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森林区划资料教程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产色很能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鸡翅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2 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论述p2,p3)答:(1)林业特点如下: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林业生产的地域辽阔性;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林业的社会公益性。

(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森林区划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3)林业的特点决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

林业生产地狱辽阔,信息量较大,且生产周期长,我们必须对森林进行经营决策管理,编制长期的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建立信息数据库管理森林资源。

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多种多样,森林成熟也是很不明确的,只有对森林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选择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确定适合的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方法,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森林何时成熟,并及时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调整。

3 简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目的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进行森林区划和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4 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森林经理学

森林经理学
(2)作为资产的林地必须能够进入市场,用货币计量,并进行货币交换。也就是说,作为资产的林地,企业或个人对其进行经营可获得经济效益,产生利润,并且其价值是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计量和交换的。
9.林地资产的特性
(1)林地面积的有限性
(2)林地差异性
(3)林地位置的固定性
(4)林地易变性
(5)林地价值的依附性
10.林地资源资产的评估实质上是对林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
主要指轮伐期和择伐周期(回归年):轮伐期用于同龄林,择伐周期用于异龄林经营。
34轮伐期:为了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
U=a+_v U:轮伐期a-成熟龄或主伐年龄v-更新期
更新期对轮伐期的影响三种:
伐前更新:U=a-v
伐前更新:U=a+v
采伐后立即更新u=a
第一章绪论
1
2
第二章 森林资源
.
5.界定标准
6.
7.
8.
9.
10.
11.
由龄级确定龄组
12.八种林业用地类型
第三章森林区划
13.
14.林业区划
15.
16.
17.(一)林班概念
(二)林班区划方法
(三)
(四)林班区划面积
(五)林班编号与命名
18.小班的区划
(一)概念
(二)区划原则
小班区划原则与内容
(三)小班区划方法
株数按径阶分布:某种(或反J)型曲线
保留立木蓄积(立木度):
择伐周期
树种组成
38.森林采伐限额:年森林采伐限额是包括对所有林钟森林和林木的主伐、抚育伐、卫生伐、林分改造等各种采伐消耗的总额
确定采伐限额必须按照采伐最低于生长的原则

林业基础知识森林保护区划与生态修复技术

林业基础知识森林保护区划与生态修复技术

林业基础知识森林保护区划与生态修复技术森林保护区划与生态修复技术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食物和观赏价值,还具备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为了保护珍稀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林业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讨论森林保护区划和生态修复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森林资源破坏问题。

一、森林保护区划1.1 国家级保护区划针对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各国都设立了国家级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划分,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国家级保护区可以起到统一管理、规范开发和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2 区域级保护区划区域级保护区划是在国家级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将保护区进一步划分。

这种划分可以更好地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需求,实现更精细化的森林保护。

区域级保护区划还可以促进跨区域的合作与管理,实现更高效的保护效果。

1.3 地方级保护区划地方级保护区划是在国家和区域级基础上,根据地方需求将保护区划分为更小的单元。

这种划分可以更好地考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修复技术2.1 森林植被恢复森林植被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生态修复中的关键任务之一是恢复受到破坏的森林植被。

植树造林、引种栽培和造林技术等都可以用来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提升植被多样性。

2.2 水土保持措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水土保持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至关重要。

因此,生态修复中应该采取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建立梯田、修复水域和搭建河岸防护工程等,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修复中应该加强受威胁物种的保护和恢复,优化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并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等,以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实验三森林区划》课件

《实验三森林区划》课件

区划结果可以帮助 林业部门制定合理 的林业生产计划
区划结果可以指导 林业部门选择合适 的树种和种植方式
区划结果可以帮助 林业部门预测和管 理森林病虫害
区划结果可以帮助 林业部门制定合理 的森林保护措施
PART SIX
实验目的:研究森林区划方法 实验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结果:成功划分出多个森林区 实验结论:验证了所采用的森林区划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展望:未来将继续研究更先进的森林区划方法,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展望:未来可以改进实验设计,提高实验准确性,扩大实验范围, 提高实验结果的应用价值
加强森林资源 保护,提高森
林覆盖率
推广可持续林 业,实现森林 生态和经济效
益的双赢
加强森林区划 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提高森 林区划的实用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和生 物多样性保护
等挑战
汇报人:
问题:数据采集困难,准确性不高 解决方案:采用更先进的数据 采集设备,提高数据准确性
解决方案:采用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提高数据准确性
问题: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存在漏洞 解决方案:优化实验设计, 增加实验控制变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解决方案:优化实验设计,增加实验控制变量,提高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
问题:实验操作不规范,影响实验结果 解决方案:加强实验操作 培训,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评估标准: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际需 求,设定评估标准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 析,评估区划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 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据收集: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包括区划结果、实验条件等
优化方案: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 化方案,包括调整实验条件、改进 区划方法等

