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夫到工夫论

从工夫到工夫论
从工夫到工夫论

从工夫到工夫论*

朱汉民,汪俐

【摘要】[摘要] “工夫”一词原是汉语中的一个普通语汇,魏晋时经由佛教、道教的使用和推广,开始具有一定的义理特性。宋以后的儒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理论化、系统化的义理阐述,彻底实现了“工夫”概念的义理化。经过宋明理学家精巧的理论建构之后,“工夫”概念升华为关于“工夫”的理论,今日学者习惯称之为“工夫论”,并视之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特质之一。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从“工夫”到“工夫论”的发展历程。相信这对中国哲学的认知和中西哲学的比较将有所裨益。

【期刊名称】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9(033)004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 工夫;工夫论;义理概念;哲学范畴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的重建和整合研究”(15 AZD032)

一“工(功)夫”[注] 本文考察的“工夫”,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功夫”与之相似,发展到后来,两者在用法和涵义上已经几无区别。无论是日常用词,还是后来成为义理概念甚至哲学范畴,“工夫”和“功夫”都为时人所混用。直至今日,学界仍有“工夫论”“功夫论”的不同讲法。鉴于“工夫”“功夫”在语义发展中的交互关系,讨论“工夫”不可能绕开“功夫”单独进行,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以“工夫”为主,另一个“功夫”则为辅,特此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