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与公路地质灾害
公路工程中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中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93c5cbb69dc5022aaea00d4.png)
浅析公路工程中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在公路的建设中,由于自然条件复杂,会遇到多种多样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等。
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对道路交通的破坏十分严重。
因此,分析不良地质现象成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在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地质地段,会给公路路线的合理布局,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带来的困难,又或者给道路的稳定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
因此,清楚的认识不良地质现象,了解它们产生的条件及原因。
掌握它们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以便我们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改善或克服其不利的一面,提高道路测设质量,减少公路病害,刻不容缓。
不良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风沙,沼泽,软土,黄土,盐渍土等。
本文以略阳县及周边的地质状况为例,分析几种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不良地质现象成因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
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滑坡,常使道路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并且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
略阳地区有将军箭滑坡,以及在略阳电厂周边的滑坡,对周边设施危害严重。
沿着八渡河由南向北,略阳电厂滑坡由1号滑坡体,2号滑坡体以及3号滑坡体群组成。
其中1号滑坡体下面基岩为各种千枚岩和片岩,前部为八渡河冲洪积层,表层为3-5m的残破积层,2号滑坡体,表面极不平整,表层极不平整,表层为残破积层,下层为积岩,3号滑坡体群表层为残破积层,下层为积岩。
滑坡按受力可分为牵引式与推移式滑坡,按组成分成分分为松散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黏土滑坡与积岩滑坡等,滑坡的发生是由于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当稳定系数k小于1时,斜坡平衡条件遭到破坏形成滑坡。
由此可看出,斜坡平衡条件破坏与否,等同于滑坡发生与否,这取决于下滑力与抗滑力的对比关系。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f571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8.png)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其中地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良地质条件会给公路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包括软土地基、岩溶地质、地震地质、滑坡地质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不良地质条件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
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会导致路基沉降、路面变形等问题。
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包括加固、加厚、加筋等。
加固可以采用灌浆、加固桩等方法,加厚可以采用填土、加厚路基等方法,加筋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方法。
岩溶地质是指地下岩石溶解形成的地质条件,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出等问题。
处理岩溶地质的方法包括填洞、加固、加厚等。
填洞可以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加固可以采用加固桩、钢筋混凝土等方法,加厚可以采用填土、加厚路基等方法。
地震地质是指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灾害。
处理地震地质的方法包括加固、减震等。
加固可以采用加固桩、钢筋混凝土等方法,减震可以采用减震器等方法。
滑坡地质是指地形陡峭、土壤松散的地区,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处理滑坡地质的方法包括加固、排水等。
加固可以采用加固桩、钢筋混凝土等方法,排水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方法。
不良地质条件会给公路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在公路施工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第七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7第七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881130bc281e53a5802ffe2.png)
崩 塌
二.形成崩塌的条件
① ②
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必要条件。一般高度大于
30m,坡度大于45度,多数55-75度之间。
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
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在外来因素下,一旦稳 定性遭到坡坏,产生崩塌现象。软硬互层(相间)构 成的陡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坡。老黄土组成的坡体。
③
构造条件:岩性不同的岩层以各种不同的构造和产
我 国 滑 坡 的 区 域 发 育 特 点
1.极密集区:川滇南北带:该地区滑坡类型多、规模大、频繁发生、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2.密集区: (1)黄土高原地区,面积达60余万平方公里,连续覆盖五省(区)。以黄土滑坡广泛分布为其显著特征。 (2)秦岭-大巴山地区也是我国主要滑坡分布地区之一。堆积层滑坡大量出现。变质岩、页岩地区容易产生岩石顺层滑坡。 (3)东南、中南等省山地和丘陵地区,滑坡也较多,规模较小,以堆积层滑坡、风化带破碎岩石滑坡及岩质滑坡为主。滑坡的 形成与人类工 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中等发育区:在西藏、青海、黑龙江省北部的冻土地区,分布有与冻融有关,规模较小的冻融堆积层滑坡。
