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检测方法及病害特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项目编号:Gq410001
淮河流域涵洞病害特征与检测复核计算方法
淮河流域涵闸工程安全评估关健技术研究专题报告之二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二○一三年三月
成果编号:材 密 级:内 部
项目名称:淮河流域涵闸工程安全评估关健技术研究
项目性质: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任务书编号:201101013
项目编号:S411004
项目来源: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陈灿明黄卫兰
项目参加人:黄卫兰陈灿明金初阳李弘王宏
徐银凤贾宁一陈健邓昌李建
吴乔张淼李森林陆道彪赖艳燕报告编写人:黄卫兰陈灿明金初阳李弘
报告评审人:唐崇钊(教授级高工)、丁伟农(高级工程师)报告审查人:胡少伟(教授级高工、所长)
报告审批人:胡少伟(教授级高工、所长)
目录
1. 前言 (4)
2涵闸的结构与病害特征分析 (5)
2.1涵闸的结构特征 (5)
2.2涵闸的主要病害与特征 (10)
3 涵洞病害与特征参数检测方法 (15)
3.1涵闸主体结构材料特征参数 (15)
3.2涵闸主体主要施工缺陷 (17)
3.3涵闸的老化病害 (18)
3.4涵闸运行损伤 (24)
3.5其它 (26)
4 涵洞特征参数安全复核计算方法 (26)
4.1防洪能力复核 (26)
4.2过流能力复核 (28)
4.3抗渗稳定复核 (31)
4.4消能防冲复核 (31)
4.5洞身结构强度复核 (35)
4.5.1 洞顶垂直土压力计算 (35)
4.5.2 侧向水平土压力计算 (37)
4.5.3 水压力计算 (38)
4.5.4 汽车车辆荷载计算 (41)
4.5.5 自重力计算 (42)
4.5.6 涵洞的结构计算 (42)
5 小型涵洞现场检查与核查方法 (48)
6 结论与建议 (52)
涵洞检测方法及病害特征研究
1. 前言
淮河流域穿堤涵洞众多,也是历年防汛的重点。
但由于工程规模小,管理较为薄弱,目前涵洞的安全鉴定并没有专门的规定,在进行除险加固时也往往仅做简单的检测,有的检测都没有,给堤防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针对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中水闸和穿堤涵洞众多的特点,开展淮河流域涵闸工程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适合流域特点的涵闸工程安全评估体系,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已建工程管理和工程除险加固提供技术支撑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针对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中水闸和穿堤涵洞众多的特点,2011年度水利部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金项目《淮河流域涵闸工程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淮河流域涵闸工程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淮河流域涵闸工程的安全评估方法,建立淮河流域涵闸工程安全评估体系,对流域涵闸工程的安全状态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分级,为即将开展的淮河流域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提供技术支持,加快流域涵闸工程除险加固的进程。
另外该成果也可对流域内现有涵闸运行风险作出评估,为防洪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减少由于涵闸工程失事所造成的损失。
根据项目分工,本课题主要承担淮河流域病险水闸的资料收集、补充检测、资料分析和病害特征的研究工作。
本报告主要分析研究了涵洞的结构与病害特征,对涵洞的检测方法和病害特征进行研究。
2涵闸的结构与病害特征分析
2.1涵闸的结构特征
在水利工程各种建筑物中,涵洞工程的规模相对较小,结构型式也比较简单,但数量却是较多的。
涵洞一般由进口建筑物(段)、洞身(段)、出口建筑物(段)三大部分组成。
涵洞洞身结构型式主要有箱涵、盖板涵洞、拱涵及圆管涵等。
进口、出口的建筑物常用的有八字式洞口、端墙(一字墙)式洞口、扭曲面式洞口及跌水式洞口等。
(1)按涵洞功能分类
根据涵洞的功能可分为输水涵洞及排(引)水涵洞两大类。
1)输水涵洞
输水涵洞一般位于输水渠道上,与上下游渠道相连,输送渠水。
当输水渠道与公路、铁路、河沟或另一渠道交叉时需要设置输水涵洞。
2)排(引)水涵洞
排水涵洞是取水输水工程中最多的一种涵洞类型,其作用是排泄洪水或涝水。
平原地区河道两侧低洼地带在汛期常因降雨形成内涝积水,多修建排涝涵洞排水。
在这种情况下,需在涵洞进口设闸门控制,在河水位较高时,关闭闸门以防河水倒灌,当河水位较低时再开闸排涝。
排水渠系中的各级排水沟与道路或渠道相交时,需在道路或渠下设置排水涵洞,这类排水涵洞规模多较小,一般多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管。
(2)按洞身结构布置型式分类
涵洞按洞身结构布置型式主要分为箱涵、盖板涵洞、拱涵及圆管涵等。
1)箱涵
箱涵为矩形断面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优点为结构承载能力高。
流量及洞径较大或内水压力较大的涵洞多采用箱涵,如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的排水涵洞及渠涵(暗渠)均采用箱涵,其排水涵洞的孔宽一般为3m左右,孔数为1~3孔;渠涵(暗渠)每孔的宽度为6m左右,2孔或3孔一联。
2)盖板涵洞
盖板涵洞的盖板一般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墙及底板根据洞径及荷载大小,可分别采用浆砌石、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盖板涵洞的优点是施工简单,
但因盖板为简支结构,因此其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且防渗条件差,因此多用于中等规模及洞顶填土高度不大的无压涵洞。
