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学作业
一、在你学习的专业领域,寻找一个创造案例,并分析该案例的新颖性和切实性
1.案例具有典型性,内容翔实;(20分)
2.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20分)
二、结合你所学习的专业,提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1.阐明提出问题的背景;(10分)
2.简明扼要界定你提出的问题;(15分)
3.阐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0分)
4.阐明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
到的创造方法;(15分)
————部分资料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官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统计年鉴
一、案例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一)案例的基本内容<摘自《二十一世纪科学万有文库第14辑等网站>
1.名称:基塘农业
2.地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
3.背景:广东地区位于沿海平原地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足,尤其是夏季多暴雨,雨水在低洼处累积成涝、多发水患。
对普通单一的农业种植很不利。
为适应农业发展,推行基塘农业模式。
4.基本内容:
(1)低洼易涝处挖成池塘,饲养鱼虾,并种植菱、藕等作物;(2)挖出的泥堆在池塘周围,将其平整为较高较宽的田地,作为农作物的田基,种植稻米、甘蔗等;
(3)天边填筑稍高的基堤种植桑树等;
(4)一方面巩固池岸,一方面用桑叶养蚕(或栽种甘蔗),发展丝织业(或生产更多的蔗糖);
(5)在生产过程中以农作物的残渣,以及蚕粪、蚕蛹养鱼;挖塘泥当肥料肥田,互相促进生产
(6)在塘中养鱼,在基上种植甘蔗、栽桑、种香蕉等作物,形成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最典型)、果基鱼塘等基塘农业;(二)基塘农业分析
1.新颖性
1)合理利用当地地形,水陆坡结合,互相促进,循环利用,农业、
渔业、林业多维一体发展,摆脱过去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是一
种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2)塘鱼养殖逐渐科学化。
摆脱过去割草喂鱼,蚕沙喂鱼的方法。
实
施基塘农业之后采用人工配合饲养、实行多级轮养、合理密养、混养以及网箱养鱼、高密度流水养鱼、并使用养鱼机械等科学方法养鱼。
鱼类品种不断多样化,满足消费者对市场的需求;
3)立体思维;创新、复合发展;
2.切实性
1)因势利导:基塘作物的多样化符合了该地社会实际需求。
塘基种
植的蔬菜、水果、花卉等解决了城镇人民的生活需求;
2)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充足,地
势低洼处洪涝灾害频繁。
将稻田改作桑基鱼塘之后,一方面因田基培高免除了水患;另一方面,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鱼屎肥塘,各生产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生态关系,使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
3)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利用,极大地提高了
资源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二、结合你所学习的专业,提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一)方案:
1.提出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民劳累而
所获较少;
2.方案主题:农村产业多维、立体发展;(——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
3.问题背景:
1)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产业结构得
到明显调整和改善。
其中第一产业的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各业之间的比例关系逐渐平衡,但种植业比例任然较重,且林业、渔业比例依旧偏低。
2)四川省农业结构四川省国土资源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四川省耕地
资源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3%,林牧业用地面积大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
种植业用地面积不到全省总面积的10%,缺创造了农业总产值58%,而用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近70%的林牧业创造的产值尽占农业总产值的40%。
3)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结构明显不合理,四川省乐至县作为老牌农业
大县,其农业基本停留在农业初级产品生产上,农产品加工业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
4)从农产品品种品质看,四川省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性短
缺和结构过剩并存,农副产品特色不突出,普通货多,优质农产品少,顶尖产品缺乏。
5)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4.具体内容:
1)低洼处开挖鱼塘,一方面作为农家乐,对外开放钓鱼;另一方面
发展渔业,做市场销售;
2)地山丘陵处栽种桑树,一方面桑叶养蚕、蚕茧纺织;蚕沙喂鱼;
另一方面桑葚售卖,提高收入;
3)地山丘陵连片,发展旅游业,不少山中有“窑洞”,可做旅游,避
暑休闲;
4)农户做天然客栈,游客可体验柴火做饭、田间品茶等原生态生活;
5.可行性分析:
1)地形: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
岭上,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最高点海拔596.3米,最低点海拔297.0米。
低洼地,可开凿做鱼塘;山坡用于种植桑树;
2)历史:该村养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且桑树原存较
多易种植,蚕虫饲料充足;
3) 地理位置:与遂宁安居区、大英县,德阳中江县,成都简阳市、
金堂县,资阳雁江区、安岳县接壤。
距离省会成都仅77公里。
靠近经济发达城市,桑葚销售交通压力较小,靠近市场,易销售,运输成本较低,有利提高农民收入;
4)现状:
①2012年,乐至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推动纺
织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全县已形成70万纱锭5000台织
机产能;
②2012年纺织、食品、机电和造车“3+1”主导产业产值占
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5.5%。
2012年,乐至县实现产茧4500
吨;
纺织业发展潜力巨大;
5)人口:2004年,乐至县总人口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88万人。
人口众多,发展纺织业劳动力充足;
6)气候:地处中纬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旅游休闲;
5)桑葚:
①桑葚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其各种营养成分高于常见水果,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②我国历代的中医本草,公认桑葚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黑发明目、祛斑延年的功效;
③药桑为原料开发的绿色食品和中草药原剂,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能满足市场对桑葚保健食品的需求,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④目前桑葚并没有普遍售卖,所以市场潜力巨大;
6.阻力分析:
1)思想观念:部分农民观念保守,不能接受大量旅游人口涌入;
2)人口:农村空心化,青壮年远行,缺乏劳动力;
3)信息、网络:网络不通,信息交流不畅,市场信息落后;
4)交通:距离省会城市较近,但交通不流畅,往来车次稀少,不利
于人流量的交换;
7.政策建言:
1)开展新技术人员培训;培训电脑简易使用技术;
2)开通网络,包括移动、电信、联通;保障网络信息通畅;使村民
有更多机会接触外界;
3)加大对周边及附近地区的车流量,推动人流量的往来运动;
4)招募优秀大学生村官会乡、村帮助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5)培训、普及养蚕新技术、科学方法;
6)政府资助、补贴农民发展产业;
8.发展前景: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3)有利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4)有利充分保障农民的地位和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
5)促进农村产业多维、立体发展;
(二)阐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前景(三)阐明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到的创造方法;
1.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本着自由畅想原则,在一段时期里胡
思乱想,才有了将桑葚当做水果售卖的想法,一查资料,桑葚的确是种不错的“水果”,营养价值高;
2.类比创造法:通过直接类比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的基塘
农业,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乐至县也可以推行四川式“基塘农业”;
3.希望点列法:从我个人的愿望和希冀出发,更愿意将家乡建设得
更好,促进家乡人收入增加,家乡地经济发展;
9.综合列举法:综合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