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2)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2)避暑山庄位于承德。
乾隆时期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诸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564公顷。
丽正门澹泊致敬殿松鹤斋正宫与松鹤斋建置在山庄南端的小台地上,最后一进院落以北地势徒然下降约6米,万壑松风恰居陡坡之巅,举目北望,苑林区的湖光山色尽受眼底,景界极为开阔。
这是从封闭的宫廷区甫进入苑林区而豁然开朗的“欲放先收”的组景手法,巧妙地利用局部地形特点因而收到动人的观赏效果。
湖泊景区,即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面积大约43公顷。
如意洲水心榭芝径云堤水心榭湖泊景区的自然景观是开阔深远与含蓄曲折兼而有之,虽然人工开凿,但就整体而言,水面形状、堤的走向、岛的布列、水域的尺度等,都经过精心设计,能与全园的山、水、平原三者构成的地貌形势相协调,再配以广泛的绿化种植,宛若天成地就。
局部的处理都以江南水乡河湖作为创作的蓝本,通体显示出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尺度十分亲切近人。
热河泉湖泊景区集中了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物,乃是山庄的精华所在。
以金山亭为总绾全局的重点,以如意洲作为景区的建筑中心。
整个湖泊景区内的建筑布局都能够恰当地与水域的开合聚散、洲岛桥堤合绿化种植的障隔通透结合起来。
不仅构成许多风景画面作为在特定的位置和景点上作固定观赏(定观)的对象,而且还创作了循着一定路线的游动观赏(动观)的效果。
景区内共有三条游览线:附: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别名:金莲花、旱莲花金莲花科金莲花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烟雨楼文津阁文津阁假山平原景区南临湖、东界园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
它的面积与湖泊景区约略相等,两者按南北纵深一气连贯。
起伏延绵的山岭自西而北屏列,绾结于平原的尽端。
山的浑雄,湖的婉约,平原的开阔,三者在景观上形成强烈的对比。
平原景区的建筑物很少,大体上沿山麓布置以便显示平原之开旷。
莆田丛樾莺啭乔木水流云在永佑寺万树园试马埭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磬锤峰(俗名棒槌山)双塔山山庄内天然风致之突出、植物景观所占比重之大,这与建园之初就注意保护天然植被和后期的计划种植都很有关系。
9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
造园特色分析
• 1)以水面为主体,因水成趣,山水相依; • 2)挖池堆山,人工造园; • 3)建筑形象小巧玲珑,外观形式朴素,平面
组合变化多端,但均以院落布局为基调,景点 一般以建筑为中心; • 4)植物造景,天然野趣; • 5)园中有园,丰富统一,“圆明园四十景” • 6)再现江南美景,如西湖十景 • 7)象征寓意,意境景观 • 8)西洋楼景,中西并存
16、黄龙洞
(3) 静心斋
•1、西苑
(2)
濠濮涧
•顺治—琼华岛建永安寺,
山顶建白塔
•乾隆—大规模改建
•园林陆地面积缩小了,建 筑面积增大。
瀛台
(1) 琼华岛
1)琼华岛景区
• 四面因地制宜创设不 同景观。
• 南坡中轴对称,构图 严谨(山地佛寺建筑 群)
• 西坡地势陡峭,着重 创造山地园林气氛。
• 北坡上部体现山地景 观;下部建弧形廊
盛转衰,到清末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化政治背景
• 守成多于创新,并过分追求纤巧琐细和形式主义 • 园林出现不同的地方风格—北方、江南、岭南 • 文人士大夫争名夺利,追求生活享受 • 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 • “隐于园”----“娱于园”
第二节 清中叶-清末时期主要园林
• 一、皇家园林 • 乾隆朝进入皇家园林建设的高潮,规模之大,
• (一)江南园林
• 7、个园
8、网师园
• 9、拙政园 10、留园
3、宁寿宫花园 6、颐和园
• (二)北方园林 • 11、半亩园 12、萃锦园 • (三)岭南园林 • 13、余荫山房 • 三、寺观园林 • 14、大觉寺 15、普宁寺 • 五、公共园林 • 17、檀干园 • 六、少数民族园林 • 18、罗布林卡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1
2
3
2.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蓬莱神话
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 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1.昆仑神话(神山信仰、神木信仰)
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汉武帝的陵墓 茂陵
城内
城外
洛阳白马寺——东汉明帝(公元68年)时建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我国佛教的发源地,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4、东汉宫苑、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三)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殷商的版图 六回迁都,定都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
甲骨文
西周的版图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1.
