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及情绪类型的中介作用_王永春
中学生人格特质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摘 要:在对以往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 656 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
现,中学生人格特质、情绪调节策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人格特质对学习自我效能
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策略对学习自我
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人格特质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
第4期
周路路,等 中学生人格特质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得分也显著高于女生。
人格特质
情绪调节策略 学习自我效能感
表 1 中学生人格特质、情绪调节策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男生(N=304)
女生(N=343)
宜人性
3.65±0.79
3.67±0.74
外向性
3.41±0.81
3.39±0.79
谨慎性
3.37±0.82
3.45±0.75
开放性
3.50±0.77
3.46±0.76
情绪性
3.24±0.76
3.28±0.72
认知重评
4.90±1.33
4.92±1.09
表达抑制
4.66±1.39
4.34±1.27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
38.66±7.80
37.17±6.92
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
36.66±6.62
本研究采用 SPSS24.0 对 656 份有效试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人口学检验和相关分析,用 Amos24.0 软件 Bootstrap 方法进行回归系数检验,不受样本容量限制,准确率高,误判率低。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变量各维度的差异分析 2.1.1 研究变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
坚韧人格
■主观幸福感
图1自我接纳在坚韧人格和与主观
幸福感间的中介模型
4讨论 4.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被测试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常模,各维度 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得分最高,说明大学生具有 较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对学校生活的现状比较满 意•高校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如科技创新、学术讲 座、才艺展示、志愿活动、各种社团活动、体育锻炼、 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 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 分的展示与发展,又能缓解学习压力,愉悦身心,这 无疑会增加大学生的生活满足感.
P
0. 021 0. 000 0.000 0. 000
95%置信区间
LLCI
ULCI
0. 025 0. 197 0.697 0. 257
0. 302 0. 344 1.065 0. 546
表4 间接效应分析
路径 坚韧人格=> 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
Effect
Boot SE
BootLLCI BootULCI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及现场发
放问卷形式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 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90.25%.其中男生76 人(21.1%),女生285人(7& 9%);独生子女106 人(29.4%),非独生子女255名(70.6%);来自城 镇的148名(41.0%),来自农村的213名(59.0%). 2.2 研究工具
53
虑,鉴于此,本研究拟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自我接 纳与主观幸福感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一 个以自我接纳为中介变量的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深入探讨坚韧人格对主观幸 福感的影响,检验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以期能够为 培养大学生的坚韧人格品质,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及 增强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
[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与人格
[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与人格[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与人格摘要以229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考察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探讨了两种情绪智力模型之间的区别。
结果表明:(1)大五人格因素中只有开放性维度对学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2)能力型情绪智力在开放性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而混合型情绪智力则没有在上述两者之间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混合型情绪智力,能力型情绪智力,大五人格,学业满意度,中介效应。
分类号B848.51问题提出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情绪智力,并试图用它去添补仍不完整的人类成就公式。
但是,目前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并不十分成熟,有关情绪智力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型与人格构想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关于情绪智力的第一份科学研究报告是Sa-I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这个概念的重新解释以及对此理论的系统构建。
由于早期的情绪智力模型比较模糊且不注重传统智力概念的典型认知特征,于是Mayer和Salovey提出了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
在此理论发展的基础上,Mayer等人区分了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和混合模型。
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综合了四个方面的能力:准确的知觉情绪、运用情绪促进思维、理解情绪和管理情绪。
其中的每种能力都是从儿童早期开始向前发展的。
以知觉情绪为例,一个人识别基本情绪的能力是先于侦察情绪作假能力发展起来的。
而情绪智力的混合模型则采用了非常宽泛的定义,其中包括“非认知能力、胜任力或技能”,“情绪上和社会上的明智行为”,“人格领域的特质”等。
Mayer等人认为,混合模型混入了一系列的人格变量,而能力模型才是对情绪智力的认知性定义_。
Petfides和Fumham则认为。
两者更大的区别在于情绪智力是一种人格特质还是一种信息加工能力㈣。
当把情绪智力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那么关心的是不同情况下的行为一致性;而当把情绪智力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能力,关心的则是认知过程。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1
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
一、主要理论
(一)特质概念
特质(traits):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 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 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 性行为一致的(等同的)形式。
不同的刺激 特质 机能等值性
同辈们 团体 嗜好 讲习会
缺乏朋友 回避社会聚会
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
一、主要理论
(二)特质特点
8、行动或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 的不存在 (1)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 整合 (2)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 (3)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是短暂的不符合特 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左右了他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
第二节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心理学
卡特尔人物简介 1905年出生于英国的斯塔福郡,9岁时,英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这件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1年考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创 立化学元素周期表给整个科学实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1924年获得化学学士学位以后,卡特尔转读心理学,并一直担 任斯皮尔曼的研究助手 1929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应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邀请,来到美国。先后在哥伦 比亚大学、哈佛、克拉克及杜克等大学担任教职。 1944年进入伊利诺斯大学,在这里度过了他大部分学术生涯 1973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退休 1998年2月2日去世
迷恋 为了读书而读书
人格心理学
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
二、人格发展
(二)统我(自我) 统我(self):指包括使个人具有独特 性的所有事实,包括人格中导向内心统一 的所有方面。 经历了八个阶段
