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傲然挺立。
所以古代那些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们就特别喜欢菊花。
陶渊明那可是菊的头号粉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着菊花,看着远处的南山,那是一种多么闲适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啊。
五、梅。
梅的特点是坚韧、耐寒,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冬天那么冷,梅花却能在冰天雪地里盛开,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独自在墙角开放,不畏严寒,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操守。
六、松。
松象征着长寿、坚韧不拔。
松树四季常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屹立不倒。
在古诗里,那些想要表达坚定的意志或者对长寿的祝福的时候,就会用到松这个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caeb66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4.png)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关键信息项:1、意象名称2、意象含义3、相关诗歌举例4、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11 意象名称:月亮111 意象含义: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含义。
它可以象征团圆,因为月圆之时人们渴望亲人相聚。
同时,月亮也能代表思念,游子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爱人借月遥寄相思。
此外,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112 相关诗歌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1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通常传达出孤独、寂寞、思念、惆怅等情感,营造出清幽、静谧、悠远的氛围。
12 意象名称:柳树121 意象含义:柳谐音“留”,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惜别之意。
柳枝的柔软、细长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婀娜多姿。
122 相关诗歌举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2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多传达出离别、伤感、忧愁的情感,营造出凄楚、哀怨的氛围。
13 意象名称:梅花131 意象含义: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孤傲的品质。
也常被用来隐喻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132 相关诗歌举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13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坚韧、不屈、高雅、脱俗的情感,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
14 意象名称:菊花141 意象含义: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隐逸、淡泊、高洁的品格。
142 相关诗歌举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4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闲适、悠然、超脱、清雅的情感,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氛围。
15 意象名称:鸿雁151 意象含义: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春季北归,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古诗词鉴赏【意象】解析
![古诗词鉴赏【意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8be314d0d233d4b14e69be.png)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 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 桃花、扬花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周邦彦《满庭芳》“年年如新燕, 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张籍《湘江曲》:““送人发,送人归, 白萍茫茫鹧鸪飞。”
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李白的《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 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 有香如故。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象征孤直、顽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 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 松,慎勿作桃李。”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 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孤闻雁。崔野涂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促织感秋而生,其音商,性胜,秋尽则尽。;
李陵《答苏武书》: “胡笳动,牧马悲鸣”
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 惊。”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故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 看龙蛇飞舞,飞落蛮笺。”
(完整)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完整)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e147e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b.png)
(完整)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打动了几代人的心灵。
在古人的笔墨下,我们常见到一些特定的意象,这些意象既是古人的感悟和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们与自然世界对话和交流的媒介。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并从中感受诗人们的思考和体验。
山水意象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常把山水作为自然界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富有审美价值的元素之一。
山水之美,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宏大和深沉。
诗人们借助山水意象,表达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青山绿水是古诗词中非常常见的描写山水的方式。
青山托举起苍穹,绿水妩媚流转,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这些描述让人们联想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中的青山绿水意象,激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季节意象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常借助对季节变迁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夕为背景,运用了冷画屏、流萤、织女星等描写,展示出诗人对季节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花鸟虫鱼等生物意象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常用花鸟虫鱼等生物来表达自然界的生机和变幻。
这些生物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四蹄驰处绕秋塘,不似穿花过蜡香。
微雨乍晴初照柳,轻霜又重弄葵行。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蹄驰处、穿花过蜡香等生动的形象,展示出秋天的变幻和生命的脆弱。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意象,如月亮、星辰、云雾、桃花等。
这些意象有的是自然界的自然产物,有的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但它们在古人的笔墨下变成了诗人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载体。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b0084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b.png)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有很多,以下是相关案例:春花:春花常被用来象征生机勃勃、希望和新生,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秋叶:秋叶常被用来象征衰老、离别和沉思,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明月:明月常被用来象征圆满、清澈和纯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江河:江河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表达对历史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山水:山水常被用来象征壮丽和恢弘,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
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运用,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描写,传达诗人对生活、情感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些意象的托物言志,诗人能够借物抒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6c46d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41.png)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1bdf536ab307e87100f6962b.png)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古诗歌鉴赏之意象
![古诗歌鉴赏之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629e06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3.png)
古诗歌鉴赏之意象意象,可是古诗歌里超级有趣又很重要的元素呢!就像是诗人藏在诗里的小密码,等着咱们去破解。
先来说说啥是意象吧。
意象简单来说就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表达想法的那些东西。
比如说月亮,在古诗里那可太常见啦。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月亮就不仅仅是天上挂着的一个大圆盘,它代表着李白的思乡之情。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不管你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就像故乡一直在你心里,不管你离家多远。
这时候月亮这个意象就像一把小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思乡这个情感的大门。
再看看柳树。
古人送别朋友的时候常常会提到柳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柳树就和离别有关系。
为啥是柳树呢?因为“柳”和“留”读音相近呀,诗人就借柳树来表达希望朋友留下来的愿望。
就好像柳树在说:“朋友,别走啦,留下来呗。
”这多有意思啊。
还有大雁这个意象。
大雁是候鸟,每年都会定时迁徙。
在诗里大雁常常被用来传递书信或者表示游子的漂泊。
比如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看到大雁,就想让大雁把自己的家书带回故乡洛阳。
大雁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没有定所,就像游子在外面四处漂泊,找不到归处一样。
那咱们怎么去鉴赏这些意象呢?首先得知道一些常见意象的基本含义,就像刚刚说的月亮代表思乡、柳树代表离别、大雁代表游子漂泊或者传书之类的。
然后呢,要结合整首诗的语境去理解。
比如说同样是月亮,如果在一首爱情诗里,那可能就和思念爱人有关系了。
再拿“梅花”这个意象来说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写的这首诗里的梅花,可不仅仅是在描写梅花长得好看、味道香。
梅花在寒冬里独自开放,不怕冷,这就代表着一种高洁、坚韧的品质。
诗人其实是通过梅花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就像梅花一样,不管环境多恶劣,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意象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在古诗歌的世界里跳来跳去。
它们让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细腻、深刻。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33d72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e.png)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诗歌是古人表达情感、描绘生活、抒发志向的重要方式,而在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赋予了诗歌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来说,就是诗歌中那些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
