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

合集下载

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浅析

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浅析

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浅析【摘要】在语言生活中,非语言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心理不同反映在它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也不同。

本文通过对日本人语言心理的分析,探讨一下如何得体地使用日语,达到很好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心理交流非语言因素语言使用的最高境界是“得体”,“得体”会使人联想到礼貌和得体的使用原则在语言中的表现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契约的结果,更是人们长期认识感知客观世界的结果。

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不是明文规定的语法原则,它主要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在使用时从交际者头脑中提取。

在同日本人交际之时,会出现彼此不易理解、不能顺利交际的现象,这主要由于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而这种不同文化的影响潜伏在语言表达方式的内部,即语言心理中,而交际者往往只用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去衡量他民族的语言现象,如果彼此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语言,也就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怎么才能做到礼貌和得体呢?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日本人历来有一种传统,即崇尚集团主义。

也就是说,每个日本人都认为自己从属于某个集体,作为个人,都应该为这个集体增光而不是抹黑。

而且在日本人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交往规则,比如在集团内部应该相互协调、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

在以和为贵的日本文化中,当沟通思想时,一般都回避判断的表现而多用间接的表现。

在陈述自己的意见和感想时,用的是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

如果不了解这种异国文化的特点,就会产生上些不得体或失礼的问题。

日常会话中,为了表示礼让以达到更好的语言效果,说话人将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以及对于对方的要求不直接地或露骨地说出来,而是采用迂回的、委婉的、含蓄的或留有余地的语言表示出来,这种表现在日语里被称为“婉曲表现”。

他们很少直接回答“是”或“不是”。

当要拒绝别人的要求时,直接说出来恐怕伤害对方的感情,所以,多用委婉的表达,比如说,在拒绝时,一般很少采用“だめです”、“無理です”(不行)、而多采用“あとでいい”、“もういい”、“ちょっと…”。

浅析日语中的寒喧用语及其审美意识

浅析日语中的寒喧用语及其审美意识
会 人 际 关 系 中用词 细致 . 有 不 同 。 复 杂程 度 在 全 世 界 是 罕 见 的 。日本 人 重 视 人 与人 之 间 的 和 睦 融洽 关 各 其 系, 尤其 “ 问 意斌 ” “ 手 依 存 ” 仲 和 相 的观 念 十分 强烈 。由此 可 以看 出 日本 人 以 和 为 贵 的 社会 文化 精 神 。日语 语 言 文化 的 另 外 的 显 著 特 点 之 一 是 语 言 交 际 中 的 暧 昧含 蓄 表 达 .它既 反 映 了 日本 人 的 传 统 生 活 态度 、 行 为 方 式, 反 映 了 整 个 日本 民族 的 文化 个 性 。这 种 独 特 的 审 美 意 识 在 日语 的 寒 暄 用语 当中得 到 了 充分 的体 也 现 , 正 是 和 谐之 美 、 缺 之 美 、 也 残 蒙咙 余 韵 之 美的 审 美意 识 . 就 了 日语 独 具 魅 力的 语 言 交际 文 化 。 造
见) 。从待遇方面来看有敬语的 , 扫c ’ 如“ 土 j
L 圭守”早 上好 )只能用于 同等地位或下级对上级 的 、 ( ,
场合。也 有非敬语 的, 拈f j ( 如“ 土_”你早 )只能用于地位同等相互亲昵 的关 系或上级对 下级 的场合等。 , 如果从 亲疏关 系上看 , 它只能用 于家庭成 员之 间或 团体 内部 。 又如“ , 墨圭中”我走 了) 有 的也只能 行 ) ( 。
由“土匕幻 圭-"演变而来 , c c t” 是“ 匕幻 ” 的郑重语 , 表示“ 匕幻 目c 力、、 c 二 力 9圭寸” 初次 和您相见 ) ( 的 意思 。 一般用于互致问候的场合。如果对方的身份 比自己高 , 则应使用“ 姓名 + 申 L圭寸 ” 。自我 介绍用 “ 姓名 + 寸( 0 圭寸/ 申L圭寸 ) , 、 ”有时显得生硬呆板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 在它们的后面加 上接续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一、传统的“和为贵”思想在日本进展经济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内部民众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本人开始重视良好关系的构建问题。

这表现在语言文化中,就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那种含蓄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个个人做出了一些与集体思想相悖的事情,将会被其他人嘲笑甚至排斥。

所以,日本人十分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有时甚至把别人的观点看的比自己都重要。

他们在这种道德标准的引领下,已经形成了一种强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良好氛围,并进而在语言表达中表现出一种更为谦逊的进展趋势。

二、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实际上就是日本人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性格习惯的根本反映。

日语学习者只有很好的了解日本语言与日本文化,才可能真正学好和使用好日语。

就现有的状况来分析,日本语言文化最为显著的表达特征就是它的暧昧性,这是日本人克制含蓄的生活态度与行为习惯决定的。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下日本语言文化的暧昧性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内外意识。