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r——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
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r——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张信勇;陈泽绮【摘要】本研究选取汶川地震后半年四川绵阳地区某高校344名大学生,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施测.结果发现PTSD检出率为15.1%;述情障碍在神经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2%;述情障碍在内外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3)004【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人格特质;创伤后应激障碍;述情障碍;中介作用【作者】张信勇;陈泽绮【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0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75如果个体遭遇了重大应激事件,比如自然灾害、车祸、地震、火灾等,个体不仅会出现诸如胃肠道功能紊乱、紧张、抑郁等应激性症状反应[1],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主要包括侵扰、逃避和唤醒三大类症状[2]。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40~90%的普通人群一生中某些阶段都经历过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创伤性事件,而创伤暴露后发展为PTSD 的可能性平均在10%左右[3]。
虽然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创伤性事件,但只有少数人出现了PTSD,这表明PTSD的发生除了与创伤暴露有关,还有其他重要条件因素的参与,人格特质就是其中之一。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与PTSD的发生显著相关。
侯彩兰等人对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后,认为神经质人格是PTSD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3]。
国内外的一些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结论,如针对汶川地震幸存者[4-5]、部队官兵[6]、越战老兵[7]、火灾幸存者[8]、交通事故幸存者[9]的研究都发现,神经质人格是PTSD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心理学情绪与人格特质的理解
心理学情绪与人格特质的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其中情绪与人格特质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情绪是指个体内部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变化,人格特质则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情绪与人格特质的含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情绪的定义及特点情绪是人类对于环境和事件所感受到的主观心理体验,通常包括喜好、悲伤、愤怒、害怕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情绪的特点如下:1. 主观性:情绪是个体内部的主观经验,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
2. 短暂性:情绪通常是暂时的,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消退。
3. 生理性:情绪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
4. 启发性:情绪可以是一种启发性的反应,它能够激发个体产生特定的行为倾向。
二、人格特质的定义及分类人格特质是指个体长期以来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它们对于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有指导性的作用。
人格特质通常可以分为五大维度:1. 开放性:指一个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
2. 宜人性:指一个人的友善、合作、关爱他人的特质。
3. 尽责性:指一个人的自律、可靠、负责任的特质。
4. 外向性:指一个人对社交和外界刺激的偏好和适应能力。
5. 神经质:指一个人是否容易焦虑、紧张、情绪波动等。
三、情绪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情绪和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关系:1. 情绪影响人格特质:情绪状态会对人格特质的表现产生影响。
例如,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可能表现出更加内向的人格特质。
2. 人格特质影响情绪表达: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对于情绪的表达和调节方式。
例如,外向的人通常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
3. 人格特质调节情绪反应:具有稳定性、成熟性的人格特质可以调节个体对于情绪的反应,使其更加理性和稳定。
4. 情绪和人格特质共同塑造个体行为:情绪和人格特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方式。
四、情绪与人格特质的重要性情绪和人格特质在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格心理学中的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研究
人格心理学中的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研究引言: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而性格特质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性格特质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够预测其行为和情绪反应。
情绪健康是指个体对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节的能力,对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格心理学中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性格特质对个体的情绪反应产生影响。
例如,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而内向性格的人则更容易体验到消极的情绪。
其次,性格特质还影响个体对情绪的认知和表达。
例如,开放性格的人更愿意接受新鲜的情绪体验,而神经质的人则更容易对负面情绪产生过度的反应。
最后,性格特质还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关。
例如,外向性格的人更擅长通过社交活动来调节情绪,而神经质的人则更难以有效地调节情绪。
性格特质、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情绪层面,还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一方面,性格特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
例如,神经质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外向性格的人则更容易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
另一方面,情绪健康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健康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还能够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因此,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关于性格特质与情绪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研究者们对于性格特质和情绪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存在不一致的观点。
有些研究认为性格特质是情绪健康的原因,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情绪健康可能对性格特质产生影响。
其次,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对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性格特质和情绪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不足。
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一、情绪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情绪可以对人格特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首先,积极的情绪如喜悦、乐观等常常与积极的人格特征如外向、宽容等相呼应。
研究表明,喜悦的情绪能够增强人们的乐观情绪,使他们更加开朗、自信。
反之,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则与消极的人格特征如神经质、敌对等相关联。
抑郁的情绪会引发人们的负面观念,导致他们对生活持消极态度。
其次,人格特征也可以影响个体对情绪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比如,外向的人更善于表达快乐的情绪,而内向的人则更容易表达消极的情绪。
这是因为外向的人更加开放、社交,他们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而内向的人更加保守、内敛,他们更习惯于将自己的情绪埋藏在内心。
二、人格特征对情绪调节的作用一方面,人格特征可以影响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
研究发现,开放和宜人性是个体有效调节情绪的重要特征。
开放的人更具有应对压力的能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变化持开放态度,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宜人性高的人更加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支持和安慰,从而缓解消极情绪。
另一方面,情绪调节也会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调节能力高的人更容易发展出乐观、宽容的人格特征。
这是因为积极的情绪能够改善个体的认知方式和心理态度,使其更倾向于积极的思考和行为。
相反,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循环中,从而产生消极的人格特征。
