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方案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管理范本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管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c3cbe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5.png)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管理范本1. 概述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管理范本,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确保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 准备工作2.1 设备检查:确保放顶所需要的设备全部齐全、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2.2 施工人员准备: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资质和能力。
3. 调试设备3.1 防止事故:在进行设备调试之前,要先关闭电源,并确保设备处于完全停机状态,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2 验证设备:逐一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 放顶试验: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放顶试验,测试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4. 确定放顶方案4.1 考虑安全性:根据工作面的特点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放顶方案,并根据工作面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4.2 考虑效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放顶作业的时间和顺序,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 确保操作规范5.1 安全操作:在进行放顶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控制性。
5.2 沟通协作:在工作面初次放顶过程中,各施工人员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必要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5.3 监测记录:对放顶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下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提高放顶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6. 检查和维护6.1 检查设备:定期对放顶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6.2 清理工作面:及时清理工作面上的岩石和碎石,保持放顶区域的整洁和平整,以便安全进行下一轮的作业。
6.3 验收评估:在放顶作业结束后,进行验收评估,评估放顶的效果和工作面的稳定性,做好相关记录,为下一次的放顶作业提供依据。
《放顶煤采煤法》课件
![《放顶煤采煤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5d56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b.png)
可持续发展路径
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 可持续发展水平。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实现绿色发展。
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放顶煤采煤法具有高产、高效、安全、低耗等优点,尤其适 用于埋藏稳定、顶板坚硬、底板平整的厚及特厚煤层。
历史与发展
01
起源
放顶煤采煤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一些欧洲国家
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采煤。
02
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采煤工艺的改进,放顶煤采煤法逐渐得到完善和
推广,成为现代采煤工艺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03
放顶煤采煤法实践应用
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矿区采用放顶煤采煤法,通过 合理布置工作面、优化开采参数 ,实现了高效、安全的生产目标 。
案例二
在另一矿区,针对复杂的地质条 件,采用放顶煤采煤法结合其他 辅助技术,成功解决了采煤过程 中的难题。
实践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采煤效率、安全性能、经济效益等。
评估结果
03
现状与趋势
目前,放顶煤采煤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未来随着环境保
护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开采技术的进步,放顶煤采煤法将继续向着高效、
环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适用条件
适用煤层厚度
放顶煤采煤法适用于厚度在6m以 上的煤层,特别是那些层理发育 、易于破碎的煤层。
适用地质条件
该方法适用于埋藏稳定、顶板坚硬 、底板平整的煤层,同时要求煤层 的地质构造简单、瓦斯含量低。
综采放顶煤
![综采放顶煤](https://img.taocdn.com/s3/m/caaec37e0066f5335a8121c2.png)
一采煤工艺一、回采工艺1、回采工艺流程割煤—→伸前探梁—→移前溜—→移架—→放顶煤—→移后溜2、进刀与割煤正常情况下,完成一个循环后将机头(尾)刮板推进煤壁,推进刮板长度为30m左右;然后采煤机斜切进刀割通三角煤,并清扫干净三角煤段浮煤,调整前部刮板,使采煤机平行于煤壁;调整采煤机方向和前后滚筒高度,开始割煤循环作业。
此种进刀方法也可在上一班完成作业后,停采煤机时直接将采煤机头斜切进刀,以便下一班接班后便可开始割煤。
3、装、运煤由采煤机螺旋滚筒配合挡煤板将落煤装入刮板输顺机,经转载机、皮带运输机、南皮带下山皮带运输机进入煤库,再经主皮带运输机运出地面,铲煤板装余煤,架间浮煤人工清理至刮板输顺机,浮煤每个循环清扫一次,推移输送机后,由清扫浮煤工逐架清扫至工作面运输机内。
4、拉架拉架滞后采煤机滚筒3~5m,移架时先收前探梁和护帮侧板及侧护板,降架幅度不宜过大,能够满足移架即可;当顶板破碎时,应采用带压移架方式,移架必须做到降一架,移一架,移过后及时升起并打开前探梁护帮板,支架升起后必须接顶严实,达到设计初撑力,同时将支架调整移成一条直线并伸出侧护板。
支架支柱中心距偏差不得超过±100mm,以保证支架的切顶性能。
5、移前溜按从下(上)向上(下)的顺序分段拉后溜。
工作面前部刮板输送机的推移溜是以支架为支承。
