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讲消费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一个家庭收入的增长率与在同一收入水平上其他 家庭收入的增长率保持同速,那么这个家庭与其他家 庭之间在收入方面的相对地位没有改变,因而其在收 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也会保持不变。 • 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增长慢于其他家庭的收入增长, 那么这个家庭对于原来是同一收入水平的家庭,其收 入的地位下降了,但是由于消费的惯性,这一家庭会 仍然维持着其原来的消费标准,从而导致其消费在收 入中的比重上升。 • 如果这一家庭的收入增长快于其他家庭的收入增长, 这个家庭相对于原来相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收入地 位上升了,这时,这一家庭的消费会效仿新收入水平 家庭的消费模式,从而导致其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重保持不变,甚至上升。这种模仿或攀比别人的消费 行为,杜森贝里认为是“示范作用”的结果。由于这 一示范作用,当人们收入提高时,平均消费倾向并不 一定会下降。
• 在其他理论提出之前,凯恩斯的绝对收 入假说被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因为它 似乎较好地解释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 察到的现象:低收人家庭会把其收入的 绝大部分用于消费;而高收入家庭的消 费则可能仅占其收入的较小部分。家庭 收入水平越高,消费倾向就越低。
• 然而,据经济学家观察,不少发达国家 长期经验数据并不支持绝对收入假说, 因为从长期看,不少国家的消费与收入 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呈固定比例的,其 消费倾向并没有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 因此,经济学家们开始相信,绝对收入 假说只说明了一种短期经济现象。
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结论
• 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其关系就是消费倾向。 主要观点: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收入是指现期实际收入水平
现期即本期;绝对不是相对水平;实际按货 币购买力计算。 *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先验的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 自从凯恩斯提出了消费函数这一概念后, 许多经济学家花费了毕生精力研究消费 函数问题。尽管从现代宏观经济学角度 看,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已变得比较遥远, 但凯恩斯的这一思想对消费理论研究的 拓展意义是重大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许 多消费模型基本上都是在凯恩斯消费函 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凯恩斯认为,无论是先验地从我们关于 人性的知识看,还是从具体的经验事实 看,我们都可以深信这样一个基本的心 理法则,即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他 们有增加消费的倾向,但消费的增加不 会像收人增加那么多(1936)。也就是说, 消费是当期收入的函数。
•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即这一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凯恩斯对消费 心理的主观判断上的,明显缺乏微观分 析基础。由于当期消费的变化会通过储 蓄影响未来的收入,进而影响现期和未 来的消费,所以行为人的消费行为必然 是跨期最优选择的结果。
•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的缺陷,杜森贝里 (1951)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这种假说的 基本观点体现在两个相对收入的假设之 中。 • 第一个假设认为,一个家庭在决定其消 费时,主要参考的是其他具有同等收入 水平家庭的消费,即家庭的消费在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取决于它在收入分配中的 相对地位。
• 第二个假设认为,家庭在本期的消费不 仅受本期收入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地位的 影响,还受它在以前时期已经达到的消 费水平的影响。杜森贝里认为,对于一 个家庭来说,降低它曾达到的消费水平 要比缩小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更为 困难。因此,当收入发生变动时,家庭 宁可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的稳定。
•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实际上是不同 意斯密塞斯对消费函数变动的解释,他 认为人口的移动与年龄结构的变化都不 足以引起消费函数向上移动,这种移动 必然是由人们消费行为的内在性所决定 的。为了论证这一假说,杜森贝里从短 期消费行为和长期消费行为两个方面对 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进行了考 察。
• 为了说明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之间的差异, 斯密塞斯 (SmiLeabharlann Baiduhies , 1950) 认为,消费对收入变动所作 出的反应总体上是非比例变化的,即绝对收入假说是 适用的。但是在收入的长期增长过程中,会产生众多 的除收入以外的影响消费的因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消费函数会向上移动,从而抵消了平均消费倾向随收 人而下降的趋势。 •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由 于消费习惯的差异,城市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要比农民 高得多,因此人口的移动促进了消费函数的上移。(2) 人口的年龄分布出现老龄化现象,由于老年人只是消 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因此随着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 重不断上升,从而提高了消费总量在总收人中的比率。 (3)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新的消费品不断出现,这些 新产品越来越多地成为一般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
• 按照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当支 出增加时,收入增量将是支出增量的 1/ (1-b )倍,这个倍数就是乘数。乘数的 产生在于最初的支出金额增加会引起收 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支出 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的放 大效应就会越显著。这样,我们就可以 理解为什么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具备 乘数效应,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凯恩斯的 消费函数会成为 IS—LM模型的核心之一。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 绝对收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消费者的消费支 出取决于其收人的绝对水平。凯恩斯认为, “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这种关系 具有“相当稳定的函数”关系。他进一步认为, “很明显,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会导致更 高比例的收人被储蓄” (Keynes , 1936) 。凯恩 斯的观点很明确: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随着家 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将趋于 下降,而平均储蓄倾向则趋于上升。
第七讲 消费理论
一国的资源主要用于消费和投资。消 费属于家庭决策,在给定收益率和其他约 束条件下,家庭将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 进行分配。一般来说,一国的消费占 GDP 的比重都在 3 / 4 左右,是影响经济的一个 重要变量。正因为此,人们将消费资源的 配置方式看成是决定长期经济水平和短期 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