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第三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冕冠
冕服
• 1. 衣裳类
• 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 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 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 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 种纹饰,它们是:日、月、 星辰、群山、龙、华虫、 宗彝、藻、火、粉米、 黼fǔ 、黻fú等,通称"十 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 服称为"衮服"
十二章纹就是十二种图案。
• • “日”即太阳,太阳当中常绘有乌鸦,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 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淮南子· 精神训》等)等一系列神话传 说。 “月”即月亮,月亮当中常绘有蟾蜍或白兔,这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 案,取材于“嫦娥奔月”(《归藏》、《淮南子》古本、张衡《灵宪》)等 优美的神话传说。 “星”即天上的星宿,常以几个小圆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间以线相连,组成 一个星宿。 “山”即群山,其图案即为群山形。 “龙”为龙形。 “华虫”,按孔颖达的解释,即是“雉”,“华虫者,谓雉也。……雉是鸟 类,其颈毛及尾似蛇,兼有细毛似兽”。(《礼记· 王制》孔颖达疏)。 “宗彝”,即宗庙彝器,作尊形。 “藻”即水藻,为水草形。 “火”即火焰,为火焰形。 “粉米”即白米,为米粒形。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 “黻”是黑青相次的“亚”形。
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雕人 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衣下裳制, 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 花纹。腰束宽带,腹前垂一兽头 纹样的蔽膝,下着裙裳。
蔽膝是权威的标识,历代相传,是身份的象征。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雕人像
戴 卷 筒 式 冠 巾 、 穿 华 丽 服 装 的 贵 族 。
上衣在商代通常为窄袖短身,周代出现长大宽博样式。下裳 (chá ng)即裙,下遮开裆裤。衣裳以宽带束腰。 古代的下裳与今天女子穿的裙子有所不同,它有点象后世的围裙, 当然在裳的里面仍穿有裤子。这种裤子无裤裆,也无裤腰,只有两 个用带子系在腰间的裤管,而阴私处全靠裳来遮掩。
请指出下图当中的错误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一、深衣制 • 二、冕服制 • 三、胡服制
1、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主要是 上衣下裳,交领右衽。周初制礼作乐,对 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 并形成了以服色区分贵贱的观念,规定青、 赤、黄、白、黑为正色,其位尊。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 右衽(yòu rèn)是汉服始终保留的 特点,但并非汉服独有。因此右 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与 之相反,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 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 一带的右衽,称为左衽。因此左 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
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 相连的服装 ——深衣。
战国窄袖曲裾女深衣
深衣是起源于楚国的先王有熊氏,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 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 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 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麻
棉
Silk Textiles
云
锦
织 金 锦 衣
织金锦残片
Cotton Textiles
黄 道 婆 教 人 纺 织
黄道婆纪念邮票
纺织
旧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骨针、骨锥等工具,开始了对 兽皮的初步缝制,从而使披挂物能够逐渐适合身体的形状。 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创造出纺轮等最早的纺织工 具。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
• 中国的服饰起源可以追溯到 遥远的原始时期。据考古发 现,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 石器时代初期,人们已能把 兽皮缝制成蔽体的衣物。
1、原始时期的服饰 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新石器时代, 农业和纺织出现,人们开始用麻布缝制衣服。此 时的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颜色是上玄下黄。此 种服色观念来源于“天地崇拜”,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以尊卑等级关系为基础,早 在西周,已形成了冕服制度。 (一) 冠服制度 1. 冠类 –周代贵族戴的冠主要有:冕和弁biàn 。只有天子、 诸侯、卿大夫可以戴冕,而且只用于重大典礼活动。 弁是仅次于冕的男式皮质礼帽,用于一般正式场合 –秦汉统一中国后,对冠式作了礼仪典制的规定,冠 式成为官职和品秩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的冠服多承袭汉冠制度,但庶民戴的头 巾开始上层流行
“中国有礼仪之 大,故称夏;有章服 之美,谓之华。” ——《左传 · 定公十 年·孔颖达疏 》
服饰文化
本讲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简史(★)
二、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三、中西服饰比较与思考
(一)原始社会服饰
1、衣料 2、纺织 自然物—兽皮—亚麻—羊毛—蚕丝 骨针、骨锥—纺轮
3、染色
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 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 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 深衣的下裳以十二幅度裁片 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 月,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 的反映。采用圆袖方领,以 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 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 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 要公平。
Ritual costumes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10000-4000年前)人们开始 养蚕获取蚕丝。
亚麻、羊毛、蚕丝成为主要衣料。
中国古代衣料的发展
丝
中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sāo丝,考古学家在距今五千五 百多年的仰韶文化遗迹中,已经发现了大量丝绸残片。 是唐宋以前百姓主要使用的衣料,一般所谓的“布”即 指麻布。除了麻以外,葛、羊毛等也作为衣料,但是产量 较少。 唐代以前,棉布被称为“白叠”,非常少见而珍贵。 唐代开始,棉布制作方式逐渐由西南地区进入中国。宋元 时黄道婆在黎族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方法,大致到了明代, 棉布便取代了丝与麻,成为中国人最普遍的衣料了。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两种基本形制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 制和衣裳连属制。
•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是我 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 衣裳连属制,始创于周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 类似。
• 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 腰系带,下系芾fèi 。 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 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 用其它面料或刺料是自然物。
远古时期,人类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人们自然也就利用 一些能够随手得到的东西来护身御寒,比如树叶、茅草以及 狩猎得来的兽皮,穿着方式是最简单的披挂。
兽皮来源有限,而一般的树皮、树叶性脆易烂,所以韧性 纤维就开始被利用,这就扩大了人类服饰材料的来源。
‧最早使用亚麻作物制成亚麻布的是公元前6500年安 纳托利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人。 ‧到公元前3000年人们就开始利用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