由支架推移千斤顶(拉后溜千斤顶)整体推移,推移输送机必须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15m,移溜时溜槽在水平方向的弯曲度不的大于3°,且每段的推移千斤必须保证三个同时工作,以免损坏千斤。
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左右,移到位的输送机必须达到平、直、稳,同时操作手把打至零位。
6、放顶煤工作面采用每割一刀煤放一次顶煤的作业形式。
滞后移架3~5m放顶煤,放顶煤采用单轮间隔顺序放煤的方法。
两人相距5架支架进行。
即第一人放3#、5#、7#奇数架,第二人放4#、6#、8#偶数架;上下端头3架支架不允许放顶煤。
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c5c8c3bb68a98270fefa06.png)
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
高位放顶煤单输送机液压支架(平顶山、辽源、 潞安)
(3125~4025) 3125~3550 290~330 (1605)1175~2075(2105)
1450
1600~2600 40
Ф1250 60 35
900
10
140 600 286
630 47
1460 2590(2450)
一般大于1000m, 加中切眼后,已加大到 2000m以上。 简易放顶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长度不应小于 600 800m。 加大工作面长度,可减少搬家次数,减少初 采和末采损失
3其它
煤层厚度: 一次采出厚度以5~12m为佳 顶煤厚度过小架前易超前冒顶,增大含矸率。 煤层太厚将使顶煤破碎不充分。
其它 机采高度:支架的稳定性、通风断面 一般重型支架放顶煤面采高在2.5m,煤质中硬 以上,采高可达2 . 8~3 . 0m。
•割煤:双向割煤,端头自开缺口斜切进刀, 斜切进刀长度不小于30m,截深0.8m。 移架:及时支护方式,移架滞后煤机后滚筒
3 ~ 9m,追机作业。
放顶煤工艺过程
推前溜:在移架后顺序推移前部运输机,滞后 移 架 10 ~ 15m 左 右 , 其 弯 曲 段 长 度 不 得 小 于 30m,推移步距为0.8m,严禁相向操作。推溜 后溜子必须保持平、直。
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原则:一个班内要将顶煤放完 一个班内将顶煤放完为原则确定的工作面长度
l n T B
t
式中:l — 采面长度,m;n — 同时放煤的支架数,n 3; T— 每班工作时间,min; t —每架支架放煤所需时间,min; B—支架宽,m; — 班工作时间利用率。 T、B、n —视为常数。
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
![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6143a1f121dd36a32d8261.png)
y
2、顶煤放出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顶煤放出的形态、纯煤放出量、煤岩 分界线主要受顶煤的垮落角、放煤口到顶 煤垮落的水平距离、顶煤的厚度和放出体 轴偏听偏角四个因素的制约。在这四个因 素的制约下,放出体固定帮的方向发生偏 转,形成偏转椭球缺。如图7-10
该椭球体符合三项主要特征: ①放出体形状为一近似椭球体。 ②放出体被放出的过程中,其表面仍保近 似椭球状,最后其表面上颗粒点同时被 放出。 ③移动椭球体表面上各颗粒点的高度相关 系数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c)
4、预采中分层放顶煤
二、按放顶煤采煤工艺及相应设备分类
1、按采煤工艺分: 滑移顶梁液压支架铺顶网 炮采放顶煤开采 单体液压支柱配Π 型钢梁 铺顶网 普采放顶煤开采 综采放顶煤开采 综采放顶煤 综采轻型支架放顶煤 简易放顶煤
1、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 按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放煤囗及位置,分: 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不充分碎裂体, 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较充分, 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冒落放出 按放顶煤面输送机数目,分: 单输送机 双输送机
1450
Ф1250
10
600
140 286
60 35
630
47 2590(2450)
1460
图7-3
YFY3000—16/26型放顶煤液压支架
900
2)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1 2 2567 3 4
单位: mm
5
29 00
6
7 8
1900-2800
13
12
11
10
9
图7-4 架
FYS3000-19/28型放顶煤支
2、 预采顶分层顶网下放顶煤
特点:(1)顶层,23m,只采不放;铺网。 (2)下层采面:采、放。 适用: 12 14m煤层,需人工放顶的,抽放瓦 斯的缓斜煤层。
3-6放顶煤采煤法
![3-6放顶煤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2a4fa71a37f111f1855b61.png)
第十三章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法第一节基本特点及类型一、放顶煤采煤法基本特点放顶煤采煤法就是在开采厚煤层时,沿煤层(或分段)底部布置一个采高2~3m的长壁工作面,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进行回采,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方法使支架第二节放顶煤开采的支护设备一、放顶煤液压支架分类按支架支护方式:掩护式、支掩式、支撑式、简易式。
窗口位置:高、中、低三种放煤支架形式2、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支架双输送机运煤,在掩护梁上开放煤口,中位放煤的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优点:支架稳定性和密封性好,后输送机放煤空间大;缺点:后绞点位置较高,丢煤多、煤尘较大,端头维护复杂。
缺点:该支架的稳定性差。
4、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单摆杆式单铰接式b主要特点是:(1)支架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便于拆装运输。
(2)支架空间较大,便于清理浮煤和拆装检修后部输送机。
(3)支架稳定性好,造价低。
(4)单铰接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和端面积是及时支护能力,能较好地解决“三软”煤层和较薄的厚煤层综放开采和端面易冒落的问题。
适用范围:(1)煤层f<2.5,来压不明显,厚度3~8m,倾角<25°。
(2)工作面尺寸较小,断层较多,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
(3)边角煤或煤柱开采,厚度变化较大,较薄厚煤层。
第三节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及顶煤破碎机理一、岩层活动及矿压显现特点放顶煤开采时,由于煤层一次采出厚度的增大,直接顶的垮落高度成倍增加,可达采出煤层厚度的2.0~2.5倍,其中1.0~1.2倍范围内的直接顶为不规则垮落带,而在上位直接顶中则形成某各临时性“小结构”,其活动可对采场造成明显影响。
综放采场上方仍可形成稳定的“砌体梁”式基本顶结构,但其形成的位置远离采场。
