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来
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在
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用
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导
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
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由此可知,减少的气体体积为50 ml。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的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的体积。实验后,精确的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的量,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的量。
2.从始自终,都维持着瓶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氧气的充分反应,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不断地通过导管,从量筒内自然地流入集气瓶,在没有学习大气压的情况下,可理解为,集气瓶内的气体不断减少,外面的水不断补充,无需过多的解释气压的变化。
3.集气瓶在实验前被润湿,并留有存水,有利于五氧化二磷的吸收,并冷却装置,装置容易冷却,倒立集气瓶,即可用水冷却,让体系温度降低,很快地恢复到反应前的初始温度。
4.实验过程中,排出了导管内的空气,最大可能地减小了实验误差。
5.实验现象明显,读数精确,有说服力。
附:本人觉得这个实验的改进,虽然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这个实验的改进被抛弃觉得深为可惜。正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一样,将一个软塑料瓶装半瓶水,收集半瓶二氧化碳,盖上瓶盖,振荡,塑料瓶变扁,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好实用。发布在博客上,希望通过我的博客与同行交流,对从事九年化学教学的同行们有益。也期待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进一步改进。本人查阅了网络和相关资料,没有发现与本实验相似的改进,有原创性。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1.气密性好;2.红磷一定要剧烈燃烧,否则氧气不能充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