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分析
伴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进行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然后分行业分析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找出在吸纳劳动力上比较有潜力的行业。
关键词: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超过60%,第三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就业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不仅是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需要,更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是多年来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也是许多学者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重庆市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转移趋势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迅速下降,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流出;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在这一期间不高,所占比重不到20%,但整体稳定且从2001年开始略有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虽然不高,但增长最快,从1997年的349.47万人上升到2005年的511.8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89%。重庆市的就业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重庆市吸收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
从GDP及就业的产业构成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从1997至2005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幅比GDP比重的增幅高出4.8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一、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幅都比GDP比重的增幅低。这说明第三产业平均每单位产值的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进一步考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联系会发现,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很不相称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尽管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随着它的产值在GDP中的份额下降而快速下降,到2005年,它的产值份额仅占15%,但吸纳的就业人数却近就业总人数的50%。第二产业的情况与其相反,它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1%,但因为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不高,劳动力占其全部总量的比例不足1/5。第三产业在1997—2005年间,其劳动力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的幅度虽远远大于GDP比重的增幅,但是由于它的发展速度趋缓及发展水平较低,阻碍了它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从就业弹性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就业产值弹性指某一时期内某一行业就业量变化百分比与产值变化百分比的比值,用来反映行业产值增加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即该行业的产值平均每变动1%,劳动力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1997-2005年期间,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最大,第一产业次之,最后是第二产业。但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从2001年开始持续为负,第二产业的平均值虽然为负,但其绝对值小于第一产业,而且从2000年起持续为正。因此我们认为在这期间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带动能力最强,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总的看来,当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劳动力将平均减少0.41%,估计在3.9万个劳动力左右;当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劳动力将平均减少0.01%,减少2300个就业岗位;而当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劳动力将增长0.36%,创造了1万个就业岗位。因此第三产业始终是吸收劳动力最多的部门,并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分析
重庆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各有差异。从绝对数来看,从2000—2005年,批发与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这四个行业的就业人数之和占第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75%;从相对数来看,虽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但增速缓慢,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下降,住宿和餐饮业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而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比重上升,增速较快。因此在上述四个行业中吸纳就业较有潜力的是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在第三产业中,年均就业增长率最大的行业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6%)、教育(4.8%)、计算机软件业(3.2%)等行业。在五个重要行业(表3的前五个行业)中,就业人数年均增长最快的前三位是房地产(3.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2.5%)和批发与零售业(2.3%)。
从弹性来看,就业产值弹性最大的是批发与零售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其中房地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较稳定,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除2003年外的其他年份的弹性较小,其他服务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有逐年减小的趋势。因此,吸纳劳动力较稳定且有潜力的行业是批发与零售业和房地产业。
由于资料的限制,其他服务业中各行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无法计算,为了得到其他行业更多的信息,下面引入吸纳就业指数:
这里的比重是第三产业内部某行业数据与第三产业数据相比的结果。吸纳就业指数反映某行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其值越大,表明该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吸纳就业的优势。计算所有行业的就业指数,按大小顺序在表3中列出了排在前六位的行业就业指数。
吸纳就业指数大于1的行业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这些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但排在前面的两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速缓慢,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下降,因此发展潜力不大。而租赁与商务服务业近几年的就业人数年均增长6%,排在第一位,又加上它吸纳就业指数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综合以上分析表明,第三产业是重庆市吸收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重庆市要加快就业增长就要依靠第三产业。在重庆市的第三产业中,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其内部的就业增长有较大的影响,就业的增长潜力较大。虽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缓慢,但毕竟其就业人数的基数大,微小的增长速度可带来较大的绝对数增加,因此也应重视他们对就业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