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优质课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e2ae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9e855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e.png)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整体感知篇一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⒉知识点归纳⒊编写结构提纲明确:第一部分(1~4节):主体(18岁作)第二部分(5~6节):补记(35岁左右作)⒋思考: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项脊轩志》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4.感受亲情5.理清思路二。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1.作者简介:明代:字:号: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2.作品简介:项脊轩 :注解①志:注解①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三)品读全班学生朗读全文:自读全文: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朗读第一二段:朗读第三四五段:(四) 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1. 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平缓亲切2. 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特点:小旧破漏暗感情:喜爱3. 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不漏不暗 ( 亮 )幽雅(美)静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4.思考并讨论:“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 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
思路:(六) 背诵练习: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七) 练习1.课本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b393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f.png)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项脊轩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理解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作者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平凡琐事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学习本文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项脊轩的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间古老的书房——项脊轩,去聆听一位古人的心声。
这就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二)作者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他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文朴素简洁,感情真挚,善于以琐事表达深情。
著有《震川文集》。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提问:文章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项脊轩的变迁,作者在轩中的生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往事。
(四)再读文本,梳理文言知识1. 学生分组合作,梳理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师巡视指导。
2. 每组派代表展示梳理成果,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实词:如“顾”“置”“归”“过”等。
虚词:如“而”“之”“以”等。
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五)精读文本,体会情感1.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示例:“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母亲轻轻叩门询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e0fa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0.png)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文学散文优美散文归有光细节描写项脊轩志亭亭如盖寒花葬志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还有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品味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学习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文中托物寄情及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在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能自行疏通文意,做到朗读熟练,并能当堂背诵文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导入:(回忆上个单元宋代散文)其表现手法:六国论是借古讽今,游褒禅山记是托物言志,伶官传序是借古讽今等等。
回顾散文的表现手法还有那些,例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虚实结合、修辞等。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明清散文项脊轩志又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对家人的思念的?一、解题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也叫”记”、”铭”,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这样的文体一般来说采用的就是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
2、项脊轩名字的由来:、祖辈曾住项脊泾,表达追怀祖辈之意。
、项脊之位极小,形容此轩之狭小。
二、作者简介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
他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他也被称为”今之欧阳修”。
2、其文章强调真情实感,言”人人心中有,人人手中物。
”3、归有光的身世:8岁丧母18岁写项脊轩志23岁娶妻29岁丧妻35岁后写补记35岁中举,其后考8次进士不第,讲学20余年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三、听录音朗读,辨明字音,学生跟读。
四、请同学逐段朗读,注意读准作者的感情。
然后概括一下各段的内容。
明确(板书):第一段:修葺前后的项脊轩第二段:承上启下第三段:思念母亲和祖母第四段:项脊轩曾遭火第五段:思念妻子(补记)第六段:触景生情,思念妻子(补记)五、投影片出示重点词语及句式,提问学生回答1、一词多义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内外多置门(设置)得:不能得日(得到)得不焚(能够)过:日过午已昏(超过)母过余(探望)然:室始洞然(……的样子)冥然兀坐(……的样子)然余居于此(但是)而:而庭阶寂寂(表并列)往往而是(表修饰)而母立于兹(第二人称,你)凡:凡再变矣(总共)轩凡四遭火(总共)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从:吾从板外相为应和(由、自)从余问古事(向……学习)语:语未毕(话)自语曰(说话)述诸小妹语(话)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从)自语曰(自己)然自后余多在外(从此)书:借书满架(书籍)或凭几学书(写字)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2、词类活用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小鸟时来啄食(名词作状语)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乳二世(名词作动词)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3、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强烈推荐】《项脊轩志》优秀教案2篇
![【强烈推荐】《项脊轩志》优秀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7de23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c.png)
《项脊轩志》优秀教案设计2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归有光及其文学成就,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作者围绕项脊轩叙写家庭琐事,表达深厚情感的写作手法。
理解文中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回忆性的叙述,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想象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家人的情感意识。
感悟作者在经历家庭变故后,对往昔生活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如“顾”(回头看)、“比”(等到)、“凡”(总共)等实词,“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用法)、“于”(在、比)等虚词,以及宾语前置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等特殊句式。
梳理文章的叙事脉络,明确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通过对轩的修葺、在轩中的生活回忆以及家庭人事的变迁等内容,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品味文中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体会细节描写对情感表达的深化作用。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的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如对祖母期望的辜负、对妻子早逝的悲痛等情感的交织,感受归有光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的内涵,以及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传承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展示古代文人书房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古代文人的读书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提问学生:如果让你们拥有一间书房,你们会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书房里会发生哪些难忘的事情?引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介绍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他的这篇《项脊轩志》以一间小小的书房为依托,书写了家庭的悲欢离合、人生的沧桑变迁,被誉为“明文第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2094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8.png)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篇一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⒈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精选项脊轩志教案三篇