最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4)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4)第八节北方的私家园林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荟萃之地。
其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均足以作为北方私园的典型。
北京私家营园兴盛的原因:1 在明代和清初汲取江南造园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北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所形成的地方风格已臻于成熟和定型的境地。
2 继康熙、乾隆盛世之后,大量官僚、王公贵戚、外省大员、蒙古王公聚集北京,兴造邸宅,而有宅必有园。
3 自康熙以来皇家园林建设频繁,至乾隆时达到高潮,从而形成设计、施工、管理的一套严密体系和熟练的技术队伍,承包皇家工程的营造厂商也从皇家建园中取得经验,这对民间的园林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萃锦园萃锦园又名恭王府花园,是北京城清代王府之一恭王府的花园,地处北京什刹海南侧,占地面积2.8公顷。
恭王府原为乾隆时期大学士和珅府邸。
嘉庆年间,和被判罪,其中罪状之一就是其府第在建设形制上越轨仿制皇家的宁寿宫。
咸丰帝在位时,将该府邸赐给其弟恭亲王,始称恭王府。
恭亲王对其花园部分进行改建并命名为萃锦园,意思是“美景汇于此”。
园门入口为欧式汉白玉大门。
蝠河(池)东园以植物景观为主题,设菜圃、竹院、荷花院、梧桐院、芭蕉院,并设有大戏楼以欣赏京剧。
西园为水院,钓鱼之所,以湖心亭为主景。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今旧城的北部。
此园在明清之际原为乡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丁善宝购得,改建为私人花园,称“丁家花园”。
第九节岭南的私家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古称南越。
到清中叶以后岭南的私家造园活动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
番禺余荫山房第十节私家园林综述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
第8章 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二)北方的私家园林
❖ 概说(以北京为例)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的荟萃之地, 私家营园很兴盛
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个类别,如萃锦园
西
中东
路
路路
萃锦园平面图
萃锦园园门
萃锦园爬山廊
(二)北方的私家园林
❖ 概说(以北京为例)
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分布在内城各居民区内, 如半亩园
十七孔桥
清漪园(颐和园)
❖ 后山后湖景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苏州街
谐趣园
苏州河(后湖) 知鱼桥
皇家园林的成就
➢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 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四、 私家园林
(一)江南的私家园林
❖ 概说
私家园林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 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
❖ 清末
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漫草、麦垄 田野
三、 皇家园林实例
(一) 大内御苑 -----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 西苑 ➢ 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 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在北海。
西苑
❖ 琼华岛南坡
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白塔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
第8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 (AD 1736——1911)
.