三、情绪和人格特征的相互影响情绪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一方面,人格特征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
例如,性格开放的人更加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更容易感受到消极的情绪。
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发展。
积极的情绪能够促使个体更加开放、宜人,从而塑造出积极的人格特征;而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导致人格特征的消极化。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sonality traits,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The study foun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procrastination, an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igor, agreeableness, openness and procrastination, an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se frequency of cognitive reassessment and procrastination. Cognitive reassessment has a partial mediator effect between neuroticism, agreeableness and procrastination, and cognitive reassessment has a complete mediator effect between open and procrastination.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strategies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but has different mediating effects on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李青青;杨世昌【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探讨心理弹性在人格及人际信任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300名高校大学生,施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人际信任度量表(ITS)及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测验。
结果①大学生在独生子女方面的人际信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5,P <0.05);②内外向因子与人际信任度呈正相关(r =0.117,P <0.05);③积极认知因子在人格特质和人际信任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约为17.1%。
结论心理弹性在人格与人际信任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ˊinterpersonal trust. To explore the intermediary role resilience played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Methods 300 students who come from college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to complete EPQ,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and Adolescent Resilience Scale. Results ①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regarding the factor of only child(t = -2. 225,P <0. 05). ②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xtraversion and interpersonal trust(r =0. 117,P <0. 05). ③Positive cogni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the value is 17. 1% . Conclusion The resilienc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大学生;人格;人际信任度;心理弹性【作者】李青青;杨世昌【作者单位】272067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3心理弹性[1]又称心理韧性(resilience),指个体在面对生活压力、创伤、逆境、悲剧或其他挫折时的“反弹能力”,是个体在逆境中保持良好适应的能力。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清晰度的关系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清晰度的关系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主动性人格特质对于职业发展的影响逐渐显现。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清晰度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职业使命感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变量如何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求职过程。
我们将首先定义主动性人格,它是一种个体特征,表现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
在求职过程中,这种特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寻找和抓住就业机会。
接着,我们将探讨求职清晰度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在职业规划和求职过程中的明确性和清晰度。
求职清晰度越高,意味着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需求和期望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求职活动。
然后,我们将引入职业使命感作为中介变量。
职业使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深刻认同和责任感。
我们预期,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将通过影响他们的职业使命感,进而影响其求职清晰度。
具体来说,具有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可能更有可能形成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从而更加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们还将考虑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是指当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受到第三个变量的影响时,第三个变量就起到了调节作用。
我们预期,职业使命感可能会调节主动性人格对求职清晰度的影响,即在不同的职业使命感水平下,主动性人格对求职清晰度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使命感和求职清晰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和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对其求职清晰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主动性人格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的到来。
我国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前因与后效研究
收稿日期:20180922;修回日期:20181101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体验学习视域下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7S J G L X 436);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基于G S 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数据可视化共享研究(182102310971);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6G G J S -136)的阶段成果.作者简介:陈永光(1982-),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第38卷第2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3月V o l .38N o .2J o u r n a l o f Z h o u k o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M a r .2021我国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前因与后效研究陈永光(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 要:积极人格特质是个体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潜在心理因素.通过对目前大学生的主动性㊁创造性㊁坚韧性㊁乐观㊁自我决定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研究的分析,梳理总结了积极心理学研究趋势,提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广度,加强现实因素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效应分析,积极开展实证性成果研究.关键词: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前因变量;结果变量中图分类号:B 8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21)02008104D O I :10.13450/j .c n k i .jz k n u .2021.02.020 莜随着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思潮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一大批心理学者开始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心理现象,在研究中也更加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组织的积极环境.