一般从居民区附近经过的输水暗渠多采用盖板涵洞的结构型式。
3)拱涵
拱涵多为浆砌石结构,也有采用预制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拱圈的。
拱涵的优点是拱圈承载能力较大,能就地取材,当地基较好时,拱涵顶部的填土高度可超过20m。
20世纪70年代前后修建的灌区工程,其渠系上的涵洞多采用拱涵。
4)圆管涵
圆管涵为管壁较薄的钢筋混凝土管,主要用于小流量的排水涵洞。
由于圆形模板的施工难于平面模板,因此一般很少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而是采用水泥制品厂的预制混凝土管定型产品,同时受预制定型管孔径的限制,且涵洞如为无压流时,圆形管可利用的有效过水断面相对较小,因此孔径较大的涵洞,多采用其他断面型式。
预制混凝土管圆管涵的优点是受力条件好,承载能力大,设计施工简单,一般不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可直接根据涵洞的设计荷载条件,参照预制混凝土管定型产品的性能指标,选用相应规格的涵管即可。
(3)按洞身建筑材料分类
涵洞按洞身建筑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涵洞、浆砌石结构涵洞及混合材料涵洞等。
箱涵及圆管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板涵洞也有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全部采用浆砌石结构的有拱涵.在石料丰富及有砌石经验的地区多采用浆砌石拱涵。
除箱涵及圆管涵外,盖板涵及拱涵的不同部位也常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4)按水流流态分类
涵洞中的水流流态,一般分为有压流、无压流和半有压流三种。
(2)涵洞级别的划分
根据GB 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水闸、渡槽、倒虹吸、涵洞、隧洞、跌水与陡坡等灌排建筑物的级别,根据过水流量大小,由表2-1确定。
在防洪堤上修建的引水、提水工程及其它灌排建筑物,或在挡潮堤上修建的排水工程,其级别不得低于防洪堤或挡潮堤的级别。
当涵洞、倒虹吸等灌排建筑物穿公路及铁路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或铁路的级别。
蓄水、引水和提水枢纽工程中位置特别重要、失事后将造成重大灾害,或采用新型结构、实践经验较少的2~5级主要建筑物;2~5级的高填方灌排渠沟、大跨度
或高排架渡槽、高水头或大落差水闸、倒虹吸、涵洞等灌排建筑物,其级别经论证后可提高一级。
(3)涵洞检测与鉴定规范
与涵洞检测与鉴定相关的规范主要有:
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 5077-1997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防洪标准GB 50201-1994
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1998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 74-9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 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 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 105-1995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淮GB 50152-201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1345-1989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SL 0548-2012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81-2007
堤防隐患探测规程SL 436-2008
水工钢闸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 101-1994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 105-2007
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 214-1998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淮SL 226-1998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
水闸施工规范SL 27-199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 5077-1997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 5180-2003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DL/T 835-2003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L/T 5251-201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CECS 220:2007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拉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01
雷达法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规程DGJ 32/TJ79-2009
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JB/T 6061-2007
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JB/T 6062-2007
(3)涵洞的受力特征
作用于涵洞的主要荷载有:土压力、水压力、车辆荷载及洞身自重力等。
土压力包括洞顶垂直土压力及侧向水平土压力,水压力包括内水压力及外水压力,车辆荷载主要为汽车荷载。
