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内隐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wisdom)是个古老的主题,哲学与宗教对智慧的探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智慧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无定论。由于智慧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在心理学框架内定义和操作这个概念并非易事。19世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时,并没有伴随着对智慧进行研究,随着毕生发展心理学对人类老龄化积极因素的探究以及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界以智慧为主题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真正起步,随后智慧研究日渐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关注。

心理学对智慧的研究主要采用内隐理论和外显理论两种研究方法。内隐-外显二分法最早是由斯滕伯格在研究智力时提出来的,研究者发现心理学家测得的智力结构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定义和使用的智力概念存在分歧,于是将专家以实证和理论研究为基础对某个概念提出的建构称之为外显理论,将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关于某个概念的建构称之为内隐理论[1]。智慧的内隐理论关注的是公众对智慧所持的观念。智慧的外显理论关注的是智慧的认知与行为,以及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它的目标是建构一个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可操作程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2]。斯滕伯格曾指出,智慧的外显定义在研究者之间通常不同,而且它们部分得自科学家们的内隐理论,因此内隐理论研究能够帮助提炼外显定义[3]。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智慧内隐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简要评价了研究现状,并对智慧内隐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智慧的内隐理论研究主要采用三种方法:特征词等级评定研究、对日常生活中智慧的研究、内隐智慧的实验研究。1特征词等级评定研究

一些心理学家通过特征词等级评定法来考察人们心目中组成智慧的心理表征。特征词等级评定研究的程序一般为:(1)获得人们心目中关于“智慧”或“智慧的人”的特征描述词;(2)对特征词进行等级评定及因素分析(或者进行相关特征分类及多维标度分析);(3)获得人们内隐的智慧组成成份。

1.1智慧的成份

Clayton第一个对智慧的概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智慧是对认知性、情感性和思考性心理品质的整合[4];Sternberg获得了智慧的六个核心成分:推理能力、睿智、从观念和环境中学习、判断、迅速的使用信息和敏锐[3];Holliday和Chandler获得了智慧的五个成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社会谦逊、人际技巧、判断和交流技巧[5]。Hershey和Farrell获得了智慧的两个成分:性格内向的、安静的、反思的基本气质,不自我中心[6]。Jason等获得了五个成分:智力、热心、精神性、与自然相关联、和谐[7]。张卫东和董海涛对上海市高校教师和其他成年市民进行调查,获得智慧的三个双极维度:超脱谦和的处世风格、杰出的认知能力、出色的人际互动能力、丰富的知识与经验、非凡的自知和自控能力、良好的性格特质[8];杨世英对中国台湾地区人口的调查获得了四个因素:能力与知识、仁爱与同情、开阔与深刻、谦虚与客气[9]。侯祎对我国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智慧内隐概念包含友善、博识聪颖、做事投入、非权力影响力、造福他人、质朴、睿智、受人敬爱、淡泊豁达等9个因素[10]。

智慧的内隐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侯祎1刘昌2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065000;2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南京210097)

摘要:智慧的内隐理论是指公众对智慧所持的观念,它是对智慧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它主要采用特征词等级评定研究、对日常

生活中智慧的研究、内隐智慧的实验研究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对探求完整的智慧内隐理论具有互相补充和验证的作用。文章概

述和评价了智慧内隐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总体上应该加强对日常生活中感知和体验到的智

慧进行分析。我国关于智慧的心理学研究刚刚起步,在此阶段对国人智慧的内隐理论开展全面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慧;内隐理论

通讯作者:侯祎,女,讲师,博士。Email:houyi24@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0,3(4):13-1813

虽然不同研究者对智慧的成分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但这些成分的内容常常发生重叠。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智慧主要包括五个成分:第一个成分是认知能力,绝大部分研究都鉴别出智慧非常强的认知基础,几乎所有研究结果都将智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第二个成分是洞察力,即透过现象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洞察力既包含对自己及他人观点和动机的觉察和理解,也包含在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时收集更多信息的能力;第三个成分是反思性态度,指对事物、他人以及自己进行深刻思考并且在行动和说话前先进行思考的一种倾向,常常表现为得体、冷静地表达自己;第四个成分是关心他人,包含善意地对待和关心他人、听取他人观点、理解他人感受、公正、尊重他人的能力;第五个成分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即其对所有针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子成分的应用,包括在问题解决中具有的良好的判断能力、敏感性、对个人局限的认识,其具有给出良好和实际建议所需的社会技能。