在人格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要研究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发挥人积极的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作用.在我国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中,众多研究者对主动性㊁创造性㊁坚韧性㊁乐观㊁自我决定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有利于发现现有研究的缺口与不足,从而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1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主要类型S e l i g m a n 和C s i k s z e n t m i h a l yi 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认为积极人格特质由乐观㊁快乐和自我决定等构成.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一些学者又提出了主动性㊁创造性㊁坚韧性等多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在我国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中,主动性㊁创造性㊁坚韧性㊁乐观㊁自我决定等几种积极人格特质受到的关注较多.其中,主动性人格也被称为前瞻性人格,该概念由B a t e m a n 和C r a n t 提出,认为它是个体主动采取行动影响环境的一种倾向.后来,C r a n t又将主动性人格定义为个体积极改善当前环境或创造新环境,主动挑战而非被动适应现状的一种倾向.B a r r o n 和H a r r i n g t o n 指出,创造性人格是与创造性活动和成就相关的人格特征,高创造性的个体往往兴趣广泛,倾向于接触多元的信息和观点.坚韧性人格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K o b a s a 提出,是个体抵抗压力的资源,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积极人格特质.乐观作为一个特质概念最早由S c h e i e r 和C a r v e r 提出,并被定义为对未来积极结果的总体期望.自我决定是一种经验选择的潜能,是个体在充分认识自身需要与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选择,个体对自我决定的追求构成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2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前因变量2.1 主动性人格的前因变量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前因变量方面,有研究指出,年级㊁身份㊁性别角色能影响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具体表现为: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一㊁大二学生,性别角色中的男性维度可以有效预测主动性人格[1].同时,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在生源地[2-3]㊁学科[3]以及是否独生子女[3]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对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影响方面,现有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有研究表明,男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高于女生.但也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3].2.2创造性人格的前因变量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因素较多,性别㊁年级㊁专业类别㊁家庭经济条件㊁创业经历㊁一般自我效能感㊁课外活动等均能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具体表现为,在想象力这一维度的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4];在创造性人格的得分上,二年级㊁三年级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的大学生[5];在创造性人格的得分以及想象力㊁挑战性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上,艺术类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在好奇性这一维度的得分上,艺术类学生显著高于工科类学生[6];在创造性人格的总分以及好奇性这一维度的得分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在想象力这一维度的得分上,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的大学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大学生,在挑战性这一维度的得分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6];在创造性人格的总分以及想象力㊁挑战性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上,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没有想创业的大学生,在好奇性这一维度的得分上,曾经创业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没有想创业的大学生,在冒险性这一维度的得分上,工作后创业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曾经创业的大学生[6];在冒险性㊁好奇性㊁挑战性这三个维度的得分上,高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4];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越多㊁参与意愿越高㊁对活动的评价越高,其创造性越高,同时,学术类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贡献最为突出,志愿类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贡献最小[7].2.3坚韧性人格的前因变量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前因变量进行探讨的文献较少,仅有的几项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及其角色类型㊁年级㊁家庭因素等对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坚韧性人格的总分[8]以及承诺㊁挑战这两个维度的得分[9]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承诺㊁挑战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上,双性化个体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9];在坚韧性人格的总分上,大二㊁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8];家庭气氛中的系统逻辑与个性化以及父子沟通中的积极倾听与情感需要,能够联合解释大学生坚韧性人格23.8%的变异量[10].2.4乐观人格的前因变量对大学生乐观人格的前因变量进行探讨的文献亦较少,其中,有研究发现,在乐观的总分上,大一㊁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积极心态㊁积极面对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悦纳现实维度的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11].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在乐观总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11-12].此外,一项研究采用实验组㊁控制组对比训练实验法探讨乐观倾向训练方案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乐观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追踪测量效果更为显著[13].2.5自我决定人格的前因变量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性别㊁年级㊁专业㊁成绩排名㊁是否班干部和生源地等对大学生的自我决定人格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有研究发现,特定领域的自我决定存在自主和外控两个维度,女生的自主调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14].另一项研究采用由自我选择和自我意识构成的二维自我决定量表,结果发现在自我选择维度的得分上,大一㊁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15].还有一项研究则对 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量表 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包括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两个维度,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㊁年级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影响显著,专业㊁成绩排名㊁是否班干部和城乡因素对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影响显著[16].3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结果变量3.1主动性人格的结果变量一些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求职与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与其求职清晰度[17]㊁求职绩效[18]㊁创业意向[2]㊁创业胜任力[19]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主动性人格对求职清晰度[17]㊁创业意向[2]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主动性人格有助于创业胜任力的提高[19];在主动性人格与求职清晰度的关系中,职业使命感起部分中介作用及调节作用[17];在大学毕业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绩效的关系中,生涯适应力起完全中介作28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3月用[18].也有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能影响其一般自我效能感[3].