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2期(总第96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 inorities (Phil 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No .2Ap r .2006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2
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
●张海川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本文介绍了日本人的语言行为的四种特征,同时介绍了伴随这种语言行为特征的审美意识,探讨了产
生这些语言行为特征、审美意识的地域环境因素与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日本人;语言行为;审美意识;和谐之美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6)02-0046-02 语言是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产物。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
和变化都与其民族和国家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语言和文化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不同的语言直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所以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并使用这种语言。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脱离开其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很难把握其精髓的。日本人语言生活中所见到的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都与日本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紧密的联系。客观存在反映出日本人独特的语言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意识。基于以上观点,本文拟就日本人的语言行为与审美意识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言谈中的随声附和
日本人之间谈话时,都习惯相互随声附和,点头称是。也就是说,在日本人会话中,在随声附和的同时,还伴随着点头哈腰等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的频繁使用是日本人交流方式的特点,甚至于在打电话时也不由地点头哈腰。这种场面常常令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
随声附和在日本人的会话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使会话圆满进行的润滑油。日本人在会话时,如果听话人保持沉默,不随声附和,说话人就会以为对方没有认真听自己讲话,或是没有听懂自己所说的话,为此而感到心里不安。因此听话人要及时恰到好处地随声附和几句,以表明自己在洗耳恭听,同时也表示出自己参与会话的积极性,使说话人的谈话能继续下去。这种共同参与积极配合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是日本人追求和睦的人际关系,增添和谐气氛所特有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是“和”的思想理念造成的一种自发性的合作意识。
另外日本人随声附和,还特别恰到好处。一般来说,随声附和是在说话人说完一句话后,征求听话人同意或确认时,听话人要迅速及时地附和。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会话的顺利进行。过早,会使人误认为不愿意听人家说话;过晚,又会给人一种漫不经心,轻视对方的印象。两者都会使
对方扫兴,有时甚至影响到和睦的人际关系。如何恰到好处地随声附和,使双方产生共鸣,这也许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一种和谐之美。
二、寡言少语的美德
如前所述,日本人之间谈话时,习惯相互自然地随声附和。然而,日本又是一个喜欢沉默、不善言谈的民族。据调查,日本人大多数认为沉默是美德,尤其是对男子来说,冷峻是最为理想的形象。难怪日本电影名星高仓健倍受日本人的欢迎。
日本人喜欢沉默,并视之为一种美德,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版图不大的岛国,这种地理条件使得日本民族在形成过程中,要做到保持各个集团和整个社会结构的内部秩序,抑制自我主张,减少内耗,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和为贵,少说为佳,相互谦让,避免冲突。只有这样才能有国家的安泰,个人的安稳生活。因而将沉默作为美德,视之为一种理想的处世哲学。因为言多必失,会伤和气,而任何人又都不想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以及集团内部的和谐气氛,不愿意惹事生非,被看成为“多嘴乌鸦”、“多事婆”。于是日本人遇事往往采取沉默寡言的态度,而这样做又反而会被认为是个颇具城府、高深莫测的人。尤其是在日本政界,更会显示出一种“大智若愚”的风度。明治大正时期有位叫岛田三郎的政治家,他思维敏捷,口齿伶俐,以在帝国会议上善于雄辩而闻名于世,被人起了个绰号叫为“岛田大谝子”。据说他之所以未能在政界大有作为,就是因为他在国会上的演说太精彩的缘故。相反,像西乡隆盛等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因其深沉寡言而受到日本人的仰慕。
另一方面,日本人喜欢沉默寡言,是受古代日本人信仰的影响。古代日本人认为,语言具有一种神秘的,超人的力量,一旦说了,就会应验;内心的祈祷本身也有应验能力,不必说出口。这种思想一直残留于现代日本人的思想意识
64①收稿日期:2006-01-08
作者简介:张海川(1965-),男,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2
中,以致在语言生活中崇尚少说为佳,沉默寡言。
