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说木叶导学案版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寄语】
有种力量叫放大目标,有种智慧叫把问题缩小,有种承诺叫人生诚信,有种约定叫顶峰相见,有种幸福叫结缘惜缘,有种信念叫必定成功。
使用说明: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必须牢记:未读课文,不做学案。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
《说“木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初步感悟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高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学习难点: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背景知识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二、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阅读文章第5段)
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意象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木”“叶”如此,更有其他意象。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关山、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而南山、幽居、禅寺等则多与隐逸情怀相连。这些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012年全国卷17题选择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为:“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柳”,留,二字同音,有“留客”的含义。因此古人有折柳赠送的习俗,也寓示着朋友、亲人将要远离。“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在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三、诗歌意象“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自学导引
1、看拼音写汉字:
征shù()jú()颂得鱼忘quán()cén ()阳无fánɡ()lǒnɡ()首寒zhēn()wéi ()杆shū()朗xī()窣秋风niǎo niǎo()tiáo ()远zhuózhuó()其华piān piān()起舞
2、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咬文嚼字”的典范。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即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有性。
2)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请默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
第2-3自然段:区别和两个词语,指出更常见,其关键在字。
第4-6自然段: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
一是
二是
第7自然段:总结诗歌中一字之差而意境不同。
【探究案】
1、快速阅读第一段,概括中心。(请同学们厘清材料和观点关系,留意指示代
词“这里”)
中心:“木叶”突出的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第二段在引用诗句时有“树”“木叶”“落木”等意象,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
观点?(留意段末指示代词“这里”)
观点:古代诗人在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3、“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
4、6段相关信息概括)
(1)含有落叶的因素。
(2)具有颜色的暗示性
4、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结合文章第五段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5.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5、“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意象颜色感觉意味
树叶褐绿色密密层层浓阴繁密充实
木叶微黄干燥不湿润疏朗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绿色饱含水分春夏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