日本这个民族有着较为强烈的内外意识,所以,他们的语言中很少使用你、我这样的词汇来实行表达,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代词显得有些生疏和死板。

换言之,日本语言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内外分明的措辞或者敬语词汇来表达你我之分。

有时,日语中也会通过授受关系句型来表达你我之分。

不过,这与中国语言之间的差别性较大,因为我们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当然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这主要是因为中日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差异。

当然,日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天气等礼节性的寒暄语,这在汉语中也是没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二)委婉的语言表达。

日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语言表达时常常有一种委婉客气的感觉,它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受到了“和”思维模式和“以心传心”意识的巨大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所以,当日本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在内心里希望与他人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尽可能的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愉快的相处氛围,从而保持一种相对愉悦的心理状态。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日本名画家东山魁夷评语:牧溪的画有浓重的氛围,且非常逼真,而他将 这些包含在内里,形成风趣而柔和的表现,是很有趣,很有诗韵的。因而,他 的画最符合日本人的爱好,最符合日本人的纤细感觉。
因而,最适应日本人的纤细感觉,摄住了“幽玄”与“空寂”的大和民族 的心灵,在日本备受推崇和赞美。
2、自然环境对日本审美意识的影响
那么, 禅宗意识的深层渗 透、禅宗美学对日本美学的影 响就是“ 空寂” 美意识产生 的“阳光”、“雨露”正是由 于禅意识的渗透, “空寂” 美 意识才得以确立和不断发展。
单 击此处 添加标 题
禅宗美学对日本民族审美情趣的最大影响在于它促 成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理想。 在世界观的问题上, 禅宗认为 世界本原即“ 佛心” , 即“ 空” 。
单击添加标题
先于其他各种美的形态而存在,属于日本固有的美 范畴。
从古代起,“哀”就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并参与了日 本文学和文艺的形成,其内容也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丰 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日本艺 术美的形态一种纯粹的美意识。
单 击此处 添加标 题
“空寂美. 幽玄美”
“空寂、幽玄” 日本文化以“空寂”作为美意识的主流,在各个艺
术领域,尤其是在能艺、绘画两个领域构筑起“空寂的 幽玄美”的世界。这种美意识体现在用墨来代替色彩来 画的水墨画上。
单击添加标题
十三世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牧溪,其水墨画逼真传神,具有浓重的 艺术氛围,表现上风趣而柔和,情趣中富含诗韵。 在中国美术史上,牧溪 的画并没有多重的分量,而在日本人的美意识追求中,其真正艺术价值得到了 承认。可以说,牧溪在日本的声望与尊崇远胜于故土。
一是川端的接班 人三岛由纪夫的剖腹 自杀;
二是助警察头子 秦野章竞选失败引起 文艺界的极大非议;

语言行动和意识看国外语言文化.docx

语言行动和意识看国外语言文化.docx

语言行动和意识看国外语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中传递着语言文化。

日本的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反映出日本人独特的语言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日语学习者。

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曾经指出「言葉はそれを生み出した社会的文化であり、文化的視点を離れて言葉を考えることは生きた本当の言葉を眺めることにはならないであろう。

」[1](语言的产生来源于社会文化,脱离了文化谈语言不是真实的语言。

)日本语言学家芳贺绥把日本人的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概括为如下8个特点:「語らぬ」(不赘言的)、「わからせぬ」(不说服,不强加于人的)、「いたわる」(关怀,善解人意的)、「ひかえる」(谦逊的,内敛的)、「修める」(修身的)、「ささやかな」(注重细节的)、「流れる」(世事无常的)、「任せる」(顺其自然的)。

[2]这种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对日本人的含蓄表达、省略、敬语的产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已有文献主要是对日语语言意识的某一特征进行论述,或从暧昧的角度、或从日本人的心理角度、或从审美的角度探讨日本人和日语的特征。

对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的产生原因,如何反映日本人的心理特征等问题尚未进行系统论述,本文将展开剖析。

一、从含蓄表达看“以和为贵”含蓄的表达是指说话者不说明白,模糊、委婉地表达想说的意思,重视言外之意,尽量避免直截了当。

如日本人在路上遇到熟人,会有以下对话。

「どちらまで?」「ちょっと、そこまで。

」「あ―そうですか、いってらっしゃい。

」(去哪里啊?去那边。

是吗?您走好。

)日本人认为我要去哪里和你无关,而在欧美人看来这是很失礼的,侵犯人的隐私权。

回答也很暧昧、适可而止。

说话的人又回答了一句“是吗”?好像明白了什么。

类似对话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即使没有信息交流,作为对话也有存在意义,这种含蓄的表达是日语的一个典型特征。