b h Φ WsinΨ
WcosΨ W
Ψ
置于斜面上块体 的几何要素
四.崩塌的勘察与防治
1. 勘察要点:
查明斜坡的地形条件,如斜坡的高度、 坡度及外形。 查明斜坡的岩性和构造特征,如岩石的 风化类型。风化破碎程度、主要的构造面 的产状。 查明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斜坡的稳定性影 响及当地的地震烈度。
2.滑坡的形态要素
滑坡体——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 滑动面——滑坡体沿其下滑的面。
①滑动面(带) :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的分界面。形态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探讨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47e9a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1.png)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探讨【摘要】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是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常见不良地质类型、路基处理、边坡处理、水文处理和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地质,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固路基、加固边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在提出了加强对策建议、推动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全面考虑不良地质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施工、不良地质、处理方法、路基处理、边坡处理、水文处理、防护措施、对策建议、技术创新、规范管理。
1. 引言1.1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探讨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问题,如软弱地基、高地渗、滑坡等,这些问题给公路工程施工和使用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危害。
对于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及其处理方法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如软弱地基、高地渗、滑坡等,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
其中包括路基处理、边坡处理、水文处理和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公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在结论中提出更具体的对策建议、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措施,以期为公路施工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的研究将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2. 正文2.1 常见不良地质类型在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包括土质松软、岩体崩塌、地下水涌出、沉降变形等。
土质松软是指地基土层承载能力不足,易发生沉降,造成路面塌陷的情况。
岩体崩塌是指路基或边坡上的岩石层发生松动或崩塌,导致道路交通受阻。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e1f3d10740be1e640e9ab1.png)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发表时间:2015-03-13T13:44:44.80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刘海忠[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公路交通网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国家对公路建设的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公路建设。
刘海忠菏泽市公路局工程三处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现今不良地质带来的公路施工难题主要有泥石流、坍塌、地面沉陷、滑坡等,在公路施工中采取相应的处理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地质给公路带来的损害。
笔者阐述了不良地质的种类与成因,并分析总结了相关处理方法,以减少不良地质带给公路损失。
关键词:公路施工;不良地质;处理方法;防护措施在实际公路施工中,往往因各类环境因素影响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阻碍了公路建设。
这些环境因素多数为地质因素,一般常见的有坍塌、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陷等。
为了加快公路建设进度,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如何处理应对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1.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1.1滑坡滑坡是公路施工建设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可受地貌、地质等多个因素影响,最终形成以岩体重力为动力,使岩体沿着较为松软地质带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的其形成原因多样,在实际施工处理中要根据成因进行应对。
一般能够引起滑坡的地貌包括有坡度较大的山、悬崖、凹河岸陡坎等,一般形成滑坡的地貌特点为滑坡处上部岩体不稳定,其上部地质的软弱面多为临空状态,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易导致其重心出现偏移,发生滑坡现象。
一般能够引起滑坡的地质包括有沉积层松散、基岩区岩层组成种类较多等因素。
沉积层如果粘土、黄土等粘着力较差的土质较多,则易发生滑坡,尤其是遇到雨天或山洪等情况,其粘着力更是大大下降。
易发生滑坡的基岩区一般岩层种类较多,尤其是页岩、粘土岩等质地较软的岩层,且当斜坡上部的较软岩层多时则易发生滑坡。
1.2泥石流泥石流通常发生在山区公路上,近几年出现的较为频繁。