综采工作面顶板结构上位直接顶中可形成“半拱”式小结构,并与其上的“砌体梁”结构相结合,共同构成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的基本形式。
特点:由于松软顶煤的参与,综放支架阻力通常不大于分层开采支架阻力;综放基本顶初次来压与分层开采相比步距增大,一般可达50m以上;周期来压步距相对减少,约为其初次来压步距的三分之一。
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
![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a686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8.png)
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一、引言随着煤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煤矿开采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
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是近年来煤矿采煤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就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概述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指的是在煤矿综采工作面进行采煤的将顶煤进行开采的一种综采技术。
与传统的采煤工艺相比,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煤矿企业的青睐。
三、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的技术要点1. 采煤机选择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的关键是采煤机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采煤机可供选择,包括煤炭割高机、煤炭割头管机等。
在选择采煤机时,需要考虑到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包括岩性、顶板稳定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采煤机是确保工艺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2. 顶板支护在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中,顶板的支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采用合适的顶板支护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顶板的垮落风险,保证采煤作业的顺利进行。
目前在顶板支护技术上,煤矿企业普遍采用的是锚杆支护、锚索支护等技术。
3. 综采和放顶煤协同作业在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中,综采和放顶煤需要进行协同作业。
这就要求对综采和放顶煤的作业面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确保两者能够互不干扰地进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4. 安全生产管理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是一个高风险的作业,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工作面的管理上,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工作面操作的安全性。
四、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的应用现状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在国内煤矿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经有很多煤矿企业在综采工作面进行放顶煤的开采,效果显著。
在应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煤矿的采煤效率,还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矿井事故的发生。
五、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的发展趋势随着煤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规范
![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8cc3198e518964bce847c06.png)
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规范前言一、矿井概况简述矿井地理位置、交通、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生产规模、服务年限、证照等基本情况。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2、《山西省放顶煤开采工作面设计审批和验收工作方案》(晋煤安发〔2014〕286号);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晋煤安发〔2009〕118号);4、矿井地质报告、初步设计、采区设计、安全专篇及其批复文件;5、矿井瓦斯抽放、防灭火、防治水专项设计及其批复文件;6、矿井采掘抽衔接计划;7、其它有关依据。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特点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第一章矿井和采(盘)区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矿井四邻关系(附插图)、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区划分、开采现状及生产系统(通风、排水、提升、运输、供电、监测监控等)。
第二节采(盘)区概况一、采(盘)区在井田中的位置(附插图);二、采(盘)区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三、采(盘)区巷道的布置及装备情况,采(盘)区生产系统。
第三节地质特征一、矿井基本地质情况(含煤地层、构造、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煤质、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地温、地压等开采技术条件);二、邻近老窑及采空区积水、积气情况;三、采(盘)区煤层及构造揭露情况、采(盘)区水文地质条件;四、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数据、煤层强度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第二章回采工作面布置及采煤方法第一节放顶煤工作面基本情况介绍一、放顶煤工作面井上下位置及对应地表情况;二、工作面参数、开采安全技术条件(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三、工作面煤层厚度、倾角、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等;四、工作面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断裂及陷落柱的导水性分析、水害评价(依据各种勘探成果,包括钻探、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勘等);五、工作面保护煤柱的计算和留设。