涵洞一般为规模较小的地下水工建筑物,其建筑物级别多小于3级。
国内外震灾调查资料表明,地下结构的震害比地面结构小得多,埋深愈大,震害愈轻,因此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 203-97规定,只对设计烈度为9度的地下结构或设计烈度为8度的1级地下结构(主要为隧洞)验算抗震强度及稳定性。
按此规定,涵洞一般可不进行抗震计算及考虑地震荷载。
同样,由于涵洞的规模及孔径相对较小,且埋设于地下,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应力的影响也较小,一般在结构计算中也不考虑温度应力及混凝土收缩的作用。
由于涵洞的洞顶均有一定厚度的填土,人群荷载传至洞顶时其值已很小,因此一般也可不予考虑。
1)流态的影响
涵洞中的水流流态受涵洞高程及上、下游水位的影响,一般分为有压流、无压流和半有压流三种,其流态不仅影响涵洞的结构受力,也严重影响涵洞的过流量与下游的消能防冲。
① 无压流涵洞。
能用闸门控制进口流量,而水流不充满整个涵洞的断面,在整个涵洞中有自由水面,这种流态的涵洞为无压流涵洞。
无压流涵洞的断面常做成圆形,直墙拱顶形或矩形,为保持洞内为无压流状态,要保持水面与洞顶有一定的净空。
一般洞内的水深应该不大于洞高的3/4。
无压流涵洞的洞身,只承受洞外填土压力,不承受内水压力,结构比较简单,可以采用块石、砖、混凝土等一般材料来砌筑,便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
进洞安全检查与加固也比较方便。
② 有压流涵洞。
当水流充满整个涵洞断面而无自由水面的情况为有压流涵洞。
当闸门安装设在进口,但出口水位过高,洞内会呈有压流状态。
当闸门装在出口,涵洞承受水库上游全水头的压力。
另外有的涵洞由于闸门位置不同,使闸门的上游段为有压流,下游可能是有压流或无压流。
有压流涵洞的洞身,除承受洞外坝身土压力外,还要考虑涵洞的内水压力作用,因而结构形式比无压流涵洞复杂,要有足够的抗裂性。
但它有断面小、泄流量大的优点。
③ 半有压流涵洞。
洞内的进口部分充满水流,而出口部分却有自由水面,这种涵洞为半有压流涵洞。
半有压流的流态一般有一个过渡的界限,即: 15.1/<h H 时为无压流,而大于1.15时为半有压流(涵与矩形涵);1.1/<d H 时为无压流,而大于1.1时为半有压流,当大到1.5时则为有压流(圆涵)。
半有压流流态是一种不稳定流态,一般应尽量避免。
因为当有压流与无压流交替过渡时,容易引起震动、气蚀等现象,易造成涵洞的破损。
2)结构断面形状的影响
①箱涵
箱涵为矩形断面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优点为结构承载能力高。
流量及洞径较大或内水压力较大的涵洞多采用箱涵。
②盖板涵洞
盖板涵洞的盖板一般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墙及底板根据洞径及荷载大小,可分别采用浆砌石、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盖板涵洞的优点是施工简单,但因盖板为简支结构,因此其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且防渗条件差,因此多用于中等规模及洞顶填土高度不大的无压涵洞。
一般从居民区附近经过的输水暗渠多采用盖板涵洞的结构型式。
③拱涵
拱涵多为浆砌石结构,也有采用预制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拱圈的。
拱涵的优点是拱圈承载能力较大,能就地取材,当地基较好时,拱涵顶部的填土高度可超过20m。
20世纪70年代前后修建的灌区工程,其渠系上的涵洞多采用拱涵。
④圆管涵
圆管涵为管壁较薄的钢筋混凝土管,主要用于小流量的排水涵洞。
由于圆形模板的施工难于平面模板,因此一般很少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而是采用水泥制品厂的预制混凝土管定型产品,同时受预制定型管孔径的限制,且涵洞如为无压流时,圆形管可利用的有效过水断面相对较小,因此孔径较大的涵洞,多采用其他断面型式。
预制混凝土管圆管涵的优点是受力条件好,承载能力大,设计施工简单,一般不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可直接根据涵洞的设计荷载条件,参照预制混凝土管定型产品的性能指标,选用相应规格的涵管即可。
2.2涵闸的主要病害与特征
(1)混凝土的施工缺陷
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的波动、计量的误差,搅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混凝土出现离析、沁水、干涩、板结等和易性不良的特征;又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和钢筋制作的偏差,以及浇注、振捣、成型、养护等施工操作不当,都可以引起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
例如露筋、蜂窝、麻面、孔洞、缝隙、夹层、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强度不够、疏松、裂缝、连接部位缺陷。
露筋:混凝土内部钢筋局部裸露在结构表面;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砂浆和许多小凹点、麻点;
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者全部裸露;
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
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强度不够: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疏松: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混凝土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严实,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
连接部位缺陷: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外观质量缺陷。
竖向构件主要有墙、柱,水平构件主要有梁、板、台等。
在它们的连接部位出现质量缺陷危害最大的是前述的夹渣、缝隙,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烂根”、“烂脖子”、“缩颈”等。