--第七章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与公路地质灾害
![--第七章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与公路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152d4f5baa00b52acec7ca7a.png)
2)、措施:“一排、二挡、三减、四固”。
(2)支挡:重力式挡墙;锚固桩;锚杆;锚索;抗滑 明洞。
(3)刷方减重:(一般阶梯状刷方,并反压护坡)。
小结: 1、崩塌、落石与岩堆 2、滑坡
第三节 泥石流
一、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系 山洪水流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 突然以巨大的速度从沟谷上游直泻而下,来 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破坏力的一种 特殊洪流。(一种含大量泥砂石块、具有强 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第七章 常见不良地质 现象与公路地质灾害
地壳上部岩土体经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 类工程活动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影响原有 宏观地质、地貌和地形条件的改变。
由地球内外地质营力造成的对工程建设具有危 害性的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为不良地质现象。如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等。
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灾害 地区,它们给工程线路的合理布局、工程设计 或施工带来困难,像大型高速滑坡和泥石流, 其规模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是重大的地 质灾害,给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造成 严重危害。
2、崩塌的形成条件:
陡峻的斜坡( 55 - 75 最易崩塌)
坚硬或软硬相间的岩性
倾向坡外的结构面
水的作用
人为因素(爆破、开挖 地震
坡脚)
3、确定崩塌体的边界
(1)应查明坡体中发育的裂隙面、岩层面、 断层面等结构面的延伸方向、倾向、倾角大 小及规模、发育密度等,即构造面的发育特 征。
(3)综合分析调查结果,那些相互交切、组 合可能或已经将坡体切割与其母体分离的构 造面就是崩塌的边界面。其中,靠外侧、贯 通(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性较好的构造面所 围的岩体崩塌的危险性最大。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https://img.taocdn.com/s3/m/0e17ab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e.png)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岩溶地形的地面和地下特征示意图
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土洞:在覆盖有土的岩溶发育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岩面以上的土 体遭到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溶蚀和冲刷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变 形、陷落破坏的地质现象。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同属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有时甚至大于溶洞。
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② 漏斗:由地表水的溶蚀和冲刷并伴随塌陷作用而在地表形成的漏斗状形 态。③ 溶蚀洼地:由许多的漏斗不断扩大汇合而成,周围常有溶蚀残丘、 峰丛、峰林,底部有漏斗和落水洞。④ 坡立谷和溶蚀平原:坡立谷是一种 大型的封闭洼地,也称溶蚀盆地;坡立谷再发展就形成溶蚀平原。在坡立谷 或溶蚀平原内经常有湖泊、沼泽和湿地等。底部经常有残积洪积层或河流冲 积层覆盖。⑤ 落水洞和竖井:由岩层裂隙受流水溶蚀、冲刷扩大或坍塌而 成,是地表通向地下深处的通道,其下部多与溶洞或暗河连通。⑥ 溶洞: 由地下水长期溶蚀、冲刷和塌陷作用而形成的近于水平方向发育的岩溶形态, 洞内常有支洞、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等岩溶产物。
岩溶水的垂直分带
公路岩溶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二、岩溶土洞塌陷地质灾害 的致灾类型
岩溶地貌发育的结果之 一是引起路基沉陷,破坏路 面平整,影响路基稳定。
公路岩溶地质灾a害及其防灾减灾
1、岩溶对公路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1)在路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如有溶洞、暗河等,在附加荷载和振动作 用下,溶洞顶板塌馅,使路基突然下沉,严重地影响建筑场地的使用和安全。 (2)溶洞、溶槽、石芽、漏斗等岩溶形态造成基岩面起伏较大,或者有软 土分布,使路基不均匀沉陷;基础埋置在基岩上,若其附近有溶沟、竖向岩 溶裂隙、落水洞等,会使基础下的岩层沿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产生新的地 质灾害。 (3)岩溶发育地区,水资源的一大特点是地表储水能力低,降雨径流大部 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同时也造成地表干 旱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现象。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eab38faaea998fcc220ee6.png)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
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1.1崩塌、滑坡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
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b7b53cccbff121dd36832c.png)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摘要】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良地质环境,不良地质环境对工程施工建设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整个工程失败。