此外,还有研究者探讨了主动性人格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大学生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中,主动性人格和内外控制点均起调节作用,且主动性人格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控制点[20].3.2创造性人格的结果变量在创造性人格的结果变量方面,一项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对其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21].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与研究性学习态度正相关,创造性人格对研究性学习态度有一定影响[5].亦有研究者探讨创造性人格的中介效应,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创造性人格显著正相关,创造性人格在创业意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3.3坚韧性人格的结果变量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主效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与社会支持㊁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22],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23];坚韧性人格不仅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直接结果变量,还通过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产生间接影响[22];大学生坚韧性人格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其学习倦怠[23].3.4乐观人格的结果变量现有研究对大学生乐观人格结果变量的探讨较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主效应㊁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个方面.在主效应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乐观人格与生活满意度[12,24]㊁适应性[12]㊁学习适应性[25]㊁自尊[26]㊁积极应对[26]显著正相关,与归因方式[24]㊁抑郁[24]㊁消极应对[26]显著负相关;乐观人格可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12],负向预测压力反应[11];乐观人格通过适应性(个体定向适应及社会定向适应)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12],通过社会支持㊁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对压力反应产生间接影响[11].在中介效应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乐观人格在归因方式影响抑郁㊁生活满意度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24],在自我效能感㊁目标定向影响学习适应性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25],在大学生自尊影响应对方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26],在朋友支持㊁他人支持影响生命意义感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27].在调节效应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乐观人格在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乐观水平较低的大学生中,他人支持不能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而在乐观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他人支持能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27].乐观人格在抑郁情绪水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乐观主义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情绪的影响,使个体少产生自杀意念[28].3.5自我决定人格的结果变量在自我决定人格的结果变量方面,大学生的自我决定和积极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自我决定能显著正向预测积极心理健康[15];大学生的学业自我决定可以正向预测其G P A和学业能力,友谊关系领域的自我决定不仅对其社交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还对其学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14];大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与其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情绪调节在自我决定能力和学习投入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16].亦有研究发现,在成就动机不一致与抑郁的关系中,自我决定起部分中介作用[29].4未来研究展望4.1深入拓展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广度积极心理学强调要培养和塑造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充分发挥个体人格优势在其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在人类众多的人格优点与品德中,积极心理学者从中挑选出24种人格优势,认为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除了上述5种积极人格特质外,还包括好学㊁好奇㊁勇敢㊁真实㊁公平㊁谦虚㊁感恩等.对我国大学生来说,这些人格特质也很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所关注的特质种类有限.因此,未来研究要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广度,使研究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4.2加强现实因素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效应分析在前因变量方面,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而人格的形成既受到遗传性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文化因素㊁家庭因素㊁学校教育因素以及个人社会实践的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应当更多地探讨学校的文化氛围与管理措施㊁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方式㊁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社会活动实践等因素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效应.4.3积极开展实证性成果研究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38第38卷第2期陈永光:我国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前因与后效研究的命运,因而人格健康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大学阶段正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所优秀的大学应培养出具备积极人格特质的学生.因此,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育应成为大学生人格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国内在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培育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理论探讨阶段,相关实证成果极少,未来研究应加强对积极人格的测量以及实证性干预的关注.参考文献:[1]周济全,刘国华.大学生主动性人格㊁社会支持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32 (12):264-268.[2]方小婷,叶宝娟.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职业生涯探索与职业成熟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14(9):561-568.[3]唐小庭,吴光路.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1(6):124-126.[4]刘栋,叶宝娟.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感知创业价值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18(10):946-949.[5]唐炎钊,张印轩.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高教探索,2018,18(4):89-98.[6]滕徽.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意向㊁创造性人格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7]刘蝉韵.主动性人格㊁职业使命感㊁未来取向和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8]刘小娜,马东贤,郭鑫,等.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15(4):477-478.[9]雍挺俊.大学生坚韧性人格㊁应对方式㊁自我效能感与焦虑关系的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1 (3):51-54.[10]杨绍清,边志明,张丽荣.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5,13(1):37-39. [11]银小兰,朱翠英.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特质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47 (5):155-157.[12]齐晓栋.大学生气质性乐观㊁适应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2):77-82.[13]陈新颖,李玉雄.大学生希望和乐观品质的干预与分析 基于文化与人格视角[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20(6):131-135.[14]刘培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15]王变云.大学生自我决定和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41-44.[16]李晓.大学生理想角色建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17]沈雪萍,胡湜.