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2019·11符号性特征决定了媒介是主题内容传播的载体,叙事又与媒介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相关表述,参考外国母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以上述四点为依据确定阅读内容为媒介的特异性、各媒介的对立统一、媒介转换之间的意义增殖或减产和故事里的真善美。
摘要关键词跨媒介阅读;符号性;叙事;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程晟(佛山市南海区石门高级中学,广东佛山52822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依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了十八个涉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习任务群。
这些课程内容载体有些颇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比如“跨媒介阅读”。
然而,不管是教育理论界还是教学一线讨论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文章并不多。
追究其因,可能与“跨媒介阅读”教学内容的繁杂有关。
如何来把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笔者拟以媒介的符号性特征,叙事学知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相关表述、外国母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为原则进行来确定跨媒介阅读的教学内容。
一、跨媒介阅读内容确定的四大依据(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自然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原则。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跨媒介阅读”的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1]也就是说该任务群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信息化爆炸的时代特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媒介手段的能力。
使用某种媒介的前提当然是要了解该种媒介的独特功能,只有在了解各种媒介的特异性基础之上才能展开媒介组合之后意义生成机制的探讨、意义的增殖与减产、信息内容真伪的产生机制以及辨别。
理论层面的探讨才能指导学生从实践层面真正提升学生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媒介的符号性与叙事性特征媒介具有信息传播与符号替代的物质属性。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传媒的多元化,跨媒介叙事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跨媒介叙事形式中,文学改编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跨媒介叙事中,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及其所呈现的丰富内涵。
二、文学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叙事是指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故事叙述的方式。
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媒介,具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技巧。
文学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描述、叙述、心理描写等手法,为读者构建一个想象的空间。
而电影则以影像、声音、剪辑等手段,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在跨媒介叙事中,文学改编电影是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元素通过电影这一媒介进行再创作和呈现。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1. 题材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传记、科幻、悬疑、爱情、喜剧等多种类型。
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电影在主题、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
例如,历史题材的电影《血战钢锯岭》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人性的光辉;科幻题材的电影《三体》则将宏大的宇宙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
2. 人物塑造的多样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得以更加生动地呈现。
在跨媒介叙事中,电影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服装、化妆、场景等多种手段,将文学作品中的虚拟人物形象化、具体化。
同时,电影还可以通过剪辑、镜头语言等手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3. 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在跨媒介叙事中,文学改编电影可以借鉴文学作品的叙事手法,同时也可以根据电影这一媒介的特点进行创新。
例如,通过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通过运用特写、长镜头等镜头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运用音效、配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观众的情感投入。
四、文学改编电影的价值与影响文学改编电影不仅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创作形式和内容,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观影体验。
《2024年跨媒体叙事虚实互动的艺理脉络与反思》范文
《跨媒体叙事虚实互动的艺理脉络与反思》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媒体叙事逐渐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趋势。
虚实互动的叙事手法,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还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本文旨在探讨跨媒体叙事虚实互动的艺理脉络,并对其进行反思。
二、跨媒体叙事的艺理脉络1. 媒介融合与叙事创新跨媒体叙事的发展源于媒介融合,多种媒介形式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叙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从文字、图像到音频、视频,再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媒介的多样性为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方式。
在跨媒体叙事中,虚实互动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交织,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2. 虚实互动的叙事策略虚实互动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虚拟技术还原现实场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元素与虚拟元素的结合,形成一种互补的叙事效果;三是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引导观众参与叙事,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3. 艺术家的创作思维跨媒体叙事的虚实互动要求艺术家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
艺术家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将不同媒介的元素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虚实互动的叙事效果。
同时,艺术家还需要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审美心理,以创作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
三、跨媒体叙事虚实互动的反思1.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跨媒体叙事虚实互动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然而,技术只是手段,艺术才是目的。
在追求技术革新的同时,我们应更加关注如何将技术与艺术更好地融合,以实现更好的叙事效果。
2. 观众参与与体验跨媒体叙事的虚实互动为观众提供了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观众的参与和体验并非无限制的。
