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资料复习1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文学是艺术的一个分支,用语言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又称为“语言艺术”。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解释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文学理论组成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文学理论的任务:1、研究文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研究文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不同,在性质上必然具有独立性3、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研究作品的过程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5、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文学理论的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为文学活动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明确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石):1、文学活动论:文学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文学反映生活,同时也反作用于生活。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

3、艺术生产论:进入现代商品生产,一切艺术生产都是为资本主义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属性。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文学的审美特征这一特殊性。

5、艺术交往论: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

这样,文学就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注意点:1、坚持以马克思主意作为理论指南2、坚持中国特色3、坚持当代性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相对于不自由的、片面发展的现实个性而言的。

在文学活动中,现实不自由的、片面发展的个性,在审美理想的作用下升华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个性。

审美个性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性的复归。

2、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即意象,它是由语言文字的涵义构成的,又是被读者内心体验到的,它融合了主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想象力等。

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意象性和模糊性。

3、审美意象文学形象的核心是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审美意识的基本单位。

文学形象的创造就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审美意象构造的材料是生活经验即感性意象,它不经过抽象和概念化阶段,而是在审美理想(人的自由要求)作用下,转化为审美意象。

4、审美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由于解除了现实关系,我们能够以自由的审美主体的身份,重新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真谛,体验人生的价值。

审美体验是对人生的全身心的体验,具有知情同一性;审美体验是超现实性的,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成为对生存意义的领悟。

5、文学的虚拟性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虽然要以现实为基础,但又必须按照审美理想选择、改造生活中的素材和体验,塑造审美意象。

由于审美理性的作用,文学描绘的世界偏离了现实世界。

但文学的虚拟性又给人以真实感。

由于审美意识是充分的非自觉意识,主体丧失了理智,把幻象当作真实;又由于主体与客体融合,对象意识成为自我意识,所以我们才会有艺术同情。

6、原型原型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所谓原型是指文化-心理原始结构。

文学原型即原始文化-心理活动,分解开来包括原始巫术文化和原始意识。

文学发源于原始巫术,它是文学的母体、胚胎和前结构。

文学意识的前身是原始意识,原始意识结构也成为文学的深层心理结构。

7、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是原始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神话传说以神话故事来表达原始人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是原始人的百科全书,也体现他们的情感愿望。

对原始人而言,神话不是虚构,更不是一种文学活动,而是绝对真实的记述,不容怀疑。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文学]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文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单项选择题1.艾布拉姆斯所指的‘文学四要素”是(B)。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这句话的是(C)。

A.黑格尔 B.谢林 C.马克思 D.高尔基3.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B)。

A.直接等同 B.不直接等同 C.小部分等同 D.大部分等同4.说“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宣之于口而为言”这句话的是(B )。

A.荆浩 B.叶燮 C.谢赫 D.石涛5.在西方文艺史上首倡“寓教于乐”的人是( 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6.文学是(C)。

A.独立自足,不需借助外力而存在的主体B.除自身外别无任何目的的存在C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D.孤立绝缘的自生物7.人类的文学艺术自身演变的总趋向是( A )A.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B.由表现到再现,由再现到形式C.由表现到抒情,由抒情到装饰 D.由再现到装饰。

由装饰到表现8.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是(C)。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9.首先提出“人是文化的动物”这一观点的人是(C)。

A.亚里士多德 B.狄德罗 C.卡西尔 D.伏尔泰10.“价值阅读,钓意义在于( A )。

A.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B.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C.在发现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同时给予评价 D.以评价为主、发现为辅11.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的基本途径是( B )。

A.品质阅读, B.价值阅读C.品质阅读为主,辅以价值阅读 D.价值阅读可有可无12.区别了诗与画的界限的名著《拉奥孔》的作者是( B )。

A.谢林 B.莱辛 C.温克尔曼 D.泰纳13.各类艺术之间是(D )。

A.相通而不互动的 B.互动而不相通的一C.既不相通又不互动的 D.既相通而又互动的14.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 D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意象”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意境”说、“出入”说。

4.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康德: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无升华意识”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中国古代可以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

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6.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六个基本观念:(1)艺术活动论(2)艺术交往论(3)艺术生产论(4)艺术反映论(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6)人民文学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恩格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的性质)2.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3.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就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通,但这并不影响很多文论家对世界的强调。

4.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讲“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5.《尚书·尧典》:“诗言志”6.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文学概论部分知识点

文学概论部分知识点

1.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状,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它的结构有三个层次,分别为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从语言层上看,它以语言以及它的符号来记录文字,作为构筑文学形象的体系。

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正是文学文本语言层拥有的特性。

它还能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技巧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在审美价值上的艺术追求。