![精选项脊轩志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5985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d.png)
精选项脊轩志教案三篇项脊轩志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
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
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2.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引入课题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那一段细节描写,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教师表明自己非常喜爱这一段细节描写,因为它写得真实感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课题就是对《项脊轩志》的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梳理课文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全班朗读解决。
轩xuān 漉lù葺qì垣yuán 迨dài 爨cuàn 妪yù妣b 闺guī扉fēi 呱gū阖hé笏hù扃jiōng 牖yu 殆dài2、全班齐读课文。
《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28614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4.png)
1、体味__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2、学习__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一课时一、导入:以朱自清《背影》引入正题(幻灯投影)二、听课文朗读录音三、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幻灯片演示)四、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量如下问题:(1) __的文体“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 __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明确: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作者自己、老妪、母亲、大母、妻;涉及到的重要事情有:项脊轩的修葺、自己的读书生活、诸父异爨、先妣及大母的事迹、遭火不焚、亡妻旧事(2) __是怎样将这些零散的材料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特殊值得注意__的先后两部份不是同时期完成的,后两节是补记的。
(学生讨论)提示:(1)注意__中与项脊轩变化有关的句子;(2)注意__中对亲清的描写明确: __通篇以项脊轩的变迁为经,以人事变迁、亲情离合为纬,经纬交织,既书写了难忘的人世亲情,也书写了青年主人公归有光在轩中的读书生活及理想抱负。
教师可概括为:“轩”的变迁,情的离合(以板书表现,幻灯片演示)五、分析、鉴赏作者对悲喜感情的表现手法。
(1)作者写先母问儿,大母过轩,亡妻生前时至轩中问古事、凭几学书、转述诸小妹语都是生活小事,而且人物的言语也不多,却感人泣下,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明确:①人物的言行切合人物的身份特点;②事情虽小却足以传递先母的慈祥,祖母的疼惜之情、期待之清;亡妻与自己的相依情深;③这些人事亲情的离合变化又是在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兴旺时的繁华安逸生活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衰颓困顿中的相互支撑更显的不易,弥足珍贵。
(学生要理解到第③小点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启示)(2)写寻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的细小处,即抓住细节描写, __中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讨论) 教师举一两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等)(3)作者在回顾先妣、先大母时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作结;而在补写的回顾亡妻部份已妻子亲手所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作结。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9063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0.png)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学问: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2、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学习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教学重点: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2、诵读课文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解题:1、关于归有光(投影)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受、成就2、题目: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
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投影)四、读懂文意1、结合解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争论)2、同学质疑,集体解决疑难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五、布置作业《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其次课时教学要点: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重点字词句抽查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1、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觉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觉?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2、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知了我们答案?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3、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项脊轩4、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板书文章结构:借物——项脊轩正文借物忆人诸父13项忆人先妣年脊先大母轩睹物——枇杷树补记睹物思人思人——亡妻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一)研读第一节,品尝“喜”1、问: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6c64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e.png)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阐述其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1.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项脊轩志”,解释题目的含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章: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1 介绍归有光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
2.2 分析《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2.3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在创作本文时的心理状态及情感表达。
第三章:课文逐句解析3.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3.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难点词汇,解释其含义。
3.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阐述其作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如家庭亲情、人生哲理等。
4.2 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作者的母亲、祖母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及思想内涵。
5.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探讨《项脊轩志》中的对比手法,分析其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6.2 讲解课文中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营造的艺术效果。
6.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如何烘托人物心情和表达主题。
第七章:人物形象分析7.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作者自己、母亲、祖母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7.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亲情关系,探讨家庭伦理和亲情价值观在文中的体现。
7.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人物的情感交流,增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八章:文化背景解读8.1 讲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ab082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9.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2)理解并分析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散文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2. 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