过度的互动和体验可能会削弱故事的连贯性和深度。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好度,以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和深度。
3. 跨文化与全球化跨媒体叙事的虚实互动具有跨文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求,以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介的多样化,跨媒介叙事已经成为文学改编电影的重要趋势。
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度,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解读。
本文旨在探讨跨媒介叙事在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多样性,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影响及未来趋势。
二、跨媒介叙事的发展现状跨媒介叙事指的是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故事叙述,将同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在不同媒介中呈现。
在文学改编电影中,跨媒介叙事表现为将文学作品中的元素通过电影这一媒介进行再创作和呈现。
近年来,跨媒介叙事在文学改编电影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电影、电视剧到网络剧、动漫、游戏等,各种形式的媒介都在进行跨媒介叙事。
此外,跨媒介叙事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观影体验,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受故事。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特点1. 叙事方式的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在跨媒介叙事中,采用了多种叙事方式,如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
这些叙事方式使得电影在呈现故事时更加丰富多样。
2.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得以更加生动地呈现。
电影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服装、化妆等手段,将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地展现给观众。
3. 主题思想的深度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通过电影得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呈现。
电影可以通过画面、音乐、音效等手段,将主题思想更加深刻地传递给观众。
四、跨媒介叙事对文学改编电影的影响1. 拓宽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跨媒介叙事使得文学作品通过电影这一大众媒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和了解文学作品。
2. 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跨媒介叙事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观影体验,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受故事,增强了观影的趣味性。
3.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承:跨媒介叙事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承,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五、未来趋势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介的持续发展,跨媒介叙事在文学改编电影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课程标准
《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Script Writing课程编号:1303110096适用专业:新媒体与动画课程学时/学分:36/2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了解故事和叙事的构成元素、结构及其功能和作用,探讨叙事表达的设计原理及节奏,使学生掌握脚本写作的工作方法,并独立创作剧本作业。
同时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媒介形式体现剧本的蓝图。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故事问题1.故事与人类的需求2.故事的要领与意义3.讲故事的艺术第二章故事的要素1.结构、事件、场景与节拍2.结构与背景3.结构与类型4.结构与人物5.结构与意义6.故事的结构与普洛普的31个功能项学说第三章故事设计原理1.故事的材质——鸿沟2.激励事件3.幕设计4.场景设计5.布局谋篇6.危机、高潮、结局第四章剧作家的工作1.对抗的原理2.解说3.问题和解决办法4.人物5.文本6.作家的创作方法第五章剧本和脚本1.剧本的文体特征及功能2.脚本的主要结构及功能3.从剧本到脚本的转化4.运用不同媒介对脚本进行传达和体现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叙事的原理和规律。
2、掌握叙事的构成元素、故事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3、掌握剧本的文体和创作方法,了解脚本的概念和创作方法。
4、能够独立完成脚本作业的创作和表现。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造型探索,动态构成,动态肢体语言,视频工具基础后续课程:手工劳动,剧场构成,视听语言,平面动画进阶,三维动画进阶,实验影像与动画,动画创新项目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多媒体教室。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平时出勤占成绩10%,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30%,结课作业60%。
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美)罗伯特·麦基,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跨媒介叙事音频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跨媒介叙事作为一种新兴的叙事方式,将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起来,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立体的叙事体验。
音频作为传统媒介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体,在跨媒介叙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跨媒介叙事音频教学实践,旨在为我国音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跨媒介叙事音频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媒介叙事音频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技能,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音频与其他媒介如文字、图像、视频等相结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叙事作品。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跨媒介叙事音频教学涉及多个领域,如文学、艺术、传播学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跨媒介叙事音频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跨媒介叙事音频教学实践方法1. 教学内容设计(1)基础知识普及:向学生介绍跨媒介叙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对跨媒介叙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跨媒介叙事作品,如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分析其叙事结构、表现手法和传播效果,让学生了解跨媒介叙事的具体应用。
(3)音频创作技巧:教授学生音频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录音、剪辑、混音等,为学生创作音频作品奠定基础。
2. 教学过程实施(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跨媒介叙事音频制作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音频创作,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学评价方式(1)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2)作品评分:根据作品的质量、创意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媒介叙事已经成为当今文化领域内的一种重要现象。
