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建筑的声学设计_项端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按剧院的等级分类
根据《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7 - 2000),剧 院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并设有具体要求。
一、剧院建筑的分类
剧院建筑的类别可按使用功能、规模、等级和形 式划分:
(一)按使用功能分类
剧院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歌剧院(包括音乐 剧)、话剧院、地方戏剧院和多功能剧院等四大类。
(三)歌剧院的混响时间
传统歌剧院的混响时间都很短,一般在1.1~1.3s 左右。因为传统歌 剧院的内装修大量采用织物饰面材料,如满铺羊毛地毯、丝绒帘幕、全 软包座椅等。此外,欧洲的观众比较重视清晰度,要求能听懂唱词;而 北美、亚洲和澳洲等国的观众则不同,懂得歌剧使用的外语的人不多,特 别是对于意大利语和法语,因此,清晰度并不重要,主要是听唱腔和音
因为表达响度最直接的客观量指标为声压级(dB),有人 建议观众厅后座的声压级在 70~75dB(LeqA,dB)范围内, 就可满足听闻要求。但后座声压级与演员发声功率有关,因 此,普遍认为应采用一种相对值(相对强度)的表达方式,由 此,产生第 2 种表达方式。
(八)噪声限值
为确保歌剧院内的良好听闻,低噪声是最基本的条件,因 此必须设定噪声限值,它包括背景噪声和空调系统运行时的 噪声级。前者取决于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后者是空调系统 消声、减振的效果。目前,不少豪华的大型剧院建筑,由于
(四)歌剧院应有足够的响度
由于自然声演出,观众厅内有足够的响度对良好的音质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响度的设计指标,有两种表 达方式。
(七)声扩散
声扩散是指某一座席上来自各方向的声强是否接近,当 相等时 d = 1,使观众处于均匀的声强之中。对歌剧院来说, d值应大于0.85。
1.用观众厅后座声压级来表征
(四)按剧院的演出方式分类
按剧院的演出方式可分为三类: 1.自然声演出; 2.采用电声演出; 3.以自然声演出为主、电声演出为辅。 第三种是目前常用的演出方式。
前三类常称为“专业”剧院。歌剧以演唱和伴奏为
(五)按剧院观众厅的形式分类
主,所以歌剧院又称音乐剧院,属音乐类建筑;话
歌剧院有传统形式(马蹄形多层包厢)和现代形
【关键词】剧院建筑 歌剧院 话剧院 地方戏剧院 多功能剧院 声学设计
剧院建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经济建 大的变化。在设计中应分别对待。
设取得巨大成就以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成为 当务之急。为此,全国各地正兴起修建文化建筑的 高潮。
剧院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视和听。视觉效果有规 可循,比较容易解决,而良好的听觉效果则涉及到 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比较困难。剧 院要想达到良好的音质效果,需要多方人员紧密配 合,不仅要进行周密的声学设计并吸取实践经验, 还要采取合理的操作程序才能够实现。而后者尤为 重要。
(1)意大利都灵歌剧院 采用卵形平面,抛物形吊顶,二层环形
包厢,双层椭圆形台口。见图9 和图10所示。
(2)西班牙贝尼多姆剧院 采用矩形平面,在池座就设置包厢,通
过包厢矮墙,使很宽的池座获得足够的早期 反射声;楼座设跌落包厢和扩散体,达到声 扩散的目的,使大容量的剧院获得良好的音 质。见图 11 和图 12。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图17 奥兰治剧院内景
18 演 艺 设 备 与 科 技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二)歌剧院的每座容积
观众厅内每个观众所占容积的大小,关系到观众所能获得的自然声 能。对于有限的自然声能,当每座容积大,单位容积内所能获得的声能 就少,就会出现响度(音量)不足。每座容积太小,自然声过强,则会 影响到空间感(环绕感)。根据经验,最佳每座容积约为 6.0m3(《剧院建 筑设计规范》中,提出宜用 4.5~7.0m3),根据国际上 46 个歌剧院的统计 资料为 6.4m3。见图 18 所示。
剧主要是对白,剧情中音乐成份很少,所以话剧院 式两种;话剧院有镜框舞台和伸出式(或称岛式)