(2)水流冲蚀
冲蚀破坏作为大型水工建筑物的主要病害之一,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重要水工材料的混凝土,设法保证其高的抗冲磨等耐久性能,往往比保证其强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是一种多相、多层次的复合材料体系,其宏观行为所呈现的不确定性、不规则性、模糊性、非线性,是其微观结构复杂性的反映,其磨损特性与常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表现为大量缺陷的存在加剧了磨损进程,并表现出特有的磨损机制。
通常水流中的介质分为悬移质和推移质,但水流中的颗粒属于悬移质还是推移质取决于颗粒大小、形状和密度,并与水流流速和紊动有关。
一般情况下,粒径较小的颗粒在水中悬浮富状态,但在高流速、紊动大的情况下,大卵石实际上成悬浮状态间歇地被水流携带运移。
相反在缓坡、流速低的渠道中,粉砂颗粒可能呈推移质是交替而又相互促进的,破坏作用也很大。
当水流挟带悬移质泥沙或推移质泥沙运动时,具有一定动能的硬质沙粒对涵闸的过流壁面避免反复冲击与切削,造成过流壁面的磨损,称为磨蚀。
泥沙运动的速
度,水流中的含沙量,泥沙与壁面的冲角以及材料的特性,是影响磨损的关键因素。
研究成果表明,清水流过混凝土面对混凝土基本上没有破坏作用(除消能不良和空蚀破坏外)。
大粒径的推移质砂石既有摩擦作用对表面产生微切削,又有冲击作用;细粒径的悬移质泥沙在水流中以较小角度冲击流道表面,造成表面的磨损。
总之,悬移质和推移质的磨损都可以概括为以不同角度作用于材料表面的流体力学磨粒磨损。
研究表明,冲角对不同性能材料的磨损有很大影响。
悬移质泥沙颗粒与过流面成微小角度发生冲磨作用。
此时,如果过流表面以钢板、铝板等柔性材料衬砌,衬砌材料处于被磨损高峰,过流表面很快就会被磨损。
因此,为抵抗这类硬度较大的材料,如铸石板、环氧砂浆、特种混凝土等材料。
(3)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
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氧化物,称为钝化膜。
碳化后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
可见,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因而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
影响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影响较大的是水泥品种,因不同的水泥中所含硅酸钙和铝酸钙盐基性高低不同;其次,影响混凝土碳化主要还与周围介质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低及湿度大小有关,在干燥和饱和水条件下,碳化反应几乎终止,所以这是除水泥品种影响因素以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再次,在渗透水经过的混凝土时,石灰的溶出速度还将决定于水中是否存在影响氢氧化钙溶解度的物质,如水中含有硫酸钠及少量镁离子时,石灰的溶解度就会增加,如水中含有碳酸氢钙的碳酸氢镁对抵抗溶出侵蚀则十分有利。
因为它们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种碳化保护层;另外,混凝土的渗透系数、透水量、混凝土的过度振捣、混凝土附近水的更新速度、水流速度、结构尺寸、水压力及养护方法与混凝土的碳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4)钢筋锈蚀
文献资料表明,钢筋锈蚀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早破坏,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大灾害。
美国标准局1975年的调查表明,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占全美各种腐蚀的40%;日本新干线使用不到十年,就出现大面积因钢筋腐蚀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剥蚀;我国北京、天津的许多钢筋混凝土立交桥,使用时间不长,却已广泛显示钢筋腐蚀和混凝土开裂的破坏迹象;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因钢筋腐蚀、混凝土开裂和不足的交通流量而不得不拆除重建。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主要表现之一为钢筋锈蚀。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如碳化、氯离子侵蚀等),混凝土中的钢筋因原先在碱性介质中生成的钝化膜被破坏而渐渐失去保护作用,导致钢筋锈蚀,生成的铁锈体积比被腐蚀掉的金属体积大3~4倍,使混凝土保护层沿钢筋纵向开裂,而裂缝一旦产生,钢筋锈蚀速度大大加快,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与可靠性劣化的速度大大加快,有的甚至发展到钢筋锈断。
(5)氯离子侵蚀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引起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的碳化、氯离子引起的钢筋去钝化以及酸性介质引起的钢筋腐蚀,而氯离子引起的钢筋去钝化引起的钢筋腐蚀最为严重和普遍。
沿海地区、海水、海风、海雾中的氯离子以及不合理地使用海砂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耐久性下降,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氯离子对混凝土中钢筋具有腐蚀作用,对混凝土本身也有一定的破坏。
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氯盐作用生成不溶性“复盐”,降低混凝土中游离氯离子的量,铝酸三钙含量高的水泥品种有利于抵御氯离子的侵害,但是“复盐”只有在强碱性环境下才能生成和保持稳定。
当混凝土的碱度降低时,“复盐”会发生分解,重新释放出氯离子,可见“复盐”存在潜在危险的一面。
(6)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