三、以心传心的无言之美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从未受过外来民族的入侵和统治,是一个由单一民族组成使用同一语言的社会。长期生活在这种与外部隔绝、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的日本人,由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的同一性,形成了对周围的人与事以及外部世界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性,并在人际交往中可以不借助语言,依靠“以心传心”这种日本独特的方式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人们一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日本特有的“以心传心”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区别于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无言交际行为”。因为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群体意识和连带意识,使日本人养成了敏锐的观察能力。日本人十分注意观察身处的环境、状况以及他人的意向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的反应,尽量与周围的人保持步调一致。这种时候,语言的表达退居到次要的地位。著名小说家司马辽太郎曾说“看之则知之”,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成为一种多余的东西。
事实上,日本人之间常用“以心传心”的无言方式保持着某种默契。例如:情侣、夫妻之间,“以心传心”,心有灵犀;同事之间,不谋而“和”、“无声胜有声”等等。这些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美。传统茶道的雅静亦是如此。据说日本老幼皆知的诗人土井晚翠,重返久别的仙台,立即应邀讲演。当他登上讲台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一言未发走下讲台,顿时全场掌声四起。此后他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名望越来越高。正因为他的“无声”与广大听众的心灵相撞,闪烁出火花,才赢得了人们的鼓掌。
四、模糊暖昧的余韵之美
日本人喜欢表达含蓄,留有余韵。这使一些初懂日语的人,不知所云,大伤脑筋。甚至有人抱怨说,日本人说话含糊其辞,没有逻辑。然而,日本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话模棱两可。这是因为日本社会的原型是[村],在[村]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之间,对周围的人和事了如指掌,所以没必要将事情说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从尊重对方的立场出发,以所谓“留有余韵”、“模糊暖味”让对方自己去领会判断。如果对方已心领神会,仍然喋喋不休,不但使对方难
堪,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且会影响人际关系,破坏集团内
部的和谐氛围。因此,说话过分直截了当,不符合日本人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有悖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同时日本人的暖昧性,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有时日本人能巧妙地利用语言的暖昧,避免争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另一方面,日本人喜欢含蓄,也有表明自己有修养、有身份的意思。森本哲郎指出,语言的表达越暖昧,越含蓄,越能显示出自己的品行高雅,深奥玄秘,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在日本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中,十分强调含蓄的表达手法。吉田兼好等人都主张语言表达的含蓄,留有余韵,不可将事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松尾芭蕉也强调提倡含蓄暖昧的美学。在传统艺术[歌舞伎]、[能]中,只言片语的台词、对白,确实使人感到深奥莫测,余韵无穷,正是日本古典文学和传统的精髓。日本人就是从这种朦朦胧胧,深奥莫测的艺术中感受到回味无穷的余韵,体会到情感的和谐。
综上所述,诸如随声附和,寡言少语,“以心传心”以及含蓄暖昧等日本人特有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都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审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纵观整个日本历史,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风格和审美意识,但无不通过其绘画、建筑、文学、艺术等形式体现出一种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受其影响,在语言行为上即表现为追求“和谐”的语言氛围,创造相对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语言文学及交流时所必须注意和把握的。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语[M ].讲谈社,1980.
[2]金田一春彦.日本语の特质[M ].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5.
[3]板反元.日本语の表情[M ].讲谈社,1992.[4]会田雄次.日本人の意识[M ].讲谈社1996.[5]野元菊雄.日本人と日本语[M ].筑摩书房,2000.
[6]刘岳.日本人的语言心理[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10).
责任编辑:徐晓光
L i n gu isti c M anner is m and Aestheti c Con sc i ous ness of the Japanese
Zhang Hai 2chuan
Abstract:The paper intr oduces f our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manneris m of the Japanese and the aesthetic con 2
sci ousness accompanied the linguistic manneris m ,and exp l ores regi onal envir on mental fact ors and cul 2tural backgr ound t o p r oduce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manneris m and the aesthetic consci ous 2ness .
Key words:The Japanese;linguistic manneris m;aesthetic consci ousness;har moni ous beauty
74日本学研究
张海川: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