中国人听到这样的对话多少会有一点不舒服,会认为对方有意隐瞒,从而产生不悦。

李:昨日どこへいきましたか。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语言文化特征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语言文化特征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语言文化特征公文易文秘资源网潘燕芬2008-11-24 9:33:17我要投稿添加到百度搜藏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问入手,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文化特征以及此种意识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考察分析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问入手,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文化特征以及此种意识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考察分析。

指出了以下三个方面,即:日本的岛国文化、水稻耕作文化、狭小的生活空间与众多的人口是主要的产生原因。

同时指出了在日语教学中采用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的教授方式的必要性。

关键词内外意识集团意识语言文化特征一、问题的提出在大学日语二年级学生的精读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讲授日本人的“建前と本音”的。

课堂上大学生们和课文中的主人公小李一样感到困惑不解。

原由是为了谈好一笔生意,小李公司的课长请客户吃饭,吃罢饭又去唱卡拉OK。

作为部下的小李为了让客户高兴,连唱了几首歌来助兴,烘托气氛。

没想到小李的上司却面无悦色,而客户明明没有玩尽兴却在分手的时候向小李连声道谢,更出乎意料的是小李的同事却在小李背后指责议论小李。

学生们不理解小李上司的态度,他们更不理解为什么公司的同事在小李背后议论纷纷,指责小李的过错。

学生们甚至还将客户的此种表现说成是太虚伪。

学生们为何会产生这些疑惑呢?可以说是缘于对日本语言的文化特征的认识不足。

那么,作为一名日语教师,面对着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充满个性且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企事业单位的跨国、跨文化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日语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将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日语的同时获得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正确理解日语和日本文化,提高准确运用日语的能力。

本文试从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语言文化特征进行考察。

二、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还更突出地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

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讲话,都会以极强的内外意识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浅析日本人的说话艺术——以“暧昧表现”为中心看日本人的和精神

浅析日本人的说话艺术——以“暧昧表现”为中心看日本人的和精神
想保 留 自己 的立 场 同 时 又不 让 对方 难 堪 ,若 是 使 用委 婉 的前 置 表 达 可 以给 对 方保 留面 子 ,在 一定 程 度 上缓 和 紧
张 的气氛 ,使 得对 话 可 以顺 利进 行 。例如 当对方 制造 噪
音而 给 自己带来 困扰 时 , 为 提 醒他 , 有 如下 的对话 范例 。

2 6 1 ・
《 戏剧之家 》2 0 1 5 年第 0 7( 上) 期
总第 2 0 5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就 可 以传达 给对 方 ,你 的声 音 太大 了。而 后 A又 法里写 道 : “ 以和为贵 。元 忤 为宗 ”。也就 是说 , “ 和” 加 了一 句 r 实c 今弑 黢 中 凡 寸 。圣才 1 , … j其 实这 已 经完 全渗 透 到 了 日本 人 的 内心 。这种 “ 和 ”意识 体 现 样 就 可 以委婉 地 表达 出 自己 的为 难 ,从 而 在 不破 坏 双方 在 生活 的 方方 面 面 ,他们 总 是不 喜 欢 给他 人 带来 困扰 , 关 系的前 提下 表达 出 自己的请求 和需 要 。 不想 给谈 话 的对方 留下 不好 的印象 。把 事 情刻 意 说得 模 ( 三 )拒 绝 对 方 时 的 暧 昧 表 达 糊是 他 们语 言 表 达 的最 大特 点 。而 且 , 日本 人 总 是尽 量 在 一 般情 况 下 , 日本 人 拒绝 对 方要 求 时 不会 直 接说 减少 语言 间 的交 流 。 哪怕 是要 向对方 提 出 自己的见解 时 , l 0 、 0 之 。通 常采 用 不伤 害 对方 且 不破 坏 人 际关 系 的 他 们也 会 考虑 对 方 的感 受 。在 日常生 活 中 , 日本 人 不喜 暧 昧表达 。 若是 恣意 直接 拒绝很 容易 招来他 人反 感 。 因此 , 欢将 个人 意志 强加 于人 , 常常 留有余地 , 相互 间 留有面 子 ,

浓缩的艺术之花——从俳句看日本人审美的四大特征

浓缩的艺术之花——从俳句看日本人审美的四大特征

浓缩的艺术之花——从俳句看日本人审美的四大特征浓缩的艺术之花——从俳句看日本人审美的四大特征俳句作为日本的传统短诗形式,以其简洁、深邃和精湛的表达方式,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俳句的特点不仅反映了日本人优雅的审美观,而且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通过研究和欣赏俳句,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人审美的四大特征:浓缩、精练、意境和自然。

首先,俳句以浓缩为特点。

俳句是一种短小的诗,通常由十七个音(即五、七、五)组成。

这种限制的诗体格式迫使诗人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更多的意义和思想。

通过精简语言和意识,诗人可以将大千世界浓缩到短短的三行之中。

因此,俳句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给人以独特而深刻的艺术享受。

其次,俳句强调精练。

作为一种短诗形式,俳句要求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最简练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限制的音节和句子结构下,诗人必须精确选择和配置每一个词语,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这种精练性使得俳句具有一种极为精炼和纯化的感觉,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第三,俳句追求意境。

