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与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与构建

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与构建

董娜

( 金陵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南京211169)

摘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追求,当前大学生身上所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信仰迷失和道德失范等现象,反

映出人文精神教育的迫切性,高校必须坚持从理念到行动、从教学到管理,从课堂到课外齐抓共管,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精

神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途径选择

收稿日期: 2012 - 07 - 28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 2012) 09-0049-04 作者简介:董娜( 1974 - ) ,女,江苏宿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前北大副校长何芳川教授在“21 世纪高校科学与

人文教育研讨会”上曾经指出,“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

时代将是一个残缺的时代,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世纪

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纪,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国家和民

族将是一个残缺的国家和民族。”[1]大学生关乎国家

的未来,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面貌关乎整个国家的人文

素养和文化软实力,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历来

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追求。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虽然中国古代早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但从现代化的视角关注人文

精神、把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中国始自上个

世纪的90 年代。

1993 年,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第6 期上发表

《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拉开了

一场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序幕。到了90 年代中期以后,

人文精神研究进入全面深入、系统认识阶段,特别是

《文史哲》杂志在创刊50 周年之际,召开了一次“人文

精神与现代化”讨论,众多学者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人

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人文精神是否失落、人文精

神与市场经___________济和现代化、人文精神的重构等问题作了

激烈的争辩。有学者通过汇总整理,把学界对人文精

神的认识,归纳为以下五方面的含义: ( 1) 科学层面上

体现为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与求索; ( 2) 道德层

面上体现为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

格的看重与追求; ( 3) 价值原则层面上体现为对自由、

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呼唤; ( 4) 人本主义层

面上体现为对人的关注、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期盼

与高扬; ( 5) 终极关怀层面上体现为对生死、信仰、幸

福、生存意义和社会终极价值取向等问题的反思。整

合这五个方面的含义,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高扬人的

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珍视人类留下来的各种文化

现象,关注人类的整体命运,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

格。[2]说到底,“人文精神是一种价值理想、价值关怀。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主体存在的一种文

化思想的体现。它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地位、

人的自由、人的幸福、人的个性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发

展,他关注人性的提升,给与人类命运以终极关怀,为

人类心灵归属寻觅精神家园。”[3]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曾经非常透彻地论述过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他说: “人文科学教育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社

会是怎样组织发展的; 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

人对自己应该有什么态度;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

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 什么应该捍卫,什么应该摒

弃? 总之,人文科学可以使人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

了解对社会的责任。”[4]

可见人文精神关系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

社会的文明,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

( 一) 人文精神教育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追求

人文精神决定了教育的使命和目标,没有人文精

神,教育就没有灵魂。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

史,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追求学生人格

的健全和完善,促使学生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

是高等教育始终追求的目标。

美国新人文主义的领袖欧文·白壁德在《文学与

美国的大学》中强调,大学的目的,就是“在这个量化

时代中造就有‘质’的人”,“尽管整个世界似乎都醉

心于量化的生活,大学却必须牢记自己的任务是使自

·49·

己的毕业生成为高质量的人”,“而这一切都关键在于

人文”。[5]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先生也一再强调,人文教育应该是现代大学要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他指

出: “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材,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

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材……我们的教育

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

界,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如此,都

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于各方面及其始终,何况是

直接培养人的教育?”[6]其实,我国的教育有着悠久的

人文传统。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体现于《大学》之开

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倡导通过修行发扬人性之善,改良社会风气。虽然这里的

“大学”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学,但它强调的同样

是做学问的终极追求,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和

人文精神。但当下,大学的市场取向、功利取向日趋明

显。有的学校舍弃了“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

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大学便培养什么

人才,一种产销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迅速形成,人文精

神教育某种程度被忽视。面对这种现象,社会开始呼

唤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正如学者

所言,“教育上讲人文精神就是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实

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让人的品行得

以发展,而不仅仅把学生培养为社会、市场需要的

人”。[7]

( 二) 人文精神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是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

会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

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由四大柱支撑”的现代教育观念,

即学会认知,通过学会学习,从终身教育提供的各种机

会中受益; 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 学

会生活,即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学会

发展,即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

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

展。[8]与这份报告对教育的认识相比,我们当下的教

育基本上只是一种认知教育,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全

面发展,也可以说是一种单面人式的教育。

生活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与此相适应,教育

也应该是一个整体。高校对学生应该是技能教育与人

文教育的结合,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而

当众多高校把学生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的成绩和毕

业证学位证书挂钩的同时,对学生的历史、哲学、艺术、

文学等人文素养却缺少有说服力的考___________评体系。爱因斯坦指出:“我也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

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除开

这一点,我还认为应当反对把个人当作死的工具来对

待。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

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9]掌握科学技

术的人必须有追求正义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

使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足以证

明,当科学技术为非正义、非人道的力量所控制时,会危

害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 三) 人文精神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固本之策

当前高校频发各种惨剧,清华大学的高才生硫酸

泼熊、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虐待小猫、马加爵把屠刀举向

了朝夕相处的舍友、网名“走饭”的大学女生微博留言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然后自杀,种种类似

报道不胜枚举。究其原因,今天的高校再也不是与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