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清晰度的关系: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166-170.[18]于海波,何雪梅.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绩效 生涯建构理论的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5): 48-53.[19]王本贤,朱虹.前瞻性人格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2015,31(10):42-44.[20]邝磊,郑雯雯,林崇德,等.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1,43(9):1063-1074. [21]贾绪计,林崇德.独立自我建构㊁创造性人格㊁创意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1):60-67.[22]杜高琴,柴晓运.湖北大学生人格坚韧性及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63-764,767.[23]于娜,郭世懿.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3(4):52-54. [24]王淑华.地方高校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丽水学院学报,2016,23(1):105-109. [25]毛晋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气质性乐观㊁目标定向㊁自我效能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2(5):77-80.[26]韦耀阳,王艳.大学生社会支持㊁自尊与社交自信的关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7):90-95 [27]李旭.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乐观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1):81-86. [28]丁桂凤,张媛.大学生乐观㊁创业失败恐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4):339-343.[29]贾立茹,曲佳丽.大学生社会支持㊁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31(7):1370-1374.(责任编辑闫建军)48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3月。
情绪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情绪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情绪和人格特质是人们个体差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指的是个体对内外刺激的主观体验,涉及到情感、心情、情绪状态等方面;而人格特质则是个体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构造和行为倾向。
本文旨在探讨情绪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其中的研究成果。
一、情绪的类型及其对人格特质的影响1. 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包括喜悦、愉快、兴奋等,这些情绪常常与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宜人性等积极因素相关联。
研究发现,外向性人格倾向于更频繁地经历积极情绪,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逆境。
宜人性人格特质的个体通常更容易表达和感受到积极情绪。
2.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包括愤怒、焦虑、沮丧等,这些情绪往往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敌对性等消极因素相关。
研究发现,神经质倾向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并且对于负面刺激更敏感。
敌对性人格特质的个体也更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
二、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的作用1.外向性外向性是一个人主动参与社交和寻求刺激的倾向。
研究表明,外向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具有社交支持系统,他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往往更擅长表达自己并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2.内向性内向性是一个人对社交行为的回避倾向。
内向性人格倾向的个体往往更容易陷入内省、自我反省的状态,对于负面情绪更敏感。
他们通常倾向于使用自我调节的策略,例如独处、进行个人思考等。
三、情绪与人格特质的互动情绪和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其人格特质的表现。
例如,一个暴躁易怒的人可能会呈现出敌对性人格特质;而一个快乐开朗的人则可能更具有外向性人格特质。
另一方面,人格特质也会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起到影响。
特定的人格特质倾向可以让个体更容易产生特定类型的情绪。
例如,一个偏向于负面情绪的人格特质会使个体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
总结起来,情绪和人格特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个体的人格特质能够影响其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方式,而情绪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人格特质的表现。
第十二章 第二节人格理论(课件)《普通心理学》(人教版 第二版)同步教学
2.2 人格类型理论
2
A—B人格类型理论
福利曼(Friedman)和罗斯曼(Rosenman)描述了A—B人格类型。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使用这种人格类型。 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A型人格的主要
特点是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 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 于一种不安定性人格。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 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
人格的核心是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些心理事件发动了行为,或构成了行为的意 图。人的行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
2.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
3.艺术型(A) ➢ 其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
意、不重实际等特点,他们喜欢艺术性的职业环境,也具备语言、美术、音乐、 演艺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擅长以形态和语言来创作艺术作品,而对事务性的工 作则难以胜任。文学创作、音乐、美术、演艺等职业特别适合于他们。
2.2 人格类型理论
类的基本需求。本我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
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二为良心。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
最新2_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汇总
2_主动性人格在道德判断能力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2 文献综述2.1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概况2.1.1 主动性人格的定义本文采用商佳音,甘怡群(2009)提出的概念,主动性人格是指个体具备的在社会环境中采取积极主动的一种行为倾向[7]。
Bateman 和Crant(1993)基于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在对组织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先提出[8],后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心理学领域。
研究发现,每个个体的主动性人格高低不一,从而个体在现实中也会采取不同的行为[9]。
主动性人格倾向强的人,他们主动果敢地采取行动促进改变,有较强的行动力,不安于现状;而主动性弱的人则较为被动,总是在外力的驱使下被动地适应或改变,有时就会忍受所处的情景。
2.1.2 主动性人格的测量方法根据主动性人格的概念,Bateman和Crant(1993)编制修订了主动性人格量表(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PPS)[10]。
此量表有17道题目,单一维度,采用莱克特七点式计分,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
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主动性人格水平越高。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比如商佳音、甘怡群开始对主动性人格方面的跨文化研究,把国外原始17项目的PP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黎青等(2009)在研究中选取中国人为被试,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同时也加强对PPS的结构和信度的考察[11]。
结果显示,6项目简缩版的主动性人格问卷是单一维度,各项拟合指标较国外的稍低,但仍可接受。
然而10项目的主动性人格问卷由中国人来进行测验时,单维结构拟合的较好,现多数采用此问卷。
2.1.3 主动性人格的相关研究关于主动性人格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而且都得出较好的研究结论并付诸应用。
比如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在工作绩效方面,在创造性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
在新环境适应性方面,个体在面对陌生的新环境时,主动性人格的高低关系着个体的融入快慢程度。
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及情绪类型的中介作用_王永春