而非文学文本一般比较客观,大多为说明解释性质的,缺乏在艺术上的审美性。

从现象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文学形象体系,是读者构筑起来的一个超越日常语境的审美语境。

而非文学文本很少有审美语境。

从意蕴层来看,它是文学文本的灵魂所在,并且文学文本的价值最终取决于他所蕴含和显示的审美意味上,而对于非文学文本来说,它的意蕴很少有审美上的意义。

2.文体的形成是文学意识成熟的一种标志,是文学发展相对成熟、文学观念趋向自觉、文学理论逐渐完善的标志。

规范性是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体裁不同,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就会不同,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有些散文可以改写成诗歌一样。

虽然每个字都是一样的,但是带给我们的感觉却不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创作来说,写作时就有了规范,不会写出“四不像”这样的文章,并且我们也要遵循不同体裁的具体要求,例如诗歌,有押韵的规则,这样能更好的规范我们的写作行为。

对于接受来说,我们能在欣赏文本的时候根据规则快速判断它的体裁,并找到较好的赏析方式,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3.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对语言的执著追求使它与日常语言有了明显区别。

诗歌在节奏、押韵、字句数上有固定的要求。

诗歌没有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也可以不遵循事理的逻辑,这样它在抒发时就拥有了较大的随意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情感轨迹进行描写,这其中就会有很多的省略、伸缩、交叉、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顺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

在我看来,它在不断继承发展到现在,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有些地方会与日常语言背离。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1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1复习重点
查里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3.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的通行含义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集
4.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5.话语:特定社会语境+具体言语行为
6.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4、 世界:对作家的意义(发愤著书、诗穷而后工、物不平则鸣);对作品的意义(原型、再现、异化);对读者的意义
试举例分析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他的湘西叙事得到人们的赞赏和重视。有人认为他是20世纪40年代不多的几位具有较高的审美性的作家。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他的创作留给了我们一个恬淡、美丽、原始、野性、甚至有些飘渺的湘西世界。读过《边城》、《月下小景》、《三三》、《媚金·那人和羊》等等作品之后,我们甚至会陶醉于那个边城世界。那里的一切都是美妙的,没有丝毫的紧张、冲突,他们的世界是自足的,是外界无法插手的。我们会向往那里,那个遥远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世界。从这一点上说,沈从文的创作是无功利的,情感性的,是审美的。
(1)“物感”说的萌芽
“物感”说萌芽于先秦时期,《周易》最早提出了“感应“问题
《礼记乐记》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传为孔子的再穿弟子公孙尼子所做,它系统总结了先秦美学思想,受次推出了“物感”说
这里的“乐”不仅仅指音乐,而且是一种舞蹈、诗歌、音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由人心生”,为表达人的情感而产生。《说文》云:“感,动人心也。”所谓“动人心”,包括感应、感动、感兴、感悟,而后菜油感想、感情、回忆、联想、想象、幻想等。“人心之动”即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客观外物的影响,即“物使之然”。“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即从自然之声到审美之音是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物→心(感)→声(乐)”的生成模式,它是一种瞬间的直觉体验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基本概念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活动:文学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

从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 文学理论的性质【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任务: 世界 (文学四要素) 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规律。

M 。

H 。

艾布拉姆斯 2.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作品 《镜与灯》 3。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

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读者 作家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应有品格】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其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也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价值取向:民主的: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归依;科学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现代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文学理论的形态【形态多样化依据】文学活动过程分类两种文学哲学: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反映论视角(马克思主义) / 表现论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心里转换过程,带有特殊的心理行为.(比兴、虚静、神思、滋味、物感、象外、妙悟、童心、性灵、神韵、意境、出入;移情、心理距离、直觉、审美态度、无意识升华、投射)文学符号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个符号化的过程。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1.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不发展变化的.2. 文学四要素:艾布拉姆斯: 世界,作家,作品,读者3.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募仿或再现。

4.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自然流露。

5. 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6. 客观说:把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7. 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就这种关系,强调读者对作品的的感受和创造.8.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性质的,凝聚着个体经验的,交通耸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9. 符号论文化概念的提出者是卡西尔10. 经验和体验:个人的经历和见闻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称为经验。

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和个性的部分.11. 寓教于乐的观点:由古罗马时的贺拉斯提出的11. 价值阅读:读者试图尽可能的敏锐的和准确的描述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12. 审美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美的观照和感悟和判断.13. 艺术真实性: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合情合理的性质.14. 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实际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的实际语言形态.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变成文学作品.15.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的时间所呈现的长短、高低、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16. 文学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词法、句法、篇法等方面构成的语法规则.17. 文学语言组织、形象系统、意蕴世界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是直接和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文学形象系统是由文学语言组织所呈现的感性生活画面,而文学意蕴世界则是指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形象系统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窨,是文学的最核心层面.第三章1. 文学形象指文学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自然的人生图画.2. 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3. 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隔、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4. 文学象征意象指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的和完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概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教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3.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