在俳句中,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比喻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以及音韵和字句的韵律感,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这些意境往往超越了文字本身,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美。

俳句往往通过对自然事物和情感的描绘,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触,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与思考。

最后,俳句强调自然。

日本文化中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追溯到古代和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

俳句作为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也强调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俳句中经常描绘季节、自然景色和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欣赏,日本人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体味到自然之美以及它对人们情感的激发。

综上所述,浓缩、精练、意境和自然是体现日本人审美观的四大特征。

俳句作为一种短小而极具深度的诗歌形式,通过运用这些特征,将大千世界浓缩于三行之中,表达出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和理解俳句,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日本人审美观的精髓,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总的来说,俳句作为一种独特的日本诗歌形式,具有浓缩、精练、意境和自然四大特征,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观。

对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理解及言语表现形式的分析

对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理解及言语表现形式的分析

对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理解及言语表现形式的分析作者:栗园园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32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它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文化而存在,而与此同时文化意识的表达又必须依附于语言形式而存在。

探究一个国家及民族的特性,尤其是其民族心理意识时,必须结合其民族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

本文浅析了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产生根源、成因及其影响,并以日语中敬语为例浅谈内外意识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体现。

关键词内外意识语言表现敬语表达集团主义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70Understanding of Japan Inner and Outer Consciousnessand Speech Manifestation AnalysisLI Yuanyuan(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0)Abstract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It shows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Any langua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it.And at the same time,The express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must be attached to the form of language.We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if we want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a country and its people. This paper takes the Japanese honorific expressions as the center?to spy on the Inner and Outer consciousness of Japanese nationality.Key words Inner and Outer Consciousness; speech manifestation; honorific expression; group ism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因此,若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该国的语言。

从翻译的角度试析日语的语言特征及日本的和意识

从翻译的角度试析日语的语言特征及日本的和意识

然”结果的视点似乎更自然、更具日式表达的风韵。
例 4. 手碰倒了花瓶 / 手把花瓶碰倒了。
手が触れて、花瓶が倒れてしまった。
(訳文)
例 5. 作者竟收到了五百多封读者的来信。
作者の手元には読者から500 通も手紙が届いてい
る。
(訳文)
由此可见,日语中自动词的使用对应的是一种接纳现
实的心理,着眼于现实状态;而中文中多用的他动词则有
と 思 い ま す 」②
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日语中的这一语言倾向。
例 1. 悲しいほど美しい声であった。 高い響きのまま
夜の雪から木魂して来そうだった。 (『雪国』川端康成)
她的声音优美而又近乎悲戚。 那嘹亮的嗓音久久地在
雪夜里回荡。
( 訳 文 — — — 叶 渭 渠 )
例 2. 女の顔をそむけ、 ひきつったような表情をうか
受已成事实的视点上来看,则会说「バーベルが重くて、持
ち上がらない」。 该表述并非忽略自己的能力,只是说话者
忠实的描述了杠铃躺在地板上纹丝不动的瞬间, 侧重于这
一自然结果。
在日语中对外部世界的某种状况和现象进行描述时,如
上例,虽然「バーベルが重くて、持ち上げられない」这种强调
动作主体能力的表达也有使用,不过,忽略人的意志,接受“自
彭铁蓉
(湖南理工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摘 要:语言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土壤,与社会背景、历史、自然环境等文化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学者们先行
研究的基础上,从翻译的角度对比中文等语言的表现特征,分析了日语语言表现中所折射的日本人对某一语言表现的依赖
及形成习性的缘由,探析了其与他人关系以“和”为核心的意识心理。

浅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

浅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姓名:00000班级、学号:0000班、0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000开题时间:2009-4-24完成时间:2009-11-182009年11月18 日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答辩申请书............................................................3-4正文.....................................................................5-14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5)答辩过程记录表 (16)课题浅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一、课题(论文)提纲0.引言1. 日本人审美意识的支柱1.1诚、真实1.2物哀1.3空寂、闲寂、幽玄2. 日本人审美意识的特点3. 通过服饰来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3.1和服的颜色与审美意识3.2和服的款式与审美意识4. 通过文学作品来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4.1《源氏物语》的审美意识4.2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审美意识5. 总结二、内容摘要日本和中国是两个在某些地方很相似的国家,但更多的是不同。

日本人是很会学习别的的文化的民族,日本从很久以前就吸收中国的文化,结合自己国家的特色而形成了现在独具一格的文化,审美意识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就具有浓厚的日本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识是"诚,真实""物哀""空寂.闲寂.幽玄"而这些美意识体现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日本的文学作品,日本的传统服饰等等。

