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⑴费克定律 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 一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CA J A DAB d
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 kmol/(m2· s);
dC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பைடு நூலகம்G L
8.3.5对流传质理论
②数学模型
DG p DG 1 ( pA pAi ) p ( y yi ) 气膜 N A RT G pBm RT G yBm
式中:
pBm yBm (1 y ) m p DG DG 1 DG p 1 kG RT G pBm RT G yBm RT G (1 y )m
pB1 pA1 pA2
0 扩散距离z
z
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
2.单向扩散及速率方程
JA
(1)总体流动:因溶质A扩散到界面溶 解于溶剂中,造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 NMcA/c 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流 动。 总体流 动NM NMcB/c (2)总体流动的特点: JB 1)因分子本身扩散引起的宏观流动。 2)A、B在总体流动中方向相同,流动 速度正比于摩尔分率。 1 2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理想气体:
pA cA RT
dc A 1 dp A = dz RT dz
DAB dpA JA RT dz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对双组分混合物,总浓度 CM CA CB =常数
dC A dC B d d
第8章 气体吸收
8.1概述 ⑴ 吸收的目的
①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②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 。
③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④工业废气的治理。
⑵ 吸收的依据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8.1概述
氨气(浓度低)+空气
总压 p 溶质(A)分压 p A
pe 与溶液中A的浓度成
密闭容器
p 1 p Bm
c cSm
1
8.3.2 扩散系数
漂流因数的影响因素:
浓度高,漂流因数大,总体流动的影响大。
低浓度时,漂流因数近似等于1,总体流动的影响小。
3)单向扩散体现在吸收过程中。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的意义: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反映某组分 在一定介质中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特性常数之一;D,m2/s
2
x2
y1
x1 x1e
y1
x1
x 塔高 ,吸收剂用量 , 1 即使 塔无限高,吸收剂用量很少,1 也 x
不会无限增大,x1,max x1e
y 反之,当塔高 ,吸收剂用量 , 2 , y 即使塔高无限高,吸收剂用量很大, 2
也不会无限减小, y2,max y2e mx2
D dp A NA= J A RT dz
D NA ( p A1 p A2 ) RTz
液相:
NA= J A DAB
dc A dz
D N A (c A1 c A2 ) z
(3)讨论 1)
N A p A1 p A2
2)组分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成直线关系。
p p
pB2
8.1概述 吸收分类
(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3)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4)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
吸收剂的选择要求—经济、合理
(1)溶解度大;
(2)选择性高; (3)再生容易; (4)挥发性小; (5)粘度低
(6)化学稳定性高;
(7)腐蚀性低; (8)无毒、无害、价廉等。
J A J B
J A J B ( D AB dC B dC A ) DBA d d
DAB DBA D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⑵分子扩散与主体流动
分子扩散两种形式:等分子反向扩散,单向扩散。
1.等分子反向扩散及速率方程 (1)等分子反向扩散
T P pA1 pB1 1 T P pA2 2 pB2
8.2气液相平衡
1.溶解度曲线 平衡状态:一定压力和温度,一定量的吸收剂与 混合气体充分接触,气相中的溶质向 溶剂中转移,长期充分接 触后,液相 中溶质组分的浓度不再增加,此时, 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饱和浓度: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平衡分压: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 平衡状态的因素 F=C-+2=3-2+2=3
dcA cA N A D NA dz c
Dc dcA NA c cA dz
——微分式
p pA c 在气相扩散 cA RT RT dpA Dp NA RT ( p p A ) dz
Dp dpA 0 N Adz pA1 RT ( p - pA ) Dp p pA2 NA ln RTz p pA1
等分子反向扩散: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速率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总压一定
DAB dpA JA RT dz D BA dp B JB RT dz
p p A pB
dp A dp B = dz dz
JA=-JB DAB=DBA=D (2)等分子反向扩散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速率: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 的物质量,记作N, kmol/(m2· 。 s) 气相:
pe E E x ye x mx p p p
pe Ex E C HC CM
E m p
E HCM
CM 为溶液的总摩尔浓度,C M
M
MM
溶液平均密度 溶液平均分子量
8.2.1平衡溶解度
注意:解题指南 CM 用 C 表示。解题指南H与本书H互为倒
C 1000 数,故 E .对稀水溶液, CM 55.5 Kmol/m3, H 18.02
y1
m
图8-5
8.2.2相平衡吸收过程的关系
⑶计算过程的推动力
推动力 ( y ye ) 或 ( xe x) 注意推动力 ( y x)!
