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合成纤维全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干法纺丝
也需要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 配成纺丝溶液,而后段过程与 熔体纺丝相似,从喷丝头挤压 出来的细流不是进入凝固浴, 而是导入纺丝甬道,在甬道中 利用热空气使细流中的溶剂挥 发而凝固成纤维。
三、成纤聚合物的力学状态
合成纤维一般都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磨性能好、 密度轻、耐酸、耐碱、耐氧化剂以及不易霉蛀等特 点,但也存在吸湿低、透气性差、容易产生静电、 易沾污、不易染色等缺点,为了提高纤维的使用性 能,必须了解各种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第二章 纺织纤维
本章知识点: 2.1 合成纤维 2.2 纤维素纤维 2.3 蛋白质纤维 重点: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等 纤维的合成、结构和理化性质,纤维素和蛋 白质的基础知识,棉、麻、蚕丝、羊毛纤维 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难点: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等 纤维的合成,蚕丝、羊毛的化学加工。
过酰胺键相连的分子两端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一定的吸湿
性和染色性。
2.
聚酰胺中酰胺基的存在,可以在大分子中间形成氢键,使 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易在酸碱作用下发生水解。赋予聚酰 胺以高熔点和力学性能,同时,也使其吸水率增大。
3.
聚酰胺重复结构单元中的脂肪链较长,聚酰胺基之间的亚
甲基赋予其柔性和冲击性,聚酰胺中的亚甲基与酰胺基的 比例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小,柔性越大,吸水率越低。
nHOOC(CH2)4COOH + nH2N(CH2)6NH2 n-OOC (CH2)4CO HN(CH2)6NH3+ n-OOC (CH2)4CO HN(CH2)6NH3+ HO-OC (CH2)4CO HN(CH2)6NH- H + (2n-1)H2O n
二、聚酰胺的结构
1.
聚酰胺是没有庞大侧基的线型高分子,中间的脂肪链是通
燃烧,有黑烟并有芳香气味,离火后自熄。 聚酯纤维在承受外力时不易发生变形,纺织品 尺寸稳定性好,使用过程中褶裥持久。耐磨性仅次 于聚酰胺纤维。
4、PET纤维的化学性质

对丙酮、苯、卤代烃等有机溶剂较稳定,但在酚类 及酚类与卤代烃的混合溶剂中能溶胀。

在室温下,聚酯纤维能耐弱酸、弱碱和强酸,但不 耐强碱;
三、聚酰胺纤维的物理性质


机械性能: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好
密度:较小,仅次于聚丙烯和聚乙烯
电性能:疏水性纤维,导电性差
热性能:热稳定性差 吸湿性:亲水性的酰胺键,有较好的吸湿性
四、聚酰胺纤维的化学性质

酸、碱的作用 氧化剂的作用 染色性:分散染料 耐光性:较差
五、聚酰胺纤维的改性
4、吸湿性:低于锦纶,略高于涤纶
四、聚丙烯腈纤维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纺织纤维的分类与特征;初步掌握棉、 麻、丝、毛、聚酯纤维、锦纶纤维、腈纶纤维、 聚丙烯纤维的生产技术、结构、性能及应用。
纺织纤维概述
纤维是指柔韧、纤细,具有相当长度、强度、弹性和 吸湿性的丝状物。大多数是不溶于水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少数是无机物。 典型的纺织纤维的直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而长度 超过25mm。 按来源分类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H3COOC- -COOCH3 + 2HOCH2CH2OH
HOCH2CH2OOC- Zn(CH3COO)2
-COOCH2CH2OH
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
(2)对苯二甲酸用乙二醇直接酯化聚酯路线(直接酯化聚 酯法),目前发展很快。
HOOC-
-COOH + 2 HOCH2CH2OH HOCH2CH2OOC- -COOCH2CH2OH
挺括、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品质。
2、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合度n一般为80-150,
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25000。
3、PET纤维的物理性能