特别是文学改编电影,在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实现了从文学到视觉影像的转换。
这种跨媒介的改编既体现了艺术家的创新精神,也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多元性。
本文将就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影响。
二、文学与电影的跨媒介转换文学与电影虽然都是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媒介特性和表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文学以文字为载体,通过语言、情感、心理等元素来构建一个想象的空间;而电影则以影像为载体,通过画面、音效、光影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因此,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需要进行跨媒介的转换,将文字转化为影像,将情感和故事通过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1. 题材与风格的多样性文学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从古典到现代,从现实到幻想,从悲剧到喜剧等。
这些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在改编成电影时,都会根据电影的媒介特性进行再创作和再解读。
例如,古典文学作品在电影中可以呈现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而现代文学作品则可能更注重社会现象和心理层面的探索。
2. 叙事方式的多样性在叙事方式上,文学改编电影也具有多样性。
例如,一些电影会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而另一些电影则会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时空交错、回忆等方式来构建故事。
此外,还有一些电影会采用多线索、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呈现故事的全貌。
3. 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再创造文学改编电影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转换,更是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再创造。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同时,电影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再创作,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介的多样化,跨媒介叙事已经成为文学改编电影的重要趋势。
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在电影的呈现中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本文旨在探讨跨媒介叙事中,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如何为电影艺术带来新的生命力和挑战。
二、跨媒介叙事的定义与背景跨媒介叙事是指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如文学、电影、电视、游戏等)进行故事叙述的方式。
在数字化时代,跨媒介叙事已经成为故事叙述的重要趋势。
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是跨媒介叙事的重要实践之一。
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同时也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方式。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1. 改编方式的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首先体现在改编方式的多样性上。
这包括对原著的忠实改编、重新解读和再创作等。
忠实改编注重保持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电影的形式再现原著的魅力;重新解读则通过对原著的深入挖掘和解读,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原著的深层含义;再创作则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全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还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上。
电影可以通过镜头语言、音效、色彩等多种手段来表现故事,使得原著的魅力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展现。
例如,通过镜头的运用,电影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通过音效和色彩的运用,电影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3. 文化背景的多样性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因此,文学改编电影也具有文化背景的多样性。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例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文学作品在改编成电影时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和叙事方式。
四、跨媒介叙事对文学改编电影的影响跨媒介叙事为文学改编电影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挑战。
一方面,跨媒介叙事使得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扩大了电影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跨媒介叙事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表达方式,使得电影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高中语文单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要求与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一)
高中语文单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要求与整个单元
的教学要求(一)
高中语文单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的相关内容
•必须有丰富的跨媒介阅读素材,包括但不限于文章、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本.
•学生需要学会利用不同媒介进行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需要培养学生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技巧.
教学要求的示例解释
提供丰富的跨媒介阅读素材
例如,针对古代文学经典《红楼梦》,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小说原著、电视剧、电影、音频书籍等多种形式的文本。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媒介的表现形式,加深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媒介进行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一段摄影作品,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图片
中的细节、色彩搭配、构图等要素,挖掘其中的意义和寓意,并运用
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被要求评价一部电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
进行分析,如剧情、人物形象、拍摄技巧等,并引导学生对电影的优
点和不足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学生对多媒体作品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交流的技巧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过的
不同媒介的文本,在讨论中灵活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如逻辑推理、比喻、对比等,以达到更准确、生动、有说服力的表达。
通过以上的教学要求和示例解释,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中培养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跨媒介设计课程标准与教案
跨媒介设计课程标准与教案一、把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重点对广大语文教师而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可能是既熟悉又颇感困惑的内容。