8.3 扩散和单相传质
吸收过程涉及两相间的物质传递,它包括三个 步骤: ① 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相界面,即气相 内的物质传递; ② 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由气相转入液相, 即界面上发生的溶解过程 ③ 溶质自界面被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 物质传递。
8.3.5对流传质理论
(1)有效膜理论(惠特曼 Whitman,1923年) ①物理模型惠特曼对复杂的对流传质过程作如下简述: a、气液相界面两侧各存在一层静止的或作层流流动的气 膜和液膜,其厚度分别为 G 和 L,气相或液相主体内由于 流体高度团动混合均匀故不存在浓度差,所有浓度差集中 于有效气膜和液膜内,故气相和液相的传质阻力也全部集 中于该两层有效膜内; b、静止或层流有效 膜中的传质是定态的分子扩散。
De ——涡流扩散系数,m2/s。
注意: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不同,不是物性常数, 其值与流体流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有关 。 总扩散通量:
dcA J A (D De ) dz
8.3.3对流传质
8.3.4三传(质量、动量、热量传递)类比
三传之间彼此有些类似的规律可进行类比 研究(自学)。
此数据应记住,考试时不给。 (t , p) , 小,溶解度大,对水吸 m m t p 收有利,↓,↑,m ↓。 例8-1①平衡数据a换算成 x ; ② y ~ x 曲线与总压有关。
8.2.2相平衡吸收过程的关系
⑴判别过程的方向 ① y > ye 或 x < xe 吸收( p A > pe吸收) ② y < ye 或 x > xe解吸( p A < pe 解吸) ⑵指明过程的极限 y 2 y 2e y2 x
D的影响因素:A、B、T、P、浓度 D的来源:查手册;半经验公式;测定
(1)气相中的D 经验公式 范围:10-5~10-4m2/s
T 1.75 D p T D p D
D f (T,p)
(2)液相中的D
D f (T, )
范围:10-10~10-9m2/s T D T D
水(溶剂)
平衡的气相分压
p A pe 吸收, p A pe
氨气(浓度高)+空气(惰性气体) (溶质,被吸收组分)
解吸, p A pe 平衡,
p A pe ——吸收总推动力亦可用其他浓度差
表示动力
图8-1
8.1概述
洗油 脱苯煤气 苯
含苯煤气
加 热 器
冷 却 器
水
过热蒸汽
吸收与解吸流程
Dp NA ( p A1 p A2 ) ——积分式 RTzpBm
液相:
Dc NA (cA1 cA2 ) zcSm
——积分式
cSm
cS2 cS1 cS2 ln cS1
(4)讨论
1)组分A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为指数关系
c 2) p 、 c p
Bm
——漂流因数,无因次
Sm
漂流因数意义:其大小反映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 其值为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较单纯分子扩散增大的倍数。
传质推动力 传质速率 传质阻力
8.3 扩散和单相传质
无论是气相还是液相,物质传递的机理包括以下 两种。 ⑴分子扩散。是分子微观运动的宏观统计结果。 混合物中存在温度梯度、压强梯度及浓度梯度都会产 生分子扩散,发生在静止或层流流体里的扩散就是分 子扩散。 ⑵对流传质。是凭藉流体质点的湍流和漩涡而引 起的扩散称为对流传质。发生在湍流流体里的传质除 分子扩散外更主要的是对流传质。 以下仅讨论定态条件下双组分物系的分子扩散和 对流传质。
ky pkG
8.3.5对流传质理论
液膜
DL cM DL 1 NA (cAi cA ) cM ( xi x) L cBm L xBm
D
8.3.3.
对流传质
8.3.3对流传质
1.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流体作湍流运动时,若流体内部存在浓度梯度, 流体质点便会靠质点的无规则运动,相互碰撞和混合,组 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扩散。
J A ,e
dcA De dz
J A,e ——涡流扩散速率,kmol/(m2· s);
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一定时
p*A =f1( x ) y*=f2(x) p*A =f3( cA )
8.2.1平衡溶解度
8.2.1平衡溶解度
8.2.1平衡溶解度
⑵亨利定律 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 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系数。
气液组成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时,亨利定律有以下3种形式 :
z pA2
Dp p B2 NA ln RTz p B1
——积分式
p pA1 pB1 pA2 pB2
Dp pB2 pB2 pB1 NA ln p p p B2 p B1 RTz pB1 B2 B1 p Bm p B2 Dp pA1 pA2 ln p B1 RTz pB2 pB1 ln ( pB2 pB1 )
两类吸收设备
8.1概述
③溶剂的再生,即脱除溶解于其中的被分离组分以便循环使 用。除了制取溶液产品只需单独吸收外,一般都要进行解吸操作, 使溶剂再生循环使用。 总之,一个完整的吸收分离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和解吸两个组 成部分。 ⑸溶剂的选择 吸收操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溶剂的性质,特别 是溶剂与气体混合物之间的相平衡关系。根据物理化学中有关相 平衡的知识可知,评价溶剂优劣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以下几点:
pe Ex
pe HC
p * Ex A A C* A Hp A
p* A
CA H
ye mx
y* mx
8.2.1平衡溶解度
上述3种形式的亨利定律,最常见的是最后一种形式,式中 称为相平衡常数,无因次。但题目有时不是已知,而是给定亨利 常数(或),必须知道它们相互间的换算关系。
NA
N MA
cA NM c
N MB
cB NM c
(3)单向扩散传质速率方程
NB JB NM cB c 0 JB NM c
cA NA JA NM cB c
cB J B NM c
cB JA NM c
NA NM
NA NM
cB cA cA cB NM NM NM c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