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页 主页
酸碱质子理论
论 点
一、 酸碱理论发展史简述
凡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仅仅是 H+(aq)的物质称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仅 仅是OH-(aq)的物质称为碱
溶剂理论 质子理论 电子理论 软硬酸碱
上页
凡能离解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称为酸; 能离解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上页 下页
酸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水溶液的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的移动 缓冲溶液 酸碱电子理论
主页
1
第五章
酸碱平衡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质子酸碱、酸碱共轭关系、酸碱离解常数等概念。
•熟练运用近似方法计算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及有关离子 浓度。
•掌握同离子效应、介质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熟练掌握 和理解缓冲溶液的计算和原理;掌握简单缓冲溶液的 配制方法。
上页 下页 主页
或
pKwø = pKaø+ pKbø
17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例题 已知 NH3 的 Kbø为1.810–5,求弱酸 NH4+ 的 Kaø 为多少? 解:已知 NH3 和 NH4+ 是一对共轭酸碱对,故
Kaø• Kbø= Kwø Kaø= Kwø/Kbø
= 1.010–14 / 1.810–5 = 5.610–9 问题:质子理论中 CO32– 是质子碱,但其 Kbø 无法查出, 请问你会设法求出吗? 提示: CO32– 的共轭酸是HCO3– ,故
这种溶剂能区别不同酸碱之间相对强度差别的作用叫做
溶剂的区分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12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水作溶剂溶于强酸时,水是作为碱接受质子的,由于水的碱 性比一般的弱酸要强,因此,水溶剂不能区别出 HCl、H2SO4、 HNO3、HClO4的酸性强弱。但若将它们溶于纯醋酸中,由于 醋酸的碱性比水弱,接受质子能力差,HClO4就比 HCl更易给
ceq(H+) ceq(OH–) 或 ceq(H+) 1.00 10–7
pH = – lg (ceq(H3O+) /c ø) pH = pOH pH pOH 或 或 or pKwø = pH + pOH = 14.00 pH = 7.00 pH 7.00
pH = – lg ceq(H+) 为中性 为酸性
pH pOH
上页 下页
或
主页
pH 7.00
为碱性
16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三、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的 Kaø与 Kbø的关系
共轭酸的反应 HB(aq) + H2O(l) B– (aq) + H3O+(aq)
(1)
– c ( B ) • ceq(H3O+) eq ø Ka = ceq(HB)
上页 下页 主页
2
教师参考
基本要求
( 本章学时 6 )
1. 了解酸碱理论历史发展概况,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 掌握弱酸(碱)的离解平衡,离子酸(碱)的离解平衡 ,pH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3. 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掌握缓冲作用原理和有关计 算及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教学重点、*难点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平衡及其计算 *酸碱平衡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pH值及其配制
酸(2) 碱(3) 碱(2) 酸(3)
由于上述反应均正向进行,故以上所有酸碱的强弱序为: HB HA HC 酸的强弱序 酸(2) 酸(1) 酸(3) 碱的强弱序 C-
碱(3)
B-
碱(2)
A-
碱(1)
规律:在任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若共轭酸的酸性很强,
则其对应的共轭碱的碱性就很弱,反之亦然。
上页 下页 主页
温度 / K 273 295 373
Kw
0.13 ×10 -14
1.0 ×10 -14
7.4 ×10 -14
于纯水中?当水溶液中引入其它离子(如 H3O+ 或 OH )时,此常 数还是不变吗?