为此本文主要就几种公路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地质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地质勘查方法与内容进而提出应对不良地质的防御措施,希望通过把本文的阐述提高我国公路施工应对不良地质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路施工;不良地质;问题;勘察方法;措施公路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工程在施工时,施工前后都有安全隐患,由于我国地势多变、地形复杂,不同的地貌决定了在一些多山地地区进行公路施工容易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所以在施工前后都要进行排查与勘测,避免在工程施工时发生地质灾害事故,也要防止工程施工后公路投入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危险,造成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加大地质灾害防护力度,是避免或减少工程危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1.影响公路施工的地质通过对公路施工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影响公路施工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和采空塌陷等。
在公路施工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山体划破及崩塌,施工当中如果忽视山体滑坡,山体不利的构面或是比较软弱的夹层将造成山体斜面整体下滑,严重损坏路面,造成工程施工受阻,严重的将对工程施工人员造成威胁。
山体崩塌多伴随雷雨天气发生,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岩石从山体上滚落下来,在路面上形成堆积,这不仅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还将造成路面损毁。
地面坍塌对公路施工影响非常严重,公路工程设计中如果设计路线边坡存在软土层或是破碎层,而地质勘查工作又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当软土地基路面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地下水渗透,而软土路面排水性较差,软土路面。
如果在工程施工时,对地形地貌没勘探不到位,边坡形成的松散表层以及风化形成的表层破碎,或经过雨水冲刷又或者是地下水的渗透,土体的软化都能造成边坡不稳造成地质灾害威胁。
泥石流是地质灾害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危害性极大的一种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降雨导致山洪,雨水混合着石块和泥沙从高处滚落到公路上,对公路造成压力,损坏路面,堵塞路面交通,严重的可以危及人生安全。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课件)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146b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2.png)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碎石土滑坡
1-黄土层;2-含水砂砾层; 1-具有裂隙的粘土;2-砂砾层; 1-碎石;2-砂岩与粘土页岩互层;
3-砂、页岩互层;4滑落黄土和砾层 3-页岩;4-滑落粘土
3-松散碎石土;4-滑动的碎石土体
四、滑坡的分类
2.按滑动面和岩土体层面的关系分类
均质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四、滑坡的分类
三、泥石流的分类
2)按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1) 水力泥石流。 (2) 重力泥石流。
3)按流体性质分类 (1) 黏性泥石流。 (2) 稀性泥石流。
四、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生物措施 2.跨越工程 3.穿越工程 4.防护工程 5.排导工程 6.拦挡工程
(2)漏斗 (3) 落水洞 (4) 溶蚀洼地 (5) 坡立谷(岩溶盆地) (6) 干谷、盲谷和伏流 (7) 峰丛、峰林和孤峰
溶沟和石芽
三、岩溶地貌
2.地下岩溶地貌
(1) 溶洞 (2) 暗河 (3)天生桥
地下暗河
四、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1.溶蚀后岩石的强度降低 2.造成基岩面不均匀起伏 3.降低地基承载力 4.造成施工困难
2. 风沙地区修建公路应注意的问题 1) 路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 路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泥石流
一、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是指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具有来势迅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特有 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 松散固体物质
4. 其他条件
三、泥石流的分类
崩塌与岩堆
一、崩塌概述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 岩,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规模巨 大的崩塌称为山崩。
浅谈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
![浅谈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f39141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3.png)
浅谈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浅谈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摘要:公路修建工程是会遇到或者促发地质灾害的工程之一。
由于一条公路的修建常常会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因此,就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甚至遇到地质问题,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
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就应该做好公路修建的防治工作。
本文笔者对公路工程中的常见地质灾害问题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公路是为了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并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
