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正定府的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正定府的书院
一、封龙书院
封龙山是河北教育史上名山之一。

早在汉代就是教育发达地区。

东汉时期,著名学者伏恭“迁常山太守。

敦修学校,教授不辍”。

极大地促进了常山郡教育的发展。

《续文献通考》记载,山中有“汉李躬授业之所”。

李躬是东汉常山郡人,《东观汉记校注》记载:汉明帝“十月,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

诏曰:十月元日,始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轮,朕亲袒割牲,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三老常山李躬,年耆学明,以两千石禄养终身。

”唐代,又有郭元振、姚敬等名士游学或讲学于此。

说明汉唐时期,这里一直是河北教育中心之一。

五代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场所开始出现。

《大清一统志》记,北宋名相李昉曾在封龙山创设中溪书院和封龙书院,收徒讲学,开河北书院教育之先河。

李昉是宋代著名学者,深州饶阳人。

后汉乾祐年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编;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太宗任平章事;雍熙元年加中书侍郎。

一生主要成是编著《太平御览》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文苑英华》1000卷。

北宋,见诸记载的河北书院有三处,全在封龙山中。

一座是封龙书院,又称龙山书院,在封龙山之阳山脚下,原为汉代李躬授业之所,五代李昉创为书院。

原有讲堂、读书窑洞等。

院内有两眼清泉,一曰蒙泉,水清而甜,是书院引水之源。

一曰墨池,又称洗笔池,池水墨黑,相传为古人洗笔
之处。

另一座书院在龙首峰西,称西溪书院,“唐隐士姚敬栖遁之所”。

宋代藏有九经,张著为山长,也曾在河北名著一时,后世渐废,其址大约在北龙池村。

中溪书院在龙首峰下,《文献通考》称为中峰书院。

据载,也是李昉授业之所。

北宋时“山长张蟠叟诸人相继聚徒常百人”。

是当时河北最大的书院。

后世废,其址大约在修真观下。

元代封龙书院空前发展,进入鼎盛期。

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河北栾城籍著名数学家李冶(1192-1279年),结束了流亡生活,从山西东归,“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

他潜心治学,诲人不倦。

他在乡民及真定路都元帅史天泽、真定督学张德辉和著名学者元好问等人支持下,重修李昉讲堂,重振封龙书院。

在这里,李冶进一步总结、研究中国古代天元术,发展创新,对他在山西撰著的《测圆海镜》一书进行补充修订,集中国天元术之大成,并加以弘扬普及,用通俗朴实的语言著成《益古演段》一书,讲授不辍。

李冶主持书院期间,在石穴、医学、天文学、音律学、道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可谓桃李满园,成果卓著。

李冶所创立的天元术代数,方程搞到六次。

不仅是中国古代独创的半符号代数的重大发展,而且比欧洲代数的产生至少早300年左右,在当时世界数学史上具有尖端地位。

他的两部天元术著作,奠定了他十三世纪世界数学史和中国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继李冶之后,藁城籍学者安熙主持封龙书院,“其教人以敬为本,以经术为先,弟子来去,常至百人”。

“四方来着,多所成就”。

著名文学家苏天爵即是安熙的得意门生。

在封龙书院传道授业或讲学的,除上述著名学者外,还有北魏大学者魏质;宋代著名学者张蟠叟,著名学者、曾经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题跋的张著;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元好问,著名学者张德辉等等。

元代戏曲大家白朴、李文蔚、王仲常等曾就读过封龙书院。

史天泽之子史杠、史杞和集贤学士焦养直,官至廉访使的荆幼纪、廉访佥事张翼、翰林修撰承直郎王德渊等名流也都就学于此。

1321年,李冶的曾孙李慎言官至监察御史,为弘扬其祖教育事业,出资重修封龙书院,并请翰林侍讲学士袁桷撰写《重修封龙书院碑记》,文中称“李氏世守家法,由书院永永,代有佳誉。

”但经元末明初的几十年动乱后,书院再度废弃。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柏乡县进士魏谦吉、耆绅魏承谟等曾再次重修书院,“聚学子纭纭,授学徒于新。


二、恒阳书院
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汉时期,正定一带就是“敦修学校,教授不辍”的重教之地。

到隋朝,便产生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房晖远。

《北史》、《隋书》都记载,房晖远幼年就立志好学,年长,便以教学授徒为业,四面八方负笈求学的人,动辄上千人。

特别是经隋至唐,科举取士成为定制后,正定
就更成为“礼乐政教之乡”。

至晚在宋代,城内就设有官学,历元至明,官府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已经相当完备。

金代,以真定府为中心,文化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出现了著名文学家蔡松年、蔡珪、王若虚,书画家李著,诗人周昂等一批名家,收徒授教,培养出了一批人才。

明代成化年间,知府田济向朝廷奏请,在师儒官舍之外,紧挨着尊经阁,另盖房舍,作为学校。

明嘉靖二年(1523年),知府王腾在城西北角(今正定中学处)改天王寺为崇正书院。

此时书院已改变过去自由讲学的性质,教学内容为官府所控制。

嘉靖三十年,御史杨选和知府孙绩对书院加以修葺,并更名为恒阳书院。

聘请平江(今山西临汾市)人艾纯卿任主讲。

艾纯卿博学善古文,平生慕李献吉之文章,书院一时英贤辈出。

明代著名政治家、吏部尚书、东林党领袖之一赵南星曾就学于恒阳书院。

万历七年(1579年),宰相张居正实行改革,取消天下书院,恒阳书院即停。

万历十一年,改为游击将军署。

万历四十一年,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燮、推官魏运开协议捐锾别置游击署,赎回书院,重修葺之,赵南星为记。

崇祯十一年,知府范志完重修书院,改建六谕楼。

崇祯十三年,知府王追骏改为督学行署。

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知府郑大进挨着风动碑,建立风动书院。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知府方立经重修郡学、文庙时,规划东祠一块地方建尊闻书院。

道光十年,知府关炳改为恒阳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定府学和恒阳书院改建为新式学堂,名为“正定府中学
堂”,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直隶省立正定中学校”。

1917年,改为“直隶省立第七中学”,北伐战争后(1928年),改为“河北省立第七中学”,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解散。

1947年,河北正定中学在明代恒阳书院旧址重建,1954年解放街小学入驻清代恒阳书院旧址。

恒阳书院因培育出赵南星、梁清标、梁清远、魏裔介等名士而闻名。

尤其是梁清标(1620-1691年)、魏裔介(1616-1686年)明末曾同时就学于恒阳书院,分别于崇祯、顺治年间中进士,先后入阁,成为清顺治要臣,又先后拜为保和殿大学士。

同一书院先后造就了两个保和殿大学士,这在恒阳书院教育史上是值得夸耀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