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几乎都离不开各种媒体,多媒体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很普遍。
言其有困惑,原因之一是,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虽然常常涉及多媒介的运用,不过对如何运用、要达到什么目的,并没有硬性规定,通常由师生根据情况自行决定;一旦将多种媒介运用列入语文课程计划,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就应该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样才便于执行,而过去的随意运用与现今的按规定学习区别在哪里,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晰。
对任务群有困惑的另一个原因是,课标中的任务群大多是按学习内容划分的,不同任务群把语文学习领域切分得相对具体,体现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具体的学习对象,比如“文学阅读与写作”有诗歌和小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散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有《红楼梦》《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论述类文本(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有新闻报道(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是从学习途径或方式的角度表述,其学习内容可以涉及以上所有学习领域,并不容易明确具体,因此教材中的“信息生活单元”,也只能列出一定的学习方向,许多内容都需要教师自己确定,这大大增加了教学设计的难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虽然也是按学习方式表述的,但它可以把其他单元内容作为学习对象,故问题不明显)。
要排除这一障碍,需要从任务群的设计思路上找原因,提高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确定性。
信息技术发展和传播媒体繁荣对社会生活以及学科教育的影响无处不在,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一现象,要思考的问题、涉及的知识、得出的启示会存在很多差异,据此设置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取向也有不同。
以往我国与此有关的学科课程,虽然都指向信息素养培养,但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则各有侧重,其设置路径可归为如下四种。
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信息社会的特征,培养发展的、多维度的、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Audio-visual Language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动画设计方向)课程学时/学分:32/2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动画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动态影像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视听语言的运用规律,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视听语言完成动画设计中的叙事、表现,并尝试和探索新的视听表现形式。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视听媒介与视听语言1.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2.视听语言主要研究的是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3.视听语言与幻觉4. 视听语言的主要内容:影像、声音、剪辑第二章镜头、景别和角度1.镜头的概念2.景别的划分和作用3.角度的几种类型第三章明暗、色彩、透镜与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1.明暗的运用2.色彩的运用3.透镜的类别4.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第四章场面调度1.画框2.构图和设计3.空间间隔4.人物的五种位置和四种距离模式5.开放形态和封闭形态6.场面调度分析的元素第五章运动1.运动与心理学2.移动摄影3.运动的人为变形第六章声音1.声音发展的历史2.声音的分类:语言,音响,音乐3.语言:对白、独白与旁白4.音响的种类和作用5.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及作用第七章剪辑1.剪辑的基本作用2.剪辑的发展历史3.剪辑的基本流程4.画面剪辑5.声画剪辑6.剪辑节奏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规律。
2、掌握镜头的景别、运动、场面调度、时空表现、声音、剪辑等主要内容。
3、能够综合分析一部作品视听语言的艺术特点及其在表现影片内容、风格方面所起的作用。
4、能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并尝试新的表现手段。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造型探索,动态构成,动态肢体语言,视频工具基础,声音设计,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手工劳动,剧场构成后续课程:原动画设计,平面动画进阶,三维动画进阶,实验影像与动画,动画创新项目,媒介与广告,装置艺术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无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平时出勤占成绩10%,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30%,结课作业60%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 《认识电影》课程标准, (美)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年。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跨媒介融合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跨媒介融合【摘要】2020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任务群设计应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推进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跨媒介融合。
真正立足语文课堂,提高媒介使用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拓宽学生素材积累的渠道与视角,有利彰显语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同时,语文跨媒介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要体现出丰富性、时代性、多元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法引领。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有效实现学习时间的科学应用,体现学习内容的有效融合,充分体现信息化时代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跨媒介;融合教学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进,当前语文知识考核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对学生知识积累面与语言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堂上也要重视发挥媒介技术的优势,融合于跨媒介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可以适应信息方式急剧变化的时代趋势,积极学习体验,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通过跨媒介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
深化学生语言理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拓宽渠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更好地提炼信息。
形成独立观点。
实现媒介融合,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更好地让学生适应信息化节奏积极学习进步为学生未来成长进步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跨媒介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推进的尝试(一)提高媒介的使用力度、深度和广度在“互联网+”理念深度应用的今天,高中语文课堂也要善于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跨媒介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可以真正贴合学生兴趣特点,推动语文学科知识灵活呈现,提升媒介的使用力度、广度与深度,构建高效课堂环境。
