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子弟就学问题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民工子弟就学问题的调查
——09公管吴晓威0
一、调查经过
1、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9日——11月20日
2、调查人员:吴晓威(访问,记录)
3、调查地点:泉州市刺桐小区,刺桐幼儿园
4、调查方式:访问,填写问卷
二、调查内容
1、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调查背景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工。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他们或留在家乡上学,成为“留守儿童”,或者随父母进城上学,成为“借读儿童”,还有的既不在家乡读书,也不在城市读书,变成“失学儿童”。他们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本文针对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对这些流动儿童的教育的权益及其保障机制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及支持和保障机制提供建议。
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难题,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各个角落,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都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然而,当前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是我们未成年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作为进入泉州的第二代“移民”,未来的“新泉州人”,能否进入学校,接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教育,将对社会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这些未来的“新泉州人”不能真正融入泉州,奋力追求知识和技能,他们就会变成一个人数众多、却不具备社会主流价值观,身在城市、心却远离城市的社会边缘性群体。确保进城务工人员的后代入学完成义务教育,直接关系到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者和社会接班人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和繁荣,意义重大。因此,全社会应关心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使他们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温暖,健康幸福地成长。
2、调查内容中发现的问题
(1).低收入“高学费”困扰农民工子女就读
虽然国家有明确规定,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但真正要到公办学校上学,对农民工子女来说,还是一个奢望。据了解,现在我市几所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小学,都是根据地域特点、农民工人数分布科学建设的。但某些区域的农民工仍然有“高学费”的困扰。据调查发现,长期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全家一起流入城市,家庭计划生育情况较差,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凭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过日子都相当困难,又怎么能支付起孩子的学习费用呢? 调查中,一位现在某小区附近开杂货铺的大叔说,他家4个孩子现均就读一个定点学校。以前,4个孩子都要按规定缴纳学杂费和借读费,全家一年的收入甚至无力应付孩子的读书费用。他说介绍,他家的收入一个月一千三四百左右,除去每月280元的房租费,余钱1000元左右。这1000元要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活,还要交4个孩子的学杂费、借读费。现在虽然免去了一些上学费用,但是物价上涨,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到紧急的时候还是不够维持。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环境大有改善,生源日趋上升。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保证困难家庭子女不因
经济贫困而失学。但是,在城市上学所需的必需生活费用相对农村高出许多,这对于经济能力不强的农民工来说,是一定的考验。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这一切在家长羞涩的钱囊面前都成为了奢望。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但现实是,很多农民工子弟仍处于无学可上的“漂泊”状态。
(2).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歧视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入学面临很多其他的社会问题。在调查中,通过访问,一位来泉务工的大妈告诉我,她的女儿一直都在家乡的一所中学读书,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转好,考虑到女儿远离父母极不方便,几年前,他咬着牙交齐借读费,让女儿在自己上班的厂里附近的一所中学里读书。可是没想到,入学几天后,女儿居然哭着回来告诉她,因为来自农村,在学校里老被同学取笑为“乡巴佬”。后来见女儿忍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而日渐抑郁,最后,不得不又把女儿转回自己家乡的中学读书。
另外,一些农民工子女已开始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往往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由于农民工子女介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农村,孩子因为父母流动性大而频繁转学,使一些农民工子女错过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他们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念即人格核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孩子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特殊群体,这个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3)外来农民工子弟很难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
通过和学校老师及当地学生的交谈,本人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理想。他们的接受能力差,很多知识课上无法理解和融会贯通,因而教学的成果很不理想。尽管老师已经花了额外的心思反复强调和辅导,但仍然没有明显的成效。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是由本市私人办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转来的。这些学校由于办学不规范,教学质量低下。因此,这些学生在这样的学校中根本没有学到什么文化知识,基础知识普遍较低;另外一些学生则是曾在农村学校就读,后来才转到泉州来学习,由于教材、教法的差异,使得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城市的教学进度。
据调查,在新招收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学生中,很多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文化常识也很欠缺。而现行公办教材起点高,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部分学生感到跟不上进度,能力脱节,基础很差。
学生的学习状况堪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跟着现行教材的进度安排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案,而不针对学生的水平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适当降低课文要求和作业的难度、放慢讲课的速度,学生上课就可能听不懂。加上学生的自觉性又不够高,课后不会自觉复习或找同学、老师答疑解惑,所以学习的新知识没办法及时消化吸收。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严重受影响,造成学习上的落后。
3.调查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工的经济收入相对偏低
在我国的建筑、制造、环卫、家政、餐饮等行业中,农民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社会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2)学生的区域差异明显
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由于他们各自所学的教材不统一,进度不统一,使他们一时无法适应泉州这边的教材;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差异较大,农村孩子新到城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