上页
问题: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此常数是不是只适用 –
√
×
下页
主页
15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共轭碱的反应
ø
B– (aq) + H2O(l) HB(aq) + OH–(aq)
ceq(HB) • ceq(OH–) Kb = (2) – ceq(B ) (1)式与(2)式相乘: Kaø• Kbø= Kwø = ceq(H3O+) • ceq(OH–) 结论:对于共轭酸碱对来说它们有关系:
Kwø = Kaø• Kbø
H+
2. 影响因素
酸碱强度 由两方面决定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页
酸碱本身给出或接受质子的能力 溶剂接受或给出质子的能力
主页
7
⑴ 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如Ac-是离子碱,
⑵ 两性物质,
4
NH 是离子酸;
2 3
4
Fe(OH)(H 2 O) 5 、HCO 、H 2 O 等。 如 HSO 、
反应为: HCl (aq) + H2O (l) = H3O+ (aq) + Cl- (aq) 2、 H2O (l) = H+ (aq) + OH- (aq)
NH3 (aq) + H+ (aq) = NH4+ (aq)
反应为: H2O (l) + NH3 (aq) = NH4+ (aq) + OH- (aq)
9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酸性:HClO4 H 2SO 4 H 3 PO4 HAc H 2 CO 3 NH H 2 O
碱性:ClO HSO H 2 PO Ac HCO NH3 OH
3 4 4 4
4
上页
上页 下页 主页
6
第一节
酸碱质子传递反应的通式:
H+
酸碱质子理论
酸(1) + 碱(2) (二)、酸碱的强弱 1. 酸碱反应的方向
H+
酸(2) + 碱(1)
H+
强酸(1) + 强碱(2) 弱酸(2) + 弱碱(1) 强酸与强碱相遇,前者极易给出质子, 后者非常容易结合质子, 这样强酸和强碱进行的反应程度就很大。
下页
主页
10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酸碱性有很大的差别,甚 至于酸碱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水溶液中,HClO4 、HCl、 HBr、 HNO3、 H2SO4等强 酸均能与水(作碱)发生质子传递作用,反应通式为:
H+
HB (aq) + H2O (l) = H3O+ (aq) + B- (aq)
纯水的离解反应在酸碱质子理论中也可以看成是水分 子之间的质子自递反应,即:
H2O + H2O H3O+ + OH–
上述自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
(ceq(H3O+) /c ø) • (ceq(OH–) /c ø) K ø= (ceq(H2O) /c ø)2
上页 下页 主页
二、
298.15K时: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
Kwø = ceq(H+) • ceq(OH–) = 1.0010–14 ceq(H+) ceq(OH–) 或 ceq(H+) = 1.00 10–7 呈中性 ceq(H+) ceq(OH–) 或 ceq(H+) 1.00 10–7
呈酸性 呈碱性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多,计算繁杂,讲解宜精勿繁,突出计算实例, 建议多讲解例题。边学边练,加大练习力度,加强辅导。
上页
下页
主页
3
第一节
理论名称 电离理论 提出者 S.A.Arrhenius W.ostwald E.C.Franklin et. J.N.Bronsted T.M.Lowry G.N.Lewis R.G.Pearson
出质子从而表现出更强的酸性。
HClO4~ Kaø = 2.0×107、H2SO4~ Kaø = 1.3×106 HCl ~ Kaø = 1.0×103、HNO3 ~ Kaø = 22
问题:水作溶剂时,溶液中最强的酸是什么?最强的碱是
什么?
上页 下页 主页
13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 水的离解平衡
⑶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 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 NH4Cl 中的 NH 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4
上页 下页 主页
8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1)溶剂相同时,酸碱的强弱决定于酸碱给出或接受质 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结合质子能力 强的碱是强碱。 HA + B- = A- + HB 酸(1) 碱(2) 碱(1) 酸(2) 例如: HB + C- = B- + HC
上页 下页 主页
5
第一节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质子理论
酸 H+ + 碱
质子酸与质子碱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一对相 应的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有酸给出 质子;一定就有碱接受质子。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 间进行的质子传递。例如:
1、 HCl (aq) = H+ (aq) + Cl- (aq) H2O (l) + H+ (aq) = H3O+ (aq)
凡能接受(H+)的物质称为碱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 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详见书中
4
第一节
(一)、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
二、 酸碱质子理论
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HCl、 HAc、 NH4+、 H2O等;叫质子酸。
能接受质子的物质:OH-、 Ac-、 NH3 、 HPO42-、 H2O等; 叫质子碱。 有些物质如 HPO42-、HCO3-、H2O等,既有给出质子的能力, 又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因此它们在某些反应中可能是酸,而在另外 一些反应中可能是碱。这类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酸 + - HAc H + Ac 碱 半 酸碱给出和接受质 NH4+ H+ + NH3 反 子反应可表示为: 应 HPO42- H+ + PO43-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问题:水溶液中同浓度的 HClO4 的酸性比 HCl强吗?
