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文化
一、中国武术起源及流派运生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使用棍捧、石器等同野兽搏斗。
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格斗和搏杀技能。
原始战争的出现,单人应战技能得以完善。
先秦时期,各国诸侯都非常重视培养和训练将士们的搏击技术,剑术得到发展。
汉代,带有搏击性质的“角抵”已有广泛的基础,还发明了铁兵器,出现了编排起来的攻防连续套路。
到了晋代,练武活动已有“口决要术”,武术初见雏形。
唐代,是中国武术的兴盛时期,唐武则天开武举,不少武术人才脱颖而出,天下闻名的少林武术的最早记载也起于唐朝初年。
宋代,中国武术走向成熟。
健身练武已成为志士仁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而且,在民间还组成了研习武艺的组织——“社”,开始出现武术的一些流派。
元代出现了某些以传授武艺为主要内容的武馆。
明清时期,民间习武更为广泛,门派林立,出现了数百种武术套路,武术流派趋于定型。
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风采。
武术的主要内容由拳术和器械的套路组成。
根据拳种和类别的不同,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有单练,有对练,
风格不同,表现各异。
但共同的要求是动作连贯、往返多变、起伏转折、快速敏捷、节奏鲜明。
在武术的动作和练法中,都具有攻防的作用,如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是组成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因素,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演练特点和攻防规律。
中国武术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神韵,要求手到眼到,手疾眼快;手脚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和谐一致。
在中国武术的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化出十八般武艺或十八般兵器。
通常认为十八般兵器
包括:“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中国古代的兵器远不止这18种,平常所说的十八般兵器或武艺只不过是一种泛称。
中国武术文化底蕴丰富,门类众多。
按流行地区分类,划分为南拳、太极拳;按山脉、庙宇分类,可划分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按形象分类,可划分为蛇拳、猴拳、螳螂拳等;按技术内容分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摔跤类等。
拳术类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臂拳等。
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四大主要形式。
气功类包括禅家、道家、儒家、医家和拳家五大派别。
摔跤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力和相扑,现称为中国式摔跤。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著名的武术流派是少林派、武当派和峨眉派。
(1)少林武术。
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
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
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
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分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
(2)武当武术。
因发源于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而得名。
武当武术起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末清初。
武当拳的风格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见长,以慢击快,以意运空,以气运身。
武当派拳术有无极拳、鹞子长拳、猿猴伏地拳、六岁散手和五当太乙五行拳等。
武当兵器有武当剑、白虹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
太极拳属武当著名拳种,影响极大。
太极拳在长期流传中,演变出许多支派,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太极拳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
后经提炼整理,又出现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等套路。
(3)峨眉武术。
发祥于四川峨眉山,形成于明代。
峨眉拳集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技法与风格。
它的主要技击特点是动作小,变化大,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并用,攻防时多顺势前钻,借力反击,以快取胜。
峨眉拳术有僧门、岳门、杜门、赵门四大家和洪门、化门、字门、慧门四小家,还分为黄林、点易、青城、铁佛、青牛五大门派。
此外,气功与摔跤也在中国武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气功是一种祛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养生术和自我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在发展中,逐渐与各学说流派相结合。
儒家养气,旨在修身。
武术拳家养气,旨在积气。
医家养气,旨在治疾健身。
佛家养气,旨在排除杂念,达到禅定。
气功门派众多,尤以道家气功见长。
特别是从06年起,国家为了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组织专家研究推出了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对于强健人体健康,是有很能深的作用,深受群众的喜爱。
摔跤是两人相角的一种武术体育运动,摔跤一般均按体重分级进行,能使对手的身体任何部位(两脚除外)触地为胜。
摔跤也是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和保安族等都喜爱摔跤。
中国武术自唐宋后,就逐渐传向国外。
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国家习武者不少,并形成一些武术门派。
在欧美国家,中国武术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称中国武术为“功夫”。
很多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首先是从了解中国武术开始的。
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竟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发展到今天,武林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
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主要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它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
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二、中国武术文化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
大特色。
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
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
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
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
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
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三、中国武术的价值论
武术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位置。