放顶煤综采工艺
![放顶煤综采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bf73c4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9.png)
❖ “三平”:刮板输送机槽接口要平,电动机和减速 器底座要平,对轮中心接触要平;
❖ “三直”:机头、刮板输送机槽和机尾要直,电 动机和减速器的轴中心要直,大小链轮要直;
❖ “一稳”:整部刮板输送机要安设平稳,开动时不 摇摆:
❖ “二齐全”:刮板要齐全,链环螺丝要齐全;
❖ (3)当有大块煤卡在放煤口影响放煤时,要 反复动作回转梁,使大块煤破碎;当发现矸 石时,应及时将回转梁伸出,防止矸石混入 煤中。
❖ (4)严格执行"见矸关口"的原则。
25
❖ 5.放煤工艺说明
❖ 放煤步距一般为“一刀一放”或“两刀一放”。
❖ 放煤方式一般采用单轮间隔顺序放煤、两轮相邻顺 序放煤或两轮顺序放煤等。放煤工一般分成两组, 每组1人。当采用单轮间隔顺序放煤时,两个放煤 工一般相距五架支架,第一个人放偶数(4#、6#、 8#……)第二个人放奇数(5#、7#、9#……),放 煤顺序由运输机头部(尾部)向尾部(头部)进行; 当采用两轮相邻顺序放煤时,前面一人先放煤,后 面一人重复放煤;当采用两轮顺序放煤时,一组在 工作面前半部放煤,另一组在工作面后半部放煤, 两组放煤工分别从头、尾开始向工作面中部放煤, 然后再从工作面中部向工作面头、尾放煤。
10
❖ 2.关键点:及时移架,保证移架到位,工作 面支架成一条直线,并与顶板接触紧密,达 到初撑力要求。
❖ 3.关键环节:降柱、移架、调架。
❖ 4.操作流程:
❖ 准备、检查和处理 → 上下各1组支架的推 溜阀片扳到推溜位置 → 收回伸缩梁、护 帮板、侧护板 → 降低前探梁 → 降柱 → 移支架 → 调架 → 升柱同时调整 平衡千斤顶 → 伸出伸缩梁护帮板 → 各操作手把打到“零”位
辉坡煤业3205放顶煤设计8.8出
![辉坡煤业3205放顶煤设计8.8出](https://img.taocdn.com/s3/m/0e9ceeae284ac850ad02426e.png)
山西襄矿辉坡煤业有限公司二采区3205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汇报材料二O一四年九月山西襄矿辉坡煤业有限公司二采区3205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汇报材料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我现将山西襄矿辉坡煤业二采区3205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望指正。
一、矿井基本概况山西襄矿辉坡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襄矿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该矿井批准开采3号—15号煤层,生产规模45万t/a,井田面积2.4888km2,开采标高+870m~+520m。
该矿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采用单水平开采3号煤层,水平标高为+779.8m。
井田内共有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三个井筒。
现开采3号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矿全井田范围内共划分二个采区,分别为一、二采区。
一采区已回采完毕,目前在二采区进行采掘作业。
二、采区概况二采区位于井田北部,西部、北部均与井田边界相接,东与二采区三条采区巷相接,南与一采区采空区相接。
划定二采区区域范围内面积为0.3562km2,煤层平均厚度为 5.6m。
估算二采区工业资源/储量为281.3万t。
计算二采区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143.3万t,二采区服务年限为2.27a。
二采区沿南北方向布置回风巷、运输巷、轨道巷三条巷道。
采区运输巷、采区轨道巷道均沿煤层底板布置,采区回风巷沿煤层顶板布置。
三、3205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基本情况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布置,由西向东推进,北临井田边界保护煤柱,南部为3203采空区,西部为井田边界保护煤柱,东部为皮带、轨道、回风三条大巷。
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580m~+625m,地面标高为+980m~+1001m。
煤层平均厚度为5.6m,倾角为3~12°,平均倾角为6°。
共含2层夹矸,厚度分别为0.01m、0.09m,煤层结构属较简单类型。
工作面切眼长度为120m,工作面沿推进方向设计长度316m,可采长度为286m。
煤矿采煤规程(放顶煤)
![煤矿采煤规程(放顶煤)](https://img.taocdn.com/s3/m/cbbeff1d227916888486d769.png)
第一章矿井概况矿井位于宁阳县堽城镇境内,开采范围由采矿许可证12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为界,截至2010年底保有资源储量333.7万吨,可采储量166.8万吨,服务年限9.3年。
矿井现采用一对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主斜井提升煤矸和材料及设备,副斜井安装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水平大巷采用蓄电池机车运输。
矿井按照设计要求现共布置3个掘进工作面、1个回采工作面,即主副下山联络巷、3100采区回风下山、-110m辅助水平水仓、3102采煤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使用悬移支架支护顶板,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加固,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自2008年11月实施技改,于2010年12月13日由技改矿井变为生产矿井,生产能力由6万吨/年变更为12万吨/年。
一、提升系统主斜井安装JTP-1.6型矿用提升绞车一部,电动机功率130KW,采用串车1吨U型矿车,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和设备提升任务。
副斜井安装架空乘人装置,担负人员上下井任务;以上两井筒提升各类保护装置齐全,正常使用安全有效,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副斜井进风,立井回风。
主要通风机房安装两台4-72-11No16B型离心式通风机,1台工作,1台备用;矿井进风量为1769m3/min,总回风量1788m3/min,负压780Pa,等积孔1.3m²。
三、排水系统-26m水平中央水泵房安设3台200D43³3排水泵,配用YB315M2-4型160kw防爆电动机,水泵扬程136m,流量288m3/h。
敷设排水管Ф219mm无缝钢管2趟,沿主井筒直排地面,水仓容积为1520m3。
-26m标高以上的水被开采16.17层煤时使用的总回风巷截住,沿水沟流入-26m水平水仓,涌水量18 m3/h。
