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重点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
志”(《四一书章句集注》)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说:“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说:“考见得失。” “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论语集解》引孔安国
概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分期,按照以文学理论批 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心,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和 文学创作发展状况的原则,分为五个时期:
一、先秦——萌芽产生期; 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 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 四、明清——繁荣鼎盛期; 五、近代——中西结合期。
.
第一章中国文学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先秦时期
儒家的“仁政”学说——“与民同乐”美学思想——“风 雅比兴”与“实录”原则。
庄子关于“虚静”、“物化”的论述,关于“有无”、 “形神”关系的沦述,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都成为后代 文艺创作理论的重要依据。
.
第三,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 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难以截 然分开,而且很多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艺 术思想、艺术理论批评中引申出来的。
.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解衣般礴” 《田子方》篇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
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 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言意之表” 从运用语言文字来写作的文章(包括文学在内)来说,即要不受语言文 字局限,而求之于“言意之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妙理”。 《秋水》篇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第一,“天行有常”的自然观对他的文学思想的影响。 《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架亡。”“制天命而用之”
突出强调人在文艺创作上的主观能动性。 《劝学》篇中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
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 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日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
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
第三节 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荀子直接沦述文学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有反对墨子《非乐》篇思想、 专门论述音乐理论的《乐论》,后来代表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经典文 献《礼记·乐记》,就是在荀子《乐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荀子 的文学思想也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派生物。他的文艺思想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
云:“群居相切磋。”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是“和而不流”。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于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引孔安
国说:“怨刺上政。”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
“以意逆志” 《万章》篇: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两种说法:一是“意”指读诗人之“意”,即是读诗人自己对
.
第二章 儒家的文学观
孔子: 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孟子:“与民同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
养气” 荀子:《乐论》、《天论》
.
第一节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之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关于文艺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围绕 “诗教”而展开的。下面我们分五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文”的概念就是受原始绘画的启发而产生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文者,物象之本。” 《说文》中所解释的:“文,错画也,象交文。”
.
第四,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 是一些片断的论述,很多还不是直接的文学理论批评,但是已 经涉及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一系列基本 问题,并且为文学理论批评的进一步发展,从哲学和美学思想 方面埋下了牢固的基石,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许多问题都可 以在先秦找到渊源。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第一,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还处于萌芽和产生时
期,它们大都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 纯粹的、单一的。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 之则也。”《左传·嘻公二十七年》 “文质彬彬”
.
第二,先秦时期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和哲学、政治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种有代表性的文 艺思想派别都是从著名的哲学、政治思想派别中派生出来 的,不少重要的文艺思想甚至是蕴涵于哲学、政治思想体 系之中,而不是以论述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
第三章 道家的文学观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庄子:“无乐之乐”、“解衣般礴”、“言意之表”
.
第二节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 学思想
“无乐之乐”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秋水》 《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这种哲学
观点反映在义艺美学方面,就形成崇尚天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 艺术创造原则。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 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 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 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胠箧》
1.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论语·泰伯》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
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3.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论语·阳货》篇记载道:“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诗篇内容的理解,由此出发去求诗人之志。后汉赵岐说:“志, 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以己之意,逆诗人 之志,是为得其实矣。”朱熹于《四书章句集注》中也说:“当 以己意逆取作者之意,乃可得之。” 二是清代吴淇认为,此“意”乃系指客观地存在于诗篇中之 “意”。《六朝诗选定论缘起》:“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 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
志”(《四一书章句集注》)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说:“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说:“考见得失。” “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论语集解》引孔安国
概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分期,按照以文学理论批 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心,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和 文学创作发展状况的原则,分为五个时期:
一、先秦——萌芽产生期; 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 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 四、明清——繁荣鼎盛期; 五、近代——中西结合期。
.
第一章中国文学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先秦时期
儒家的“仁政”学说——“与民同乐”美学思想——“风 雅比兴”与“实录”原则。
庄子关于“虚静”、“物化”的论述,关于“有无”、 “形神”关系的沦述,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都成为后代 文艺创作理论的重要依据。
.
第三,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 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难以截 然分开,而且很多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艺 术思想、艺术理论批评中引申出来的。
.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解衣般礴” 《田子方》篇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
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 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言意之表” 从运用语言文字来写作的文章(包括文学在内)来说,即要不受语言文 字局限,而求之于“言意之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妙理”。 《秋水》篇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第一,“天行有常”的自然观对他的文学思想的影响。 《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架亡。”“制天命而用之”
突出强调人在文艺创作上的主观能动性。 《劝学》篇中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
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 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日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
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
第三节 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荀子直接沦述文学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有反对墨子《非乐》篇思想、 专门论述音乐理论的《乐论》,后来代表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经典文 献《礼记·乐记》,就是在荀子《乐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荀子 的文学思想也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派生物。他的文艺思想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
云:“群居相切磋。”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是“和而不流”。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于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引孔安
国说:“怨刺上政。”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
“以意逆志” 《万章》篇: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两种说法:一是“意”指读诗人之“意”,即是读诗人自己对
.
第二章 儒家的文学观
孔子: 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孟子:“与民同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
养气” 荀子:《乐论》、《天论》
.
第一节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之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关于文艺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围绕 “诗教”而展开的。下面我们分五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文”的概念就是受原始绘画的启发而产生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文者,物象之本。” 《说文》中所解释的:“文,错画也,象交文。”
.
第四,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 是一些片断的论述,很多还不是直接的文学理论批评,但是已 经涉及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一系列基本 问题,并且为文学理论批评的进一步发展,从哲学和美学思想 方面埋下了牢固的基石,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许多问题都可 以在先秦找到渊源。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第一,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还处于萌芽和产生时
期,它们大都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 纯粹的、单一的。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 之则也。”《左传·嘻公二十七年》 “文质彬彬”
.
第二,先秦时期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和哲学、政治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种有代表性的文 艺思想派别都是从著名的哲学、政治思想派别中派生出来 的,不少重要的文艺思想甚至是蕴涵于哲学、政治思想体 系之中,而不是以论述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
第三章 道家的文学观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庄子:“无乐之乐”、“解衣般礴”、“言意之表”
.
第二节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 学思想
“无乐之乐”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秋水》 《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这种哲学
观点反映在义艺美学方面,就形成崇尚天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 艺术创造原则。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 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 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 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胠箧》
1.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论语·泰伯》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
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3.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论语·阳货》篇记载道:“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诗篇内容的理解,由此出发去求诗人之志。后汉赵岐说:“志, 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以己之意,逆诗人 之志,是为得其实矣。”朱熹于《四书章句集注》中也说:“当 以己意逆取作者之意,乃可得之。” 二是清代吴淇认为,此“意”乃系指客观地存在于诗篇中之 “意”。《六朝诗选定论缘起》:“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 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