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

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

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而林区又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

在林区划分中,将森林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更好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林区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森林资源,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森林区划的基本原则森林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将森林资源的不同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统一的划分和管理;科学性原则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认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划分和管理;系统性原则是指将森林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划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进行森林区划要能够实际操作,能够针对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条件进行划分和管理。

二、森林区划的分类方式森林区划的分类方式主要包括按照森林类型划分、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按照生态环境划分、按照利用功能划分等方面。

按照森林类型划分是指根据森林的不同类型和特征来进行区划,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等;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来进行区划,如山地森林、平原森林、丘陵森林等;按照生态环境划分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区划,如温带森林、亚热带森林、热带雨林等;按照利用功能划分是指根据森林的不同利用功能来进行区划,如保护林区、生产林区、景观林区等。

这些分类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森林区划更加科学和合理。

三、森林区划的方法和技术森林区划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生态学调查技术等。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森林类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森林资源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生态学调查技术是指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揭示森林资源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文本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文本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状况一、地理位臵大来林场位于佳木斯市西45公里处松花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07″至130°4′02″,北纬46°33′45″至46°39′55″。

西、南与依兰境内的佳木斯造纸厂所属祥顺林场接壤,北隔松花江与汤原相望,东与群胜林场相连。

二、山脉大来林场属张广才岭完达山北麓,山势连绵,纵横交错,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高,坡度10-35度,海拔高150-350米,最高峰海拔508米,属低山丘陵区。

三、水系施业区北靠松花江干流,有山音河、卧龙河、倒流河、双龙河四条河流入松花江,为松花江一级支流。

其中松花江南岸卧龙河流程30公里,集雨面积135.8平方公里,年平均经流总量2377万立方米,由南至北流入松花江.四、气候大来林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年平均气温2.9°C,最高气温38.1°C,最低气温-36○C,无霜期129天,年降雨量316.7—742.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525小时。

五、植被我场植被属张广才岭完达山植物群系,乔木有红松、樟子松、赤松、黄菠萝、榆树、色木、落叶松、水曲柳、柞树、黑桦、白桦等。

灌木有兴安杜鹃、平榛、胡枝子、忍冬等二十多种。

地被物有蕨菜、薇菜、地榆、铃兰、蚊子草、苔草等一百多种。

其中:中草药有生麻、串地龙、苍术、白眼皮、人参、防风等三十多种。

菌类有榛蘑、松树伞、元蘑。

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我场隶属佳木斯市郊区林业局,行政区域归属佳木斯市郊区大来镇,施业区内分布十三个村屯,四个农场。

人口3.5万人。

林场年国民生产总值194万元,年人均收入7000元。

同三公路、哈同公路横穿施业区,交通便利,有用于生产和森林防火。

第三节森林资源状况一、森林资源概况资源数据为2009年底,经营总面积5035公顷,林业用地面积475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793公顷,林木总蓄积203190立方米 ,未成林造林地403公顷,无林地553公顷,疏林地1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285公顷。

森林经理资料讲解

森林经理资料讲解

第一章:绪论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系统整体原则;②生态可持续性原则;③公益性和公众参与性原则;④可持续利用原则;⑤经济合理性原则;⑥谨慎性原则。

3、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参加该进程的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占全世界森林面积的60%,提出了七个标准,六十七个指标,主要是国家级水平的评价体系。

4、永续利用的条件:⑴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①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空间秩序。

A、林地面积的大小:它是能否实现永续利用和如何实现永续利用的直接条件,一般情况下,林地面积大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定:a经营水平:高(集约经营)—S可小些,低(粗放经营)—S要大些;b作业方式: 皆伐作业—S要大些,择伐作业—S可小些;c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B、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即林地生产力的高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永续利用林地质量的高低受经纬度、海拨高、坡向、坡位、土壤条件等差异的影响②林木条件:A、林木种类(树种):适地适树。

一般是以乡土树种为主B、年龄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1年生到主伐年龄各年龄的林分(龄组),并且其面积基本相等。

C、蓄积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各龄组的蓄积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即、成、近、中、幼蓄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D、林木生长量:林木的生长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以蓄积为基础,林木的利用量、生长量、蓄积量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关系。