跨媒介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落实,可以结合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多种媒介素材的恰当融入,保障学生学习对知识深度理解。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跨媒介叙事已经成为现代传媒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涵盖多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包括文学、电影、电视、游戏等。
在这个框架下,文学改编电影作为文学向电影这种视听媒介转化的一种形式,既承载了原著的文学魅力,也拥有了电影这一媒介所独有的艺术特性。
本文旨在探讨跨媒介叙事中,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及其影响。
二、跨媒介叙事与文学改编电影跨媒介叙事是一种将故事在不同媒介间进行传播和转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改编电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形式。
通过将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我们可以将原著的文学魅力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这种形式的转化不仅可以拓宽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还能在新的媒介中激发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1. 叙事方式的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首先体现在叙事方式的多样性上。
电影可以通过剪辑、音效、摄影等多种手段来讲述故事,与原著的线性叙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比如,某些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会采用复杂的时空结构,打破线性的时间顺序,将故事碎片化处理,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人物塑造的多样性在文学改编电影中,人物塑造也呈现出多样性。
原著中的角色在电影中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服装、化妆等多种手段进行再塑造,使其更加符合电影的视觉表达需求。
同时,电影还可以通过镜头的运用和剪辑技巧来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化。
3. 视觉风格的多样性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氛围,这些都可以在电影中得到体现。
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电影可以通过摄影、剪辑、音效等手段来营造出与原著相匹配的视觉风格和氛围。
比如,一部以恐怖为主题的小说在改编成电影时,可以通过阴暗的色调、紧张的音效和惊悚的剪辑来营造出恐怖的氛围。
四、跨媒介叙事的影响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形式,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影选择。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跨媒介叙事,是指以某一故事为基础,通过不同媒介形式进行传播和呈现的叙事方式。
其中,文学改编电影是最为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跨媒介叙事形式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影响,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二、文学改编电影的发展现状随着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这些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不仅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也使得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文学改编电影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吸引了无数观众和学者关注。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特点1. 题材丰富多样文学改编电影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现实、科幻、奇幻、悬疑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不仅包括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也涵盖了网络文学、漫画等新兴文化形式。
丰富的题材为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 表现形式多样文学改编电影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电影导演和编剧在改编过程中,会根据原著的特点和电影的表现手段,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画面风格等进行创新性的处理,使得原著在电影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3. 跨文化传播广泛文学改编电影具有跨文化传播的特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可以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这种跨文化传播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四、文学改编电影的影响1. 促进文学传播与普及文学改编电影有助于促进文学的传播与普及。
通过电影这一视觉化、直观化的媒介,观众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文学作品,了解其内容和价值。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2. 拓展电影创作思路与手法文学改编电影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借鉴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电影创作者可以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手法,丰富电影的艺术内涵。
3. 推动产业发展与创新文学改编电影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介的多样化,跨媒介叙事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其中,文学改编电影作为跨媒介叙事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影响,以期为跨媒介叙事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学改编电影的发展现状文学改编电影的历史悠久,自电影诞生以来,便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文学改编电影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从经典的《红楼梦》、《西游记》到现代流行的网络小说、科幻小说等,都成为了电影改编的热门选择。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特点1. 主题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涵盖了多种主题,包括爱情、战争、历史、科幻、悬疑等。
这些主题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例如,《泰坦尼克号》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而《星际穿越》则以科幻为主题,探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生命的意义。
2. 表现手法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在表现手法上也具有多样性。
从传统的实景拍摄到现代的特效技术,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风格和手法都被广泛应用。
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电影能够更好地还原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3. 跨文化传播的多样性文学改编电影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特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这种跨文化传播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和形式,也拓展了观众的文化视野。
四、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对跨媒介叙事的影响1. 推动跨媒介叙事的发展文学改编电影作为跨媒介叙事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多样性的特点为跨媒介叙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通过不同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跨文化传播等方式,文学改编电影推动了跨媒介叙事的发展和创新。
