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抗感染思路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张永信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张永信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1第一章明确病原诊断正确采集临床标本病原体检测正确分析病原体检测结果根据临床特点判断致病菌性质规范药敏实验引导合理用药第二章主要抗菌药特点第三章合理使用抗菌药第一节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针对性用药第二节经验用药第三节将主要抗菌特性应用于临床第四节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特点合理用药第五节临床主要感染的用药方案第六节预防性用药第七节联合用药第八节特殊情况下用药第九节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附表1: 抗菌谱附表2:常用抗菌药物剂量表附表3:常用抗菌药物名称前言抗感染疗法的基本思路抗感染疗法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病员的全身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正确的诊断感染的正确诊断包括定位与定性,即何系统、何器官、何部位发生感染,由何种致病原引起及其对药物的敏感、耐药状况。

1.感染的定位一般临床医师已具备感染定位的本领,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予以判断。

除了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共同表现外,患者出现的系统感染征象能最敏感地提示感染的部位。

例如,咳嗽、咳痰、肺部出现细湿罗音示呼吸系统感染;伴明显胸痛、胸膜刺激征示胸膜炎;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示有下尿路感染,而伴明显腰痛、发热、畏寒常示上尿路感染;腹痛、腹泻、呕吐示消化道感染,腹泻次数不很多,便量大,稀、脐周阵发痛常示小肠炎症,而腹泻次数多、便量少、带粘液或浓血,甚有里急后重,常为结肠炎症;当患者有高热、畏寒、寒战、血象改变等严重感染的表现,而缺乏系统感染征象,或具有波及多系统病变表现时,应考虑血行感染的可能。

然而有些疑难病例的系统感染表现不典型,此时感染定位较困难,可借助实验室检查及相应辅助诊断技术以明确感染部位,例如三大常规、X线、B超检查等。

必须强调,认真的病史询问和全面、规范的体检仍是明确诊断最基本的手段。

2.确定致病原在明确感染部位后,不应急于投用抗菌药,而应致力于尽早确定致病原,特别对于中度及重度感染,这是处理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思路。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与措施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与措施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与措施
一、使用抗菌药物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合理应用原则;
(一)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

(二)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三)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给药途径。

注意药物半衰期。

(四)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五)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建议:
(一)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二)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盲目使用抗感染药物。

对病情严重或细感染不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三)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四)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五)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与粘膜局部用药。

(六)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三、抗感染药物管理措施: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药事委员会监督各科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医院的抗感染药物专家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二)检验科每季度在医院感染工作简报上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合理使用抗感药物提供依据,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药剂科尽量按检验科所提供药物敏感性采购抗感染药物,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四)临床医生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送检率。

院感办定期对抗感染药物使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由于不合理应用可能导致抗菌耐药性的出现,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以下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1.适应证应明确:仅在有细菌感染的确切证据时应使用抗菌药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诊感染并确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选择敏感药物:应根据细菌的敏感性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可帮助确定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指导合理的药物选择。

3.使用足量足时:抗菌药物在有效浓度存在于体内的时间足够长,才能充分杀灭细菌,并避免较低浓度下的细菌抗药性。

因此,在给予抗菌药物时,应按照适当的剂量和间隔时间来使用,并保持合适的疗程。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抗菌治疗。

4.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调整抗菌药物的用量和疗程。

5.留意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医生应监测患者的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6.遵守退出准则:细菌感染的治疗在症状消失后应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以充分杀灭所有细菌。

然而,过长的抗菌药物使用会增加耐药风险,因此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的种类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等因素,合理决定抗菌药物的疗程和撤离准则。

7.注重预防: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应同时注重感染的预防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免疫接种等。

预防感染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生。

8.教育患者:医生应向患者说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用药周期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患者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明确适应证、选择敏感药物、使用足量足时、个体化治疗、留意不良反应、遵守退出准则、注重预防和教育患者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厌氧菌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1. 准确诊断,合理选药: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 体,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2. 剂量适当,疗程合理:根据患者的 年龄、体重、病情等调整剂量,并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 型确定疗程。3. 联合用药,谨慎换药:在需要的情况下联合使用抗 菌药物,并避免频繁更换药物。4. 观察疗效,及时调整:密切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预防滥用,注意耐药性: 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THANKS
谢谢大家!
05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2. 实施严格的抗 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处方审核、药品库存 管理等。3. 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患者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依从性。4. 开 展耐药性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耐药 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5. 鼓励研发新型抗菌 药物和其他替代治疗方法,以应对耐药性的 挑战。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框 架)
目的: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汇报人: 2023-11-10
目录
• 什么是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的种类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 •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医疗领域, 抗菌药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公
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并遵循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整理)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张永信