2. 提出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文分析1. 分析作者运用艺术手法表现深挚感情的方式:(1)借景抒情:如“旧时栏楯,亦遂增胜”;(2)叙事抒情: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3)以物喻人:如“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
2. 分析作者在散文中表达的人生感悟:(1)人生无常,世事变迁;(2)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间真情;(3)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三)课堂讨论1. 讨论作者在散文中运用艺术手法表现深挚感情的方式。
2. 分析作者的人生感悟,谈谈对人生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背诵《项脊轩志》;(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项脊轩志》的内容、艺术手法和作者的人生感悟,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课后,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第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项脊轩志》中重点词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点。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精选4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f05b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6.png)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精选4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感情基调的影响;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
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正音,正义,解题(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项脊轩志教案篇二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⒈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2023年《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2023年《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f846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b.png)
2023年《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项脊轩志》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擅长选取富有特征的细微环节描写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以情动人。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两种感情;通过细微环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思路:围绕一个“情”字为主线索绽开,领悟古代散文叙事中融入深厚情感的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理念:回顾性导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抓住“悲情”绽开分析。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师生探讨课时支配:两课时,该课为其次课时教学步骤:一、回顾性导入,内容概括在前面课时学生已经驾驭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复习回顾文章内容。
这里以“一间小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为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板书)1、“一间小屋”的特点:狭小、阴暗、破旧→面貌一新、幽雅宁静(这里分别要求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原句,体会修葺后书斋的改变)2、插入书斋名字的由来(怀远追宗之意;人生大志、光宗耀祖的志向,自号“项脊生”)3、两种感情:喜和悲(这里点一下即可,后面详细绽开,为本课重点)4、三个女人:先妣、先大母、亡妻二、研读与赏析,对两种感情的分析1、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我们古时文人依据自己的阅历归纳的人生的“四喜三悲”有哪些?(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三悲:幼年丧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悲喜之情我们刻苦铭心。
但是喜悲两种感情,给我们记忆最为深刻和久远的应当是:悲情!本文的作者归有光这一生就经验了这人生“三悲”。
2、唐宋派”著以“情”动人为写作特色,抓住本文的主要的“悲情”绽开。
朗读其次段。
展示多媒体。
a、提问: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展示多媒体。
(可悲的事:诸父分家、悼亡母、忆祖母。
要求学生找出例句,分别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明确悲情表达是极有层次,由“客观记述意味深长”到“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再到“直泻而出汹涌如潮”,感情是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剧烈的。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af20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6.png)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三、知识积累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注音1.先大母婢也()2.迨诸父异爨()3.先妣()4.呱呱而泣()5.象笏()6.长号不自禁()()7.扃牖()(二)通假字1.以手阖门2.而母立于兹(三)解释加点字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迨诸父异爨已为墙凡再变矣先大母婢也比去,以手阖门时至轩中余自束发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而母立于兹(四)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东犬西吠()6.乳二世()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2.墙往往而是(六)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cb6b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0.png)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归有光散文的艺术魅力。
2.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领悟作者抒发的家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家国情怀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家国情怀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归有光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背景和主题。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语句结构。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项脊轩的描述。
2.讲解课文第二段,分析作者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表达了哪些家国情怀?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四段,分析作者对家国情怀的进一步表达。
2.讲解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慨。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二、课文解析1.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表达家国情怀的散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对你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254c7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6.png)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真挚感情的特色。
2.掌握归有光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以清淡朴素之笔来抒情的风格。
3.文言文常规知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
2.散文风格的理解。
3.写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散文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点拔。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要点:1、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正文)串讲、分析。
(一)文学及文体知识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人,归有光一生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师承“唐宋派”,反对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对清代我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影响很大,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善于抒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有人称赞他的文章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字委婉悽恻,这一特点在《先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著作辑为《震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熟读“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学要点:1、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2、全文共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3、归有光的散文风格体会和理解。
