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商业化的利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商业化的利弊分析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民俗文化类型不胜枚举,而又各具特色,扣人心弦。封建时期的中国,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不少,与外界交流亦是少之又少,我们的传统民俗,只在自家疆域的襁褓中产生,成长与壮大。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提出,经济便得到长足发展,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经济发展之际,敏锐的商人们嗅到了发家致富的商机,于是便将中国独特的传统民俗搬上商业的大舞台。从此,民俗商业火热朝天,前景一片光明。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所以但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民俗商业,我们开始思考,对于民俗的传承,商业化是好,还是不好?对此,大家众说纷纭。但客观来讲,民俗商业化,既有利,也有弊。

1.优势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工作之余,人们往往会选择走出家门,到另一个值得去的地方放松自我,愉悦精神,这就给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孕育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民俗旅游,民俗旅游业大大发展。旅游公司因其提供导游服务,团游服务和提供各种相关意见而获利丰厚;民俗产生地及民俗商业地也因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民俗表演,民俗特色纪念品出售,民俗独特食品贩卖,以及当地的提供住宿的行业方面得到巨大收益。比如,成都的锦里。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锦里的民俗文化让太多的人流连忘返,由此对经济的带动自然毋庸置疑。

国内有条件的人的民俗旅游选择,将一些闲散多余于个人手中的资金集中到旅游地,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当然也是有利促进当地民俗旅游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资金越充足,发展越好,影响力也越广泛。因此,国外那些有时间有闲钱的人也慕名而来,将更多的资金注入这个正在发展的地方。

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欣赏民俗,那么民俗也会随着各个地方的人的关注而传播到各个地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随着民俗文化的传播,又会吸引越来越广泛地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并存的美好图景。

2)弊端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它的宗旨就未经过任何修饰,雕饰的原生态文化,且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保存自己独特风俗,乡土味十足。这种原生态民俗是一种传承几千年的民间艺术,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将传统民俗商业化,会让纯粹的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腐坏。让原本淳朴的民俗蜕变为商业化得旅游表演,最终会随着市场的疲软而失去生命力。

民俗商业化,是把欣赏民俗变为消费民俗。并在民俗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形式,技术不能直接表达民俗。民俗商业化改变了民俗的要素,民俗由权威象征的民族文化变成商业化生存权利。民俗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民俗中的一部分经过异文化群体的利益选择,被物质化和商业化。成为一种失去灵气的品牌产品或概念。看看当下的大大小小的超市,每当过年过节时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清一色有关民俗节日的商品标着不菲的价格。看到那一张张高额价签,我们看到民俗了吗?没有!只有价格,只有档次!面对如此种种,我们只能感叹过节很辛苦,没钱更辛苦,哪还有文化的传承。多么遗憾的被商化的民俗!

民俗商业化,利弊兼有。民俗商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一个必然,应该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的体现。正确认识民俗商业化带来的利与弊,合理开发民俗,才能掌握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平衡,实现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