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技能的形成详解演示文稿
7、技能形成(刘洁)
![7、技能形成(刘洁)](https://img.taocdn.com/s3/m/5caf57254b73f242336c5fda.png)
“做什么”、“怎么做” 学习者在学习操作时主要是依靠听觉、视觉等来接 受信息,从而把操作的各种要点以表象的形式贮存 于大脑之中,成为调动和控制操作方式的依据。
学习对操作的定向,是在观察、示范和聆听 讲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者为了保证对操 作的有效定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观察。 (2)掌握操作原理。
(三)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
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 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 程。
原型内化的实质在于使动作在概念水平上 形成。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一)根据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有重点地 进行培养 (二)注意心智技能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 和概括性
作系统,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学习——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 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 的问题; 技能学习——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2 .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 起来的动作系列,不是随机的、任意的 动作组合。
技能不同于习惯,习惯在人的活动中自然养
思考:反馈有什么作用?
5.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
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成绩上的所谓的“高原期”, 其表现为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 者甚至有些下降的趋势。
高原期以后,可以看到成绩再一次回升。
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一)原型定向
心智活动的原型指的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也就是“外化” 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 学习者必须能独立实施,而学习者要独立做出这种活动方式, 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进而才 能调节自己的活动,做出相应的动作。 另外,心智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实践活动的反映, 而不是可观察到的动作。 心智活动的定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使这种活动 “外化”为原型(即实践模式)才能进行。
技能的形成 Word 97 - 2003 文档
![技能的形成 Word 97 - 2003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02acb196c175f0e7cd137aa.png)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技能的一般概述操作技能的形成心智技能的形成一、技能的概述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特点(三点P105-106 )种类:(P106-107 )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作用(P108)二、操作技能的形成(P108-113 )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三、心智技能的形成(P113-121)1、理论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第7章1.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中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技能的基本特点: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活动方式、它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与能力的关系?有区别、有联系。
区别:活动方式和心理特征。
1.能力是顺利完成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
3.技能按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分: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动作技能是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法式,它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调节和控制动作、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动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熟练、操作的整合。
(注意他们的区别)6.(考点)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暂时停止现象。
原因是: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的结构和新的方法、需要学习者保持强动力系统,有顽强的意志力、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
弟六讲 技能的形成
![弟六讲 技能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0aea25bef78a6529647d53c3.png)
---精品---
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认知阶段 (2)联结阶段 (3)自动化阶段
---精品---
3. 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精品---
简单应用: 心智技能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使用正确言语
---精品---
于志涛
---精品---
第六讲
技能的形成
---精品---
一、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起来的合乎一定法则的活动 方式。 克伦巴赫(J.Cronbach):习得的、能相当准确地 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注意的一种操 作。
---精品---
二、技能的分类
(一)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 1.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外部的、物质活动 的动作方式 ,表现为骨骼肌的活动。 伍尔福克把运动技能定义为“完成动作所需要 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知识和进行那些运动的能力”。
---精品---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 通过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智力活动是在人脑内部,借助内部言语,用简缩的 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精品---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定向(认知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 对动作方式有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定向映象。重 点是要解决认知成份与知觉要素问题。 2.模仿(联系形成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是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知觉与动 作的联系、视觉形象与动觉表象的联系,对初步的定向 映象作检验、校正和巩固,克服习惯经验的干扰。重点 是从认知方面转到运动方面---精。品---
技能形成与训练PPT学习教案
![技能形成与训练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edaa39ad51f01dc381f169.png)
8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第8页/共19页
9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的作用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 表象,进而在实际结 合;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示范动作 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第3页/共19页
4
三、技能的分类
(一)动作技能
也称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 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二)心智技能
也称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 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4页/共19页
第15页/共19页
16
(三)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 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 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教师应注意: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 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开始时,操作活动应 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 程度简缩;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 式进行概括;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第9页/共19页
10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 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练习的分类:1.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和局部练习; 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3.根据练习途 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 •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 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7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7第七章技能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2aa0a20b76c66137ee061952.png)