(三)熟读课文,正音正字:葺楯垣偃迨阖笏爨殆扃牖(四)课文第一部分分析:1.第一节串译讲析①指生朗读和串讲。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d9c1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9.png)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63e1c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5.png)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字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志”“项脊轩”“悲”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感悟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2)分组讨论,分享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5.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2)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如文天祥、岳飞等。
(2)分享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课文、感悟作者情感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把握不够,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六、附录:课文原文项脊轩志昔余居于此,屋如舟,舟如屋。
余既为此志,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余既为此志,而又自为之序,使后人得以观之,亦足以传之。
余既为此志,而又自为之跋,使后人得以观之,亦足以传之。
项脊轩,余之幼时所居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以为次。
2023最新-《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86f9e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e.png)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全文归纳篇一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
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项脊轩志(网友来稿篇二马新桥个性实用诵读品赏兼顾基础知识项脊轩志(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理解并背诵第一段。
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背诵课文,教师可依据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学法指导:在背诵中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项脊轩志课教案
![项脊轩志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7bb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4.png)
项脊轩志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项脊轩志》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成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分析文本,提炼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情厚意;(2)理解作者倡导的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项脊轩志》全文;(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成语。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理解;(2)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提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成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2)分享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2)提炼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情厚意;(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事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确保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脊轩志》全文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生僻词语和成语的积累情况;4. 学生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理解程度;5. 学生对家乡、亲情的情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教案
授课人:***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教材说明】
《项脊轩志》被编入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专题。
这个专题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项脊轩志》是这个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认识这美好、高尚的情感,能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设计思路】
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所以我主要通过四个问题来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脉络。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美。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孟郊的《游子吟》和朱自清《背影》片段: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亲情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被世人称为“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的至情散文名篇《项脊轩志》。
二、合作探究
1、作者笔下的项脊轩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齐读第一段,找学生概括)
明确:修葺前:狭小——室仅方丈
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葺后: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幽雅——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
风移影动
宁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无不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
2、作者描写了哪三位亲人?请结合课文分析。
明确:
(1)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作者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问饥问寒的情景。
(2)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这件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作者主要抓住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描写的:之一: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之二: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之三: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汝当用之。
”
(3)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正面写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侧面写情:“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看似平淡,却也字字含情。
借物抒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
3、作者表达了哪两种情感?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明确:两种情感——喜和悲。
全文以第二段作为过渡,承上启下,或侧重写喜,或侧重叙悲。
喜:小轩之变、小轩之趣
悲:诸父异爨、忆先妣、忆大母、四遭火、悼亡妻
4、探究:从这份伤痛中你们品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境遇?
明确:
(1)幼年丧母
(2)中年丧妻
(3)仕途坎坷
(4)家道衰败
三、反馈练习
口头作文:说说你和你的亲人之间有哪些感人的小事或细节。
板书设计:
一间老屋——项脊轩
两种情感——喜和悲
三位亲人——母亲、祖母、妻子
【拓展延伸】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关于亲情的优美段落
1、亲情是阳光,拂照你如拂乍暖还寒时风中的花瓣;亲情是灯,在你独行夜路时给你的那一点温暖的光亮;亲情是风,是在你迷茫时推你向前的那股动力。
亲情是你心中那一团生生不熄的火,照耀着你走上永无止境的进取之路;亲情是蚕吐的丝,不断线不断根,任凭路再坎坷,再艰险,它总永远在你身边相伴。
亲情永存!
2、你以湖的平静,抚平我心灵的高低起伏;你以爱的眼光,目送我孤独的远航;你以有力的臂膀,拥抱我感情的经年流浪。
你是亲情,亲情是你!你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天上地下,人间万象,都被你缜密地维系;你是一种注定的缘分,从早到晚,从近到远,从生到死,相伴永远;你是一首无声的心曲,阳光是你的序曲,月色是你的旋律,还有那烛光是你的音符;你是亲情,亲情是你。
你望眼欲穿却情意绵绵,你百感交集却一如既往,你处处皆是却感天动地。
你是亲情,亲情是你。
你是柳絮,你是荷叶,你是莲花……亲情,原来你有名字。
3、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春天的种子,是夏天的清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温暖;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喧嚣世界外的桃源,是汹涌波涛后平静的港湾,是无边沙漠中的绿州,是寂寞心灵中的慰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你迷航时的灯塔,是你疲倦时的软床,是你受伤后的良药,是你口渴时的热茶;亲情是什么?亲情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嘱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来”的思念;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
世间最无私的,无过于亲情,世间最博大的,无过于亲情。
4、小时候,亲情是温馨的家,住着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是输了石头剪刀布却要耍赖把纸条贴在哥哥脸上的调皮,是面对妈妈做的美餐却再也撑不下的遗憾,是犯错时爸爸那可怕的拳头;少年时,亲情是爸妈为儿女升学时的劳苦奔波,是风霜在爸妈脸上写满日子的苍老,是希冀却又欲言又止的眼神;成年时,亲情是一张永远有效的船票,是一根永远不断的风筝的线,是一张贴上信封就不愁寄不到的邮票;再后来啊,亲情就是《常回家看看》的感动。
5、亲情是一件温暖的外套,是外套一抖行将脱落的纽扣;亲情是一张珍藏的唱片,是唱片上的一首老歌;亲情是一盏清心的茶,亲情是一只停电后的手电,只照亮别人,不照亮自己;亲情是一段骨肉相离的历史,西班牙、埃及与苏伊士,大陆与台湾;亲情是割舍不去的情愫,是义无反顾的追随,是壮士诀行时的依恋,是海枯石烂的诀别,是无需言行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