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的诗意
张建房
上篇语文的诗意
在展开论述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到底是书中的世界,还是朱熹心中的世界?也许都是吧。天光云影徘徊其间,真是如诗如画。为什么心灵明净如镜?只因为有书籍给予精神的滋养。读书是和心灵、成长有关的事情,所以才充满了诗情画意。
其实,语文对每一个人来讲都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其理由如次:
一、语文的诗意根源于语言(言语)的诗意。海德格尔说:语言(言语——海氏没有区别语言和言语,笔者注)是存在的家。所谓家就是人的规定,是人的所来之处和所归之处。关于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倒正是家园,才展开了人们的视野、并引导着他对在视野中涌现之物的道说:我们凭藉那幽幽屋宇和深深庭院,了望深邃的碧落、广阔的大地,凭藉窗下花丛、墙头衰草倾听潇潇春雨、习习秋风,凭藉桑榆夕照、棂间星光领会时辰流逝、季节轮回,凭藉瓜棚闲谈、炉边夜话承受村落的历史和民族的宿命──离开了家,不仅我们的身体无所安顿,我们的视野也将无所凭藉,我们将不仅无法领会家,而且将无法理解世界。”(刘宗迪《海德格尔哲学的话语和修辞策略》,引自《哲学在线》网站)语文作为言语教育的承载者,不仅要教给学生听、说、读、写诸种技能,更要给学生营造精神的家园。家园,多么亲切,多么温馨。在家中,我们享受亲情,享受爱,享受自由,享受快乐;在家中,我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在家中,我们还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海德格尔认为现代人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困境)寄予深厚的同情——而这种同情心也是家园所给。所以,语文对学生充满了关怀,特别是有一种终极关怀。
二、语文教育是言语教育,它向学生展现了一个文化的世界、美的世界和诗的世界。我们以往的教育醉心于语言,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肢解成各种抽象的语言知识。血肉不见了,美和诗被阉割了。这种愚蠢的教育用买椟还珠描述,再恰当不过了。语文教育应该把孩子的目光引向言语世界,要让孩子在古今中外经典言语作品组成的大海里遨游。要让孩子跟孔子对话,跟鲁迅交流,跟雨果一同忧患,跟普希金一同歌哭,……语文就是要让孩子在这种精神历险中学会听,学会说,学会读,学会写,学会思,学会悟。
不言而喻,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应该把阅读对象看作有生命的机体,与人是异质同构关系,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观照自己的生命运动,并在这种观照中提升自己的包括言语技能在内的整个的生命质量。关于阅读,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这样说:“阅读能发现人生的花絮、河川、道路、旅程。有星辰,有光,有高兴,有愤怒,有辽阔的感情大海,有理智的船只,有无边无际诗样的风,有梦想,有戏剧,别有天地。”假如语文能引导孩子学会诗意的阅读,还用担心教学效率底下吗?还用担心语文遭学生厌弃吗?
而写作作为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达,则是主体对自己生命运动的自我观照,自我审视。换句话说,它向学生展现的是主体的自我世界。言语教育是读写一体的教育,它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它还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展示自己读书的成果。每个心智健全的人都有一种表现欲、表达欲。写作教学就是要让孩子实现他
们正当的表现欲和表达欲,特别是要让他们学会做真人,写真话,而不是写假话,写大话,写空话。
三、语文诉诸人的体验。以往人们误以为语文诉诸人的认识。在认识论控制下,语文课堂一片苦闷,已无需赘述。其实,人们有两种把握世界的方式——认识和体验,科学运用认识,人文运用体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它是用体验把握世界的。体验之为物至微至妙,它标志着人的心灵的丰富和灵动,是人的心灵的高级智慧。它既指人们用心灵感受、体会、领悟世界的过程,也指这种把握方式产生的结果。在体验这种心灵智慧中,感情是最活跃的因素。正是感情赋予体验以诗意。请看下面一段话:“一个小学生说,他听老师读《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时候,眼泪禁不住直往外涌。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让他留下了同情的泪,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让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我顿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的力量。它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了悲悯与关怀,懂得了爱,懂得了这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这是孩子们从形象中、从故事中感悟到的,丑小鸭并没有指指点点说什么。丑小鸭与前面提到的公鸡、乌鸦、孔雀相比,它身上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味。孩子们从它身上获得的是真善美的启迪。这便是情的感染力。”(顾建荣《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讲稿]》来源:吴江行知网之行知论坛)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对体验的最好注解,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文中所说的“感悟”就是体验。但假如老师用分析的方法教这篇课文,大概孩子们又要苦闷了。
四、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语文是通过言语教育来实现学生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长的。语文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装盛知识的容器;而且知识也不是过去人们理解的那种抽象的知识、死的知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是有生命的。一个词为孩子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一个句子,为他们打开一扇门,一篇文章,则为他们打开一个通道。每扇窗、每扇门、每个通道里都别有洞天。语文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悟的言语经历,在言语经历中,学生把言语作品内化到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去。语文不单单给予学生实用的知识,它要给孩子一个世界。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语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言语实践,使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积累、独特的珍藏,从而拥有独特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换句话说,也就是使学生拥有优雅的言谈、生动的文笔和优美的个性。
五、语文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审美教育。人诚然是一个理性的动物,但人还是一个感性的动物。科学发展了人的理性、逻辑性,但也形成了人的机械性,损害了人的灵性。而语文却以它的审美特质呵护着人的感性。一提感性,人们往往会误解为感性认识,并把它误解为认识的低级阶段。诚然在科学里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但在语文里,感性本身就包含着理性,有人称之为直觉理性。也就是说语文是靠感性把握世界的。为了表述方便,我把它称为审美感性。审美感性使人生动、丰富、深刻,不仅如此,在拥有审美感性的人的眼里,世界、生活也不是单纯的物,而也像人一样富有灵性。审美感性不仅使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而且能够使人与物之间进行交流,“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即是。所以从本质上讲人是审美的动物。
黑格尔说,人只有在审美中才是自由的。而且,人只有在审美中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全面的发展;没有审美感性和审美生活的人,就只能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语文坚守着人的感性,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帮助人们杀开一条血路,让人自由、自主、聪明而有意义地生活,让人美丽地生活,诗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