❖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国 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古 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呈 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人 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期的 中国园林个Βιβλιοθήκη 春山个园夏山个园秋山
中 国 园 林 史
中国园林史绪论一、中国园林发展的阶段二、西方园林的变迁史三、中国园林的特点四、学习园林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阶段☐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初(公元960~1736年);☐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年~1911年);囿☐“囿,养禽兽也”☐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影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
造园理论专著—《园冶》☐作者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2)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3)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力求山、水、花木有机组织☐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天人协和3、诗画的情趣☐园林是时空的艺术☐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4、意境的涵蕴☐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鉴赏上的美学范畴;☐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理念溶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感情和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园林的产生时期— — 阴、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史上还没有所有类型的自然园林皇家园林的主流历史(2)园林的功能已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游憩和观赏阶段(3)自然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神秘感2.过渡时期— —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类型开始形成皇家园林以寺庙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巅峰。
5、成熟期(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二)— — 元、明、清初a)石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带动了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高峰b)明末清初,江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民间造园活动频繁。
6.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阶段,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决定了后者。
现场分析是设计初期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庙台戏演出,市民空巷往观。
1、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2、明清官僚到了晚年,告老还乡,必置田宅,悠游岁月,尽声色泉石之乐,故戏曲盛行,园林兴建。
3、而此两者未能孤立言之,同时文学、书画又为造园之立意源渊。
园林史课件 第7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私家园林
土花木。造山叠石多用北太湖石和青石,形式沉雄; 华北各省经济发达地区皆有私家园林建置,清乾隆年
间以后,山西中部城乡集中了许多晋商庭院、宅院和 别墅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分布在内城各居 民区内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半亩园 ——清代名园(p655)。袭用清初画家龚贤在南京清凉
山所葺小园的园名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可园 ——晚清宅园的普遍做法(p6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北方私家园林
概说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的荟萃之 地,私家营园很兴盛;
私家造园活动以官僚、贵戚、文人为主; 清代康乾之后,因皇家园林大规模兴建,带动造园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明代画家吴彬所作 《米氏勺园图》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个类别,
如醇亲王府园、郑亲王府园、礼亲王府园、乐善园 、萃锦园、淑春园(今北大未名湖所在)、蔚秀园、 鸣鹤园、朗润园、熙春园(今清华园)、近春园等
萃锦园
恭王府后花园,基于明代旧园,曾为和珅宅邸; 翠锦苑20景,占地2.7公顷,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对称严谨,南北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 东路以建筑为主,西路以水池为中心;
07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意谓 “渔父钓叟之园” 。
因前园主姓刘而百姓俗呼为“刘园”,后取 “刘”与“留” 同音,遂改名“留园”。著名 学者俞樾作《留园记》
广东四大名园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 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
春山
夏山
秋山
冬山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小盘谷
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为光绪三十 年(公元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的私人宅院
因为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 深,石径盘旋,故名小盘谷。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四节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继承宋以来的世俗化、文人化的传 统,仅少量景题含有宗教的内容。
达到了宋、明以来的最高水平,留下了大量 优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出现了过分拘泥于形式和技巧、 流域纤巧琐细、保守多与创新的倾向。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私家园林实例: 江南私家园林:小盘谷、个园、瘦西湖(私 家园林集群);网师园、拙 政园、留园; 北方私家园林:半亩园、萃锦园(恭王府花 园)、十笏园 岭南私家园林:余荫山房、林本源园;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二节 皇家园林
乾隆时期进入皇家建园高潮 ,其规模之大、内容之 丰富(所谓集锦式皇家园林),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 的。 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郊和承德兴建和扩建御苑。 皇家园林实例:
大内御苑:西苑、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静明园 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 静宜园和万寿山清漪园)、避暑山庄。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这时期的宫苑还吸收了蒙、藏、维吾尔等少 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如北京颐和园后山建筑群、 承德外八庙等。清代中国同国外的交往增多, 西方建筑艺术传入中国,首先在宫苑中被采用。 如圆明园中俗称“西洋楼”的一组西式建筑, 包括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观水法、线法 山、谐奇趣等就是当时西方盛行的建筑风格以 及石雕、喷泉、整形树木、绿丛植坛等园林形 式。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四)宁寿宫花园 又叫乾隆花园。是乾隆预为其做满60年皇帝之后归 政做太上皇时颐养休憩时而建。 地形地貌:地形狭长 花园布局 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 段过于狭长的缺陷。 ⑵建筑布局 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 相同
第三节 行宫及离宫御苑
一、行宫御苑: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 静宜园、静明园、南苑。
(1)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 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 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最大的一处是“九洲清 晏”。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是“禹贡九州” 的象征,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 中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后湖的景观特点,幽静。布局于变化中略具均齐严 谨。
2、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 景点布局,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景区占全园的绝大部分, 大水面以岛堤划分为若干水域。主体建筑群是淳化轩。 长春园的南景区,建筑比较疏朗,山水布局、水域划分均很 得体,在造园艺术上,比圆明园要高出一筹。 北景区,即“西洋楼”,包括六栋西洋建筑物、三组大型喷 泉、若干庭园和点景小品,沿长春园的北宫墙成带状分布。 北景区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园林小 品点景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
1、北海景观: ⑴琼岛南坡: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 ⑵琼岛西坡 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显示其高 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表现山地园林的气氛。 ⑶琼岛北坡 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 ⑷琼岛东坡 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密度最小;东坡主要建筑物是建在半 月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
总上可知: 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 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 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在水面上,岛的 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华 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3)园林全盛期:隋唐(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种菜的地方。
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五代成熟期——宋元成熟后期——明清二.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情画意;意境的蕴涵。
三.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
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秦代兰池宫,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24)--兰池宫--,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1)、是首次见于史料记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2)、堆山筑岛名为蓬莱山模拟仙境,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三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经营de----梁园(兔园),中人工堆筑的山以石块结合夯土的土石山是文献记载的用石筑山的首例。
四、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1)、建章宫北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
开后世自然山水宫宛之先河.而太液池池内筑仙山开创了“一池三山”布局的园林风格,为后世皇家园林采用。
2)、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部以宫殿为主,“南宫北苑”形式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3)、建章宫的建造,创造出一种将宫殿,离宫别馆及苑囿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宫苑.浙江绍兴兰亭园--“流觞曲水”出于此。
五、隋西苑的布局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统治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十六组建筑庭园分布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之中,成为苑中之园,不象汉代宫苑那样以周阁复道相连。
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
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六、宋徽宗造的寿山艮岳寿山艮岳是先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的,园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赵佶本人。
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四) 江南、北方、岭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
岭南私家园林
规模比较小,宅园繁多 建筑:比重大,建筑开敞通透,形象轻快灵活,建筑的局
部、细部很精致 叠山多用英石,沿海一带还有珊瑚礁、石蛋;叠山石景分
为“壁型”和“峰型”两大类 理水手法多样,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少数水池为规整几
何形式, 植物:园内观赏植物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团锦簇(老榕
会馆园林也属于私家园林的一种,多集中在北京外 城
北京城内,地下水位低而水源短缺,民间宅园多有 不用水景,而采用“旱园”的做法
北京的西北郊供水条件很好,因此这里绝大多数都 是别墅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水取胜、 因水成趣的水景园
(三) 岭南的私家园林
概述
清中叶以后私家造园活动日趋兴旺,私园异军突起, 形成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区风格之一
第8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 (AD 1736——1911)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 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 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 呈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 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 期的中国园林
文人吟咏聚会的场所、群众游览的地方
城市远郊和山野风景地带的寺观,除了经营附属园林和庭 院绿化之外,更注意结合所在地形、地貌,而创造寺观周 围的园林化环境→寺观往往又成为风景名胜区绝佳的风景 点和游览点