程序性知识
梅耶: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 受意识支配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 通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
• 在技能学习中,活动动作方式的掌握总是 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的逐 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练习是必由之路,但 不是机械重复。每一次动作反复都意在改 进动作,提高动作的有效性,并使动作趋 于完善。
人脑中对刚形成的技能储存的是陈述性的 知识。形成高级技能以后,头脑中储存的 则是一种完整严密的动作映象系统,即是 进行某种活动的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是 技能熟练者难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
• 2.操作模仿阶段 • 此阶段分为局部动作阶段 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局部动作——一系列局部动作——初步的掌 握完整动作阶段 “知”————“行” 动觉体验
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
• (一)加涅的连锁反应理论 • 他认为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的连锁反应 系列来解释运动技能的形成。 • 连锁反应理论只能解释一些简单的运动技 能形成的机制,对于一些复杂而又精细的 运动技能是难以解释的。
• (二)维尔福特的认知理论 • 他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来解释运动 技能的形成,提出了运动技能形成的 模型。该模型表明了运动机能是由感 受-转换-效应器三个连续阶段所组 成的。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主讲教师:赵静
•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 还必须使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因此,学生技能的形成同样是学校教育、 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节 技能概述
一、技能的涵义
• • • • 技能: 1、通过练习——后天的 2、合乎法则的——规则 3、活动方式——动作经验,不是认知经验 动作活动方式 心智活动方式
•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可以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混乱性, 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言语的训练 让学生描述自己做题的思维过程
2013教师招考辅导课件: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2013教师招考辅导课件:第七章技能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d82d78b4c77da26925c5b0f0.png)
(3)操作的整合 定义: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 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 动作。(动作的初步概括化) 动作特点: ①动作品质: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 ②动作结构:趋于协调、连贯,多余动作也有 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 位于动觉控制。 ④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10
(4)操作的熟练 定义: 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 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 善化和自动化。 内在机制: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 动作特点: ①动作品质: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②动作结构: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 作消失。 ③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占主导。 ④动作效能:动作具有轻快感。
16
③原型内化
定义: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 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三个小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 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教学要求:教师要求学生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 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 不能颠倒。教师还应注意变换动作对象,提供 多种机会让学生练习,使学生的活动方式能够 进一步概括化,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15
(3)我国学者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①原型定向 定义: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知道做什么和 怎样做,明确活动方向。相当于“活动的定向阶 段”。 教学要求: 准确讲解并示范。 ②原型操作 定义: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头脑中 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 诸实施,相当于“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教学要求:以展开的方式,按特定顺序练习。
第七章 技能形成与训练(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七章 技能形成与训练(教育心理学·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657103e45c3b3567ec8b51.png)
第七章技能形成与训练一、技能概述(一)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高级水平的技能达到熟练并自动化的程度时,又称为技巧。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不同于本能行为,它是后天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而非知识。
3.技能不同于习惯,它要遵守一定的活动法则,并且各动作要素有一定的执行顺序。
(三)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如球类、体操、田径运动、吹拉弹唱、操作机械、维修钟表等。
构成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
四个特点:①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
②执行具有外显性。
③结构具有展开性和协调性。
④要求精确性和适应性。
2、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如阅读、写作、解题、运算等。
构成成分: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思维操作是其主要方式。
三个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
②执行具有内潜性。
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四)技能的作用。
1.技能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从而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环境。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1.操作定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认识的过程,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初期。
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操作模仿: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认识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个体经常感到紧张,容易疲劳。
3.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教育心理学第7章-技能形成
![教育心理学第7章-技能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e898f133cc7931b764ce1501.png)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JPKC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练习曲线
开始进步快 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停顿期(即高原 期,learning plateau) 后期进步慢 总的趋势是进步,但有时还会有暂时的退步。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JPKC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11
JPKC
12
操作技能的特点 1.活动对象的客观性 2.活动执行的外显性 3.活动结构的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 1.活动对象的观念性 2.活动执行的内潜性 3.活动结构的简缩性
6
三、技能的作用
第一,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JPKC
第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七章
技能形成
JPKC
1
主要内容
1
JPKC
第一节 技能概述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2
3
2
【评价目标】
识记: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JPKC
理解:
①操作技能的基本特征、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
②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
