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语法的掌握体现在语句的使用中。儿 童一般经过独词句和双词句的阶段再逐渐 掌握多层次结构的语句。儿童掌握的语法 形式越多,对外在世界的各类现象之间的 关系也就有越多样的认识,比如事物之间 的空间关系、先后顺序、因果关联等等。 语法的掌握过程也是儿童发展自己的思维 能力的过程。
3.儿童语言习得和大脑分工的临界期
还有研究表明,出生于聋哑人父母家庭的孩子如果 把手语作为“母语”,那么手语习得的过程和正常 孩子自然语言的习得过程类似,同样具有临界期。 手语和自然语言一样也是一种思维表达的工具。作 为母语的手语习得同样具有临界期,说明临界期与 大脑的思维功能及生理机制的密切关联。
5.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2.语言思维能力的生理基础
大脑是人类语言思维能力的生理基 础。现就大脑基本构成和功能分区 做一个简单介绍,目的是从神经认 知科学的视角揭示语言和思维的内 在联系。
(1)大脑的左右分工。
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中间
有脑桥连接。人在出生时没有左
右大脑的分工,但随着年龄的增
长和语言认知能力的成熟,大脑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交际双方在主观 情态表达上是彼此互动的。
例如:两个住在同一栋楼的熟人都要出去, 在电梯里碰到,可能有这样的对话:
甲:出去啊?
乙:出去。
虽然甲乙的对话没有传递什么实质的信息, 但是这段对话让甲乙都感觉到了人际关系 正常友好。如果什么也不说,两个人就都 会感到对方有敌意。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节要点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3.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有些动物可以听懂人类语言的简单信号,如 猿猴、黑猩猩、狗等;鹦鹉甚至可模仿人类 语言。但这只是条件反射性质的信息刺激的 结果,是没有内容的机械的形式重复。人们 曾教黑猩猩使用语言,结果它能听懂的语词 不超过10个;曾教黑猩猩使用手势语,它也 只能学会一百多个手势语表示的词。
(1)思维能力的普遍性
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 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 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是一样的。
(2)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语言的。语言 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虽然思维 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是用不同语言的 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每一种语 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 方式。
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
第一,聋哑人跟常人一样,生活在 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 器官。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 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 复或获得了听觉,聋哑人也就可以 逐渐学会说话。目前,利用助听仪 器提高耳聋儿童的听力水平,进而 帮助他们开口说话,学习自然语言。
其次,聋哑人不能利用听觉符号传递 信息表达思想,但是可以通过别的感 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同样可以 承载信息,具有思维和表达功能。像 手语这样的视觉符号成为聋哑人重要 的表达方式。
B.口头话语在有些情况下,只有说话者独 自一个人,也表现了人际互动功能。
例如,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被一块石头 绊倒了,他爬了起来,粗鲁地对着石头咒 骂了一句。
在这个话语环境中,说话者把石头假想成 了受话者。
又如:呼天抢地时,说话者是把天地作为 了受话者。一个人自言自语时,是把自己 当做受话者。
人类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是无限的,信息内 容可以跨越时空。无论多么丰富的信息,都 可以借助语言的形式传递给他人。
从古至今,人类知识的积累,社会文明的进 步,首先得益于信息的可传递性。
人类社会能够建立起如此辉煌的文明,是以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为基础。
(2)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其他方式及其与语言的关联。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3、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与思维的发展 4、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直 接涉及语言和人类自身的关系。理解语言 和思维的关系,先要了解什么是语言、什 么是思维。
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 方式有: A.自然流露的表情, 它可以在人际交往时 传递一些信息。例如: 世界各地的人们高兴、 悲伤或惊叹的表情是 共同的。
B. 符号性很强的身势语 言,它有明确的意义, 是人们主动以此表示某 种特定的信息。例如,点
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 挥手表示再见,鼓掌表示欢 迎,等等。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英国,一群大猩猩收养了只有几个月大的 小司各特。20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发现 了小司各特并将他带回英国,科学家们像 教婴儿般教育小司各特,力求教会他各项 人类具备的能力,以便他重归人类社会。 花近10年功夫,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 可用双腿行走,但他还是更喜欢爬行,而 且始终无法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他更习 惯像大猩猩那样以吼叫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大脑的其他具体功能分区。
大致分为躯体运动区、躯体 感觉区、视区和听区,对称 分布于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
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基本 都在大脑的左半球。比较有 名的是布洛卡区和韦尼克区。
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左半球前 部,如果受损会得失语症, 丧失说话能力,存在句法表 达障碍,不会使用单纯表达 语法功能的成分,对句法结 构的理解也出现困难。
2.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 能。 理解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人类社会中语言信息传递的作用。 (2)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其他方式与语言的关联。
(1)人类社会中语言信息传递的作用。
通过信息的交流,社会成员可以彼此分享各 自的经验感知和思想成果,更好地分工协作, 发挥潜能。
(2)心理学认为,客观的现实 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 必须有一套符号,最基本最重 要的符号是语言。语言符号帮 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 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 知能力。
