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草学基础知识
一、杂草的危害
杂草一般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与农作物争水、肥、光能等
侵占地上和地下部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
是作物某些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毒麦
影响人畜健康:豚草(花粉过敏)、紫荆泽兰
影响水利设施:水花生、凤眼莲
二、杂草的生物学特点
多实性
繁殖方式多样:种子、根、茎
种子抗逆性:休眠
出苗、成熟期参差不齐
拟态性:狗尾草与谷子,稗草与水稻
杂草竞争力强:光合作用效率、生长速度
多种授粉途径:自花、异花
多种传播方式:冠毛、钩刺、粘液……..
三、杂草的类型
根据形态学分类:
禾本科杂草(grass weed)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
茎圆、节间明显、中空;常有叶舌;阔叶杂草(broad leaf weed)
叶片宽阔,叶脉网状、有柄;茎圆、节不明显、茎实心;
莎草类(sedge weed)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无叶舌。
茎三棱、茎实心;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年生杂草:一年中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直至死亡的生活史全过程。
如马唐、反枝苋等;
二年生杂草: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又称越年生杂草。
第一年秋季杂草萌发生长产生莲座叶丛,耐寒能力强,第二年抽茎、开花、结实、死亡,如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等。
多年生杂草:可存活两年以上。
这类杂草不但能结子传代,而且能通过地下变态器官生存繁衍。
如狗牙根、刺儿菜等。
根据生长环境分类:
水生杂草:这一类杂草适应水的环境,具发达通气组织,如稗、眼子菜、萍等湿生杂草:这类杂草喜生长在水分充足的潮湿环境中,如莎草科、毛茛科等的许多杂草;
中生杂草:大多数杂草属于这一类,它们生长在干湿度适中环境;
旱生杂草:干旱的环境下或地势较高之处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杂草。
四、各种农田杂草的发生
1.稻田杂草的发生:
稻田常见杂草种类有约100种,其中分布广、危害重的最主要稻田杂草是稗草、鸭舌草、牛毛毡、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异型莎草、眼子菜、扁秆藨草等;其中牛毛毡、水莎草、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皆为莎草科杂草。
分布较广的常见稻田杂草有萤蔺、千金子、鳢肠、日照飘拂草、水苋菜、田字苹、茨藻、黑藻、陌上菜等。
此外,圆叶节节菜、尖瓣花等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稻区危害较重;芦苇、藨草、泽泻、水绵等主要在北方的温带稻区形成危害。
目前直播稻推广面积越来越多,其中杂草千金子的发生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稻田杂草发生规律:稻田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播、栽、抛后10天(秧田一般5~7天)左右出现第一杂草出苗高峰,此批杂草主要以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且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
播、栽、抛后20天左右出现第二出草高峰,此批杂草主要是莎草科杂草和阔
叶类杂草。
2. 玉米地杂草的发生
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藜、蓼、苘麻、田旋花、苍耳、铁苋菜、苣荬菜和鳢肠等。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耕作制度差异导致杂草出苗规律不同。
春播玉米播种时气温较低,一般日平均气温10-12℃,玉米前期生长缓慢,田间空隙大,极有利于杂草的发生;春玉米田杂草自玉米播种后就开始发生,和玉米几乎同步生长,随着气温上升,杂草进入高峰;一般发生期长,出苗不整齐。
夏玉米播种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温度较高,玉米与杂草生长较快,咋墒情较好时杂草发生集中,一般在播后10天即达出苗高峰,15天出苗杂草可达杂草总数的90%,播后30天出苗97%左右。
一般各地的玉米田杂草,禾本科杂草比阔叶杂草早出2-3天。
3.小麦田杂草的发生
旱茬麦田: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草为主;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另有萹蓄、野芥菜和鼬瓣花等杂草;禾本科杂草则主要是野燕麦、雀麦;
稻茬麦田:看麦娘(包括日本看麦娘)、菵草、牛繁缕、雀舌草、猪殃殃等;
麦田杂草出苗规律:在冬麦区,通常可以大致分为冬前和春季二个出草高峰;不过,出苗量也随气候条件而发生变化。
在春麦区,常仅有4月间的一个出草高峰,或在3~4月间有一个春性杂草的出苗高峰,4~5月间有一个夏秋季杂草的出草高峰。
4. 油菜田杂草的发生
我国油菜大致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栽培类型。
冬油菜占总种植面积的90%,主要分布于黄淮和长江流域。
发生的主要杂草可根据农田类型的不同大致
分为稻茬和旱茬油菜田杂草。
在稻茬油菜田,发生的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棒头草、牛繁缕、雀舌草、稻槎菜、碎米荠等杂草。
在旱茬油菜田,发生有猪殃殃、大巢菜、波斯婆婆纳、粘毛卷耳和野燕麦等。
经过多年的除草剂的使用,油菜田草相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西南地区反应油菜田的艰难防除的恶性杂草为石龙芮,也叫水芹菜。
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冬油菜田的杂草发生高峰主要在冬前,一般于10月~11月间。
由于此时,油菜苗较小,草害常造成瘦苗、弱苗和高脚苗,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春季虽还有一个小的出草高峰,但此时,油菜已封行,影响较小。
油菜田杂草群落的分布与发生规律与麦田相似。
但由于作物不同,其防治措施亦不相同
按照油菜栽培利用特点等,油菜又可分为三个种类型,即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一般种植的主要是甘蓝型。
三种类型见对除草剂的抗性有差异,在除草剂的推广上要注意。
5. 棉花田杂草的发生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66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淮海和西北。