属语言类建筑;地方戏(包括京剧在内)有演唱, 舞台剧院两类;地方戏剧院均为镜框舞台形式。
也有对白,音乐和对白的比重随剧种和曲目而有较
剧院的声学设计必须在确定上述类别的条件
14 演 艺 设 备 与 科 技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No. 1, 2005 Ac c umu lat ed N o. 7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剧院建筑的声学设计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声研究室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项端祈
【摘 要】剧院建筑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歌剧院、话剧院、地方戏剧院和多功能剧院。使用功能 不同的剧院建筑,其声学设计也各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分别对各类剧院建筑的声学设计进行 介绍。
2.现代马蹄形 现代马蹄形对传统马蹄形进行了改造: 仍采用马蹄形平面,但适当减少层数和侧包 厢,有的设跌落包厢,通过增加观众厅的长 度和宽度,扩大其容座量。这方面的实例很 多,其中典型的实例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 悉尼歌剧院。见图 5~8 所示。
3.现代形 现代形完全脱离传统马蹄形多层包厢 的体形,它的形式多种多样:矩形、多边 形、圆形和卵形等。一般设二至三层楼座、 跌落包厢,界面设扩散结构和提供早期反 射声的多种处理措施。这方面的实例不胜 枚举,这里仅简单介绍部分剧院。
(3)广东东莞大剧院 采用多边形平面,不对称楼座和吊顶,
池座后部两侧座席局部升起,设矮墙。通过 该墙的声反射,使池座中区获得侧向早期反 射声,在声学上压缩了大厅的宽度。见图13 和图 14。
(4)美国加州奥兰治剧院 剧院容纳2994名观众,观众厅最大宽度
为 50m。为使观众获得早期反射声,将观众 厅分成四个座区,错层排列,通过座区矮墙 实现声学上的目标。见图 15~17 所示。
图2 拉·斯卡拉歌剧院内景
15 演 艺 设 备 与 科 技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No. 1, 2005 Ac c umu lat ed N o. 7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为适应现代歌剧院大容量、舒适度高的 要求,同时要求继承传统体形在声学上的优 良品质,采取了多种方式。
(二)按剧院的规模分类
根据《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7 - 2000)按 容座量分为如下四类:
特大型:1601 座以上; 大型:1201~1600 座; 中型:801~1200 座; 小型:300~800 座。 话剧院、戏曲剧院不宜超过 1200 座,歌剧院不 宜超过 1800 座。
剧院建筑的声学设计根据它的类别、规模、功能 和演出方式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在明 确上述各项要求后才能展开工作。现分述如下:
A 音 响 技 术 u d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5 年 第一期
下,才能确定获得良好音质的设计指标和实现这些指标的具 体措施。
二、歌剧院建筑的声学设计
歌剧院的声学设计分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小的歌剧院通常由土建设计部门一次完成)。土建设计主要
决定体形和界面用材的初步构思,它关系到声学设计中的重 要指标——响度(音量)、早期反射声、声扩散、声场均匀分 布和消除音质缺陷等。因此,获得良好音质的基本保证,是 声学设计的关键所在。装修设计阶段的任务在于修正土建设 计中体形设计的不足和控制混响时间,同时要实现声学功能 与艺术效果的结合,使之在获得良好音质的同时达到完美的 艺术效果。
图1 拉·斯卡拉歌剧院的平、剖面图
(一)歌剧院观众厅的体形
歌剧院观众厅的体形至今有传统的马蹄形多层包厢的体 形和多种多样的、适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体形。