(3)认知神经科学证明,大 脑中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的区 域,和人的抽象能力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语言和思维是密不 可分的。
甲首先传递的信息是他对时间的判断, 之后传递的信息是,他认为小王来的可 能性非常小,并且表达了确信的态度。
乙虽然首先传递的信息也是时间的,但 重点已经不再是客观的时间。“还有五 分钟”,表达了乙针对甲强调的“时间 不多了”,表达了他认为还有时间的主 观态度。
乙进一步传递的信息是,他认为小王来 的可能性很大,并且表达了肯定的态度。 这完全是针对甲的话语中表达的态度的 反馈。
无论是自然流露的表情,还 是具有符号性的身势语言, 都难以独自传递复杂信息, 只是帮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辅 助手段。
C.还有一些借用其他物质载 体的信息传递手段,比如, 文字、旗语、信号灯、警铃、 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 公式等等。
这类信息传递手段中,文字 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语言而 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对 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教会聋哑人观察和模仿常人说话时的 口形,是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另一条 途径。他们用“看话”代替“听话”, 自己也能发出依稀可辨的音来表达意 思。
看来,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 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地依
托是声音。此外,视觉、触觉也能
作为依托。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 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6.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2)互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 感、态度、意图。
另一个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 的情感、态度、意图对受话者施加 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 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例如,甲和乙在等一个朋友,有这样的 对话:
甲:快到时间了,小王肯定不会来了。
乙:还有五分钟,他一定会来的。
左右半球开始承担不同的支配行
为的功能。这表现在左右大脑分
别控制相对一半的身体行为,即
右半边躯体的行为由左脑控制,
左半边躯体的行为由右脑控制。
逆左
顺右
ຫໍສະໝຸດ Baidu
大脑左半球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 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而大脑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 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 力等方面其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直观思维。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同 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 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 识现实的能力。
无论是传统的哲学、逻辑学对 思维的研究,还是现代科学对 思维的探索,语言都始终是不 可或缺的要素。
(1)在传统哲学和逻辑学对思 维的研究中,语言是一个窗口。 研究者完全是凭借着语言来研 究看不见的思维过程。思维的 基本形式都要依靠语言。概念 表达要依托词语,判断和推理 要在话语中实现。
韦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的后 部,如果受损会得感觉性失 语症,可以听到别人的话, 但是不能理解,可以流利地 说出句子,但是句子的意义 却是混乱的。
3.从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儿童语言习得也称第一语言习得。与之相对的是 指一个人掌握了母语之后,再学习其他的语言, 这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其他的信息传递手段是对语 言或文字的再编码,它们的 使用范围都是很有限的。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1)什么是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 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 际互动功能。
语言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时也是在传递信 息,只是这种信息传递的是说话者的一种 主观态度。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印度狼孩卡玛拉,出生后被抛弃。发现时,她 8岁。回归人类社会后,辛格牧师用了9年时间 照顾卡玛拉并记录其行为。卡玛拉的人类潜能 发展的可能性几乎都丧失了,特别是在语言方 面,她的发展极其迟缓,进入人类世界第2个 年头的她好不容易才说出了“水”字,第4年 才勉强记住6个单词,而第7年才能够说出45个 单词,直到17岁去世时也仅此水平。
儿童语言习得具有先天的生理基础,这就是 大脑具有的机能。但是如果出生后没有处在 正常的语言环境中,没有外在的社会条件, 这种语言能力就不能得到开发,到大约12岁 左右,这个潜能就消失了,以后再也无法像 正常人那样运用语言,心智也不能得到正常 发展。这个时间称为语言习得的临界期。
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和儿童成长过程中大 脑左右分工的时间是一致的。如果五六岁前 的孩子大脑的左半球受损,右半球还可以部 分地代替左半球的功能。但是过了语言习得 临界期的孩子,如果大脑左半球受到损害, 丧失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恢复了。这说明到语 言习得的临界期时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也已经 完成了。
与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习得与思维 和认知的发展是同步的,因此成为我们了解语言 和思维的关系的一个途径。
这里主要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来看儿童语言习 得和思维发展的关系。
儿童学习词汇的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的概念认知过程。
孩子从一岁开始零星地掌握词汇。一开始对词所指 代的事物的范围往往认识得很不准确,比如以为 “猫”只是指自己家里那只小花猫,或者以为“猫” 是所有毛茸茸的有四条腿的小动物,这时不能说孩 子学会了“猫”这个词,也不能说掌握了“猫”的 概念。当孩子真正掌握了“猫”这个词时,也就同 时认识了“猫”所指代的动物和其他类动物的区别。 可见,孩子是通过词汇的掌握认识一类一类的事物 的。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日常见面时寒 暄问候的话语,其主要目的不是传递客观 的信息,而是为了人际关系的互动。
(3)人际互动功能的特殊表现:
A.书籍、报刊上的话语表现了人际互动功能。
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看不到 受话者。其实,每一个阅读者都是话语的接受 者。写作者在用语言传递经验信息的同时,也 以说话人的身份向阅读者表达着作者的情感态 度,使阅读者也会有情感态度的回应和共鸣。 在诸如感谢信、情书之类的书面语形式中,更 明显地表现出人际互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