聚酯纤维一般为乳白色,相对密度为1.38~1.4, 回潮率很低,具有易洗快干的特性。聚酯纤维的熔
点为255~265℃,软化温度230~240℃。遇明火能
主要成纤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 侧链结构
所有的天然聚合物和大多数成纤聚合物的侧
链都含有极性基团。极性基团的存在对于大分子
链间的相互作用和纤维的溶解性、热性能、吸湿
性、染色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4. 结晶结构 用于纺制纤维的聚合物一般都要求是半结 晶结构的聚合物。结晶区的存在使纤维具有较 高的强度和模量,而非结晶区的存在使纤维具 有一定的弹性、耐疲劳性和染色性。半结晶结 构能使原来排列不规整的分子链,经过拉伸取 向而沿着纤维轴进行有序排列的这种状态固定 下来。 成纤高聚物应具有可溶性和熔融性 只有这样 才能将高聚物溶解或熔融成溶液或熔体,再经 纺丝、凝固或冷却形成纤维,否则就不能进行 纺丝。

丙烯腈能与苯、甲苯、四氯化碳、甲醇、乙醇、乙醚、丙 酮、醋酸乙酯等许多有机溶剂以任何比例互溶,丙烯腈也 能溶于水。 丙烯腈能与水、苯、甲醇、异丙醇、四氯化碳等形成二元 共沸物。其中丙烯腈与水的共沸温度为71℃,含水12% (质量)。 丙烯腈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腈基,化学性质很活泼, 能进行聚合反应(均聚和共聚)、加成反应、氰乙基化反 应等。贮存、运输过程要加入酚类、胺类阻聚剂。

烂花布、碱减量处理。见课本。
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染色性能
染色性差:因为吸水性差、缺少极性基团 染色方法:分散染料(结构简单、体积较小) 高温染色、载体法染色
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改性
2.1.3 聚酰胺纤维
聚酰胺是由饱和的二元酸与二元胺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一类线性高分子缩聚物。其中以聚酰胺-66和聚酰胺-6的产量 最大,约占聚酰胺产量的98%。 共同特点:就是其大分子的各个链节间都是以酰胺基 “-CONH-”相联,所以把这类缩聚物通称为聚酰胺或尼龙。

HOCH2CH2OOC-
-COOCH2CH2OH

PET大分子中酯键的存在使涤纶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反
应能力,由于苯环和亚甲基的稳定性较好,涤纶的化学 稳定性较好;

结构单元中含有一个刚性基团-苯环,阻碍了大分子内 旋转,使主链刚性增加,又有一个柔性基团(-CH2CH2-
),使涤纶大分子结构刚柔并济。涤纶具有弹性优良、
2. 成纤高聚物具有适宜的相对分子质量 线型 高聚物分子链的长度对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影 响很大,尤其是对纤维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和溶 解性的影响更大。相对分子质量太高太低均不好, 高者不易加工,低者性能不好。常见的主要成纤 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如下表所示。
高聚物 聚酰胺-6或-66 聚酯 聚丙烯腈 相对分子质量 16000-22000 19000-21000 53000-160000 高聚物 聚乙烯醇 全同聚丙烯 相对分子质量 60000-80000 180000-300000
棉花、 羊毛、 蚕丝、 麻 石棉
再 生 纤 维
合 成 纤 维
纤维的分类
再生纤维: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 与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维。
再生纤维
再生蛋白质纤维 大豆纤维 牛奶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 粘胶纤维 铜氨纤维 醋酯纤维
纤维的分类
合成纤维:以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等为 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高分子,再加工 制得纤维。
二、聚合物的纺丝方法
1、熔体纺丝
凡能熔融或转变成粘
流态而不发生显著分解的
成纤聚合物都可采用熔体
纺丝。
熔体纺丝不用溶剂,工艺简单,成本低,特点是纺丝速度 快,生产能力大。一般纺丝速度在1000~1200m/min。
2、湿法纺丝 将聚合物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制成纺丝液,再由喷 丝孔喷出细流,进入凝固浴,细流中的溶剂向凝固液 扩散,而凝固浴中的凝固剂向细流扩散,聚合物在凝 固浴中析出,形成纤维。
聚酰胺1010 种类 聚酰 胺-6
聚酰胺 -66
聚酰胺 -610
聚酰 胺-12
聚酰 胺-11
产量最大69%
一、聚酰胺6和66的合成
1、聚酰胺6的合成
聚己内酰胺,可由已内酰胺在高温下,微量水存在时 的聚合反应如下:
nNH(CH2)5C=O
微量H2O
-NH(CH2)5COn -
2、聚酰胺66的合成
是己二酸与己二胺的缩聚物,是最早实现工业生产 的聚酰胺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
2.1.2 聚酯纤维

