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民俗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民俗按表现内容来分:口头民俗1、叙事民俗(神话、故事、传说等) 2、俗语民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3、音韵民俗(民歌、民谣、口头史诗)风俗民俗民间节日、民间信仰、民间礼仪。

物质民俗饮食民俗、民间服饰、民间建筑
这些分类只是大致而言,其实许多民俗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如春节里,既是风俗民俗,其中也有物质民俗、口头民俗(三)民俗文化的功能娱乐性教育功能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心理调节功能
NO1.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地域性 1、自然环境决定着民俗的地域特征。

2、社会环境也决定着民俗的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
NO2.试论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和发展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
来源于原始的宗教活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将岁时视为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四时的代谢有如生命机体的生长衰亡,在旧死和新生的季节循环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时间更新的意识。

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不仅具有伦理属性,同时它亦具有如生命再生的更新特征。

(二)随时节日的发展
1 神话传说的嵌入
2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
3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4 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
5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
NO3.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的内涵
1、精辟凝练的饮食理论
2、无所不包的饮食的内容
3、多姿多彩的烹饪艺术
4、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心理
NO4.列举并分析鲁菜、苏菜、川菜、粤菜的基本特点,并写出代表菜名。

1、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

特点:讲究刀功、火候,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调味以咸为主,酸甜为辅。

山东自古就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名菜:油爆大虾、红烧海螺、糖醋鲤鱼,奶汤鲫鱼等。

2、苏菜: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

特点: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产生背景:南北经济融合,隋炎帝开凿大运河,唐代经济繁荣。

名菜: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鸭包鱼等。

3、川菜: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特点: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

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

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

号称百菜百味。

名菜: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等。

4、粤菜:广东负山面海,保持古越人饮食,吸收西洋饮食。

原料广采博收,追求生猛。

如蛇、鼠、蝙蝠。

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脆嫩不生,油而不腻。

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广州菜为代表。

特点: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口味爽、淡、脆、鲜。

配以点心、粥品。

名菜:烧乳猪、盐焗鸡、古老肉等。

浙菜: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

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

特点: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

名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等。

徽菜: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成。

皖南菜是主要代表。

特点: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

名菜:火腿甲鱼、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鸭等。

湘菜: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

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

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毛家红烧肉等。

闽菜: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

特点: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红糟,酿酒的酒糟)最具特色。

名菜:雪花鸡、红糟鸡翅、拉糟鱼块、太极明虾等。

NO5.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
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
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
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
1、青瓦白墙,围墙高大
2、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

层楼迭院,高低错落
3、门罩以石雕或砖雕装饰而成,庭院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特点,院中有水池,种植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精美图案
4、徽派民居现以西递村和宏村为代表
特点:便于拆装;有天窗,可自由启闭,以便通气、采光;南面开门
NO6.简要分析陕北窑洞、苗族竹楼、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窑洞式:以洞穴栖身演变而来的住宅形式
成因:土质坚实,气候干燥少雨;经济不发达,造屋经济
形式:靠崖式窑洞、地坑式窑洞
优点:隔热、保温、节能、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
缺点:通风不好,比较潮湿
土楼: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住宅
客家并非少数民族: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

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

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

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如“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

所以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

环形土楼
成因:战乱、盗匪迭起,多森林、山石
特点:封闭性好,安全性高,防御性强;聚族而居,具有亲和感与凝聚力。

干栏式民居—广西、四川
成因:山区崎岖不平,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山间虫兽侵袭,盛产木、竹材且易于加工
优点:通风散热防湿防潮,防止虫兽侵袭,防洪,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迅速
缺点:竹木结构,使用寿命较短,火灾隐患。

NO7.什么是交通民俗?传统社会百姓出行的原因有哪些?
交通民俗概述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为了生产生活,人们必须出行,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就开始不停地奔走,陆行乘车、水行乘舟。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交通民俗
古人出行的动因:
传统农耕文化,使古人形成强烈的守家意识,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有流浪的“癖好”,所以他们把出行看成是不得已之事。

农工阶层为了服役要远行,士人为了求知博取功名而出行,商贾为了赢利要外出经商,而达官显贵乃至帝王要巡游,这一切都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行旅文化。