在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期正值梅雨季节,杂草生长旺盛,加之阴雨连绵,不能及时除草,杂草为害极严重。
主要杂草有马唐、千金子、牛筋草、稗草、鳢肠、铁苋菜、香附子、马齿苋、刺儿菜、碎米莎草、田旋花、青箱、野苋、波斯婆婆纳、反枝苋、双穗雀稗、苘麻、藜和水花生等。
杂草发生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中旬,第二个高峰在6月中下旬,第三个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
在黄淮海棉区,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马齿苋、反枝苋、铁苋菜、龙葵、香附子、田旋花和藜等。
在该棉区,杂草有二个发生高峰,第一个在5月中下旬,第二个在7月份。
在西北棉区,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田旋花、灰绿藜、苘麻、野西瓜苗和芦苇。
杂草有二个发生高峰,第一个在棉花播种后到5月下旬,第二个
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
6. 花生田杂草的发生
花生田杂草有约60多种,分属约24科。
其中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的主要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狗牙根、画眉草、白茅、龙爪茅、虎尾草、青葙、反枝苋、凹头苋、灰绿藜、马齿苋、蒺藜、苍耳、刺儿菜、香附子、碎米莎草、龙葵、问荆和苘麻等。
7. 烟草田杂草的发生
烟田杂草和其他农作物田相似,杂草种类繁多。
其主要杂草有:马唐、狗尾草、千金子、稗、牛筋草、画眉草、看麦娘、牛繁缕、铁苋菜、卷耳、碎米莎草、猪殃殃、马齿苋、龙葵、藜、荠菜、打碗花、香附子、辣子草、小飞蓬、雀舌草、酸模叶蓼、水蓼等。
以一年生种子繁殖的杂草最多、危害最重。
8. 甘蔗田杂草的发生:
甘蔗是热带与亚热带作物,中国蔗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
甘蔗田杂草主要以胜红蓟、鸭跖草、马唐、小藜、腺梗豨莶、野茼蒿、三叶鬼针草、牛筋草、旱稗、马齿苋、狗牙根、香附子等。
五、杂草的控制
防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植物检疫。
即对国际和国内各地区间所调运的作物种子和苗木等进行检查和处理,防止新的外来杂草远距离传播。
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对近距离的交互携带传播无效,须辅以作物种子净选去杂、农具和沟渠清理以及施用腐熟粪肥等措施,以减少田间杂草发生的基数。
②人工除草。
包括手工拔草和使用简单农具除草。
耗力多、工效低,不能大面积及时防除。
现都是在采用其它措施除草后,作为去除局部残存杂草的辅助手段。
③机械除草。
使用畜力或机械动力牵引的除草机具。
一般于作物播种前、播后苗前或苗期进行机械中耕耖耙与覆土,以控制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工效高、
劳动强度低。
缺点是难以清除苗间杂草,不适于间套作或密植条件,频繁使用还可引起耕层土壤板结。
④物理除草。
利用水、光、热等物理因子除草。
如用火燎法进行垦荒除草,用水淹法防除旱生杂草,用深色塑料薄膜覆盖土表遮光,以提高温度除草等。
⑤化学除草。
即用除草剂除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
化学除草的这一选择性,是根据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之间植株高矮和根系深浅不同所形成的“位差”、种子萌发先后和生育期不同所形成的“时差”、以及植株组织结构和生长形态上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之间抗药性的差异等特性而实现的。
此外,环境条件、药量和剂型、施药方法和施药时期等也都对选择性有所影响。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安全剂,用以拌种或与除草剂混合使用,可保护作物免受药害,扩大了除草剂的选择性和使用面。
由种子萌发的一年生杂草,一般采用持效期长的土壤处理剂,在杂草大量萌发之前施药于土表,将杂草杀死于萌芽期。
防除根状茎萌发的多年生杂草,则采用输导作用强的选择性除草剂,在杂草营养生长后期进行叶面喷施,使药剂向下传导至根茎系统,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及时、省工、经济等特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免耕法和少耕法的应用、水稻直播栽培的实现以及密植程度与复种指数的合理提高等。
但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可导致长远的不利影响。
这就要求除草剂的品种和剂型向低剂量、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同时力求与其他措施有机地配合,进行综合防除,以减少施药次数与用药量。
⑥生物除草。
利用昆虫、禽畜、病原微生物和竞争力强的置换植物及其代谢产物防除杂草。
如在稻田中养鱼、鸭防除杂草,20世纪60年代中国利用真菌作为生物除草剂防除大豆菟丝子,澳大利亚利用昆虫斑螟控制仙人掌的蔓延等。
生物除草不产生环境污染、成效稳定持久,但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研究难度较大,见效慢。
⑦生态除草。
采用农业或其他措施,在较大面积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杂草繁生的生态环境。
如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对许多不耐水淹或不耐干旱的杂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在经常耕作的农田中,多年生杂草不易繁衍;在免耕农田或耕作较少的茶、桑、果、橡胶园中,多年生杂草蔓延较快,一年生杂草则减少。
合理密植与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结构,促进作物群
体生长优势,从而控制杂草发生数量与为害程度。
⑧综合防除。
农田生态受自然和耕作的双重影响,杂草的类群和发生动态各异,单一的除草措施往往不易获得较好的防除效果;同时,各种防除杂草的方法也各有优缺点。
综合防除就是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的互补与协调作用,达到高效而稳定的防除目的。
如以化学防除措施控制作物前期的杂草,结合栽培管理促成作物生长优势,可抑制作物生育中、后期发生的杂草;在茶、桑、果园及橡胶园中,用输导型除草剂防除多年生杂草,结合种植绿肥覆盖地表可抑制杂草继续发生等。
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探索在一定耕作制条件下,各类杂草的发生情况和造成经济损失的阈值,并将各种除草措施因地因时有机结合,创造合理的农业生态体系,有可能使杂草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的限值内,保证作物持续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