三、参考文献[1] 殷志俊(译).源氏物语[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1996[2] 与谢野晶子.全訳源氏物语[M].日本.角川文库.1971.[3] 浅论和服形色变迁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J]. 消费导刊.2007(3).浅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00000中文摘要:日本和中国是两个在某些地方很相似的国家,但更多的是不同。

从“大小”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权威资料]

从“大小”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权威资料]

从“大小”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权威资料] 从“大小”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内容摘要: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大和小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本文试通过介绍具体的实例来阐释日本人喜欢使用“大”字同时又“以小为美”的现状,进而透视日本人的复杂心理。

关键词:日本人大小观审美意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是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区域经过长期的历史活动逐渐形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国家内在本质的反映。

审美意识作为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等的影响和制约。

日本有富士山、大山、东京湾等宽广的自然景观,日本人从这些博大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美,从而被感动。

同时,日本人又喜欢小,对“小”有着独特的审美。

他们认为小的便是可爱的、美丽的。

日本自身的地域性特点酝酿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大和小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本文试通过介绍具体的实例来阐释日本人喜欢使用“大”字同时又“以小为美”的现状,进而透视日本人的复杂心理。

一.“大”“小”的历史渊源自古日本人就非常喜欢“大”字,这个偏爱可以追溯到3世纪。

古代日本以职业确定姓氏,大概有八种姓――臣、连、君、别、直、首、造、史。

姓氏有高低贵贱之分,以臣、连、君为最高阶层。

为了突出“高级”人士的身份,人们常在其姓之前再加个“大”字,于是就有了“大臣”、“大连”、“大君”等大字辈。

许多有自卑感的日本人往往也是自大狂,非常喜欢用“大”字。

在日本,可以经常听到“大日本”、“大卖出”、“大至急”等。

在日本人的意识中,“大”字具有“夸大”和“炫耀”的意义。

历史上,日本列岛被称为“倭”。

在7世纪后半叶大化革新后,“倭”以法治国家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开始对外称“日本”,对内在“倭”前冠以“大”字,即“大倭”,后又改为“大养德”,直至改为“大和”。

远古以前,大和民族在远东一隅狭窄的列岛生息,环绕着浩瀚的大海。

浅谈日本人的审美观-观念-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

浅谈日本人的审美观-观念-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日本人的审美观姓名:000000班级、学号:00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开题时间:2009-4-26完成时间:2009-11-152009 年11 月15日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答辩申请书............................................................3-4正文.....................................................................5-17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8)答辩过程记录表 (19)课题浅谈日本人的审美观一、课题(论文)提纲0.引言1.日本人的审美观在生活中的体现1.1 美食中的美1.2 服饰中的美1.3 庭院中的美2.日本人的审美观在文学中的体现2.1 追求自然的朴质2.2 孤独残缺的美丽3.日本人的审美观在电影中的体现3.1 挖掘人性深处的本能3.2追求生活的美好4.总结二、内容摘要自然美,是作为人的主体心灵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产物。

日本古代文学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中国儒家文化推崇的真、善、美一直被日本人所崇尚着。

从人生观,生活意识,文学作品中也大有体现。

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生活,从文学作品中也可见一斑。

日本的气候怡人,风景绮丽。

这些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的东西都是日本人笔下最好的题材。

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的不同,就有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春天是樱花烂漫的季节,夏天是海与阳光的世界,秋天是红叶的惋惜,冬天是雪天地。

在诸多的描写感情的小说里,作家并不故意为故事的结尾做一个完美的结局,一切都好像是自然而然毫无做作之感。

三、参考文献[1]张爱平.日本人的审美观与和谐观[J].理论前沿.2007.513(24)[2]林少华.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3]多田道太郎(日本) .汪丽影译.身边的日本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浅论日本人的审美观0000中文摘要:自然美,是作为人的主体心灵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产物。

论日本语言之美与日本人的审美情趣

论日本语言之美与日本人的审美情趣
第2 3 卷
第8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M u d a n j i a n g 0 n i v e r s i t y
Yo1 . 23 N o .8
2 0 1 4年 8月
文章编号:1 0 0 8 . 8 7 1 7( 2 0 1 4 )0 8 . 0 1 2 2 . 0 3
联想到 日 语的发音、 词汇及 日 本、 日本人的种种事情 。 日语 的发音、词汇非 常优美 记 得有人说 过 ,评价 一种语言 的发音是 否优