移民、服役、游学、经商、出巡、外交构成了古人出行的几种重要原因。

1、移民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情况差别大,所以,各朝各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移民垦殖活动。

分民间和官方两种。

民间如:北方的“闯关东”、“走西口”;官方如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现代的“三峡移民”也是一项浩大的移民工程。

2、服役
统治阶级以发动战争或充实边防为理由,迫使许多百姓或服兵役或从军服徭役(修建军队建筑工事和运送粮草),因此服役也是古代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如陈胜吴广起义、孟姜女;如《汉书·食货志》记载百姓服劳役的情景:“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3、游学
古人读书讲求“学以致用”,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离家到京城其它地方游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同时科举制度的实施,也使得各地的文人学士赴京赶考,博取功名,以期中第后可以衣锦还乡。

另外,在外游学也可结交天下名士,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1、春秋战国:孔子团体旅游的创始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一坚韧,一进取,山水比德。

苏秦、张仪、荆轲等纵横家和武士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旅游者。

2、魏晋:阮籍等“竹林七贤”
3、南朝:谢灵运:游山玩水
4、唐朝:李白、杜甫、玄奘
5、宋代:苏轼
6、明代:徐霞客
4、经商
古代商人虽然处于四民之末,经商被视为末也,商人的地位不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与重要。

“商人重利轻别离”,一方面点出商人逐利的本质,同时也说明经商活动需要商人经常出行这一特点。

5、巡游
封建时代帝王和王公贵族经常外出巡游,帝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巡游各地名山大川。

同时也可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另外,封建统治者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结党营私,建立官员轮换和迁谪制度,这也使得许多官吏在宦海中奔波。

6、外交
1、汉张骞西行
2、郑和下西洋
3、马可·波罗
NO8.民间口头文学的文体分类。

民间口头文学按文体来分,可分为三大类:(一)散
文体的口头文学:神话、民间传说故事;(二)韵文体的口头文学,如民间诗歌、谚语、谜语;(三)戏剧体的口头文学:如民间说唱、民间戏曲。

散文体的口头文学
神话:远古人类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用于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具有神圣性质的散文体民间文学。

“神话”一词来自日语,它的本意是“神的故事”。

马克思认为: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可分为:1、自然神话,也叫创世神话,解释天地及宇宙万物的来源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等;2、人类起源神话,讲述人类起源,如女娲抟土造人等;3、文化起源神话,解释人类社会各种文化事项起源,如仓颉造字、燧人氏发明火等。

韵文体的口头文学
民间诗歌:打油诗
天地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戏剧体的口头文学
戏剧体口头文学包括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两部分。

民间说唱又叫“曲艺”,它以“叙述体”为基本特征的表演形式;民间戏曲则是以“代言体”为基本特征的表演形式
NO9.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中国民俗文化?
1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对民俗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要与时俱进3将中国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4我们要做民俗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发扬者5政府要予以正确领导6 积极推动民俗文化走向世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7 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积极引导民俗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
(一)以经典诵读为先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

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要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

从低年级的《论语》、《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千字文》、《唐诗》到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

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

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

(二)、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
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各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

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智、信、忠、孝、礼、义、廉、耻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只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老祖宗的理论拿来发展今天的经济。

要调整我们的“义利”观。

要对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思义”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

儒学在南宋有了发展。

以吕祖谦、叶适为首的儒学家提出了“义利并重”的思想使得南方经济有了大发展。

亚洲四小龙就是用我们南孔儒学的
“义利并重”取得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等于是我们老祖宗的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这是我们的祖传秘方。

我们用起来肯定比人家还要灵。

只要我们一旦领会了理论的实质,别人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因这个理论孕育、生长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几千年,它已经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二)、宏扬我们民族传统的道德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西方道德中的精华。

今天光做一个好人还不够。

我们要好人的基础上学会做一个能人。

等我们做了能人之后。

就象彼尔。

盖茨。

我们要根据今天时代的要求,构建新时代的民族道德标准。

我们现在的困惑在于,我们好象感觉到老祖宗的道德标准已经过时了。

但我们却不知道今天怎样的标准才是正确的,适时的,有效的。

于是我们的道德就失去了准星。

我们不知道怎样才是对的,怎样是错的。

很多的问题和麻烦变由此而出现了。

我们今天要很明确地告诉大家。

老祖宗原有的五德: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