公路的修建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如果修建路段地质条件恶劣,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
一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当公路修建工程在地形崎岖的地段时,就容易遇到滑坡。
由于这种斜坡地形,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的影响下,岩体就会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向下活动。
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容易出现,并经常发生。
坍塌现象也容易在公路工程中常见,这主要发生在比较陡的斜坡上。
它产生的原因与滑坡性质一样,都是由于重力的原因造成,主要表现为岩石体突然脱离山体,从而崩落、滚动,堆积在施工处。
如果这种现象产生就会很难处理,并且伤亡还会很严重。
地面塌陷主要产生在公路修建地段的地面。
它主要是因为表面的岩石体由于本身地质条件比较脆弱,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地面向下陷落,并在地表形成塌陷坑。
这种地质灾害一旦产生对公路的施工产生极大影响,并妨碍路段长时间不能通行,损失比较严重。
在山区公路施工时,还容易产生泥石流现象。
它主要是因为施工两边的斜坡土质比较疏松,并在大量降水的影响下,而形成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向下流动的自然灾害。
二公路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分析公路的地质灾害是各种各样的,对公路施工与公路畅通影响也比较大。
因此,就应该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做好防治工作就应该首先认识清楚公路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影响,再对症下药,多好防治工作与解救措施。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7b14c9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f.png)
一、岩溶的概念 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岩石以溶蚀为主的长期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岩溶现象的典型地区,国际上最早在此开展工作,并用此地名代表岩溶现象,称为喀斯特。 我国是可溶岩石分布极其广泛的国家之一。因此,是一个岩溶十分发育的国家。全国陆地碳酸盐岩分布面积344.3万平方公里,出露面积90.7万平方公里。
石笋
石瀑布
火山喷发
成因: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构造: 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 分布: 与地质构造有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带、东非裂谷带等断层地带。
四、按其活动情况分: (一)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台湾和新疆境内 (二)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 山西的死火山群 (三)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均质滑坡
发生在层理不明显的泥岩,页岩,泥灰岩等软弱岩层中,滑动面均匀光滑
切层滑坡
滑动面与层面相切的滑坡,在坚硬岩层与软弱岩层相互交替的岩体中的切层滑坡等
顺层滑坡
沿岩层面或裂隙面滑动,或沿坡积层与基岩交界面或基岩间不整合面等滑
特殊பைடு நூலகம்坡
如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按滑坡体厚度
浅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6m以内
中层滑坡
●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形态和构造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动面;3-滑动带;4-滑坡床;5-滑坡后壁;6-滑坡台地;7-滑坡台地陡坎;8-滑坡舌;9-拉张裂缝;10-坡坡鼓丘;11-扇形张裂缝;12-剪切裂缝
表7-1 滑坡类型及其特征表
划 分 依 据
7不良地质
![7不良地质](https://img.taocdn.com/s3/m/f58e05d050e2524de5187e9e.png)
7.2.7、不良地质
经工程地质调绘调查,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为泥石流、边沟水侵蚀造成路面坑槽路基沉陷等。
(1)泥石流
全段内泥石流类型主要为沟谷主泥石流。
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对公路的破坏以淤塞桥涵、路面及冲毁路基、河床上涨为主。
经调查发现,全线有19处泥石流地段,既有老路已设置有桥梁、2.5米跨径以上的涵洞,目前排洪能力不足,对公路的危害程度为中等。
本次设计根据现场河沟及最大洪水位,查阅相关资料,对现有道路19处易形成泥石流的沟谷,玩场核对,确定合理的处治措施,其设计主要在相应位置处拆除重建大跨径涵洞,拆除老桥,新家较大跨径桥梁等措施,使泥石流以最快速度通过构造物,减小对路基造成的危害。
( 2)、边沟水侵蚀造成路面坑槽路基沉陷病害
全线共有路面坑槽2处、路基翻浆13处、路基沉陷1处,以上路段受边沟渠水的常年侵蚀,加之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出现翻浆、路面坑槽、路基沉陷病害。
本次设计对16处路段采取换填50cm砂砾,完善路基排水系统处治方案,能保证路基稳定。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b7b53cccbff121dd36832c.png)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摘要】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良地质环境,不良地质环境对工程施工建设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整个工程失败。
为此本文主要就几种公路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地质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地质勘查方法与内容进而提出应对不良地质的防御措施,希望通过把本文的阐述提高我国公路施工应对不良地质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路施工;不良地质;问题;勘察方法;措施公路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工程在施工时,施工前后都有安全隐患,由于我国地势多变、地形复杂,不同的地貌决定了在一些多山地地区进行公路施工容易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所以在施工前后都要进行排查与勘测,避免在工程施工时发生地质灾害事故,也要防止工程施工后公路投入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危险,造成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加大地质灾害防护力度,是避免或减少工程危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1.影响公路施工的地质通过对公路施工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影响公路施工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和采空塌陷等。