成 的;“ 芑”是 由辅音 s和元音 a构成 的;“ L” 是 由辅音 s和元音 i构成 的。以此类推 ,从 日 语 的五十音 图表看 出 日语 的每个 音节都 是一个辅音 +一个元音构成 。再 看看 日语 的词汇 ,“ 芑 <岛” 它 的发音是 r s j a r k j U r r J a( 辅音放在方括号 里) ;“ 誊L ”它 的发音是 广 S j a r s j i r mj i ( 辅 音放在括号里) 。也 是一个 辅音带一个元音 ,正好 是一 比一 , 很规范 。而且 ,在 日语里 ,用元音结尾 的词语很多。 据说 日 本 的歌 曲非常优美也是 因为大 部分是用元音结尾 的。 琅琅上 口的歌 曲中, 总是出 现元音 a和 O ,不好 唱的歌 曲中 ,经常 出现元音 i , 元音 e和 i 1 处于 中间位置。总之 ,在元音 a 、i 、u 、
再 比如 ,日本是海洋 性气候 ,是 四季 多雨 的国家 , 因此表达雨及下雨 的词汇也相 当丰 富 : 大雨 I 括 南 J大雨 小雨 I 二誊 J小雨 雨足 1 - 南 南L J雨势 雨 札 r 南圭 扎 J从 房檐上 滴下的雨 村雨 r 岛芑 J阵雨 过时雨 霜雨 r 墨} ) 芑 j蒙蒙细雨 村 畴雨 r 岛L 扎 j阵雨 时雨 梅雨 r 一 ) 梅雨 过云雨

浅谈日本文化下的语言习惯研究

浅谈日本文化下的语言习惯研究

浅谈日本文化下的语言习惯研究文化是指人们共同拥有语言的认知习惯综合,是人们无意识或习惯性进行思考的行为模式,文化是人们认知习惯的前提,所以,不同的语言模式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日本虽然上下不过几百年,却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这也体现在日本的方方面面上,尤其在语言表达中,日本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表达,这也是理解日本语言的障碍,只有通过对日本文化背景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深入学习日本语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日本文化下的语言习惯展开分析和探讨。

1 日本文化语言背景1.1 地理位置不同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个岛及7200个小岛组成,领土面积为37.8完平方千里,总人口1.26亿。

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地理有限,其资源匮乏,依赖进口贸易,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日本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在科研、航天、制造业方面位于世界前列。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为了保证种植业的发展,种植户与商户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此,日本人民也建立起来集体思想和换位思想;日本资源有限,因此,日本注重渔业的发展,因为渔业的风险性,更多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精神也随之影响着每一代日本人民。

1.2 传统思想影响早期,日本国力较弱,因为地小物薄,日本人对内部民族团结非常重视,对于外交很重视,也就有了和为贵的思想,长期以往在传统思想中更在意谦逊,谦和的处世态度,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更含蓄委婉。

2 日本语言特点2.1 表达含蓄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日本人更注重听者的感受,在语言表达上回使用含蓄的字眼表达,在用语上常用重复问句进行表达,例如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常用对话,いっしょに食事に行きませんか。

はい,翻译是:一起去吃饭好吗?好的。

在例如あなたと思うと意気込んだが、状況はそれほど簡単だ。

翻译是:我觉得你们干劲十足,但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

再比如あなたが私の意味を理解したか?我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すみません、よくわからない。

关于从形体语言透视日本民族.

关于从形体语言透视日本民族.

关于从形体语言透视日本民族论文关键词:日本人非语言文化特征论文摘要: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谦恭、谨慎、保守和以低姿态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的形体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长期存在于日本的社会之中,对日本人语言及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形体语言也必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与他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除了借助语言工具、还要借助非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人们的行为方式如表情、姿势、态度等同样是相互之间交际的主要手段。

如人们可以施以凶言恶语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但置之不理、嗤之以鼻或轻视鄙夷的神情精神同样可以表达这种情绪。

处于蒙昧时代的人们和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非语言方式是交流的主要途径,可以说语言是扶摸幼儿动作的代替物。

不伴随任何非语言表达的纯粹的语言表达是不存在的。

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是人们行为表达的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置身于某种文化氛围,就有必要了解哪些行为方式是可行的.那些是将禁止的。

文化氛围之异同决定了非语言表达的异同。

有的非语言表达行为既有普遍性,也有地域局限性。

如拥抱。

及身体上的轻微接触表示一种亲善友好,在西方较普遍,但在亚洲却并不多见。

握手表示友好的地域局限性最小。

文化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在选择适当自身行为方。

式的同时,也丢弃那些不适合自己文化环境的东西。

我们在影视画面上,经常可以看到日本女性身着和服跪坐在塌塌米的房间里掩袖轻笑的神态,这种形象也跟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景。

日本跟中国、韩国同属于东方文化,但行为表现上有很大差异。

日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氛围.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

一、建立在谨慎与节制基础上的形体语言金田一舂彦先生曾讲过:“日本人言鼯生活0特微L,主-V第一:注意亍芒c土、话冬耆加圣上之亨5精神南。

这其实明确表明了日本人对语言的心理意识。

松尾芭蕉在他有名的和歌集中“物言之cr唇寒L,秋。

浅析日语语言现象和日本文化

浅析日语语言现象和日本文化

浅析日语语言现象和日本文化【摘要】全球一体化要求各国人民、各个民族加深了解、理解,互相交流需要语言上的沟通,也需要互相熟悉他国的文化等。

日本人的独特思维方式是学日语的人必须了解的,这样才能促进日语水平的提高。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日语的待遇表现、省略、与预期相反的表达和附和语等体现了日本人的特殊文化。

