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传播信息、达到师

生互动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

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

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提问的设置十分

关键,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特别要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把握课堂

提问的艺术性。

但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滞后的传统模式,比如课堂教学中

的提问就存在问题过于简单,回答“是、否”或“对、错”等;问题过于复杂

困难,不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根本不懂,无从下手作答;提问的形式单一,往

往由教师一人提出,不注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那么如何在历史

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分

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明确一定的原则,不可背离科学规律去主观想象随意发挥,

信口乱问,否则弄巧成拙,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

历史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准确性: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习的重点问题出发,抓住主要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二是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提问题应环环相扣、明确简练,

切忌模糊不清,歧路亡羊,留有岔道。

2、新颖性:如果设置问题新颖,就会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就会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在培

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3、层次性:提问的深度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历史事实、概念等低层次认

识问题的答案信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而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概括评

价类的问题属高层次认知问题,必须通过比较、归纳、扩展、概括、评价等高

级认识思维过程方能得出。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

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深度的设问,分别由好中差学生回答,调动各层次学生

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整体性: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要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设置问题应能

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善于予以肯定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技巧直接表现在提问方法的运用上,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上几种:

1、判断型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例如:君主的权力是神赋予的,是不是这样的呢)

2、叙述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或什么是”“怎么样”等问句。(例如:佛教的教义是什么什么是一国两制)

这两类问题,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于历史事实、概念以及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思维要求相对不高。尤其是问题设计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但对于促进学习和强化记忆历史基础知识仍具有一定的作用。 3、述理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例如: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4、评价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你如何评价┈┈”(例如:你如何评价唐太宗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5、运用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拟定的历史情境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如果……你该怎么办”等问句。(例如:如果你是新闻记者,你会怎样向观众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三、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一)把握问题的“度”

首先,是准确度。

提问必须做到问题准确,答案明确。例如“,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的

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这个问题具体明确“,完成”、“先后”四个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若提问为“秦灭六国在哪一年灭了哪些国家”问题在

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上含糊不清,学生难以作出精确的回答。表达清楚的提问,

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

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尽量避免反问。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徒具形式、为问而问的现象。很多提问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表达方式,或者要求学生的回答往往是读一段课文内容,或重复教师刚讲过的话,这种缺少思维性、创造性的提问使学生对历史学习

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感到历史课堂学习枯燥乏味。

其次,是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味如嚼蜡,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他们积

极思维。若一反常规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却首先在英国爆发呢”这类问题,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

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问题的设置也有启发性。

第三,是难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

“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设计的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

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

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

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堂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提

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王夫之提出,应该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已知

已能的基础上,把学生推向未知未能,以求上进。教师应该尽可能为每一位学

生创造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要只对少数学习好的、爱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课堂提问时将你询问的、鼓励的眼神尽可能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

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控制等待时间,把握时机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的理想条件是要把新输入的信息与学习者

已有认知结构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差距,给以适当调整。这样,新信息能纳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