通常采伐量最好小于生长量,而蓄积量应是采伐量的数十倍。

⑵外部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A、资金和劳力充足有利于永续利用;B、林道密度大,交通发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利于森防工作;C、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增加,保护森林的意识加强有利于永续利用。

第三章 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2013)

第三章 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2013)

(四)林班的区划(compartment division)
1、林班的概念 在林场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 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若干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 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 区划单位。
林班线(compartment line):林班与林班之间的界线。
林班的涵义
森林资源GIS空间数据库


建立在大地平面直角坐标系(含经纬度),用地 理信息系统(GIS)表示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经 理调查完备的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包括:森林地图、调查因子数据库及其 它附属数据(如样地树木位置图)。
二、森林区划的目的
1)便于调查、统计和 分析森林 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2)有利于森林经营单位的划分
3.二级分区数量
在一级分区控制下,全国共划分62个二级分区
三级分区—布局区(501)
包括林业生态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反映 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差异性 。实现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
第三节 森林区划
一、森林区划的概念 森林区划是根据遥感图像结合地面测绘 ,为组织各级森林经营单位,统计森林资源 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而对林区土地进行的 自然地理区划,它的实质就是遥感图像的识 别。它是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70 87Βιβλιοθήκη 127 108 126 107
(2)自然区划法
以林场内的自然 界线及永久性标志, 如河流、沟谷、分水 岭及道路等作为林班 线划分林班的方法。 面积大小不一,形状 也不规则。 多为两山夹一沟。
30 29 28 31 47 45 53 46 55 54 56 57 48
人工区划林班线 自然区划林班线 山脉
黑龙江省塔河林业局

大学课件 林业经理 第三章 森林区划 (NXPOWERLITE)

大学课件 林业经理 第三章 森林区划 (NXPOWERLITE)

50
50-100

100
100-200

200
100-200
(5)林班的落实
四、小班区划
(一)概念:
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 出不同的林分地段 ( 林地或非林地等 ) ,这样 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subcompartment)。
(二)小班区划的条件
(三)小班区划的方法
第四节
四.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第六节 经营单位的组织
一.组织经营单位的意义 二.林种区的划分 1.概念
林种区就是在林业局或林 场的范围内,在地域上一般相
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 同的一些林地与非林地的经营
单位。
2.划分的依据
3.划分原则
三.经营类型(作业级)的组织 1.概念
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 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 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 林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 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 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 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 的特殊区域的总称。保护对象还包括有特殊意 义的文化遗迹等。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生态系 统类
野生生 物类
自然遗迹 类
2.划分依据
四.小班经营法 1.概念
瑞士的毕奥莱1880年根据检查 法而提出。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 或相邻几个小班组织起来,做为独 立的经营单位,单独采取统一的经 营技术体系,相同的经营措施组织 经营单位的方法称小班经营法(小 班法、小班经理法)
2.划分条件
3.小班经营法的特点
4.小班经营法与龄级法的比较 对于小班经营法和以龄级为基础的经营类型(作业级)两种方 法的比较,见表5-2小班经营法与龄级法比较。

第三章 森林区划

第三章 森林区划

分场
(2) 国营林场 (3) 县 乡 营林区 村
林班
小班
林班
小班
三、森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1、林业局的区划 2、林场的区划 3、营林区的区划
4、林班的区划
( 1 )概念: 在林场的范围内按着不同的地 形条件把林场划分为许多具有固定界限, 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的工作叫林班区划。 (2)林班区划的作用 ①便于识别方向; ②便于测量统计森林蓄积量; ③便于开展护林防火、林政管理; ④便于开展经营利用活动
第二节 经营单位的组织
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森林区划只是做 了地域上的划分,由于经营目的和自然条件在局 部仍有差别,不能满足森林经营利用上的需要, 因而有必要根据森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以及经营利用措施的要求,将小班(林分或林 地)分别组织成一些单位,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体 系、措施(作业法),以便因地制宜,分别对待。 这样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集约度,简化经营措施 和减轻工作量。 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就是按不同的经营单位 编制的,即在林场内按林种区,在林种区内按经 营类型组织的。
相同点:为了合理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 手段 不同点: 区划的范围及侧重点不同

第二节
林业区划
一、林业区划的概念 以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旗)为总体,在区域间,区别差异、 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 各具特点的“林区”。 二、林业区划的作用及意义 三、中国林业区划系统
1
2 3 5
(二)林区风景区划原 则与方法 1、上上景:景象绝妙, 举世罕见 2、上景:景象美妙, 比较少见 3、中景:景象美丽
六 林区风景区区划原则与方法