在公路施工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山体划破及崩塌,施工当中如果忽视山体滑坡,山体不利的构面或是比较软弱的夹层将造成山体斜面整体下滑,严重损坏路面,造成工程施工受阻,严重的将对工程施工人员造成威胁。
山体崩塌多伴随雷雨天气发生,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岩石从山体上滚落下来,在路面上形成堆积,这不仅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还将造成路面损毁。
地面坍塌对公路施工影响非常严重,公路工程设计中如果设计路线边坡存在软土层或是破碎层,而地质勘查工作又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当软土地基路面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地下水渗透,而软土路面排水性较差,软土路面。
如果在工程施工时,对地形地貌没勘探不到位,边坡形成的松散表层以及风化形成的表层破碎,或经过雨水冲刷又或者是地下水的渗透,土体的软化都能造成边坡不稳造成地质灾害威胁。
泥石流是地质灾害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危害性极大的一种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降雨导致山洪,雨水混合着石块和泥沙从高处滚落到公路上,对公路造成压力,损坏路面,堵塞路面交通,严重的可以危及人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泥石流形成条件
2、有充沛的水动力来源
集中暴雨 :冰雪融化 湖库溃决
3、有陡峻的地形:
汇水区 形成区 松散物质供给区 流通区 沉积区
四、泥石流的类型 1、按物质成分分类 泥石流—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沙粒、石 块组成。 泥流—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沙粒、石块组成 水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沙粒、石块组成。 2、按物质状态分类 一是黏性泥石流: 二是稀性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方式 “冲”和“淤”是泥石流的主要活动特征和主 要危害方式。冲是以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建筑 物而造成直接的破坏;淤是构造物被泥石流搬 运停积下来的泥、沙、石淤埋。 “冲”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冲击、冲毁、 磨蚀、直进性爬高等多种危害形式。 “淤”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堵塞、淤埋、冲毁、 堵河阻水、挤压河道,使河床剧烈淤高、冲刷 对岸,使山体失稳,淤塞涵洞,淤埋道路,直 接危害工程效益和使作寿命。
2、滑坡先兆现象的识别 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 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干枯、井 (或钻孔)水位突变异常; 在滑坡体前缘土石零星掉落,坡脚附近土石被挤 紧,并出现大量鼓张裂缝。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 明显迹象; 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记录,那么在大 滑动之前,无论是在水平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 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临滑迹象; 坡面上树木明显倾斜,建筑物开始变形,还有山 坡农田变形,水田漏水、动物惊恐等,这些说明 该处滑坡处在缓慢滑动阶段。
四、滑坡的野外识别
1、古滑坡外貌特征的识别 在发生过滑坡的古坡上,必然留下地形、地貌、 地层、地物等方面的标志,常在较平顺的山坡 上造成等 高线的异常或中断; 沿滑坡两侧切割较深,常出现双沟同源; 在滑体的中部常一级或多级异常台阶状平地; 滑坡体下部因受推挤而呈现微波状鼓丘及滑坡 裂缝; 植物不均匀、零星分布,树木歪斜“醉树”。 建筑物开裂、倾倒、错位等。
第七章 常见不良地质 现象与公路地质灾害
地壳上部岩土体经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 类工程活动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影响原有 宏观地质、地貌和地形条件的改变。 由地球内外地质营力造成的对工程建设具有危 害性的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为不良地质现象。如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等。 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灾害 地区,它们给工程线路的合理布局、工程设计 或施工带来困难,像大型高速滑坡和泥石流, 其规模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是重大的地 质灾害,给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造成 严重危害。
4、地壳运动的影响:
稳定时期:水平溶洞发 抬升时期:垂直落水洞
育 发育
五、岩溶地区主要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问题 主要措施
路基、桥梁、隧道的 加固顶、底板,或填死溶洞 洞顶坍塌 涌水:平行导坑排水 涌水、暗河 暗河:绕辟
地表潜移 绕避 地表风化层:剥离风化层 地下洞内沉积层:清除、洞内 桥、绕避
一、滑坡概述 1、滑坡定义: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斜坡内某一滑动面(或带)作整体下滑的 过程。 2、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体;滑动面;滑床;滑坡周界;滑坡壁; 滑坡台阶;封闭洼地;滑坡舌;滑坡鼓丘; 主裂缝:拉张裂缝;剪切裂缝;鼓张裂缝; 扇形张裂缝。
滑坡形态特征图
二、滑坡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1、形成条件: (1)岩土类型:各类岩土体都可能构成滑坡 体。 (2)地质构造:有贯通的滑动面。 (3)水:重要条件 诱发滑坡发生的因素还有:地震、降水和融 雪;河流、人为因素等。
