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礼关系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 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 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 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 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 做。”
删诗说
仲尼厄而作春秋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 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 然联系的散文体式。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 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 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 谓之《论语》。”
《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注释:
1.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 的人。 2.齐:与……看齐。 3.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4.省:检查,反省。 孔子说:“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 看齐,见到没有才华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 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论语·里仁》)
注释: 1.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2.义:道义。 3.利:利益。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
君子修身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论语·里仁》)
【点评】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 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 于事必计其利害。
注释: 1.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意思是“把(对) 礼怎么样(怎么办)”。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 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仁礼关系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
【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 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 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 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 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 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 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作 《春秋》。
君子修身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点评】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就是取 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 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释 1.质:质朴。 2.文:文采,文饰。 3.野:鄙野。 4.史:意指虚浮不安。 5.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结合下面几则,思考孔子有着怎样的义利观,对我 们有什么启示。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罕》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语录体
1.朗读《论语》十二章,思考这十二章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的内容,是将其归类。
“仁”“礼”关系
(1、12)
论
语
十
君子修身 (3、4、5、8、9)
二
章
求学为道 (2、6、7、10、11)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 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君子修身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点评】本章中,孔子明确提出他心目中“君子”的 标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质朴和文采 相结合,又恰如其分,才是真正的君子。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注释: 1.克:克制,抑制。 2.一日: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3.归:回归,回归先王时期的仁道。 4.由:凭,靠。 5.目:条目,纲目。 6.敏:聪慧。 7.请事:请,请求,主动表示敬意;事,从事。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 “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 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 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 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 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 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 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点评】“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 以,礼为仁的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 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 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百度文库觉地遵守礼的 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 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 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 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 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 做。”
删诗说
仲尼厄而作春秋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 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 然联系的散文体式。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 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 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 谓之《论语》。”
《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注释:
1.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 的人。 2.齐:与……看齐。 3.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4.省:检查,反省。 孔子说:“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 看齐,见到没有才华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 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论语·里仁》)
注释: 1.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2.义:道义。 3.利:利益。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
君子修身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论语·里仁》)
【点评】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 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 于事必计其利害。
注释: 1.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意思是“把(对) 礼怎么样(怎么办)”。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 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仁礼关系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
【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 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 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 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 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 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 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作 《春秋》。
君子修身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点评】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就是取 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 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释 1.质:质朴。 2.文:文采,文饰。 3.野:鄙野。 4.史:意指虚浮不安。 5.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结合下面几则,思考孔子有着怎样的义利观,对我 们有什么启示。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罕》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语录体
1.朗读《论语》十二章,思考这十二章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的内容,是将其归类。
“仁”“礼”关系
(1、12)
论
语
十
君子修身 (3、4、5、8、9)
二
章
求学为道 (2、6、7、10、11)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 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君子修身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点评】本章中,孔子明确提出他心目中“君子”的 标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质朴和文采 相结合,又恰如其分,才是真正的君子。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注释: 1.克:克制,抑制。 2.一日: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3.归:回归,回归先王时期的仁道。 4.由:凭,靠。 5.目:条目,纲目。 6.敏:聪慧。 7.请事:请,请求,主动表示敬意;事,从事。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 “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 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 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 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 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 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 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点评】“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 以,礼为仁的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 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 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百度文库觉地遵守礼的 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