自学内容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区划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

第 2 单元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本单元教学目标:掌握林种分类和区划小班的条件与小班区划的具体操作技术;熟悉林种区的划分 内容与方法;了解森林分类、林业区划、森林区划、小班经营法和组织经营类型的概念、意义。

理论知识第 1 节 森林分类一、森林分类的内涵根据 2003 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规定,把森林(林地)划分为生态 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个类别。

(一)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1.森林分类经营有利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

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 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商品林建设主要就是产业型林业建设;公益林建设主 要就是生态型林业建设。

2.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合理配置林种结构, 做到既能按市场需要组织林业生产又能维护生态效益, 并且能够较好地解决林业作为物质产业部门和公益事业双重功能的矛盾,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 样性需求,这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能最大限度地解放林地生产力,为森林资产产业化 管理,发展林产工业创造条件。

同时,是把少量有限的资金用在商品林的培育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为化解木材供需的主要矛盾创造机会与条件。

4.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建立生态公益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经营管理的新体制、新措 施。

它对理顺政府、社会各部门、林业企业以及个人对森林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对林业经营模式转变 具有重要作用。

5.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

由于各种原因,林业进人市场步履维艰,已比 其它行业滞后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态型林业,其公益性得不到社会的经济投人,一切费用都由林业 部门、林业企业一家承担,造成生态型林场的贫困化。

林场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要集约经营,增加 科技含量,更是困难重重,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就把发展林业置于全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态公益林建设 要由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各级政府投入,使它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林业的大发展。

森林区划——精选推荐

森林区划——精选推荐

森林区划森林区划⼀区划概述⼀区划的概念与种类区划是区域划分的简称。

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综合分类。

区划的区域具有以下特点:1 内部条件、特征具有相似性;2 具有密切的区域内在联系性;3 各区域都具有⾃⼰的明显特征;4 具有⼀定的独⽴性。

常见的区划种类有以下三种:1 ⾏政区划⾏政区划的⽬的就是便于⾏政管理,把⼤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级别的⼩的区域。

如省(市、⾃治区)——地区(市)、盟、州——县(市)、旗——乡、镇。

2 ⾃然区划⾃然区划是按照⾃然因⼦的差异性划分若⼲的⾃然区域。

分为综合⾃然区划和部门区划。

(1)综合⾃然区划:按多种因⼦综合划分的区划叫综合⾃然区划。

(2)部门区划:按单项⾃然因⼦划分的区划叫部门区划。

如⽓候、地貌、⼟壤、植物等。

3 经济区划根据客观存在,各具特⾊的经济现象所划分的区划。

分为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两类。

(1)综合经济区划:类似国民经济区划,包括⼯业、农业、交通等;(2)部门经济区划:部门内部的经济区划,如⼯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等;⼆森林区划与⾏政区划的关系森林区划的⽬的之⼀是便于经营管理,在这⼀点上与⾏政区划是相同的,所以,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森林区划的界线应和县、乡⾏政区划相⼀致。

三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的关系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既有联系⼜有区别,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合理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业⽣产⽽采取的⼿段。

区别在于,区划的范围及侧重点不同。

森林区划的主要⽬的是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长期进⾏森林经营利⽤活动,提⾼森林经营利⽤⽔平。

