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DOCX 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柘城县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是柘城县的支柱产业,该产业实现了柘城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县的崛起。柘城县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是柘城县工业体系中群体最多、从业人口最多的产业。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了柘城县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兴起和发展经历,现形成具体报告如下:

一、引进人才,创办第一家金刚石企业

柘城县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国家正大力提倡兴办乡镇企业。柘城也不例外,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联系在外工作的技术人才,鼓励回乡开办乡镇企业,并给予一定奖励。

时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聚晶金刚石方面的工程师——冯金章,是柘城县邵园乡冯堂村人,1979年曾在与翟中庆、代德林、李瑞成共同发表的论文中《研制拉丝模用人造金刚石聚晶》,提出用人造金刚石代替拉丝模用的天然钻石和部分硬质合金,可以大大提高拉丝工业产量和金属丝的质量,降低金属丝生产成本,并为人造金刚石在拉丝模中运用提供了人造金刚石的配方试验方案及合成工艺参数。县政府多次派人到郑州与冯金章交谈,希望他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创办金刚石厂。冯金章为回报家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决定回自己家乡柘城县邵园乡创业,邵园乡政府从多方抽调人员给予支持。上世纪80年代初期,柘城县第一家金刚石企业——柘城县邵园金刚石厂成立了,冯金章任厂长兼工程师,合成了柘城县第一颗人造金刚石。

经过几年发展,柘城县邵园乡金刚石厂效益可观,拉动了邵园乡乃至柘城县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培养出了赵三友、李建忠、张志立等一批技术人才,为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作坊生产,建成全国金刚石微粉之地

经过几年努力,柘城县邵园乡金刚石厂迅速成长为柘城有名的乡镇企业,而厂长兼工程师冯金章却因过度操劳而累垮了身体,不久便过世了。柘城县邵园乡金刚石厂也因此受到重创,有辉煌走向衰败。为盘活集体资产,柘城县邵园乡金刚石厂由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了私营企业,该厂的技术人员张志立、李建忠等人被分配到柘城县国营企业——柘城县拉丝模厂工作,王占西等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生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位于柘城县西关的柘城县拉丝模厂因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等因素致使原料供应一直困扰企业,甚至很难维持经营。拉丝模厂的业务是生产拉丝模具,生产拉丝模具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金刚石微粉。为节约原料成本,该厂企业领导要求技术工人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钻研金刚石微粉的加工工艺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拓宽原材料供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几年下来,一批勤于钻研的技术人员掌握了金刚石微粉的加工技术,成了金刚石微粉生产的小专家。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大潮冲击着中国的各个角落,民办企业、私营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节节兴起。此时的柘城县国营拉丝模厂虽然表面上一片繁荣,但经济效益已经走了下坡路,资金链出现了断裂,工人待遇降低,部分工人离开拉丝模厂独自创业。这

时,技术工人李建忠离开了企业,在家里做起来金刚石微粉加工。同时赵三友、王占西注册成立的私营企业也有了起色,他们成为了柘城县金刚石微粉家庭作坊式生产的第一批人。当时金刚石微粉加工的工艺是:先用球磨机把原材料磨碎,然后放在塑料桶中用水稀释,再利用物体的重量大小在水中悬浮的时间不同这一物理学原理,进行沉淀式分级,最后采用最原始的煤火炉进行烧烤式烘干,加工成了金刚石微粉。这时的金刚石微粉加工工艺简称为“球磨机、塑料桶、煤火炉”。

虽然金刚石微粉生产工具简陋、工艺流程简单,但产品销路甚佳,利润丰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金刚石微粉生产技术在亲戚和朋友关系迅速传播,李国山、邵大勇等一批人也摸索着加工金刚石微粉,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他们革新了加工技术,完善了生产工艺。九十年代末期,柘城县岗王乡、邵园乡、城关镇、牛城乡、梁庄乡等处都有金刚石微粉作坊出现,呈现出了遍地开花之势。据统计,当时,全县从事金刚石微粉加工的企业达到1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0700余人,年加工金刚石微粉20亿克拉,产品出口东南亚、北美和非洲,柘城县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刚石微粉之乡”,成为国内较大的金刚石微粉生产基地和经销市场。

三、转型发展,建成全国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基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少金刚石微粉加工企业拳打脚踢,连滚带爬,搞出了国内一流的效益,柘城县作为“金刚石微粉之乡”的称号被叫响了。但同时,由于柘城县的这些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管理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低等原因,再加之其它地区金刚石产业发展迅猛,比我们柘城县这些企业相对集中,具有竞争优势,故而柘城金刚石产业一

度低迷,金刚石微粉的产量逐年递减,生产技术逐渐落后于国内其他后发地区。最使柘城金刚石微粉企业人感到困惑的是产品销路出现问题、利润降低、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产或破产。

二十一世纪初期,在狭缝中生存的部分金刚石微粉加工企业老板充分意识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以转型升级为核心的改革步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以邵大勇为代表的一批人,为了给自己生产的金刚石微粉找销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拉长企业的链条上下功夫,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金刚石制品生产转型。2002年初,邵大勇多方筹措资金注册成立了“柘城新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高薪从外地聘请了生产金刚石砂轮的技术专家,租用了厂房作为生产车间,开始金刚石砂轮生产。鸿翔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也开始了玻璃钻头的生产。华鑫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开始了金刚石砂轮的生产。一部分家庭作坊式企业也转型到了金刚石制品生产上,从而走出了困境。至此,柘城县的金刚石微粉加工转型成了金刚石制品生产,开启了柘城金刚石制品生产的先河。

2006年,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柘城县成立了工业园区,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软环境建设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重点围绕有传统优势的金刚石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为当时急需发展的金刚石微粉加工企业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2006年4月,柘城县新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抓住良好机遇,首先入驻工业园区。柘城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对金刚石企业的扶持力度。同年,鸿祥超硬、金日金刚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