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及情绪类型的中介作用王永春①任慧娟②【摘要】目的探讨情绪类型在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和情绪类型问卷对3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理智型情绪类型、平衡型情绪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19,0.389,0.315;P<0.01),与情绪型情绪类型(r=-0.138,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道德判断能力与理智型情绪类型、平衡型情绪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21,0.385;P<0.01),与情绪型情绪类型(r=-0.273,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②人格特质不仅对道德判断能力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理智型情绪类型和平衡型情绪类型起间接预测作用。
结论情绪类型是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大学生;中介作用;人格特质;道德判断能力;情绪类型中图分类号:B842.6,B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252(2014)03-0411-03doi:10.13342/j.cnki.cjhp.2014.03.041Emotional Types as Mediator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ral JudgmentsWang Yongchun,Ren Huijua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 n710062,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motional typ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ral judgments.Methods A total of365college students(167boys and198girls)completed a survey that included the Qingnian Z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Moral Judgment Test(Chinese version)and Emotional Types Questionnaire.Results①Personality trait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oral judgments(r=0.419,P<0.01),rational emotional type(r=0.389,P<0.01)and balanced emo-tional type(r=0.315,P<0.01),and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motion emotional type(r=-0.138,P<0.01).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moral judgments and rational emotional type(r=0.421,P<0.01)and balanced emotional type(r=0.385,P<0.01).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ral judgments and emotion emotional type(r= -0.273,P<0.01).②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not only predict moral judgments directly,but also by the mediating role of rational emo-tional type and balanced emotional type indirectly.Conclusion Emotional types can be a mediato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ral judgments.【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Mediating effect;Personality traits;Moral judgment;Emotional types道德判断能力既可以指个体根据已有的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做出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又可以指个体的道德态度表学生会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特质特性的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Vol. 21, No. 8, 1441–1449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3.014411441人格判断的准确性:特质特性的作用*陈少华1 吴 颢2 赖庭红1(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州 510006)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摘 要 特质特性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调节变量。
已有的研究表明, 可观察性高的特质容易判断, 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更高; 特质的可评估性干扰了自我知觉的准确性, 与中性特质相比, 可评估性特质的自我—他人一致性更低; 与清晰特质相比, 模糊特质的自我—同伴判断间的一致性更低, 且随特质模糊性的增加而递减。
不仅如此, 特质特性经常与其他因素如熟悉度交互作用于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在考查特质特性的作用时, 必须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将该变量与特性匹配、特质分类、个体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关键词 人格判断; 准确性; 可观察性; 可评估性; 模糊性 分类号B8481 作为准确性调节变量的特质特性1.1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问题人格由特质(trait)构成, 人格判断(personality judgment)实际上是对人格特质进行评估和判断,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则是指人格描述符合所描述对象的真实属性的程度, 亦即判断者的评估与判断目标真实人格特质相吻合的程度(Funder, 1999)。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关注两个基本问题:其一, 是否准确?其二, 何时准确?问题一与准确性的标准有关, 问题二则与影响准确性的因素有关(Funder & Dobroth, 1987)。
关于准确性的标准, 研究者通常采用两个指标:(1)判断间一致性(inter-judge agreement), 指不同判断者对目标人物判断的一致性, 包括自我—他人一致性(self-other agreement)及他人—他人一致性, 后者又简称一致性(consensus), 一般而言, 一致性越高, 判断越准确; (2)行为预测(behavioral prediction), 如果一种人格判断能够有效预测行为及与行为相关的生活事件, 那么这种判断是准确的(Funder, 2012)。
人格特质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与媒介使用
人格特质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与媒介使用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态度和情绪等方面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
人格特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外向和内向、乐观和悲观、情绪稳定和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人格特质会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媒介使用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人格特质也会影响人们对媒介的使用和接受程度。
以乐观和悲观为例,乐观的人更容易接受积极信息,而悲观的人则可能更关注负面信息。
在媒介使用中,乐观的人可能更倾向于寻找正面信息,而悲观的人则可能更注意到负面信息。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并可能影响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和接受。
另外,情绪稳定和情绪不稳定对媒介使用也有影响。
情绪稳定的人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媒介信息具有更客观的判断。
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媒介信息的影响,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此外,人格特质对人们在社交媒体中的行为表现也具有重要影响。
以外向和内向为例,外向的人更喜欢社交互动,因此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可能更高。
他们可能更积极地发布信息、评论和回复他人的帖子。
而内向的人可能更喜欢阅读和观察,因此在社交媒体上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此外,外向和内向的人还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用户风格和互动方式。
外向的人可能更容易表达自我,更愿意分享个人经历和情感,而内向的人则可能更保守和低调。
这种差异会对社交媒体上的社交关系和信息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人格特质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媒介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社会认知倾向会影响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和行为解读,从而影响社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而人格特质对媒介使用和接受程度的影响,会导致不同人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影响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和接受。
此外,人格特质还会对人们在社交媒体中的行为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影响社交媒体上的社交关系和信息传播。