林业区划的主要⽬的是为调整林业产业布局,建⽴合理的⽣产结构。

⼆林业区划(forest division)⼀林业区划的概念⼆中国林业区划系统三森林区划⼀森林区划的⽬的与意义1 森林区划的意义林业⽣产具有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分布不均及种类繁多等特点,在这⼴⼤的地域内⾃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然地形、地势:以大的山系、水系等自然界线和 永久性的地物(如公路、铁路)作为林业局的境界,
4、 行政区划:应尽量与行政区划相一致
林业局的范围,应充分考虑有利于生产,生活以及交通的 情况,一般境界线确定后,不宜轻易变动。林业局的面积 不宜过大,其形状亦以规整为好,切忌将局址设在管辖范 围以外。
(二)林场的区划
3. 黄土高原防护林地区,下分了3个林区:山西、甘肃
4. 华北防护、用材林地区,下分4个林区:河北、河南
5. 青藏高原寒漠非宜林地区。青海、西藏
6. 西南高山峡谷防护、用材林地区,下分2个林区:四川、部分西 藏
7. 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下分18个林区:云南、贵州、湖南、 湖北
8. 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下分5个林区:云南部分、广西、广东、 台湾、香港、澳门、海南
中国林业区划共分三级,
第一级为全国林业区划,分了“地区”和“林区”2层, 第二级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区划,
第三级为县(旗)林业区划。,省级和县级区划中,有的
设了亚区,
总计中国林业区划共分为8个地区,50个全国级林区(见 图3—1)。
1.东北用材防护林地区,下分7个林区:
Ⅰ1 大兴安岭北部用材林区,Ⅰ2 呼伦贝尔草原护牧林区,Ⅰ3 松 辽平原农田防护林区,Ⅰ4 小兴安岭用材林区,Ⅰ5三江平原农田防 护林区,Ⅰ6大兴安岭南部防护用材林区,Ⅰ7长白山用材水源林区。 2. 蒙新防护林地区,下分11分林区:内蒙、新疆
按多种因子划分的叫综合自然区划。 按单项自然因子划分的叫部门区划。
(三)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是根据客观存在,各具特色的经济现 象所划分的区域。
经济区划有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2类。
二、森林区划与行政区划的关系
森林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 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
而行政区划则是便于进行行政管理而进行的一种分级划分。应该协 调一致,便于管理。
(三)营林区的区划
若干个林班集中在一起组成营林区,主要考虑防火
最远不超过1.5小时(步行)为宜。(平地:30-35里 山地:25-30) 界限:与林班线一致
(四)林班的区划
1、 林班(Compartment)定义:是在林场的范围内, 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 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第3节 森林区划 一、森林区划的目的与意义
森林区划又称林地区划,主要目的有4: ① 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② 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③ 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 林经营水平; ④ 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
二、森林区划系统 目前,在我国林区中,森林经营区划系统如下:
(一) 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为: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较大的林场,在林场与林班之间可增划营林区或作业区。 (二)国有林场区划系统为:
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班— 小班 (三)集体林区区划系统为:
县—乡—村—林班—小班。
国外:
前苏联的森林区划大多分林管区(国营林场)、施 业区、林班、小班。
(二)便于全面贯彻林业方针政策,扬长避短,发扬优势,改造不 利条件,挖掘生产潜力,加速林业建设的发展。
(三)可为科学制订林业发展规划,实现领导科学化和决策科学化, 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打下有利基础。
(四)提出分区发展方针和科学布局,为林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 和现代化创造条件。
三、中国林业区划系统
三、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的关系
1、森林区划:
定义: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 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 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森林区划是林业局(场)内部的区划,是针 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 行的。
目的: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2、 林班的用途:测量和求算面积;清查和统计森林 资源;辨认方向;护林防火及林政管理;开展森林经 营利用措施活动及森林资源的多种经营。
3、 林班标:林班交叉点埋设林班桩
4、林班区划方法:有3种
(1)人工区划法
•特点: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的形状呈规 整的图形,林班线需用人工伐开,呈直线或折线状。
美国分林场、施业区、林班、小班或林分。
德国分林业局、施业区、林班、小班、细班。
日本在营林署下分施(事)业区、林班、小班。
印度在各邦以下有林管区(林业局)、施业区、林班、小 班。
(一)林业局的区划
影响林业局境界确定的主要因素一般有:
1、 企业类型:国有。集体,私有
2、森林资源情况:要有足够的林地面积及森林蓄积量 15万~30万hm2为宜。南方林区,资源分散,可小些, 5 万—10万hm2。
第3章 森林区划
主要介绍区划概述、林业区划、森林 区划、风景区区划以及经营单位的组 织。让大家了解到区划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节 区划概述 一、区划的概念与种类 简言之,就是分区划片,是区域划分的简称。 具体来说,区划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综合分类, 区划的种类,
(一) 行政区划 为便于进行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二)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是按照自然因子的差异性划分若干的 自、以场定居,以场轮伐
3、永续原则
• 境界: 自然地形 永久性标志
• 范围:应便于开展经营活动,合理组织生产,方便职工 生活 规整
• 面积:南方多在1万公顷以下,北方1-2万公顷 大兴安 岭有大至10万公顷
•名称:林业局以下。如主伐林场、经营所、采育场、伐 木场等。从长远看,应统称为“林场”较为适合。
林业区划为部门经济区划,是综合农业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2节 林业区划
一、林业区划的概念
简言之,林业区划亦即以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 为总体,在区域之间,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 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
二、 林业区划的意义与作用
(一)是有助于领导部门因地因需制宜,分类指导,正确组织生产, 部署任务,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 设计简单
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
林班线的走向容易辨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