(整理)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张永信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1第一章明确病原诊断正确采集临床标本病原体检测正确分析病原体检测结果根据临床特点判断致病菌性质规范药敏实验引导合理用药第二章主要抗菌药特点第三章合理使用抗菌药第一节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针对性用药第二节经验用药第三节将主要抗菌特性应用于临床第四节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特点合理用药第五节临床主要感染的用药方案第六节预防性用药第七节联合用药第八节特殊情况下用药第九节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附表1:抗菌谱附表2:常用抗菌药物剂量表附表3:常用抗菌药物名称前言抗感染疗法的基本思路抗感染疗法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病员的全身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正确的诊断感染的正确诊断包括定位与定性,即何系统、何器官、何部位发生感染,由何种致病原引起及其对药物的敏感、耐药状况。

1.感染的定位一般临床医师已具备感染定位的本领,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予以判断。

除了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共同表现外,患者出现的系统感染征象能最敏感地提示感染的部位。

例如,咳嗽、咳痰、肺部出现细湿罗音示呼吸系统感染;伴明显胸痛、胸膜刺激征示胸膜炎;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示有下尿路感染,而伴明显腰痛、发热、畏寒常示上尿路感染;腹痛、腹泻、呕吐示消化道感染,腹泻次数不很多,便量大,稀、脐周阵发痛常示小肠炎症,而腹泻次数多、便量少、带粘液或浓血,甚有里急后重,常为结肠炎症;当患者有高热、畏寒、寒战、血象改变等严重感染的表现,而缺乏系统感染征象,或具有波及多系统病变表现时,应考虑血行感染的可能。

然而有些疑难病例的系统感染表现不典型,此时感染定位较困难,可借助实验室检查及相应辅助诊断技术以明确感染部位,例如三大常规、X线、B超检查等。

必须强调,认真的病史询问和全面、规范的体检仍是明确诊断最基本的手段。

2.确定致病原在明确感染部位后,不应急于投用抗菌药,而应致力于尽早确定致病原,特别对于中度及重度感染,这是处理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思路。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控制病原体致病性,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发生率,保证抗药性细菌数量小于病原体水平,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本原则以此为目标,对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疗效的提升及耐药性降低提供全面指导。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1.应根据病原体的致病活性、药物敏感性及药物毒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医师应根据病人年龄、病情、特殊病原体的代表病例情况,以及当地抗药性细菌情况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可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及当地病原体的致病性及耐药性改变治疗模式。

二、药物剂量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以最大限度的安全性及疗效为前提,避免使用过量剂量或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

2.采用比定期剂量更高的剂量对抗重症感染及耐药菌感染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应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三、抗菌药物的使用1.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有特定的科学依据,且必须事先考虑到耐药菌的发生可能性和细菌调节系统,避免出现意外。

2.抗菌药物应该在充分认识有关药物的疗效、毒性及耐药性的情况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及滥用。

3.一般应避免将一种抗生素与另一种抗生素连用,在确有必要时,应仔细考虑各抗生素的联合作用。

4.尽量避免超过7日的使用,并至少每隔3天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用量或使用模式。

四、停药方案1.在有效抗菌药物使用期间,对抗生素滥用及耐药菌的可能性,应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审慎决定是否继续使用,适时停药或再次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2.在病状明显改善或实验室检查合格后,抗菌药物应尽快停药,不滥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的复期服用,除了肾功能不全或免疫抑制病人外,一般不推荐。

五、日常使用1.尽量避免单一药物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耐药菌的出现。

2.应定期监测病原体及耐药细菌的数量。

3.遵循临床药物应用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指导方针,避免治疗失败和过量使用,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合理应用手册(定稿)

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合理应用手册(定稿)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及管理手册(2014年版)二〇一四年六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为目的,对医院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处方开具、药品调剂、临床应用和监测等全过程所开展的各种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支持与持续改进工作。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三、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对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临床医师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处方权限应用抗菌药物。

四、抓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学科的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五、建立并完善抗菌药物管理组织。

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日常工作由药学部负责。

六、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七、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有关要求,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对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八、按照山东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有关要求,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九、按照《药物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对抗菌药物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符合停用条件的抗菌药物进行限量或停用。

十、充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作用,对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管理与督查;组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教育与考核;每季度对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停用提出建议。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治疗用药:
替加环素
多粘菌素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