1.2智慧与年龄

特征词等级评定研究显示,年龄在智慧的内隐理论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在Clayton和Birren的研究中,“年老的”和智慧关系密切[11]。生活经验在所有研究结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都表明,年龄作为经验的一种体现,至少被认为是促进智慧的变量。Heckhausen,Dixon和Baltes给被试呈现一个包含“智慧的”个人特征的列表,让他们评定每一个特征在成年期是否会增加,然后要求被试根据希望其增加的愿望大小,对148个被认为随着年龄增加的形容词进行等级评定,并且详细说明每一种特征发生和结束的时间,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被试将越来越多的形容词评定为不希望其程度发生增加,但有两个高度相关的形容词——

—“有品格的”(dignified)和“智慧的”(wise)被评定为希望其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而且被预测为从大约55岁左右开始增加,直到生命结束时才开始完全消失[12]。

特征词等级评定研究为智慧的内隐理论提供了抽象的和语言学水平上的描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智慧内隐理论的多维结构,但是这样的研究没有结合日常生活背景,无法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具体情形中,智慧的人的特征是什么。例如,“指导”在被提名者研究中非常明显地出现,而在特征词等级评定研究中就没有被发现。

2对日常生活中智慧的研究

对日常生活中的智慧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1)提名智慧者研究:让被试推选出生活中他们认为智慧的人,然后对这些被提名者的特征进行分析;(2)自传式叙述研究:通过访谈,让被试对自己在生活中与智慧相关的表现作自传式叙述,然后对被试所叙述的材料进行分析。

2.1提名智慧者研究

被提名者的身份。Paulhus,Wehr,Harms和Strausser让大学生列出他们能够想到的最智慧的人,15个被列举出来的智慧的人按降序排列分别为:甘地、孔子、耶稣基督、马丁·路德金、苏格拉底、特丽萨修女、所罗门、佛、罗马教皇、温弗雷德、温斯顿·丘吉尔、达赖喇嘛、安·兰德斯、尼尔森·曼德拉、女皇伊丽莎白[13]。由于不清楚被试到底知道多少他们所提名的人的情况,这个列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被试对智慧所持的一种刻板印象,但这样的刻板印象在内隐理论中可能发挥着作用,非常有趣的是列表中的许多人是精神或者宗教的领袖,比如耶稣、佛、罗马教皇等,或者是那些通过和平的或者富于同情心的方式来改变世界的人,比如甘地、特丽萨修女、曼德拉等。侯祎对我国472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排在前15位的智慧者依次为:周恩来、诸葛亮、爱因斯坦、毛泽东、孔子、邓小平、父亲、牛顿、母亲、比尔·盖茨、霍金、爱迪生、温家宝、马克思、老师。由研究结果可知,我国大学生心目中的智慧者主要是政界人物及科技精英[10]。

被提名者的年龄。大部分被提名者都相对较老,至少比那些提他们名的人要老。Perlmutter,Adams,Nyquist和Kaplan发现78%的被试将智慧与年龄相关联;被提名为智慧的人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而且被提名者的年龄随着被试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4]。Denney,Dew和Kroupa也发现被提名者的年龄都相对较高,而且随着被试的年龄增加而增加[15]。Jason等报告的被提名者的年龄平均为60岁[7],Baltes,Staudinger,Maerker和Smith报告的被提名者人群的平均年龄也与之相似[16]。侯祎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目中的前15名智慧者中,已故人物(60%)多于健在人物(40%)[10]。总的来说,提名智慧者研究显示,内隐理论中智慧与年龄具有非常强的相关,但是年龄被看作是智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

心理研究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