【关键词】待遇语以心传心暧昧附和语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寻求在地球上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道路,各国人民、各个民族更应该互相了解、加深理解。

因此,加深对他国以及他民族的经济、政治的理解十分必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互相了解熟悉他国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文化。

以下将以日语学习为例,从待遇表现、省略、与预期相反的表达和附和语方面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连性。

一、待遇表现所谓待遇表现,又叫“待遇语”,是根据与说话对象或第三者,以及两者之间社会上的、心理上的距离来区别使用的特殊的言语形式。

简言之就是语言交流体现社会交际的心理特征和精神本质。

敬语在语言学上又被定为在“待遇表现(「待遇表現」)”,或者是“待遇语”的一部分。

日语待遇表现的实质和核心是“人际关系”,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际关系的需要,是日本人待遇心理的反映。

广义的待遇表现还包括举止、表情、态度、服饰等其它非语言内容。

待遇表现有如下分类:本文主要以敬语为代表,从一个侧面反映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敬语是日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是“和语”历史沉淀的结晶。

某公司职员A把整个公司当作一个整体、一个大家庭,当直接和自己的上司说话时,职员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对方使用敬语,这是敬语的上下关系。

但是如果另外一个公司的职员B打来电话:“もしもし、社長さん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接电话的绝对不能说“はい、いらっしゃいます。

”必须说“はい、おります。

少しお待ちください。

”这就使敬语中的内外关系的区别。

一个“外”人随着交际时间的延续,也可变成“自己”人。

二、省略现象省略现象是日语的又一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2期(总第96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 inorities (Phil 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No .2Ap r .2006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2 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张海川(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本文介绍了日本人的语言行为的四种特征,同时介绍了伴随这种语言行为特征的审美意识,探讨了产生这些语言行为特征、审美意识的地域环境因素与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日本人;语言行为;审美意识;和谐之美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6)02-0046-02 语言是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产物。

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变化都与其民族和国家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语言和文化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不同的语言直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

所以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并使用这种语言。

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脱离开其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很难把握其精髓的。

日本人语言生活中所见到的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都与日本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紧密的联系。

客观存在反映出日本人独特的语言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意识。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拟就日本人的语言行为与审美意识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言谈中的随声附和日本人之间谈话时,都习惯相互随声附和,点头称是。

也就是说,在日本人会话中,在随声附和的同时,还伴随着点头哈腰等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的频繁使用是日本人交流方式的特点,甚至于在打电话时也不由地点头哈腰。

这种场面常常令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

随声附和在日本人的会话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使会话圆满进行的润滑油。

日本人在会话时,如果听话人保持沉默,不随声附和,说话人就会以为对方没有认真听自己讲话,或是没有听懂自己所说的话,为此而感到心里不安。

因此听话人要及时恰到好处地随声附和几句,以表明自己在洗耳恭听,同时也表示出自己参与会话的积极性,使说话人的谈话能继续下去。

这种共同参与积极配合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是日本人追求和睦的人际关系,增添和谐气氛所特有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是“和”的思想理念造成的一种自发性的合作意识。

另外日本人随声附和,还特别恰到好处。

一般来说,随声附和是在说话人说完一句话后,征求听话人同意或确认时,听话人要迅速及时地附和。

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会话的顺利进行。

过早,会使人误认为不愿意听人家说话;过晚,又会给人一种漫不经心,轻视对方的印象。

两者都会使对方扫兴,有时甚至影响到和睦的人际关系。

如何恰到好处地随声附和,使双方产生共鸣,这也许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一种和谐之美。

二、寡言少语的美德如前所述,日本人之间谈话时,习惯相互自然地随声附和。

然而,日本又是一个喜欢沉默、不善言谈的民族。

据调查,日本人大多数认为沉默是美德,尤其是对男子来说,冷峻是最为理想的形象。

难怪日本电影名星高仓健倍受日本人的欢迎。

日本人喜欢沉默,并视之为一种美德,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版图不大的岛国,这种地理条件使得日本民族在形成过程中,要做到保持各个集团和整个社会结构的内部秩序,抑制自我主张,减少内耗,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和为贵,少说为佳,相互谦让,避免冲突。

只有这样才能有国家的安泰,个人的安稳生活。

因而将沉默作为美德,视之为一种理想的处世哲学。

因为言多必失,会伤和气,而任何人又都不想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以及集团内部的和谐气氛,不愿意惹事生非,被看成为“多嘴乌鸦”、“多事婆”。