聚酯是制造聚酯纤维、涂料、薄膜及工程塑料的 原料,是由饱和的二元酸与二元醇通过缩聚反应 制得的一类线性高分子缩聚物。这类缩聚物的品 种因随使用原料或中间体而异,故品种繁多数不 胜数。但所有品种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大 分子的各个链节间都是以酯基“-COO-”相联, 所以把这类缩聚物通称为聚酯。以聚酯为基础制 得的纤维称为涤纶,是三大合成纤维(涤纶、锦 纶、腈纶)之一,是最主要的合成纤维。
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
路线(1)和路线(2)对比:省去了DMT的制造及甲醇的回 收等工序,工艺过程简单,但该路线对原料对苯二甲酸和乙 二醇的纯度要求较高。
二、PET的结构与相对分子质量 1、结构
HOCH2CH2OOC-

-COOCH2CH2OH
PET是具有对称苯环结构,没有支链的线型分子,除了 两端含有-OH外,不含有亲水性基团,故吸湿性染色性 差; 聚酯纤维的结构为高度对称芳环的线型聚合物,没有 大的侧基和支链,易于取向和结晶,具有较高的强度 和良好的成纤性及成膜性,结晶度为40%~60%,结晶 速度慢。
二、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
1、腈纶的分子结构
主要结构单元为丙烯腈。 2、腈纶的超分子结构
由于强极性氰基间的相互作用,聚丙烯腈分子链的构象 不是像聚乙烯那样的平面锯齿形,也不是像等规聚丙烯那 样有规则的螺旋状,而是一种具有不规则曲折和扭转的螺 旋状。为侧向二维有序而纵向无序的结构——准晶态结构。
三、聚丙烯腈纤维的物理性质 柔软、保暖“合成羊毛” 1、机械性能:强度高出羊毛1-2.5倍 2、密度 3、热性能:没有明显熔点
2.1.2 聚酯纤维PET
对苯二甲酸 EO
TPA
主要 原料
环氧乙烷
对苯二甲酸 二甲酯
DMT 乙二醇
EG
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
(1)酯交换聚酯路线(酯交换聚酯法) 最早(1953年)实现工业的聚酯路线,技术最成熟, 目前大型涤纶生产商基本采用此法。
是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按1∶2.5(摩尔比) 比例混合,在醋酸锌、醋酸锰和醋酸钴催化剂的作用下, 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
4.
聚酰胺大分子中相邻大分子间和大分子内部可借羰基和 亚氨基生成氢键,分子结构比较规整,因此它在适当条 件下可以结晶,结晶度达50%~60%。其聚酰胺-6的晶体
为α 、γ 晶型;聚酰胺-66的晶体为α 、β 晶型。具有
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形状稳定性。
5.
另外聚酰胺的性能还受亚甲基的奇偶数影响,偶数聚酰 胺的熔点比奇数聚酰胺的熔点高。
合成纤维
杂链纤维
聚酰胺纤维 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等……
碳链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1合成纤维概述 一、成纤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高聚物的品种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高聚物都能用于 纺丝,而是具有如下特征的高聚物都能进行纺丝。
1.
成纤高聚物均为线型高分子
主链分子结构线型或支化度很低,没有庞大侧基的 聚合物,用这类高分子纺制的纤维能沿纤维纵轴方 向拉伸而有序排列。当纤维受到拉力时,大分子能 同时承受作用力,使纤维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适 宜的延伸度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
1、改变二元酸或二元胺 2、交联和接枝
利用甲醛进行交联,交联发生在无定形区。还可通 过接枝聚合,使聚酰胺纤维性质获得改善,如聚己二酰 己二胺纤维纤维与环氧乙烷接枝聚合后,使纤维具有很 好的柔软性和亲水性。
2.1.4 聚丙烯腈纤维PAN
一、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1、主要单体——丙烯腈

丙烯腈的结构式为:CH2=CH-C≡N 丙烯腈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独特气味的无色透明、易流动 液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3.06,沸点为77.3℃,凝固点为 -83.6℃,相对密度为0.8060,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的 爆炸极限为3.05%~17.0%(体积)。


2、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我国的共聚丙烯腈纤维,第一单体是丙烯腈,约为90%; 第二单体是丙烯酸甲酯,约5%―10%;第三单体是丙烯磺 酸钠,约为1%-3%。引发剂是偶氮二异丁腈。 第二单体的引入能破坏大分子链的规整性,削弱聚丙烯腈

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弹性,减少脆性;

第三单体的加入是为了引入能与染料结合的基团,有利于 染色并改善其亲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