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6.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历史发展。

以下是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的核心知识点。

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具有想象性、言辞性、综合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2.文学的分类和风格:文学可以按体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按语言划分为汉文学和外国文学。

按内容可分为哲学文学、社会文学、心理文学等。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这些理论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解读方法和社会意义等。

4.文学批评方法:包括生物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文化批评等。

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揭示作品与作家、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5.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文学史按时间可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按地域可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

了解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6.文学作品的解析和文本分析:包括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7.名著和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解读:重点学习和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8.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可以通过比较和交叉学科的方法来研究。

9.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是社会的产物,也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社会的价值观、思潮和文化风貌。

10.文学与个人的关系:文学作品可以启迪人的心灵,传递人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增长阅读者的见识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导论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世界(文学本质论、文学发展论),作家(文学创作论)、作品(作品构成论),、读者(文学接受论)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理论来源:西方古典美学,尤其是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学说时继承与超越的直接对象,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

第二编文学活动1.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集中地表现在:人类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产生的前提。

第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第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合目的性{内在尺度}、合规律性{外在尺度})第三,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2.文学活动的地位: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分别以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两个方面来解释。

3文学活动的构成:(1.)世界:a.艺术模仿论: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柏拉图(否定性):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理念)世界、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艺术。

艺术与理式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肯定性):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理论例证: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序言》、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需要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社会,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观物取象说。

b.艺术表现论:(2)作者: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

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者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文学思想产生较晚。

其真正的产生应归因于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1.文学本质的问题:在文学本质论上凸出作者的作用。

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应,表现论则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3.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3)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与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文学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的本质所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文学作品构成诗的内容的逻辑陈述肌质作品的个别细节,是诗的本质和精华,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把个别作品看成文学的表述,把文学系统看做语言,试图抽取出一种具有普遍性功能的文学语法。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4).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者创作出来的文学本文,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

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尹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

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需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辨析题:辨析1.科幻小说和神仙鬼怪小说所描写的世界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所以它们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

辨析2.作品的形式是完全独立的。

辨析3.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不等于现实中的纯粹个人情感。

辨析4.作品的意义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4.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A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发生说;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提出:接触律与相似律。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模仿某物并达到某种结果,可以使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想中的变化。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操纵某物可对接触过该物的人施与影响。

宗教发生说:评价:文明时代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实用目的的精神,这一点与宗教精神却又共同之处,但他却不能完全将文学与它联系到一起。

文学活动是从人类的超自然的宗教活动中产生的。

代表人物:赫尔德,格罗塞。

康德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自由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游戏活动。

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文学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和对闲适生活的需要,人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

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评价: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

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

劳动发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

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B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文学发展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

文学称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恩格斯。

①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②.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③.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④.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5.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发展的原因、时间。

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既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西方十八世纪前,中国魏晋前(3-6世纪)中国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在魏晋时期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

这种狭义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和电影一起被称为“美的艺术”。

中国魏晋时期开始,宋文帝建立四学正正式脱离,西方16到18世纪,1747年,查理斯巴托其中美的艺术提出美的艺术才是文学。

文学的审美含义脱颖而出。

文学的通行含义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交相互渗,双重缠绕(1)目的:无功利性与功利性互渗(2)方式:形象性与理性互渗(3)态度:情感性与认识性互渗。

文学的审美无功利性,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有某种功利性。

第一,作为作家或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审美地掌握世界)。

第二,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文学语言与话语的区别:“语言”:指社会集团的语言规则系统“言语”:指个人的具体语言行为。

“话语”:既强调文学语言行为的个人性,又认为这种个人性根本上是受制于社会性的,是在个人性中渗透着社会性。

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

话语五要素:①说话人,是话语的两主体之一,是体现在本文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

②受话人,是话语的另一主体,指阅读本文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

③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

④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⑤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话语蕴藉有两种情形:含蓄(小中蓄大)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一中生多)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则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义空间,令读者回味无穷。

文学的话语蕴藉的审美特征:第一、内指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话语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第二、音乐性。

是指文学话语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第三、陌生化。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话语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第三编文学创造1.文学创造客体: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客体即自然(认为文学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最初确立这种观点的是古希腊人,集中表现在“艺术模仿自然”的艺术观中。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在中国主要体现在《易经》),客体即情感(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认为艺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

中国古代文论:“诗言志”、“诗缘情”),客体即原始意向(从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原始意向”即集体无意识。

),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

2.文学创造客体的特殊性: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主体:主体即“模仿者”,古希腊到十七世纪——强调世界的作用。

主体即“创造者”。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强调作者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