杭州西湖是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寺观园林集中 荟萃之地
乌尤寺
黄龙洞
五、 寺观园林
此时期寺观园林的特征
咸丰时期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 处
中国园林史(整理)
2、园林转折期主要内容介绍(魏晋南北朝)
• 1、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 变化的时代。 • 2、山水画、山水诗应运而生,再现自然美的 山水园发展起来。 • 3、出现了公共旅游的城郊风景点。(兰亭) • 4、代表作:铜雀园、芳林苑、华林园
4
3、园林全盛期的主要内容介绍(隋唐)
• 1、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臻于全盛。 • 2、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完全成型,形成了大内御苑、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3、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相互渗透,并促进私家园 林的发展。(园林开始具有诗画的情趣) • 4、寺观园林世俗化。 • 5、文人园林兴起。 • 6、园林中“置石”普遍。
• 1、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 方面暴露出某些颓废的倾向。
• 2、出现两个造园活动高潮:
• • 1)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私园的繁荣; 2)清代中叶清帝苑囿和扬州、江南各地私园的兴盛。
• 3、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 4、公共园林较为普遍。 • 5、造就了一批从事造园活动的专家。
5
总结:
• 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 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 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 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 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 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 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 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 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 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 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 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 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 为发达。
第章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第章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中国园林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其中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史的成熟后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园林结构和建筑的风格更为成熟和精致,同时保留了其独特的中国风格,成为了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本文将从园林建筑、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的特点及其价值。
一、园林建筑1. 庭院结构的完善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的庭院结构趋于完善。
园林很多时候是以中心轴线为主,以清水、流水、植物为辅的大局观构成了庭院的基本结构。
比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留园和广州的细坛都是以中心轴线为主导,结合了水池、流水、假山、亭台和景墙等建筑组成了整个园林空间。
2. 建筑手法的精湛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的建筑手法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水平,建筑风格也更加独具特色。
各种建筑的设计和摆放互相呼应,建筑和自然浑然一体,石器、木器、瓷器、文房四宝甚至漆器等都得到了统一的设计和适当的布置,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
3. 古建筑的保护明清时期,中国的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在这时期,中国园林的古建筑比较多,如万寿山庄、颐和园、烟雨楼等都是经过多年修整和保护而得以保存至今。
这些古建筑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中国园林史的重要资料。
二、园林艺术1. 园林艺术的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中国园林中的假山、雕刻、喷泉等都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2. 园林艺术的细腻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体现了一种美学的细腻特色,假山的造型尤其值得一提,假山的建造需要巧妙的构思和技艺完美的实现。
这种细腻精致的风格通过假山的艺术表现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当代的中国园林艺术家借鉴了这种细腻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3. 园林艺术的精神性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不仅注重形式,还注重艺术的意义和精神性。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1)
❖ 国内,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 一方面是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经过清初短暂的衰落后又呈现活跃,统治阶级生活骄奢淫
逸;
❖ 另一方面则是广大的城乡劳动人民忍受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 嘉、道以后,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终于发展成咸丰年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强烈冲击着清王朝的根基。 ❖ 这个时期的封建文化沿袭宋、 明传统,但已失却后者的能动、进取的精神。反映在艺术创作上,一是守成多于
山坡的东边,交翠亭与盘岚精舍倚山而构,这两座建筑之间以爬山廊“看画廊”相连接,是一处既幽邃又开朗的 山地小园林。北坡下部之平地上,临水建两层之弧形廊“延楼”。
东坡的景观则植物之景为主,建筑比重最小。主要建筑是建在半圆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北面为见春亭 一组小园林及“琼岛春荫”碑。
琼华岛的四面因地制宜而创为各不相同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构思可谓匠心独运。岛上建筑物都是点景的主要手段, 其中大多数同时又是观景的重要场所,可以俯瞰三海、远眺京城内外直到无垠的天际。 它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是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承托而浮现 在水面上,绿荫丛中透出红黄诸色的亭台轩榭若明若灭,顶部以白洁的小白塔作为收束,通体的比例匀称,色彩 对比强烈,倒影天光上下辉映。仍然保持着“海上仙山”的创作意图,而且把它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琼华岛上新的建置主要集中在东坡、北坡和西坡,南坡为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永安寺是一组布局对称的山地佛 寺建筑群。