水溶液中有一些物质的酸性位于 H3O+ (aq) 以下,它们都 是比 H3O+ (aq)酸性更弱的酸,当它们溶于水后也与水发生质
子传递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并会随它们与水作用的
强弱而体现出水溶液的酸性大小,从而可以区别出它们的酸 性强弱。
由于上述酸给质子的能力特强,这些强酸一旦溶于水后, 立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次于它们的弱酸 H3O+ (aq) 。这样, 不论物质的酸性有多强(当然要比H3O+ (aq) 强)在水溶液 中,它们统统被水拉平到同一强度的酸(H3O+ (aq))水平。 上述效应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11
14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Kwø = (ceq(H3O+) /c ø) • (ceq(OH–) /c ø)
因为 c ø = 1 mol•dm-3, 在不考虑常数单位时,可将上式简化:
Kwø = ceq(H3O+) • ceq(OH–)
Kwø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温度一定时纯水中 H3O+ 和 OH– 的浓度乘积为一常数,此常数 不因体系中 H3O+ 和 OH– 的浓度改变而改变。 Kwø只随温度变化 而变化。
(一)、一元弱酸的离解平衡
HB(aq) + H2O(l) B– (aq) + H3O+(aq)
Kaø=
上页 下页
ceq(B– ) • ceq(H3O+) ceq(HB)
主页
(5-5)
19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Kaø为酸的离解常数,它与酸的本性及温度有关,而与 物质的浓度无关。 Kaø愈大则表明酸的离解程度愈大,其酸性
Kbø(CO32– ) = Kwø/Kaø(HCO3– )
上页 下页 主页
18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 弱酸的离解平衡
强酸:在水溶液中全部离解的酸称为强酸,强酸水溶液的 酸度计算很容易。如0.10mol•dm-3 HCl, c (H3O+)=0.10 mol•dm-3。
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离解给出质子的分子、离子物质称 为弱酸,弱酸离解只给出一个质子的称为一元弱酸,能给出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质子称为多元弱酸。
也就愈强。 化学上还经常用离解度()来表示酸的离解程度。其值 为酸已离解的浓度与酸原始浓度之比。即 : = (c0 – ceq)/c0×100% 一元弱酸溶液的酸度计算就是求算溶液中H3O+(aq)的浓 度,当弱酸的酸性不是十分弱且弱酸的浓度又不是很小时, 水溶剂自身的质子传递反应所产生的H3O+(aq)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中的H3O+(aq)主要来源于弱酸的离解,这样利用式(5-5) 就可求算出溶液中的H3O+(aq)浓度。
酸碱质子理论
论 点
一、 酸碱理论发展史简述
凡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仅仅是 H+(aq)的物质称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仅 仅是OH-(aq)的物质称为碱
溶剂理论 质子理论 电子理论 软硬酸碱
上页
凡能离解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称为酸; 能离解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上页 下页
酸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水溶液的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的移动 缓冲溶液 酸碱电子理论
主页
1
第五章
酸碱平衡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质子酸碱、酸碱共轭关系、酸碱离解常数等概念。
•熟练运用近似方法计算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及有关离子 浓度。
•掌握同离子效应、介质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熟练掌握 和理解缓冲溶液的计算和原理;掌握简单缓冲溶液的 配制方法。
上页 下页 主页
或
pKwø = pKaø+ pKbø
17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例题 已知 NH3 的 Kbø为1.810–5,求弱酸 NH4+ 的 Kaø 为多少? 解:已知 NH3 和 NH4+ 是一对共轭酸碱对,故
Kaø• Kbø= Kwø Kaø= Kwø/Kbø
= 1.010–14 / 1.810–5 = 5.610–9 问题:质子理论中 CO32– 是质子碱,但其 Kbø 无法查出, 请问你会设法求出吗? 提示: CO32– 的共轭酸是HCO3– ,故
这种溶剂能区别不同酸碱之间相对强度差别的作用叫做
溶剂的区分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12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水作溶剂溶于强酸时,水是作为碱接受质子的,由于水的碱 性比一般的弱酸要强,因此,水溶剂不能区别出 HCl、H2SO4、 HNO3、HClO4的酸性强弱。但若将它们溶于纯醋酸中,由于 醋酸的碱性比水弱,接受质子能力差,HClO4就比 HCl更易给
ceq(H+) ceq(OH–) 或 ceq(H+) 1.00 10–7
pH = – lg (ceq(H3O+) /c ø) pH = pOH pH pOH 或 或 or pKwø = pH + pOH = 14.00 pH = 7.00 pH 7.00
pH = – lg ceq(H+) 为中性 为酸性
pH pOH
上页 下页
或
主页
pH 7.00