碳青霉烯治疗失败后的经验性转换
加强考虑非发酵菌 的可能性
真菌 碳青霉烯 感染控制不佳
CRPA、CRAB、 CRE、SM CRAB (耐碳青霉烯鲍 曼不动杆菌) 含舒巴坦制剂、 联合治疗
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CRPA (耐碳青霉烯铜绿) 酶抑制剂合剂、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 联合治疗
SM (嗜麦芽)
CRE (耐碳青霉烯肠 杆菌科细菌) 根据药敏 联合治疗

两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 MRCNS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 都超过了7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 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都是100%。 万古霉素是首选药物,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的敏感性。
大环内酯类 (不包括阿奇 霉素) 阿奇霉素、四 环素类及糖肽 类 氨基苷类 氟喹诺酮类
怎样恰当的使用抗菌药物?
有效覆盖:选择敏感的药物品种 及时给药:第一时间给予恰当治疗 优化治疗:选择合适剂量、途径、间隔 降阶梯: 根据细菌学结果调整抗生素 正确的疗程:避免过长时间使用药物

(一)、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特别是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3) 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
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也对红霉素、复方新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手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手册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 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 天用量。如果需要 继续使用,必须经过感染性疾病科、呼吸 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 会诊,会诊同意使用该级别级抗菌药物后 ,授予治疗时间段范围内的使用权(包括 使用药品名称、使用数量等)

医院当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 抗菌药物比例 •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 应用。
门诊、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 (五)急诊患者接诊后需立即转院治疗的,
急诊科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 的,只限单次用药。如可转门诊治疗的, 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量不得超过3天。 急诊留观病人,应逐日开具处方。
门诊、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 (六)门急诊药房不得供应“特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
门பைடு நூலகம்、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 (四)门诊抗菌药物应以口服或肌注为主,
严格禁止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 因病情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 治疗的,应执行序贯治疗策略,尽快采取 静脉转口服治疗,重症感染患者原则上应 收住院,对于无法住院而留门诊观察室的 患者,应根据近期药敏情况,选用有效抗 菌药物,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实验, 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疗。需要联合治疗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 加作用药物联合,只能选择两种抗菌药物, 严禁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结核麻风除外)
门诊、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 (三)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不超过3
天量,最多不得超过7天(结核,慢阻肺 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使用时间超过 7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 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 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 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正确的抗感染思路1第一章明确病原诊断正确采集临床标本病原体检测正确分析病原体检测结果根据临床特点判断致病菌性质规范药敏实验引导合理用药第二章主要抗菌药特点第三章合理使用抗菌药第一节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针对性用药第二节经验用药第三节将主要抗菌特性应用于临床第四节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特点合理用药第五节临床主要感染的用药方案第六节预防性用药第七节联合用药第八节特殊情况下用药第九节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附表1:抗菌谱附表2:常用抗菌药物剂量表附表3:常用抗菌药物名称前言抗感染疗法的基本思路抗感染疗法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病员的全身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正确的诊断感染的正确诊断包括定位与定性,即何系统.何器官.何部位发生感染,由何种致病原引起及其对药物的敏感.耐药状况。

1.感染的定位一般临床医师已具备感染定位的本领,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予以判断。

除了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共同表现外,患者出现的系统感染征象能最敏感地提示感染的部位。

例如,咳嗽.咳痰.肺部出现细湿罗音示呼吸系统感染;伴明显胸痛.胸膜刺激征示胸膜炎;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示有下尿路感染,而伴明显腰痛.发热.畏寒常示上尿路感染;腹痛.腹泻.呕吐示消化道感染,腹泻次数不很多,便量大,稀.脐周阵发痛常示小肠炎症,而腹泻次数多.便量少.带粘液或浓血,甚有里急后重,常为结肠炎症;当患者有高热.畏寒.寒战.血象改变等严重感染的表现,而缺乏系统感染征象,或具有波及多系统病变表现时,应考虑血行感染的可能。

然而有些疑难病例的系统感染表现不典型,此时感染定位较困难,可借助实验室检查及相应辅助诊断技术以明确感染部位,例如三大常规.X线.B超检查等。

必须强调,认真的病史询问和全面.规范的体检仍是明确诊断最基本的手段。

2.确定致病原在明确感染部位后,不应急于投用抗菌药,而应致力于尽早确定致病原,特别对于中度及重度感染,这是处理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思路。

确定致病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规范地收集相应的临床标本作病原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根据阳性结果可选择针对性强.抗菌作用优的抗菌药,以获满意疗效。