五、判定滑坡体的稳定性 1)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无擦痕; (2)滑坡平台宽,土体密实无沉陷;
2)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 (4)河流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舌外已有河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自然冲沟很深,达基岩。
不均匀沉降
小结: 1、泥石流 2、岩溶
作业: 1、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在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通过调查、访问、测绘、观测等获得 一手资料,掌握其活动规律,有针对地采取 “预防为主、以避为宜、以治为辅,防、避、 治相结合”的方针。 泥石流的治理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地 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排、 挡、固防治技术联合特殊作用。
1、跨越工程
小结: 1、崩塌、落石与岩堆 2、滑坡
第三节 泥石流
一、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系 山洪水流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 突然以巨大的速度从沟谷上游直泻而下,来 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破坏力的一种 特殊洪流。(一种含大量泥砂石块、具有强 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层上方岩溶发育 层面岩溶发育
3、地质构造的影响:
育,岩溶发育 背斜:轴部拉张节理发 褶曲: 汇水,岩溶发育 向斜:轴部节理发育并 影响带岩溶发育 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及 断层: 逆断层:断层破碎带迎 水一侧的影响带 或主动盘影响带,岩溶 发育
(6)滑坡体干燥,地表一般没有泉水或湿地。坡脚有泉水流出。
六、滑坡防治原则及主要措施 1)、原则:在符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针对 引起滑坡滑动的因素,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阻 止滑坡滑动。
2)、措施:“一排、二挡、三减、四固”。
(2)支挡:重力式挡墙;锚固桩;锚杆;锚索;抗滑 明洞。 (3)刷方减重:(一般阶梯状刷方,并反压护坡)。
4、崩塌防治:
(1)防治原则 由于崩塌发生得突然而猛烈,治理比较困难 而且复杂,所以一般采用以防为主的原则。 1)大型崩塌:绕避 2)中型崩塌:明洞、棚洞
(2)防治措施 1)排水 2)刷坡清除 3)坡面加固 4)拦截防御 5)危岩支顶 6)遮挡工程
第二节 滑坡
2、防护工程
3、排导工程
4、拦挡工程
泥石流防治措施
六、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三者常常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 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并且崩塌 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 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 石流等。
第四节 岩溶
一、定义 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地质作用 下形成的各种溶蚀现象。又叫喀斯特地貌。 二、岩溶的形成条件
三、岩溶水的垂直分带性及岩溶地貌
地表:形成溶沟、石芽 带) 地下:形成落水洞、漏 、石林 斗
1、垂直循环带:(饱气
2、季节循环带:(暂时
石钟乳 溶蚀洼地 地表 波立谷 雨季:溶洞 石笋 饱和带) 石桩 峰林 旱季:落水洞
2、影响因素
,越易产生滑坡。
河流冲刷岸。 (1)地形地貌: 开挖的边坡越高、越陡
软弱岩层、松散堆积层 ( 2)地层岩性: 软硬相间岩层。 坚硬岩层中夹有软弱夹
。
层。
(岩体容重 ( 4)地下水: 软化结构面 增加动水压力
2、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滑、泥石 流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措施主要 有: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 改善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农、牧业管理方 式等。 其主要作用:保护坡面、减少坡面物质的辩驳 失量、固结土层、调节坡面水流、削减坡面径 量、增大坡体的抗冲击能力等。
2、崩塌的形成条件:
陡峻的斜坡( 55 - 75 最易崩塌) 坚硬或软硬相间的岩性 倾向坡外的结构面 水的作用 人为因素(爆破、开挖 坡脚) 地震
3、确定崩塌体的边界 (1)应查明坡体中发育的裂隙面、岩层面、 断层面等结构面的延伸方向、倾向、倾角大 小及规模、发育密度等,即构造面的发育特 征。 通常情况下,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倾构造 面,易构成崩塌体的后部边界;垂直坡体延 伸方向的陡倾构造面或临空面常形成崩塌体 的两侧边界;崩塌体的底部界面常由倾向坡 外的构造层或软弱带组成。
斜坡下方不合理的开挖 (5)人为因素: 斜坡上方堆填土石或修 。 建筑物。
(6)地震:
三、滑坡分类
堆积层滑坡 黄土滑坡 组成分类: 粘土滑坡 顺层滑坡 基岩滑坡 切层滑坡
1、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
2、按滑坡力学特征分类
牵引式滑坡 : 推动式滑坡
(2)调查各种构造面的相互关系、组合形式、 交切特点、贯通情况以及它们能否将或以将 坡体切割,并与母体(山体)分离。 (3)综合分析调查结果,那些相互交切、组 合可能或已经将坡体切割与其母体分离的构 造面就是崩塌的边界面。其中,靠外侧、贯 通(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性较好的构造面所 围的岩体崩塌的危险性最大。
3、水平循环带(完全饱水带):溶洞 联接成暗河。 4、深部循环带:蜂窝状溶蚀小孔
四、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或岩溶发育的基 本规律)
发育 不发育
温暖、潮湿的地区岩溶 1、气候的影响: 寒冷、干燥的地区岩溶
2、岩性及岩层产状的影
岩性越纯、岩溶越发育 响: 不同岩性接触时,隔水 陡倾、直立岩层,顺岩
五、泥石流的防治 (一)防治原则 选线是泥石流地区公路设计的首要环节。 1)高等级公路最好是避开泥石流地区。 2)当大河的河谷很开阔,洪积扇未达到河边时,可 将公路线选在洪积扇淤操作范围之外通过。 3)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或沟 床比较稳定、冲淤变化不大的堆积扇顶部用桥跨越。 4)如泥石流流量不大,线路也可以在堆积扇中部以 桥隧或过水路面通过。 5)通过散流发育并有相当固定沟槽的宽大堆积扇时, 宜按天然沟床分散设桥;如堆积扇比较窄小,散流不 明显时,可一桥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