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化进程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现代化进程概述
摘要: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其现代化进程我们不得不拿来研究与借鉴。
本文主要从日本所经历的三个主要历程:脱亚入欧、战争回眸、复兴之路来对其现代化进程进行概述。
关键词:脱亚入欧、战争、改革、复兴、经济、文化、政治改革正文:关于历史,大家都知道日本效仿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当1853年佩里率领航对打开了日本国门之后,倒幕运动、尊王攘夷等政治运动在日本此起彼伏,深刻的动摇了日本旧社会的政治格局,郭嘉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产生了大批资产阶级,为后来的资产阶级运动奠定了基础。
一、脱亚入欧
顾名思义,日本脱离亚洲政治体系,进入欧洲等西方世界政治体系。
而一个成熟体系中主要的方面诸如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日本也会顾及,自然的,日本由政治想经济和文化慢慢进入西方体系。
(1)经济上:1886年至1890年间,日本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叫第一次工业产业变革,这一时期,日本主要发展纺
织工业和铁道建设,加快了其现代化的步伐,有了现代化的
初步物质基础。
(2)政治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措施有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等,一步一步的进行着政治体制的改
革运动。
于1895年正式成立了内阁制度,自此标志着旧政
治权利象征的日本天皇权力被架空。
日本政府并于1890年
确立了议会制,在对外事务上一改旧制,大开国门,吸收西
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体制度并效仿西方,加快了其政治
体制的现代化进程。
后来板垣退助等人领导自由民权运动
在推动日本明治初期的民主化方面起到了巨作用。
3、社会和文化上:
武士的特权被废除,“士农工商”四民被赋予平等地位,取消秽多、贱民称呼,取消对人口迁徙和职业选择的限制。
“文明开化”运动使得日本民众感受到了西洋之风,人民的生活开始欧化。
无论是在服饰、饮食还是社交礼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刮起了一阵“西洋风”。
国家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力度,一八七二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提出了“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的普及初等国民教育方针,并不断发展中高等教育事业。
新闻报纸等传媒事业也开始兴起。
总之,在社会方面各阶层人民趋于法律上的平等与自由,文化上则呈现出一股西化潮流。
这个时期的人民开始注重自身利益,追求自我个性,从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家纲常礼教中解脱出来。
但是随着教育敕语的颁布、皇国主义的盛行,人们又被束缚在神道下的皇权体系中。
可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民权思想却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由以上的简略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脱亚入欧”阶段的日
本现代化还处在低度发展时期。
它是抓住了30年的间隙推行了“富国强兵”的新路线,实质上是将国权运动和国富运动相结合,推行急速扩张型的现代化。
③
但是它已经具备了经典现代化的许多主要特点,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正如罗荣渠教授所说的“日本明治时代的变革是完全以西方早期现代化为样板的。
”
二、日本与中国的战争在其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901年9月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等11国在北京签订《辛丑和约》,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天津、山海关沿线的12个地区,赔款白银4.5亿两,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
10日,两国相互宣战,日俄战争爆发。
12日,清朝政府宣布(对日俄战争)中国“局外中立”。
1905年1月,日军攻陷旅顺。
3月,日军占领奉天(沈阳),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和权益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
9月5日,俄国战败与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12月22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同意根据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将俄国在辽东半岛的租借地转让给日本,并在中国东三省增加开放城市和港口,安东和奉天之间军用铁路由日本经营,禁止修建与“满铁”平行的线路。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和关东都督府。
1907年
7月,日本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
1914年8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日本对德“交战区”。
10月,日军占领济南和胶济铁路全线。
11月,日、英联军攻占青岛。
英军(约千人左右)很快撤走,日军却拒不撤军,妄图长期侵占山东。
1915年
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袁世凯,针对中国政府要求日军撤出山东的照会,提出了秘密条款,共有5号,分为21条,即“二十一条”。
5月,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驻防上海的中国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与日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
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日军得以进驻上海。
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
清逊帝溥仪就任“执政”,并“委托”日本关东军维持“国防”和治安、管理铁路,并聘请日本顾问。
1933年1月至5月,日军攻占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先后占领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
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
确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等于认可了日本对东北四省的非法侵占;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1935年10月至12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10月22日,日本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据县城。
11月7日,策动宋哲元等进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1月25日,策动殷汝耕等汉奸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
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回眸中日之间的战争可以看出日本的确在现代化进程中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为什么发动战争。
从经济角度看:在经济的量上,与明治早期相比,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到1937年战时统制全面启动为止,日本现代化进程开始加快,尤其是一战开始之后。
在国民实际收入方面,虽然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处于上升态势,但是进入战争时期后,于1939年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后来由于战败的因素下降到战前峰值的一半左右(54%)。
从日本的各产业产值及比重看,1910
年农林水产的比重是32.5%,工业、建设业、交通通讯业以及工商业服务业总比重占到67.5%,也就是说日本已经初步成为工业化国家。
劳资关系的演变由原生劳资关系到家族主义经营再到国家权力统制型劳资关系。
二战之前的日本在不断积累资本,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尤其是出现了大型财阀团体。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还初步建成了工业化体系。
日俄战争后,日本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缓和劳资矛盾,家族主义经营开始迸发活力,雇佣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总之二战前的日本经济呈现出工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
但二战战时统制经济
三复兴之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至此二战完全终结了。
日本进入了盟军旗帜下的美军占领时期,于是战后民主化改革拉开了序幕,日本现代化又踏上正轨。
经济:初期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动改革”“财政与金融制度”等等。
美国还对日本经济进行扶植,例如“道奇计划”“夏普税制改革”。
日本自身也进行“倾斜生产方式”、实施“产业合理化”来恢复经济。
后又抓住特需时机,发了一笔横财。
从1954年11月开始到19712月,日本进入高度成长期的经济循环时期,相继出现了“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奥林匹克景气”“伊奘诺景气”,并于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政治:占领日本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政治开始了民主化改革。
颁布“解除公职令”,消除法西斯残余。
恢复政党政治,进行大选;制定新宪法《日本国宪法》(1946年),继而制定颁布了《参议院选举法》、《众议院选举法》、《国会法》、《内阁法》、《地方自治法》,《罚院法》等等一系列法律。
随后在“五五年体制”下,日本开始了政治的发展与崛。
参考文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
杨栋梁:《日本近现代经济史》
王晓德:《世界近现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