武术从一个赤裸裸的狩猎、战争发展到一个具有多元功能的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一个事物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中国武术也不例外,它具有许多长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鲜明的价值。
武术的价值, 就是凝结在武术发展运动中的精神和物质对我们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的总和, 它是武术存在、发展、进步的标志。
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蕴涵中国哲理之奥妙,由此又形成了内
涵很广、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同时也就蕴涵了哲学、文化、医学、养生、军事、美学及体育等要素。
(一)武术的哲学价值
中国的哲学渊源对中国武术必然造就了武术的哲学价值。
其观点主要有:天人合一观、太极哲理、道与气,其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套哲学范畴。
在中国文明土壤里成长的中国武术必然包含东方哲学思想的深蕴,并以之作主干和方向来构筑
(二)武术的医学价值
两千多年来,中医与武术同在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区域内发展着,宏大、缜密的中国医学理论不可能不对武术理论及其流派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拳起于易,
理成于医”这句武林谚语,应该是对这种影响的恰当的概括。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精气神学说、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施治原则、伤科等对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武术把医学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来。
武术流派及各门派的点穴,针灸,按摩,推拿,救死扶伤等都是中医在武术中的发展运用。
(三)武术的军事价值
虽然武术已从战争中逐渐消退,但是它在当今的和平战争中仍具有一定的地位,这只能从武术的体育价值中来说。
即武术与世界其他对抗项目的较量也是一个和平的战争。
中国武术奇葩——武当武术
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
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
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千米,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台、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画卷。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当武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尤其是1978年以后,更有长足进展。
1982年举行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后,散在各地的武当派各门拳种拳法被逐步挖掘出来。
湖北省率先挖掘出拳种8门,后来搜集到各地挖掘整理的武当派拳种功法30多门。
有关部门还成立了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出版了《武当》杂志。
1987年六月,武当山举行擂台赛,来自九省20多个武术代表队的160名武林好手登台献技,观众达15万人次。
1991年11月,中国湖北武当文化节在武当山举行,在群众中产生了强身爱国的良好影响。
武当武术一些拳种还流传到邻近各国及欧美和非洲许多国家。
武当山地区还把武当武术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培养后继人才。
2007年四月,武当武术论文研讨。
2007年11月武当武术研讨会。
武当武术源于道内,主张修身养性,以“养”为主,从道内流传出去的武术,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形成“太极”、“形意”、“八卦”等主体流派,不仅在武术特点上查找出根痕,相关的史料典籍上也有考证,专家学者对武当武术进行评说:“太极的腰、八卦的步、形意的力、武当的神”,“似太极非太极、似八卦非八卦、似形意非形意”。
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道家也认为道家哲学是可供人类普遍运于用任何领域之中)。
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
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甚早,并在武当山由张三丰最后集大成)——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
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
它孕育演化为万物,而又制约万物。
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
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
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武当拳法,与其他一些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当武术以养生为宗旨自元明之际的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太极一派,以后就形成包括形意、八卦,也包括各种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拳派体系。
使它由养生本体上延伸出神奇的技击功能。
但这种技击功能是在首先保证养生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的。
比如,武当内家拳,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
有舒筋活
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
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不具有养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当。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观核心。
道家的武功拳法从来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
所以,它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
不贵抗”的斗争原则。
又因为它始终不忘养生之本,所以在战术上多讲求“虚心实腹”、“守柔处雌”、“崇下尚退”、“静以制动”。
武当武术流传至今,形成诸多拳种门类。
内家拳法
内家拳法源流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亦名三丰)。
”
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乙五行拳是近年最先发现的一套正宗武当拳术,原名“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
1980和1981年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表演大会上,浙江代表金子弢两度表演此拳,引起广泛关注。
此拳以五行生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动静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绕,莫测端倪。
其特点是: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随胯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萤,架势紧凑,方丈之
地即可演练,以练架式为主,结合站桩,缠旋等作基本功锻炼。
武当纯阳拳
此拳原在武昌秘密单传,相传为吕洞宾所创,故称“纯阳拳”。
经湖北省体委挖掘,由刘定国献出。
据考为武当正宗拳种。
纯阳拳以《河图》、《洛书》之理,即左旋相生,右转相克为其基本理论,讲究“三圆六部九字归一法” 。
五遁阴阳八卦掌
相传五遁阴阳八卦掌属武当昆仑派拳种。
经湖北省体委挖掘,由远安陈绍昆献出。
陈绍昆幼年从道,在长沙跟随一位天水人龚道长七载学得此拳。
其特点是注重
内玄外玄相结合,内玄练气,外玄练势,气为主体,势为功法,内气运肘,外功发力,虚者带实,实者隐虚,以柔克刚,点穴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