-26m水平以下的水经采空区底板流入到下部采空区。
为抽排16、17煤采空区内的积水,在-55m标高两井筒之间设立了辅助泵房,泵房内安设1台DA1-150³7型水泵,配YB315M—2型132kw防爆电动机,水泵扬程191m,流量162m3/h,沿副井直排地面;安设2台DA1-150³3型水泵配YB250M-2型55kw防爆电动机,扬程81米,敷设两趟排水管Ф159无缝钢管沿暗斜井至-26m水平,水仓容积960m3。
煤矿开采-放顶煤采煤
![煤矿开采-放顶煤采煤](https://img.taocdn.com/s3/m/f1a7a1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a.png)
目录
• 放顶煤采煤技术概述 • 放顶煤采煤方法 • 放顶煤采煤工艺流程 • 放顶煤采煤技术优势与挑战 • 安全注意事项 • 未来展望
01 放顶煤采煤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放顶煤采煤是一种开采厚煤层的采煤方法,通过在煤层底部布置一个长壁工作 面,利用矿山压力或辅助松动技术,使支架上方的顶煤破碎成散体后由支架后 方或上方回收。
总结词
倾斜分段放顶煤采煤法是一种适用于开采倾斜煤层的放顶煤采煤方法。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将工作面分成若干个倾斜分段,在分段内自上而下进行开采。通过利用 重力或机械力将煤层放出,实现采煤作业。倾斜分段放顶煤采煤法适用于开采厚 度较大、倾角较大、硬度适中的煤层。
倾斜分层放顶煤采煤法
总结词
倾斜分层放顶煤采煤法是一种适用于开采较厚煤层的放顶煤采煤方法。
新型支护材料
研究新型支护材料,提高工作面支护效果,保障 作业安全。
3
瓦斯治理技术
加强瓦斯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降低瓦斯事故 风险。
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采煤装备
推广应用智能化采煤装备,提高采煤作业自动化水平。
远程监控与调度
建立远程监控与调度系统,实时监测采煤作业情况,优化生产组织。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采煤作业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 供支持。
培训效果评估
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 问题。
安全设备配置
设备清单
01
根据放顶煤采煤的工艺要求,列出所需的安全设备清单,包括
但不限于安全帽、手套、矿灯、自救器等。
设备维护
02
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提纲
![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9e8341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a.png)
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提纲
1.引言
顶煤开采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提高煤
炭采收率,优化煤炭采选工艺流程,降低煤炭开采成本,提高安全
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顶煤开采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工
作面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顶煤开采工作面方案设计的内容、原则、流程等方面进行探究。
2.工作面方案设计的内容
(1)地质条件分析:对矿区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
煤层走向、倾角、厚度、断层、岩浆岩等地质条件及其对采矿的影响。
(2)选煤机选择和排布:根据地质条件及矿区的采煤机具
种类和数量确定采掘方式,并确定采掘工作面及采掘机械设备的排
布方案。
(3)采煤工艺选择及设计:根据煤炭性质、采煤机类型、
采掘工艺及采掘面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采煤工艺方案、采煤流
程及机具配置方案等内容。
(4)工作面排水方案:制定合理的工作面排水计划,根据
水文地质条件及排水流量,选择合适的排水设备和排水方式。
(5)通风方案:制定合理的通风方案,根据采取的采煤方式、工作面长度、采高、工作面的气压等因素进行通风计算,并保
证风量、风速合适,降低瓦斯浓度,维持工作面环境安全。
1。
放顶煤开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放顶煤开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248a4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b.png)
放顶煤开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1—放顶煤开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放顶煤开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放顶煤开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井工煤矿放顶煤开采的适用条件、支架选型、开采设计、生产工艺、巷道围岩控制、顶板管理与瓦斯、自然发火、粉尘、水害的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中的煤炭生产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MT/T 815-1999 放顶煤液压支架技术条件AQ 1020-2006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 1026-200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3 术语与定义3、1 放顶煤开采 top coal caving借助于外力与在煤体自身重力作用下,将采煤工作面上方的煤层由支架后方或上方的“放煤窗口”放出,并由刮板运输机运出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称为放顶煤开采。
3、2 放顶煤支架 top coal caving support具有“放煤窗口”特殊结构、可用于放顶煤开采的采煤工作面支架,称为放顶煤支架。
3、3 采放比 mining and caving rate采用放顶煤开采方法时,工作面直接开采的煤层高度与放顶煤开采的顶煤高度之比,称为采放比。
—3—3、4 放煤步距 caving step interval采用放顶煤开采方法时,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两次放煤的间距,称为放煤步距。
3、5 顶煤放出率 top coal recovery rate采用放顶煤开采方法时,放出顶煤的重量占顶煤总重量的比值,称为顶煤放出率。
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0d59e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f.png)
放顶煤采煤法:具有掘进率低、效率高、适应性强及易于实现高产等明显优势,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艺过程如下: 在沿煤层或分段底部布置的综采工作面中, 采煤机割煤后, 液压支架及时支护并移到新的位置。
推移工作面前部输送机至煤帮。