月亮,这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它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含义。
有时,月亮象征着团圆,比如中秋佳节,人们仰望明月,期盼着亲人的团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这句诗就生动地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时,月亮又象征着孤独和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以月为伴,却更显孤独;还有时,月亮寓意着时光的流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望着那轮明月,发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柳树也是诗人常常吟咏的对象。
“柳”谐音“留”,因此古人常借柳来表达送别时的不舍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在这首诗中,通过清新的柳色,烘托出了送别的氛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则在这词句中,用杨柳岸的凄凉景色,衬托出了离人的愁苦。
菊花,因其在秋季盛开,不与百花争艳,往往被诗人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和隐逸的生活。
陶渊明就特别喜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望着南山,展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笔下的菊花,坚守着自己的香气,至死不落,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气节。
鸿雁,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代表着书信和思念。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借鸿雁无法传递书信,抒发了深深的相思之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看到北归的大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希望能托大雁捎去一封家书。
杜鹃,又名子规,其啼声凄厉,常常勾起诗人的愁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借子规的啼叫声,烘托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用杜鹃啼血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悲哀。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5e309add88d0d233d46ac6.png)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写梅花的纯净洁白,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10....借以表达爱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1....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春草(芳草):以芳草喻离恨,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13....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14....的情思。
黍离: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15....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
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蝉品行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f8691ec5acfa1c7ab00cc59.png)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9bcfae503d8ce2f01662319.png)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
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
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f8be74e48d7c1c709a14512.png)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古代诗歌 常见意象
![古代诗歌 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035750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6.png)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1.山水田园:在古代诗歌中,山水田园常被用作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载体。
诗
人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美景,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2.梅兰竹菊:梅、兰、竹、菊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用来象
征高洁、清雅的品质。
诗人通过描绘梅兰竹菊的景象,表达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
3.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因此也成
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诗人通过描绘琴棋书画的场景,表达对高雅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f44a5d6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2.png)
●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酷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冲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贵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织转变,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常利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景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景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A.前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道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愈来愈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贵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 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 凄凉之音。
梧桐:表示凄苦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 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 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 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
已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
另外:菊花象征高洁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象征高贵 扬花象征飘零
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勃)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
猿啼:在古诗中象
征着悲伤的感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巴水天边路, 啼猿伤客情。
燕:春天的象征 表示喜庆.
杜甫: 自来自去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四、器乐类: 羌笛、胡笳
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 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 示戍边思归。
三、动物类: 杜鹃、乌鸦、大雁、青鸟 蟋蟀、蝉 、 猿、燕……
杜鹃:又名布谷、子规、杜 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
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
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 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啼叫声象是“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 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刻程度。
荷荷花花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 瑕的爱情 。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孟郊《怨诗》
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一剪梅》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李白《西上莲花山》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 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 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 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 一起。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 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 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 鸦……
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景: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则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杨柳管离别(刘禹锡 )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
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水:在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梅花:寄托一种高洁 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论语》:“岁寒,然 后知松柏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 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古典诗歌鉴赏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特殊意象
一、送别场所
南浦与长亭 (借代)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 所。
屈原《九歌 ·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 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 碧色,春水绿波,送 君南浦,伤如之何。
古人水边送别并 非只在南浦,但由于 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 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 之地的代名词。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零霖》: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二、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 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芳草:在古典诗歌中比喻离恨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 绵绵思远道
表达这样的情思。
2、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 的高洁来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
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狱中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秋蝉(寒蝉)因临近生命终结,故含有凄凉之感。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 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 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 心心舒卷有舍情。
大雁、青鸟:在古代诗 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 不似蓬莱远。
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
姜夔: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寒蝉的意象
1、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 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 同义词。如
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天……
五、自然类 白云、明月、水
古代对月思人,望月怀人的诗句很多。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