1.传统歌剧院的体形 传统歌剧院的体形具有巨大的生命力,至今仍有相当数 量的歌剧院在沿用这种形式,其原因如下: (1)多层包厢的马蹄形平面,把大量观众分置于多层包 厢内,从而缩短了后排观众与舞台的距离,观众能够获得足 够的响度(音量),这是歌剧院声学设计中最重要的指标。因 为歌剧演员演唱时得不到舞台在声学上的支持,部分声能被 舞台吸收并产生逸散,此外,演唱声还必须穿透台前乐池内 三管制或双管制乐队伴奏构成的“声墙”才能到达观众席, 所以,节约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声能,使观众厅有足够的 响度至关重要。这也是传统的马蹄形多层包厢具有如此巨大 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多层包厢把大量观众均匀分布在围合空间的界面上, 也即把剧院内主要的吸声体(观众和座椅的吸声量通常占总 吸声量的 70~80%)分布在多层的墙面上,从而获得均匀的 声场分布。 (3)由于传统歌剧院观众厅巴洛克式的豪华内装修,不 仅在声学上具有良好的声扩散并消除音质缺陷,而且也给观 众创造了欣赏传统歌剧的氛围。 (4)马蹄形的平面把演员围合在多层观众之间,增强了 演员和观众之间情感的交流。 因此,传统的体形至今还被广泛选用。图 1、图 2 为传统 歌剧院的典范——建于意大利米兰的拉·斯卡拉歌剧院平、 剖面和内景。
期声能之比,故又称声能比。定义为:
明晰度C80=10lg——088 00— PP22— ((tt—)) dd tt (dB)

C 是指 80ms 以内的早期反射声能。由于不同频率的 C
80
80
值各不相同,故采用 500Hz、1000Hz 和 2000Hz 三个频率的
C 平均值作为设计指标,用 C (3)表示。歌剧院的 C (3)
16 演 艺 设 备 与 科 技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A 音 响 技 术 u d i o T e cຫໍສະໝຸດ Baiduh n o l o g y 2 0 0 5 年 第一期
17 演 艺 设 备 与 科 技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No. 1, 2005 Ac c umu lat ed N o. 7
80
80
80
值为0~-2.0dB。
(六)早期反射声时延间隔——亲切感
听音的亲切感是指在巨大的观众厅内,犹如在小房间内 听音一样亲切的感觉。早期反射声可以增加直达声的强度, 同时有助于增加亲切感。必要条件是,早期反射声必须紧跟 直达声之后,与直达声之间的时延间隔应不大于 20ms(音乐 厅)和 23ms(歌剧院)。
2.用强度因子 G,中数值为 G (dB)来表示 mid
它定义为:
空调系统噪声过高而严重影响使用。 1.空调系统的噪声超标的三种状况
Gmid=10lg——00tt —PP22 A((—tt))— d dtt (dB)
式中,分子项为观众厅内某点测得的声强(直达声和所 有反射声)。分母为距声源10m 处的相应直达声强,通常以在 自由场(消声室内)距 10m 处测得该声源的声强作为参考标 准。这样,就与声源无关了,仅与房间条件有关。
传统歌剧院体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层包厢和侧座 前区的俯角大、视觉效果差、排距小和座椅宽度窄,不能 满足观众对舒适度的要求。因此,近代歌剧院如何继承传 统歌剧院的优良品质、修正其不足之处是把握歌剧院设计 的关键。
在现代歌剧院设计中,第一次突破传统歌剧院马蹄形多 层包厢形式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德国汉堡歌剧院, 它采用多边形平面、两侧跌落包厢,改善了高层包厢和侧包 厢前区视觉效果差的问题。图3和图 4为汉堡歌剧院的平、剖 面图。
A 音 响 技 术 u d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5 年 第一期
乐,故希望有较长的混响时间。近代歌剧院都取稍长的混响 时间,经验值是 1.4s,这正好是多数歌剧院中频(500Hz)的 平均值。见图 19 所示。
我国《剧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歌舞剧的中频混响时间 为1.3~1.6s,歌剧院的混响时间取值范围较大。混响时间短, 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混响时间长,能体现音乐的丰满度,各 有其长处。目前歌剧院通常要兼顾交响乐演奏(舞台设活动 音乐罩),这样,观众厅的混响时间就应取较长的值。因为交 响乐演奏一般要求混响时间在1.8s左右,当大厅确定为1.6s 时,通过设置舞台音乐罩,可使厅内混响时间提升0.15~0.2s, 恰好是音乐演奏的最佳值。但演出歌剧时,1.6s的混响时间可 能稍长些,如果为了满足音乐演奏的需要仍取1.4s,就要在厅 内设可调混响装置。目前国内外多数大型歌剧院,如北京保 利剧院、东莞大剧院、顺德文化中心剧院、武汉大剧院等都 设有可调混响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