此后, 操作后部输送机专用千斤顶, 将后部输送机相应前移。
这样, 采过1~3刀后, 按规定的放煤工艺要求, 打开放煤窗口, 放出已破碎的煤炭, 待放出煤炭中的矸石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 及时关闭放煤口, 完成上述采放全部工序为一个采煤工艺循环。
1、放顶煤采煤法的几种分类方法:按采面工艺:炮采放顶煤开采普采放顶煤开采综采放顶煤开采按液压支架结构类型及输送机数目:单输送机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双输送机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按放煤口及其位置: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按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缓倾斜特厚煤层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特点:沿煤层底板布置工作面, 一次采出煤层的全部厚度。
适用条件: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厚度6~12m的缓倾斜厚煤层, 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
缓倾斜特厚煤层预采顶分层放顶煤开采特点:首先将煤层顶板布置一个普通长壁工作面(顶层开采), 而后沿底板布置放顶煤工作面, 将两个工作面之间的顶煤放出。
适用条件:这样方法一般适用于厚度大于12m, 直接顶板坚硬或煤层瓦斯含量高需要预先排放瓦斯的缓倾斜煤层。
某些矿区由于已形成的开采条件, 需在顶分层已开采的条件下进行放顶煤层开采, 如兖州鲍店矿、徐州三河尖矿等已成功地进行了下分层放顶煤开采,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缓倾斜特厚煤层预采中分层放顶煤开采特点:中分层采面只采中分层, 上顶煤冒落不放, 堆积于采空区。
下分层采面:采底层煤, 放顶煤问题: 煤松易发火适用条件: 厚度为8~12m的煤层缓倾斜特厚煤层倾斜分段放顶煤开采特点:当煤层厚度超过15m~20m以上时, 可自煤层顶板至底板将煤层分为8~10m的分段, 依次进行放顶煤开采适用条件: 厚度大于15m的缓倾斜煤层。
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eff884647d27284a735117.png)
2020/8/31
预采中分层顶煤采煤法
1
整层开采顶煤采煤法
2020/8/31
分段放顶煤采煤法
2
2020/8/31
3
(a)
(b)
(c)
a放煤步距大,顶煤放不出,煤损大; c放煤步距小, 煤矸混杂,煤质差。
放煤步距太大:顶板方向的矸 石先于采空区后方的煤达到 放煤口,2020/8关/31 口,顶煤放不出
+1690
+1690 10
ⅠⅠ
6 4 +1700
8
12 +1690
9 11
+1700
5 3 +1650
1-主斜井,2-副斜井,3-1650运输大巷,4-1700回风大巷, 5-1650运输石门, 6-1700回风石门,7-开切眼,8-区段运 输巷,9-区段回风巷,10-进风斜巷,11-溜煤眼,12-回风 斜巷
2020/8/31
7
4)煤损大:比分层开采多10%以上; 5)易发火,易自燃; 6)瓦斯隐患较大,要求管理严格;
瓦斯聚积:顶煤空间聚积瓦斯。当顶板垮落、硬岩块摩擦冲击,火星—— 爆炸; 7)煤尘大:比分层采高1 2倍以上。10001200毫克 / m3
2020/8/31
8
适用条件: 1) 煤层厚度:M = 5 12m为佳,过小易超前冒顶,过大破坏不充分。 2)煤层的可放性:煤质松软,层理节理发育。 煤质中硬,f2最好。 个别f = 3.1 3.9,层理节理发育亦可。 3)煤层倾角:不宜太大,缓倾斜煤层中一般<15 o,太大影响支架的稳定性,25 o
• 3 设计生产能力3.OMt/a及以上的矿井,条件适 宜,应采用先进成套综采设备,设计高产高效采 煤工作面。
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93ba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3.png)
放顶煤采煤法放顶煤采煤法放顶煤采煤法是在开采厚煤层时,沿煤层的底板或煤层某一厚度范围内的底部布置一个采高为2~3m 的采煤工作面,用综合机械化方式进行回采,用综合机械化方式进行回采,利用矿山压力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松动爆破等方法,的作用或辅以松动爆破等方法,使顶煤破碎成散体后,使顶煤破碎成散体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的“放煤窗口”放出,并由刮板运输机运出工作面。
放顶煤采煤法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及设备布置示意图工艺特点一、顶煤裂碎原理及措施1、裂碎过程:支承压力的作用,煤壁前方的煤体变形,位移,破坏。
当支架移到时,应力降低,能量释放,经过支架几次反复支撑,煤进一步破碎成易通过窗口的破碎体。
破碎成易通过窗口的破碎体。
2、措施:关键是反复支承次数n 对破碎的影响。
对破碎的影响。
n=L/B n=L/B,, L L:顶梁的长度;:顶梁的长度;:顶梁的长度;B B B :截深;:截深;:截深;煤易碎时,煤易碎时,n n 取小值,否则取大值。
取小值,否则取大值。
二、顶煤放出规律1、椭球体假说、椭球体假说根据放矿理论,矿石从采场内是按近似椭球体形状流出来的,即原来所占的空间为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在放矿过程中形成的椭球体叫放出椭球体,图中1所示;停止扩展最终形成的椭球体为松动椭球体3;放矿后形成漏斗2和移动漏斗4。
图12、参数关系、参数关系((参见图1)b1=0.5b1=0.5((0.250.25~~0.30.3))hH=H=((2.22.2~~2.62.6))h3、放煤效果、放煤效果图2两个放煤口的距离l l 大,即大,即l>2b1 l>2b1 时,放煤有余煤留下,图中阴影部分;时,放煤有余煤留下,图中阴影部分;当l<b1 l<b1 时,有矸石混入。
所以,时,有矸石混入。
所以,时,有矸石混入。
所以,l l l 值的确定很重要。
值的确定很重要。
值的确定很重要。
4、实际情况、实际情况顶煤放出的实际形态由于松散碎煤有限,放出体前方的煤体破碎不充分,后方的采空区有垮落的矸石,椭球体长轴偏向采空区,图7-117-11,, 区,煤暂时放不出来,为停滞区,区, 区,放不出来,为死角区,区,放不出来,为死角区, 区和区和 区,极不稳定,混矸石。
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b1f23343323968011c924f.png)
阳泉一矿实例:放煤步距与采出率和含矸率的关系
放煤步距(m) 采出率(%)
0.5 0.6
含矸率(%)
备注
打开放煤口即 有矸石混杂
1.0 1.2
1.5 1.8 2.0 2.4
86.5
72.93 70.48
11.45
12.27 16.99
3、放煤方式
放煤方式: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
三角煤损失 适用:煤软
端头损失:端部2 3架不放顶煤,保护出口。
此损失与采面长度成反比。 放顶工艺(脊背煤损)损失
采面泼洒损失
§7.5 综采放顶煤长壁采煤法的应用
一、综采放顶煤与厚煤层分层开采对比:
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单产高,效率高
兖州矿区综放面产量已超过500万t/a 巷道少,系统简单 对煤层厚度变化适应性强 经济效益好 减少了巷道掘进费、维护费 、分层开采的设 备占用费、材料消耗费 ,工作面安装费和工作 面拆迁费,工资。