为碱性
16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三、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的 Kaø与 Kbø的关系
共轭酸的反应 HB(aq) + H2O(l) B– (aq) + H3O+(aq)
(1)
– c ( B ) • ceq(H3O+) eq ø Ka = ceq(HB)
上页 下页 主页
2
教师参考
基本要求
( 本章学时 6 )
1. 了解酸碱理论历史发展概况,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 掌握弱酸(碱)的离解平衡,离子酸(碱)的离解平衡 ,pH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3. 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掌握缓冲作用原理和有关计 算及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教学重点、*难点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平衡及其计算 *酸碱平衡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pH值及其配制
酸(2) 碱(3) 碱(2) 酸(3)
由于上述反应均正向进行,故以上所有酸碱的强弱序为: HB HA HC 酸的强弱序 酸(2) 酸(1) 酸(3) 碱的强弱序 C-
碱(3)
B-
碱(2)
A-
碱(1)
规律:在任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若共轭酸的酸性很强,
则其对应的共轭碱的碱性就很弱,反之亦然。
上页 下页 主页
温度 / K 273 295 373
Kw
0.13 ×10 -14
1.0 ×10 -14
7.4 ×10 -14
于纯水中?当水溶液中引入其它离子(如 H3O+ 或 OH )时,此常 数还是不变吗?
上页
问题: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此常数是不是只适用 –
√
×
下页
主页
15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共轭碱的反应
ø
B– (aq) + H2O(l) HB(aq) + OH–(aq)
ceq(HB) • ceq(OH–) Kb = (2) – ceq(B ) (1)式与(2)式相乘: Kaø• Kbø= Kwø = ceq(H3O+) • ceq(OH–) 结论:对于共轭酸碱对来说它们有关系:
Kwø = Kaø• Kbø
H+
2. 影响因素
酸碱强度 由两方面决定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页
酸碱本身给出或接受质子的能力 溶剂接受或给出质子的能力
主页
7
⑴ 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如Ac-是离子碱,
⑵ 两性物质,
4
NH 是离子酸;
2 3
4
Fe(OH)(H 2 O) 5 、HCO 、H 2 O 等。 如 HSO 、
反应为: HCl (aq) + H2O (l) = H3O+ (aq) + Cl- (aq) 2、 H2O (l) = H+ (aq) + OH- (aq)
NH3 (aq) + H+ (aq) = NH4+ (aq)
反应为: H2O (l) + NH3 (aq) = NH4+ (aq) + OH- (aq)
9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酸性:HClO4 H 2SO 4 H 3 PO4 HAc H 2 CO 3 NH H 2 O
碱性:ClO HSO H 2 PO Ac HCO NH3 OH
3 4 4 4
4
上页
上页 下页 主页
6
第一节
酸碱质子传递反应的通式:
H+
酸碱质子理论
酸(1) + 碱(2) (二)、酸碱的强弱 1. 酸碱反应的方向
H+
酸(2) + 碱(1)
H+
强酸(1) + 强碱(2) 弱酸(2) + 弱碱(1) 强酸与强碱相遇,前者极易给出质子, 后者非常容易结合质子, 这样强酸和强碱进行的反应程度就很大。
下页
主页
10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酸碱性有很大的差别,甚 至于酸碱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水溶液中,HClO4 、HCl、 HBr、 HNO3、 H2SO4等强 酸均能与水(作碱)发生质子传递作用,反应通式为:
H+
HB (aq) + H2O (l) = H3O+ (aq) + B- (aq)
纯水的离解反应在酸碱质子理论中也可以看成是水分 子之间的质子自递反应,即:
H2O + H2O H3O+ + OH–
上述自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
(ceq(H3O+) /c ø) • (ceq(OH–) /c ø) K ø= (ceq(H2O) /c ø)2
上页 下页 主页
二、
298.15K时: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
Kwø = ceq(H+) • ceq(OH–) = 1.0010–14 ceq(H+) ceq(OH–) 或 ceq(H+) = 1.00 10–7 呈中性 ceq(H+) ceq(OH–) 或 ceq(H+) 1.00 10–7
呈酸性 呈碱性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多,计算繁杂,讲解宜精勿繁,突出计算实例, 建议多讲解例题。边学边练,加大练习力度,加强辅导。
上页
下页
主页
3
第一节
理论名称 电离理论 提出者 S.A.Arrhenius W.ostwald E.C.Franklin et. J.N.Bronsted T.M.Lowry G.N.Lewis R.G.Pearson
出质子从而表现出更强的酸性。
HClO4~ Kaø = 2.0×107、H2SO4~ Kaø = 1.3×106 HCl ~ Kaø = 1.0×103、HNO3 ~ Kaø = 22
问题:水作溶剂时,溶液中最强的酸是什么?最强的碱是
什么?