涂片.染色检查常在即时获得有价值的病原诊断结果。

此途径最可靠,但需花费时间,常在数天后才能获得病原诊断结果,然后再调整用药方案。

(2)根据某些病原引起临床表现的特点,来判断致病原的性质与种类。

例如,创面上出现带荧光的绿色脓液,提示由绿脓杆菌引起;胸片上出现的特征性的曲菌球可直接诊断肺曲菌病。

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敏锐判断病原性质的经验。

(3)在未获得病原培养结果前,或培养阴性时或病情危重时,应参考经典权威著作介绍的经验疗法,根据感染部位.患者的病史与临床特点,结合本地区病原流行病学资料与耐药状况,针对最可能的致病原,决定首选药.可选药,这是合理应用抗菌药最实用的途径。

二.有效的治疗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是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关键。

有的临床医生满足于熟悉几种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常见的感染,这类方案通常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并非最佳方案,遇到危重病例,也许会丧失治疗与抢救的时机。

所谓最为适合的抗菌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从抗菌作用考虑,对致病原具独特的抗菌活性,而不是有作用,但不强。

(2)从抗菌药的药动学考虑,在感染部位可达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

(3)从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考虑,选用不良反应小,发生率低,对患者较为安全的品种。

当确定合适的抗菌药的品种后,还需凭质量可靠和费用合理再考虑选择品种的品牌。

对有条件的患者,尽量选用原发研制厂生产药物。

此外,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已了解哪些品牌的药物质量可靠,其价格合理,符合患者的支付能力,同时与所在医院及医生的身份也相称。

而轻听商业宣传,偏用过于昂贵,或质量与价值不相称的药物都是不恰当的。

总之,抗感染的治疗的过程是处理菌.药.人三者的关系,首要关键是确立致病原—菌,即病原种类,对药物的敏感与耐药状况,这是治疗感染成败的关键。

临床医生必须树立强烈的病原学观念,掌握从临床表现特点去判断病原性质的本领,熟悉和重视规范地收取临床标本,及时培养鉴定致病原,懂得分析检查结果。

对于抗菌药,应学会选择针对致病原,其抗菌作用强.疗效优良而安全的品种,即采用最佳治疗方案。

而对于患者,必须考虑个体特殊的生理病理状态,实行个体化给药。

第一章明确病原诊断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和细菌性传染病疗效确切的药物,是国内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它的出现挽救了无数感染患者的生命。

然而,由于病原菌不明确而无针对性地滥用抗菌药的现象分普遍。

这不仅造成药品的巨额浪费,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影响了疗效,加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如何合理应用好抗菌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课题。

最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及时正确地明确或估计致病菌,二是选择抗菌谱与抗菌作用.药理特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最适合病员的抗菌品种。

而尽早明确病原诊断是能进一步针对性用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基础。

特别是对中度以上严重的细菌感染,病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要得到正确的病原诊断,从标本采集.标本检验到最终结果分析,各个环节都很重要。

所以,光有先进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以及优秀的检验人员,还不足以得到正确的病原诊断。

作为临床医生,需要掌握规范采集各种标本的正确方法,了解各种检验方法的特点,尤其是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并向检验人员提供必要的临床信息。

对最后的检验结果还需根据感染症状.体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种类和正常菌群的种类等特点仔细分析其真伪及临床意义,最终才能明确病原诊断。

此外,临床医生还需具有依据病人临床特点判断病原的本领。

正确采集临床标本及时规范地收集临床标本直接关系到致病菌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的高低。

因此,应尽量由医务人员亲自操作,尽力争取在投用抗菌药之前收集相应部位临床标本,尽量避免标本被正常菌群污染,并及时送检。

采集何种部位的临床标本,需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特点作判断。

根据临床需要,可同时采集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作细菌培养。

为提高培养结果的可参考性,应多次送检。

采集不同部位标本方法:1.血培养:宜在病人畏寒.寒颤时,或高热前抽血;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间隔抽血2-3次;每次抽血量足,成人宜10ml以上;宜床边直接接种;培养基中加入中和血液杀菌因子物质和抗菌药裂介.拮抗剂,或直接选用商售的血培养瓶;必要时抽骨髓培养;血培养1-2天后如发现培养液混浊,可先涂片染色,凭初步结果帮助临床选用合适抗菌药。