运用: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按照执行方式构成 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各个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 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5
二、技能的种类
JPKC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59a1172416fc700abb68fcc7.png)
幻灯片1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主要内容:●§7.1 技能的一般概述●§7.2 操作技能的形成§7.3 心智技能的形成幻灯片2学习目标1.熟记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概念。
2.掌握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
3.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7.1 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一)技能的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幻灯片4二、技能的种类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一)操作技能(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含义: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点:①就动作对象而言,活动对象是物质性的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动作的执行是通过机体运动而实现的,具有外显性;③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幻灯片6心智技能含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②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③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把每个字词一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段的,是高度的省略和简化的。
幻灯片7三、技能的作用(一)技能能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幻灯片8§7.2 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一)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可以 是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也可以是内 隐的、简缩的动作系列
技能这种活动方式表现出规则性,技能是 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动作 系列,不同于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合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4月22日湖北恩施大峡谷,美国探险者迪恩·波特徒 手行走架于两座山峰之间长达41米的软绳
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技能
智慧技能
心智技能 认知策略
真题链接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 点是( )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外显性 C.具有展开性 D.具有整体性
三、技能的作用
1.技能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
前提条件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操作定向 1.操作定向的含义
1.示范者的身份对学习者(观察者)的学习效果 有一定的影响 熟练的教师的示范操作时,学生的学习效果较 好;身份较高的示范者可能影响着学习者的技 能掌握
2.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示范者,其示范效果关键 取决于示范的准确性(可以借助于图片、录像、 幻灯、影片、计算机模拟)
3.何时给予示范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实际操作前、实际操作后
2.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 (2)动作结构:分化、精确、协调、连贯 (3)动作控制:清晰、准确 (4)动作效能:效能提高、疲劳感降低
(四)操作熟练
1.操作熟练的含义 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 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 动化
(1)对象具有观念性 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和信息
(2)执行具有内隐性 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的,只能 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来判断其存在
(3)结构具有简缩性 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
3.心智技能的分类
智慧技能: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认知策略:学生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以支
.
二、技能的种类
操作技能(运行技能、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识技能、运算
技能、解题技能)
(一)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的含义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写字、打字、绘画; 音乐方面,吹、拉、弹、晿; 体育方面,田径、球类、体操 生产劳动方面,车、铣、刨、磨
2.操作技能的特点
2.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2)动作结构:衔接流畅、高度协调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 (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 言语的讲解:简洁、概括与形象化
古尔德与罗伯茨(D.Gould &G.G.Roberts,1982)
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 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 差,互相干扰。不能有意识地调配个别动作 来完成动作系统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动作效能:用较长的时间、花费较大的体
力与精力来从事某项活动
(三)操作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 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 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对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 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 起分心
(二)操作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 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 而在模仿阶段则试图做出某种动作 通过模仿,把知转变为行 通过模仿,个体可以获得初步的动觉体验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 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有了这种定向映象,学习者在以后实际操作时 可以受到该映象的调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
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 有哪些要素构成某一操作活动,种动作要 素间的关系、顺序如何。操作的轨迹、方 向、幅度、力量、速度、频率、动作衔接
不同
.
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
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 怎么样的问题。
如“拧螺丝”、“游泳”
3.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
动作
.
只有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才能对活动的对象
进行有效的加工、改造,才能使对象本身朝着 预期的目标发生变化。
五个特征:
1.流畅性 2.迅速性 3.经济性 4.同时性 5.适应性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 习
练习次数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 调性逐步提高
学习收发电码的练习曲线
练习曲线的特点
1.开始进步快 2.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高原期) 3.后期进步较慢 4.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退步
“高原期”
在技能形成的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常常出现停 滞,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在一定水平。有时甚至 稍有下降,即出现了“高原期”。形成的原因:
(1)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 具有客观性
(2)操作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 显性
(3)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 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动作的精细程度 细微型操作技能(打字、弹琴) 与肌肉运动强度 粗放型操作技能(举重、游泳)
1
动作的连贯与否 连续性操作技能(骑车、跑步) 断续型操作技能(打字、射击)
对环境的依赖程 度
操作对象的不同
闭合性操作技能(跳水、自由体操、 舞蹈)
开放性操作技能(足球、排球)
徒手型操作技能(太极拳、自由体 操)
器械型操作技能(驾驶、球类)
(二)心义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
2.心智技能的特点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第七章技能的形 成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
行为
所 需 时 间 T
练习次数P
练习的幂定律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形成有非 常明显的改善
随着练习不断进行,技能进步的速度逐步 减慢,但仍进步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