将厚煤层分为若干分层,H1 = H2 大于68 m ,一般10 m ; 自上而下依次回采各分层,采放; 以下各分层均采、放; 工艺 — 多用综放。 适用:M 12m 例如:南斯拉夫维林基矿开采了厚80150 m的褐 煤 我国石炭井矿区开采厚20m以上的煤层
放顶煤采煤的基本类型
T、B、n —视为常数。
一般工作面长度>150m, 高产高效工作面长度达200m, 国内最长的工作面达270 m。 兴隆庄:302m; 济三矿:280m; 东滩:200m
工作面长度计算实例: 阳泉一矿:M=6. 5m,顶煤4m,平均每架 放煤 t =5 7min,取n=2, B=1.6m, T. = 5h 得:l =135 190m 平一矿:M=7 9m, 顶煤5 6m, t = 8min , T.=5h 则: l= 96m。实际采面长87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10采煤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登封市宏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OO九年七月11110采煤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我矿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管理,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等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11110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
1、编制依据、原则及要求设计根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回采地质说明书和开采技术资料为依据,以保证安全生产为前提,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技术管理规定,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2、放顶煤开采设计2.1 工作面简况矿井采用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由于三个立井均位于井田西北部,且中东部采区的采空区面积大,故矿井分前后期开采,前期以开采西北部采区为主,后期开采东翼采区,前期利用原宏鑫矿的主井作为技改主井,直径1 / 893.8m,井深142m,采用双箕斗提升,并安装梯子间作为安全出口。
原宏鑫煤矿的风井作为技改副井,直径2.6m,井深138m,采用单罐笼提升。
原宏鑫煤矿的副井为作技改风井,直径2.4m,井深128m,安装梯子间作为矿井另一安全出口。
主、副井之间由轨道运输巷连通,主、副井通过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分别与风井连通,形成完整的运输、通风系统。
井下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井田划分为:中部上山采区、东部下山采区。
首采区为中部上山采区,二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煤层厚度1.96-13.171m,平均厚度7.25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首采11110工作面位于副井南部,开采水平标高在+260-+280M之间,工作面走向长度60m,工作面长度60m。
2.1.1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11110首采工作面位于副井南部,系首采区中部上山采区,其它相邻采面还未开采。
2.1.2地形地物为低山丘陵地形。
区内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标高为336.0m,最低海拔标高为268.0m,相对高差68.0m。
地面冲沟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迳流和排泄。
全区被黄土覆盖,有树木,本区地表水系不发育。
采掘将2 / 89造成地面塌陷或产生裂隙,但村庄及建筑物已搬迁,对回采无影响。
2.1.3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2.1.3.1工作面倾斜长度60m,工作面走向长度60m,工作面煤层倾角伪倾角平均为8°,每天三班作业,循环进度为1m。
正规循环率70%,月循环21个,原煤容重为1.35t/m。
32.1.3.2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2.1.3.2.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之嵩箕构造区的篙箕断隆南部颍阳-芦店向斜南翼。
区域地层划分属华北地层区嵩箕小区,主要发育地层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三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和二叠系为主要含煤地层。
本区及周围无岩浆岩。
区域构造形态为一轴向近东西向-北东向的向斜构造<颍阳-芦店向斜),断裂构造较发育,以正断层为主,主要有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
区域矿床以煤矿床为主,局部发育铝土矿、石灰岩等矿床。
区域主要可采煤层为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煤层,13 / 89为层位稳定、全区普遍可采的中厚-厚煤层;下石盒子组的五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
32.1.3.2.2矿区地质区内基岩大部被第四系覆盖,仅在矿区西部及北部有零星出露。
据钻孔揭露,发育地层有寒武系上统<∈>、3奥陶系中统<O)、石炭系中上统<C)、二叠系<P)2+32和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2.1.3.2.2.1 寒武系上统<∈)3以灰色、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含少量燧石团块,底部夹薄层灰岩,矿区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1.62m。
2.1.3.2.2.2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m)2为煤系地层沉积基底,在区外南北两侧有零星出露。
以浅灰色石灰岩为主,隐晶质结构,局部还夹泥质灰岩及薄层泥岩,上部具溶蚀现象及缝合线,下部夹角砾状灰岩。
本组厚38.22m。
2.1.3.2.2.3 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b)2在区外南北两侧有零星出露,以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为4 / 89主,局部为铝土矿,具鲕状和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及团块,局部呈层状出现。
在HG曲线上呈下低上高的异常反映,主要是该组地层中镓元素含量较高所致。
该层铝土质泥岩是对比一煤层的主要标志层。
本组厚度为4.00m以滨1海泻湖相沉积为主。
本溪组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t)3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厚56.50m,平均69.99m。
共含煤7层,仅底部的一煤层为1局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
依据其岩性组合和沉积特征可分为三段。