2.痰培养:清洁漱口后取清晨深部痰;以清洁无菌器皿收痰;痰需经生理盐水冲洗等处理;及时作定量培养与涂片镜检;涂片见炎症细胞为主,方做培养,而以上皮细胞为主的痰标本应予丢弃,也可取支气管冲洗液.洗刷液.环甲膜穿刺液作培养;原则上痰标本应在2小时内完成接种培养;重复培养其结果一致,常视为致病菌,而反复变化的结果,多为污染菌或寄殖菌,不是真正的致病菌。

3.尿培养:规范取清洁中段尿;导尿者可穿刺导尿管或行趾骨上穿刺取尿;1小时内接种;必须作菌落计算,以判断其临床意义。

标本不应混入尿.钡剂或止泻药等。

4.脑脊液培养:严格无菌操作,取量足,宜床边接种;同时作涂片(沉渣或菌膜)镜检和常规.生化检验,前者在1小时可获初步结果;必要时送血.尿等培养。

5.浆膜腔液培养:严格无菌操作,取量足,宜床边接种;同时作常规.生化检验,必要时予抗酸杆菌检查.腺苷酸脱氨酶(ADA)测定等。

6.脓液培养:一般避免以棉拭子取标本,宜以注射器直接穿刺脓肿吸取脓液;盆腔.腹腔脓肿.口腔有关脓肿需同时作菌落厌氧培养;烧伤创面需作定量培养。

7.内置导管培养:皮肤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剪取导管头送培养,包括一般细菌及真菌培养。

病原体检测采集标本后,将标本送何种检查,送检时需选用何种特殊培养基及注意哪些问题,都值得临床医生注意。

因为正确且恰当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往往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快.更准确地明确病原菌。

目前常用的病原诊断方法有:1.培养细菌培养是病原菌检测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虽然此方法需要时间较长,但对于大多数形态.染色无特征的细菌通过培养,必要时结合细菌生化反应来分离.鉴定更可靠。

同时,有助于进一步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用药。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医生需了解不同细菌的培养要求。

根据最可能是哪种致病菌来选择相应合适的培养条件。

如革兰阳性球菌宜选血平板;革兰阴性杆菌常选用伊红亚甲兰(EMB).麦康凯平板,以抑制阳性菌生长;嗜血杆菌需添加X因子,V因子,且培养时充CO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培养基中需增加氯化钠的含量;革兰阴性球菌选用MTM培养基;厌氧菌需作硫乙醇酸钠培养;真菌用沙保氏培养基培养;结核菌也需特殊培养剂.培养时间长;L型菌需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等。

因为检验科.细菌室的工作人员并不一定了解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无任何提示下,只做例行检验就有可能漏检。

临床医生对有特殊培养需要的标本应加以注明,或提供必要的临床信息,以提高培养阳性率。

如:对于来自脑室与粘膜的标本,如口腔.肠腔.女性生殖道.副鼻窦,以及肺脓疡的脓液. 腹部外伤.肠穿孔穿刺液,或于有恶臭.气体产生的感染部位所采集的标本,应要求同时作厌氧菌培养;原因不明发热者的血.脑脊液.导管头等标本培养应要求加作真菌培养。

而细菌室也应主动介绍和提供床边接种.转移培养基等基本条件。

2.直接涂片病人标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镜检是快速而简便的方法之一。

但要求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需有特定形态特征.特殊染色及一定数量。

如:痰涂片见抗酸染色阳性杆菌即可诊断结核感染;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或瘀斑刺破液涂片见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即可能为脑膜炎球菌感染;脑脊液加墨汁混合后镜检发现圆形.有荚膜.双层壁的病原体,即可能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可见有异染颗粒的杆菌。

不过,标本直接涂片检查阳性率较低,可将标本离心.沉淀,浓集后再镜检。

对于不同的病原菌,同时配合其他常规检验或某些特殊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如免疫荧光.免疫酶标的抗体检测,结合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可帮助诊断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3.抗原检测有些细菌即使使用培养.生化反应仍很难鉴定,但具有特定抗原成分,如菌体抗原.鞭毛抗原等,利用抗原检测可以对病原菌作快速诊断。

如在细菌性脑膜炎中,利用对流免疫电泳可检测脑脊液中的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杆菌,特异性和敏感度都很高;气相色谱法利用细菌代谢产生的挥发性短链有机酸,可检测厌氧菌。

而在已使用了抗生素,细菌培养困难时,抗原检测可能不失为一种有助病原诊断的好方法。

4.抗体检测人体受细菌感染后,经一定时间可产生抗体,且随感染过程表现为效价升高。

因此,当抗体效价明显升高或随病程递增时才有参考价值。

此项检查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