于是日本人遇事往往采取沉默寡言的态度,而这样做又反而会被认为是个颇具城府、高深莫测的人。

尤其是在日本政界,更会显示出一种“大智若愚”的风度。

明治大正时期有位叫岛田三郎的政治家,他思维敏捷,口齿伶俐,以在帝国会议上善于雄辩而闻名于世,被人起了个绰号叫为“岛田大谝子”。

据说他之所以未能在政界大有作为,就是因为他在国会上的演说太精彩的缘故。

相反,像西乡隆盛等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因其深沉寡言而受到日本人的仰慕。

另一方面,日本人喜欢沉默寡言,是受古代日本人信仰的影响。

古代日本人认为,语言具有一种神秘的,超人的力量,一旦说了,就会应验;内心的祈祷本身也有应验能力,不必说出口。

这种思想一直残留于现代日本人的思想意识64①收稿日期:2006-01-08作者简介:张海川(1965-),男,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2 中,以致在语言生活中崇尚少说为佳,沉默寡言。

三、以心传心的无言之美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从未受过外来民族的入侵和统治,是一个由单一民族组成使用同一语言的社会。

长期生活在这种与外部隔绝、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的日本人,由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的同一性,形成了对周围的人与事以及外部世界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性,并在人际交往中可以不借助语言,依靠“以心传心”这种日本独特的方式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

人们一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而日本特有的“以心传心”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区别于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无言交际行为”。

因为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群体意识和连带意识,使日本人养成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日本人十分注意观察身处的环境、状况以及他人的意向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的反应,尽量与周围的人保持步调一致。

这种时候,语言的表达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著名小说家司马辽太郎曾说“看之则知之”,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成为一种多余的东西。

事实上,日本人之间常用“以心传心”的无言方式保持着某种默契。

例如:情侣、夫妻之间,“以心传心”,心有灵犀;同事之间,不谋而“和”、“无声胜有声”等等。

这些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美。

传统茶道的雅静亦是如此。

据说日本老幼皆知的诗人土井晚翠,重返久别的仙台,立即应邀讲演。

当他登上讲台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一言未发走下讲台,顿时全场掌声四起。

此后他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名望越来越高。

正因为他的“无声”与广大听众的心灵相撞,闪烁出火花,才赢得了人们的鼓掌。

四、模糊暖昧的余韵之美日本人喜欢表达含蓄,留有余韵。

这使一些初懂日语的人,不知所云,大伤脑筋。

甚至有人抱怨说,日本人说话含糊其辞,没有逻辑。

然而,日本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话模棱两可。

这是因为日本社会的原型是[村],在[村]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之间,对周围的人和事了如指掌,所以没必要将事情说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从尊重对方的立场出发,以所谓“留有余韵”、“模糊暖味”让对方自己去领会判断。

如果对方已心领神会,仍然喋喋不休,不但使对方难堪,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且会影响人际关系,破坏集团内部的和谐氛围。

因此,说话过分直截了当,不符合日本人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有悖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同时日本人的暖昧性,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有时日本人能巧妙地利用语言的暖昧,避免争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另一方面,日本人喜欢含蓄,也有表明自己有修养、有身份的意思。

森本哲郎指出,语言的表达越暖昧,越含蓄,越能显示出自己的品行高雅,深奥玄秘,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在日本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中,十分强调含蓄的表达手法。

吉田兼好等人都主张语言表达的含蓄,留有余韵,不可将事物描写得淋漓尽致。

松尾芭蕉也强调提倡含蓄暖昧的美学。

在传统艺术[歌舞伎]、[能]中,只言片语的台词、对白,确实使人感到深奥莫测,余韵无穷,正是日本古典文学和传统的精髓。

日本人就是从这种朦朦胧胧,深奥莫测的艺术中感受到回味无穷的余韵,体会到情感的和谐。

综上所述,诸如随声附和,寡言少语,“以心传心”以及含蓄暖昧等日本人特有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都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审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纵观整个日本历史,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风格和审美意识,但无不通过其绘画、建筑、文学、艺术等形式体现出一种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

受其影响,在语言行为上即表现为追求“和谐”的语言氛围,创造相对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语言文学及交流时所必须注意和把握的。

参考文献:[1]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语[M ].讲谈社,1980.[2]金田一春彦.日本语の特质[M ].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5.[3]板反元.日本语の表情[M ].讲谈社,1992.[4]会田雄次.日本人の意识[M ].讲谈社1996.[5]野元菊雄.日本人と日本语[M ].筑摩书房,2000.[6]刘岳.日本人的语言心理[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10).责任编辑:徐晓光L i n gu isti c M anner is m and Aestheti c Con sc i ous ness of the JapaneseZhang Hai 2chuanAbstract:The paper intr oduces f our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manneris m of the Japanese and the aesthetic con 2sci ousness accompanied the linguistic manneris m ,and exp l ores regi onal envir on mental fact ors and cul 2tural backgr ound t o p r oduce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manneris m and the aesthetic consci ous 2ness .Key words:The Japanese;linguistic manneris m;aesthetic consci ousness;har moni ous beauty74日本学研究张海川: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