因此,了解人格特质对社会认知和媒介使用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和媒介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及情绪类型的中介作用王永春①任慧娟②【摘要】目的探讨情绪类型在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和情绪类型问卷对3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理智型情绪类型、平衡型情绪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19,0.389,0.315;P<0.01),与情绪型情绪类型(r=-0.138,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道德判断能力与理智型情绪类型、平衡型情绪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21,0.385;P<0.01),与情绪型情绪类型(r=-0.273,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②人格特质不仅对道德判断能力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理智型情绪类型和平衡型情绪类型起间接预测作用。
结论情绪类型是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能力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大学生;中介作用;人格特质;道德判断能力;情绪类型中图分类号:B842.6,B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252(2014)03-0411-03doi:10.13342/j.cnki.cjhp.2014.03.041Emotional Types as Mediator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ral JudgmentsWang Yongchun,Ren Huijua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 n710062,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motional typ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ral judgments.Methods A total of365college students(167boys and198girls)completed a survey that included the Qingnian Z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Moral Judgment Test(Chinese version)and Emotional Types Questionnaire.Results①Personality trait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oral judgments(r=0.419,P<0.01),rational emotional type(r=0.389,P<0.01)and balanced emo-tional type(r=0.315,P<0.01),and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motion emotional type(r=-0.138,P<0.01).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moral judgments and rational emotional type(r=0.421,P<0.01)and balanced emotional type(r=0.385,P<0.01).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ral judgments and emotion emotional type(r= -0.273,P<0.01).②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not only predict moral judgments directly,but also by the mediating role of rational emo-tional type and balanced emotional type indirectly.Conclusion Emotional types can be a mediato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ral judgments.【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Mediating effect;Personality traits;Moral judgment;Emotional types道德判断能力既可以指个体根据已有的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做出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又可以指个体的道德态度表学生会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应对方式在此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且消极应对所起的中介作用比积极应对更高。
该结果也与已有研究结果符合,如张伟娟发现,解决问题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有部分中介作用[13]。
4参考文献[1]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2]牟艳娟.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广西社会科学,2004,20(3):190-190[3]郑雪,严表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21(4):46-46[4]李玲,刘亚.大学生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4:628-629[5]张志涛,王敬群,刘芬.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26-129[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8-320,82-83,120-122[7]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1[8]卢洪明.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495-496[9]Diener E,Sapyta J J,Suh E.Subjective well-being is essential to well -being[J].Psychl.Inq,1998(9):33-33[10]岑延远,郑雪.大学生成就需要、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25(2):75-78[11]D'Z urilla T J,Chang E C,Sanna L J.Self-esteem and social problem solving as predictors of agg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3,22(4):424-424[12]耿晓伟,郑全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43-246[13]张伟娟.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38-340(编辑:李薇收稿时间:2013-09-19)①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710062E-mail:wyc90123@126.com②第四军医大学航天航空医学系现为特定的行为决策的能力[1]。
研究表明,道德判断不仅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推理的社会背景、道德判断任务的指向、道德两难问题的内容[2]等;还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即个体差异的影响,如主体的人格特质和情绪等[3-5]。
人格特质是造成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来源,王挺等[6]发现人格特质是影响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变量。
而情绪与人格特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情绪状态对道德判断也有一定的影响[3]。
前人在研究情绪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中,倾向于研究情绪状态对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而情绪状态易受具体情境的影响,那么有关人们本身稳定的情绪类型是否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却很少谈及到。
情绪类型是指个体本身所具备的稳定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将情绪类型分为理智型、平衡型和情绪型。
Pizarro提出了情绪道德判断的理论模型,认为情绪在道德判断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Nichols和Mallon的研究表明,道德判断包含了规则表征、情绪反应和利益评估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
而规则表征、情绪反应和利益评估与个体本身固有的情绪类型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本文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建构了人格特质、情绪类型对道德判断能力影响的关系模型,重点考察个体本身固有的稳定人格特质和情绪类型对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内蒙古民族大学400名大学生为调查样本,回收有效问卷365份。
其中男生167人,女生198人。
年龄为(21.23ʃ1.97)岁。
1.2方法1.2.1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由王登峰等开发,是基于中国人人格结构“大七”因素模型的综合性人格量表。
各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6 0.90之间,重测信度在0.73 0.95之间,构想效度、会聚和区分效度以及效标效度也比较理想。
1.2.2中文版的道德判断测验(MTJ)MTJ为德国心理学家Lind所编制。
我国已有研究者对该测验进行了必要的跨文化效度验证,其效度指标以及认知-情感平行都符合修订标准[7]。
1.2.3情绪类型问卷共有30道题,每道题有3个选项,具体参照评分表进行计分,30 50分为理智型,51 69分为平衡型,70 90分为情绪型。
信度与效度良好。
1.3统计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7.0和Amosl8.70进行录入及相关的处理和分析。
2结果2.1人格特质、道德判断能力和情绪类型的相关分析表1人格特质、情绪类型和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r)项目人格特质理智型平衡型情绪型道德判断人格特质1理智型0.389**1平衡型0.315**0.092*1情绪型-0.138**-0.0580.0381道德判断0.419**0.421**0.385**-0.273**1注:*P<0.05,**P<0.01,下同2.2人格特质、道德判断能力和情绪类型的模型建构以情绪类型各维度为中介变量,人格特征为自变量,道德判断为因变量,建立情绪类型在人格特质与道德判断之间的中介模型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