①下部灰岩段自太原组底界至L石灰岩顶界,厚度为21.20m。
主要4由灰-深灰色石灰岩、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石灰岩4层<L-L),常合并为1~2层,中夹泥岩或砂质泥41岩薄层,具燧石团块和黄铁矿结核,含蜓类、介形类、海百合、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其碎屑,其中L石灰岩特征明1显,在DLW曲线上异常挺拔直立,宽大圆滑,为本区一良好标志层,局部与L石灰岩合并,厚度为3.79~15.00m,25 / 89平均11.21m。
本段含煤3层<一、一、一、),其中一1134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一、一煤层不可采,该段石灰岩43与泥岩和煤层DLW曲线呈高低相间,曲线组合形态似“高山峡谷”状,为区内主要物性标志层。
②中部碎屑岩段自L石灰岩顶界至L石灰岩底界,厚度22.50m。
由深74灰色中细粒砂岩<俗称胡石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薄层石灰岩<L、L)及煤层<一、一、一6655),煤层均不可采。
泥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和黄铁矿结7核,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砂岩以石英为主,呈正粒序,为区内辅助标志层。
③上部灰岩段自L灰岩底至L石灰岩<局部为菱铁质泥岩)顶界面。
97厚度为12.80m。
以深灰-灰色石灰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
该段含石灰岩3层<L、L、87L),石灰岩具方解石脉和少量黄铁矿结核,含蜓类植物9化石。
其中L石灰岩厚3.13-4.65m,平均3.95m,发育稳8定,特征明显,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L石灰岩不稳9定,常相变为菱铁质泥岩,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标志层。
含煤1层<一),不可采。
86 / 89据太原组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及生物组合规律,在晚石炭世,本区为滨海地带,上段和下段的碳酸盐建造,标志着开阔的陆表海环境,中段的碎屑岩沉积则为海水动荡退出时形成的海湾潮坪环境,薄煤层则反映短期的泥炭沼泽组,沉积旋回显示海陆交替环境。
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
2.1.3.2.2.4 二叠系<P)本区二叠系保留厚度为162.68m,分为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共含煤2层,其中二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1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
<1)下统山西组<Psh)1自L石灰岩<局部相变为菱铁质泥岩)顶至砂锅窑砂岩9底,厚75.00m。
为一套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砂岩为主组成的含煤地层,即二煤组。
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四段。
①二煤段1自L石灰岩<局部相变为菱铁质泥岩)顶至大占砂岩9<S>底,厚度为20.00m。
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d砂岩、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具水平层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含菱铁质结核和黄铁矿散晶,富含植物根部7 / 89化石及有机质条带。
本段上部的二煤层,为全区普遍可采1煤层。
②大占砂岩段自大占砂岩段<S)底至香炭砂岩<S)底,厚度为xd26.00m。
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煤1层<二),不可采。
下部为本区标志层之一的大占砂2岩<S),厚5.32-15.95m,平均10.38m,为深灰、灰色d细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层面含丰富的白云母碎片和炭屑,物性特征明显,在DLW曲线上呈中高阻反映,是对比二煤层的重要标志层。
泥岩和砂质泥岩具1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含大量植物化石及碎片。
③香炭砂岩段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中细粒砂岩组成。
下部为香炭砂岩<S),厚0-13.85m,平均5.94m,为中x细粒砂岩,局部为粗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层面含白云母片和炭质薄膜,可见重矿物包体,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
本段厚18.00m。
④小紫泥岩段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顶部泥岩含铝质,具紫斑及菱铁质鲕粒,俗称小紫泥岩,为本区8 / 89一辅助标志层。
本段厚11.00m。
山西组底部为大面积稳定的潮坪沉积,向上演变为泻湖沉积,中、上部则以三角洲沉积为主。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组在区内仅仅保留下部三煤组,厚度为厚90.95-112.20m,平均101.58m,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
底部为细中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岩S),厚5.14-sh12.40m,平均8.71m,含黑色泥岩包体和泥岩条带,局部见石英细砾,硅钙质胶结,交错层理,在DLW曲线上呈高阻反映,HGG、HG曲线上呈高密度、低伽玛值反映,特征明显,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的分界标志层。
下部为浅灰-紫灰色铝土质泥岩<俗称M村泥岩),具鲕状结构,鲕粒成分为菱铁质,易于辨认,为本区辅助标志层。
中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含少量植物化石及菱铁质鲕粒。
三煤组以三角洲平原湖泊相沉积为主。
2.1.3.2.2.5 第四系<Q)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各地层之上,上部为黄土,下部为黄土夹砾石,厚度为15.00-32.00m。
2.1.3.2.3 构造9 / 892.1.3.2.3.1 总体构造特征本区总体构造为一向南西倾伏的向斜构造。
区内共发育2条正断层,结合箕山勘探区构造发育情况,确定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2.1.3.2.3.2 主要构造<1)朱家沟向斜轴部位于矿区东部,轴向北东-南西,向南西倾伏,为一对称向斜。
东南翼被F断层切割,地层走向20左右,倾05向290,倾角8左右;北西翼被F、F断层切割,断层上00109盘地层走向65-75,倾向155-165,倾角8左右,断层下000盘地层走向38-50,倾向308-320,倾角7-9。
该向斜由000原登封市告成镇王窑村新星煤矿采掘工程揭露,已查明。
<2)F断层10位于本区中部,延伸长度大于2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