新课标跨媒介阅读教学设计
新课标跨媒介阅读教学设计尊敬的教师:以下是我根据题目《新课标跨媒介阅读教学设计》所撰写的文章,请您查阅。
【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跨媒介阅读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有效地教授学生跨媒介阅读技巧,本文设计了一套新课标跨媒介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媒介素养。
【主体部分】1. 教学目标设定本节将围绕新课标要求的核心能力,确定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目标。
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包括预测、推理、判断等。
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媒体形式下的信息,并将其整合和应用。
最后,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能够对媒体信息进行有效评估。
2. 教学内容安排为了培养学生跨媒介阅读的技巧以及媒介素养,本节将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并提供一系列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新闻报道、广告、漫画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加深对文本背后的意图和目的的理解。
3. 教学方法选择本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将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媒体广告分析,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评估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数字技术设备,让学生自主搜索、筛选和整理跨媒介阅读材料。
4. 教学过程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激发兴趣-预习-阅读-讨论-整理-反思”的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学习。
首先,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相关话题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接着,进行预习,让学生自行了解和研究相关媒介资源。
然后,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并与同伴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和解读文本。
紧接着,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输出个人观点和思考。
最后,学生进行反思,评估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提高跨媒介阅读的技能和媒介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媒介形式下的信息。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为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发展。
讨论202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概念跨媒介阅读
讨论202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概念跨媒介阅读简介本文旨在探讨202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关于概念跨媒介阅读的内容。
概念跨媒介阅读是指通过不同媒介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来理解和解读特定的概念。
目的通过引入概念跨媒介阅读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媒介形式下熟练掌握和理解各类概念。
阅读材料选取新课标要求在语文课程中引入不同形式的媒介材料,如文学作品、报纸文章、广告、音乐、电影等。
这些材料将涵盖不同主题和不同媒介的概念,旨在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
学生要求学生需要具备阅读和解读不同媒介形式的能力,包括文字阅读、图像解读、声音理解和视频观察等。
他们需要学会分析不同媒介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通过比较和联系不同媒介,得出对特定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跨媒介阅读。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观看相关视频和影片、分析图像和广告等。
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媒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概念。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例如小组讨论、作品展示、写作和演讲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可以评估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结论概念跨媒介阅读是202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通过在课程中引入不同媒介形式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跨媒介阅读,并通过评估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范文
《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篇一跨媒介叙事_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一、引言跨媒介叙事已经成为当今媒体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因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情节构造,常被电影作为重要的改编来源。
从历史上看,电影和文学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二者得以相互融合,互相补充。
然而,跨媒介叙事中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这种多样性的体现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二、跨媒介叙事背景下的文学改编电影文学改编电影作为跨媒介叙事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无论是经典名著的深度挖掘,还是网络文学的现代解读,都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电影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和解读,形成了多元化的叙事风格和艺术表达。
三、文学改编电影的多样性体现1. 主题多样:文学改编电影涵盖了多种主题,包括爱情、战争、历史、科幻、奇幻等。
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现代的小说,无论是深度探讨人性还是展示历史变迁,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对应的呈现。
2. 叙事手法多样: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时,会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
例如,倒叙、插叙、闪回等手法在电影中广泛应用,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复杂。
3. 视觉风格的多样: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视觉风格对于表现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景拍摄到特效制作,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电影的视觉风格不断变化,为文学作品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四、文学改编电影多样性的原因1. 文学作品的丰富性: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主题、风格和叙事手法,使得电影在改编时具有较大的创作空间。
2. 电影艺术的创新性: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创新性。
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电影不断尝试新的叙事手法和视觉风格,为文学作品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 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使得人们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跨媒介交流与写作教学实践研究——以班级作文报为主要载体