❖ 整个南坡建筑之布置遵循轴线、构图严谨,颇能显示宫苑的皇家气派。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的布置倚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中叶----清末 (AD 1736——1911)
❖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国 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古 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呈 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人 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期的 中国园林
清漪园(颐和园)
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 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
颐和园平面和分区
后山
前山
昆明湖
治镜阁 藻鉴堂
南湖岛
昆明湖
东山
东宫门
清漪园分为宫廷区和 苑林区,苑林区以万 寿山脊为界分为前山 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 景区
清漪园(颐和园)
个园春山
个园夏山
个园秋山
个园冬山
(一)江南的私家园林
❖ 扬州私园
乾隆时期的扬州,西北部保障湖一带,别墅园尤为兴盛, 形成历史上著名的 “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嘉庆、道光时期:瘦西湖园林趋于衰落,城内宅园兴盛 西方园林和建筑的某些细部做法也被吸收到私园之中
西山晴雪
静宜园
别垣:有两座较大的建筑群,昭庙、正凝堂(见心斋)。 昭庙(宗镜大昭之庙):汉藏混合式样的大型佛寺。 见心斋,是静宜园内最精致的小园林,也是典型的园中园。地势 西高东低,东半部以水景为主体,西半部以庭院山景为主体。
昭庙
琉璃塔
见心斋
(三) 离宫御苑
——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二、皇家园林
❖ 嘉庆时期
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进行较大规模的 建置
❖ 道光时期
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 但郊外和畿辅各地御苑情况则有很大变化
❖畅春园破败;绮春园改名“万春园”;撤去清漪、静 明、静宜三园的陈设
❖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每年仍进行维修和翻建 ❖其他行宫御苑有的维持现状,有的废置不用而坍毁
西苑
❖ 琼华岛西坡 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显示其高 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表现山地园林的气 氛。
❖ 琼华岛北坡 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
❖ 琼华岛东坡 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密度最小;东坡主要建筑物是建在半 月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
(二) 行宫御苑
❖ 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香山静宜园、玉泉 山静明园、南苑。
北京西北郊:结合水系整治,形成著名的“三山 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 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北京远郊和畿辅以及塞外地区,著名的有避暑山 庄、南苑和静寄山庄
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康、雍以来兴起 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
静宜园
圆明园
静 清漪园 明
园
畅
春
园
“三山五园” 圆明园(大型人工山水园) 畅春园(大型人工山水园) 香 山 静宜园(天然山地园) 玉泉山 静明园(天然山水园) 万寿山 清漪园(天然山水园)
❖ 咸丰时期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二、皇家园林
❖ 同治时期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 光绪时期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出 繁琐、浓艳作风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处大内御苑,再 劫圆明园
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而其他的 行宫御苑则任其坍毁
表现为追求纤巧琐细、形式主义和程式化的倾向
❖ 思想
就多数士人而言,“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隐于园”
二、皇家园林
❖ 乾隆时期
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营建,包括:
❖以西苑改建为主的大内御苑建设,包括东苑、景山、 兔园、西苑、紫禁城
❖北京城郊及畿辅、塞外各地的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 (北京西北郊和承德两地尤为集中)
❖ 静宜园(天然山水园) ❖ 景观布局: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共有大小景点五
十余处。
静宜园
内垣:在园的东南部,是静宜园内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 其中包括宫廷区和著名的香山寺、宏光寺。
香山红叶
香山寺
静宜园
❖ 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很少, 以山林景观为主调;外垣的“西山晴雪”,为著名的 燕京八景之一。最大的一组建筑群是玉华寺。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私家造园活动集中在 扬州、苏州两地,两地的园林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大体上看,乾、嘉年间的中心在扬州,同、光年间逐 渐转移到苏州
(一)江南的私家园林
❖ 扬州私园
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的黄金时代
城区的园林遍布街巷,绝大多数在新城的商业区(如片 石山房、个园、小盘谷);另一处集中地在城外西南古 渡桥附近(如九峰园)
一、 历史背景
❖ 经济、社会
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活跃 ❖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逐渐酿成各地民变
❖ 政治
道光之后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两半”社会
❖ 文化
失去能动、进取的精神 艺术创作上守成多于创新,并且过分受到市民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苏州街
谐趣园
苏州河(后湖) 知鱼桥
皇家园林的成就
➢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 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四、 私家园林
(一)江南的私家园林
❖ 概说
私家园林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 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
前山区:前山是全园的中心,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 山顶的智慧海而下是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 辉玉字坊以达湖面,构成一条显明的中轴线。
佛香阁
清漪园(颐和园)
昆明湖区:湖中有几处岛屿浮现水面,又以长堤、石桥加 以联系。西堤六桥是仿照杭州西湖中的苏堤修筑的,垂杨 拂水,碧柳含烟,人们漫步堤上,胸襟倍觉轻松舒畅。
❖ 清末
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漫草、麦垄 田野
三、 皇家园林实例
(一) 大内御苑 -----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 西苑 ➢ 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 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在北海。
西苑
❖ 琼华岛南坡
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白塔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