跨媒介交流与写作教学实践研究——以班级作文报为主要载体摘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八个单元习作练习。
在“跨媒介交流与写作教学”的教学中,我们将采取“联系现实生活、强调积累应用、发挥评价优势、强调实践应用”等策略,努力解决写作的难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跨媒介交流与习作教学;实施策略;三年级上册八个单元习作练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内容,整合多种媒介,以便为孩子们创造更为多样化的阅读、表达和交流机会。
"跨媒介交流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出现,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被提出。
它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内容,还可以启发孩子的创造性,让他们更为信心地完成自己的作业,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将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可以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将多种沟通方式融入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于创造性思考和表达方式的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跨媒介交流与写作的方法,以班级作文报为主要阵地,鼓励学生以投稿的方式进行写作,会更好地刺激学生以更好的姿态去写作。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写作跨出文本"跨媒介交流与写作相结合"的实施需要我们关注当下的媒体平台,并且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来进行指导。
通过观看与写作相关的视频,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写作,并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教学。
1.观看视频。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并观看相关视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猜猜他(她)是谁》,我决定在网上下载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人物视频,比如:小猪佩奇、熊大熊二、哪咤等,让他们观看视频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角色,比如佩奇是一只可爱的小猪,粉嘟嘟的,长长的鼻子很像吹风机;熊大则有着棕红色的皮毛,红色的大鼻子,以及其他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以此来激发他们对这些角色的热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角色。
跨媒介叙事实践项目中的媒介分配与管理
跨媒介叙事实践项目中的媒介分配与管理跨媒介叙事实践项目指的是在不同媒介平台上进行故事叙述的活动。
这种项目通常涉及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网络小说、漫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介,旨在通过不同媒介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为受众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沉浸的叙事体验。
在跨媒介叙事实践项目中,媒介的分配与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媒介的分配指的是将故事的不同部分分配给适合的媒介进行展现,以达到最佳的叙事效果。
媒介的管理则是指对参与项目的不同媒介进行统筹和协调,确保各个媒介之间的协同合作。
在媒介分配方面,首先需要根据故事的需要和特点,确定适合的媒介形式。
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而且故事的表达方式也会因为媒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跨媒介叙事项目中,电影可以用来呈现故事的视觉冲击力和动态表现,而电子游戏则可以让受众亲身参与到故事中去。
在进行媒介分配时,需要充分考虑故事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介进行表达。
媒介分配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不同媒介对受众的要求和接受度不同,因此在分配媒介时,需要综合考虑受众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媒介形式。
对于年轻一代的受众,他们更善于接受新颖和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因此可以选择电子游戏或网络小说等媒介进行表达。
而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传统的电视剧或电影可能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媒介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
跨媒介叙事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制作方和创作团队之间的合作,因此需要建立清晰的指挥链和沟通渠道,确保各方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节点,明确每个媒介的任务和责任,确保项目的进展和质量。
媒介管理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不同媒介可能需要不同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支持,因此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
这包括确保各个媒介团队的人员配置、专业技术支持、资金预算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媒介管理还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媒介之间的协同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 Script Writing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动画设计方向)
课程学时/学分:36/2
审定人:
开课部门: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了解故事和叙事的构成元素、结构及其功能和作用,探讨叙事表达的设计原理及节奏,使学生掌握脚本写作的工作方法,并独立创作剧本作业。
同时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媒介形式体现剧本的蓝图。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故事问题
1.故事与人类的需求
2.故事的要领与意义
3.讲故事的艺术
第二章故事的要素
1.结构、事件、场景与节拍
2.结构与背景
3.结构与类型
4.结构与人物
5.结构与意义
6.故事的结构与普洛普的31个功能项学说
第三章故事设计原理
1.故事的材质——鸿沟
2.激励事件
3.幕设计
4.场景设计
5.布局谋篇
6.危机、高潮、结局
第四章剧作家的工作
1.对抗的原理
2.解说
3.问题和解决办法
4.人物
5.文本
6.作家的创作方法
第五章剧本和脚本
1.剧本的文体特征及功能
2.脚本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3.从剧本到脚本的转化
4.运用不同媒介对脚本进行传达和体现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
1、掌握叙事的原理和规律。
2、掌握叙事的构成元素、故事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3、掌握剧本的文体和创作方法,了解脚本的概念和创作方法。
4、能够独立完成脚本作业的创作和表现。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造型探索,动态构成,动态肢体语言,视频工具基础
后续课程:手工劳动,剧场构成,视听语言,平面动画进阶,三维动画进阶,实验影像与动画,动画创新项目
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出勤占成绩10%,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30%,结课作业60%
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1.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课程标准, (美)罗伯特·麦基,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2.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课程标准,(美)阿瑟•阿萨•伯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准备分镜图——动画编剧与角色设定》课程标准, (美)Nancy Beiman,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执笔人:
编写或修订日期:2019 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