上页 下页 主页
13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 水的离解平衡
⑶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 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 NH4Cl 中的 NH 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4
上页 下页 主页
8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1)溶剂相同时,酸碱的强弱决定于酸碱给出或接受质 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结合质子能力 强的碱是强碱。 HA + B- = A- + HB 酸(1) 碱(2) 碱(1) 酸(2) 例如: HB + C- = B- + HC
上页 下页 主页
5
第一节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质子理论
酸 H+ + 碱
质子酸与质子碱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一对相 应的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有酸给出 质子;一定就有碱接受质子。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 间进行的质子传递。例如:
1、 HCl (aq) = H+ (aq) + Cl- (aq) H2O (l) + H+ (aq) = H3O+ (aq)
凡能接受(H+)的物质称为碱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 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详见书中
4
第一节
(一)、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
二、 酸碱质子理论
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HCl、 HAc、 NH4+、 H2O等;叫质子酸。
能接受质子的物质:OH-、 Ac-、 NH3 、 HPO42-、 H2O等; 叫质子碱。 有些物质如 HPO42-、HCO3-、H2O等,既有给出质子的能力, 又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因此它们在某些反应中可能是酸,而在另外 一些反应中可能是碱。这类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酸 + - HAc H + Ac 碱 半 酸碱给出和接受质 NH4+ H+ + NH3 反 子反应可表示为: 应 HPO42- H+ + PO43-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问题:水溶液中同浓度的 HClO4 的酸性比 HCl强吗?
水溶液中有一些物质的酸性位于 H3O+ (aq) 以下,它们都 是比 H3O+ (aq)酸性更弱的酸,当它们溶于水后也与水发生质
子传递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并会随它们与水作用的
强弱而体现出水溶液的酸性大小,从而可以区别出它们的酸 性强弱。
由于上述酸给质子的能力特强,这些强酸一旦溶于水后, 立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次于它们的弱酸 H3O+ (aq) 。这样, 不论物质的酸性有多强(当然要比H3O+ (aq) 强)在水溶液 中,它们统统被水拉平到同一强度的酸(H3O+ (aq))水平。 上述效应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上页 下页 主页
11
14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Kwø = (ceq(H3O+) /c ø) • (ceq(OH–) /c ø)
因为 c ø = 1 mol•dm-3, 在不考虑常数单位时,可将上式简化:
Kwø = ceq(H3O+) • ceq(OH–)
Kwø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温度一定时纯水中 H3O+ 和 OH– 的浓度乘积为一常数,此常数 不因体系中 H3O+ 和 OH– 的浓度改变而改变。 Kwø只随温度变化 而变化。
(一)、一元弱酸的离解平衡
HB(aq) + H2O(l) B– (aq) + H3O+(aq)
Kaø=
上页 下页
ceq(B– ) • ceq(H3O+) ceq(HB)
主页
(5-5)
19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Kaø为酸的离解常数,它与酸的本性及温度有关,而与 物质的浓度无关。 Kaø愈大则表明酸的离解程度愈大,其酸性
Kbø(CO32– ) = Kwø/Kaø(HCO3– )
上页 下页 主页
18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 弱酸的离解平衡
强酸:在水溶液中全部离解的酸称为强酸,强酸水溶液的 酸度计算很容易。如0.10mol•dm-3 HCl, c (H3O+)=0.10 mol•dm-3。
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离解给出质子的分子、离子物质称 为弱酸,弱酸离解只给出一个质子的称为一元弱酸,能给出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质子称为多元弱酸。
也就愈强。 化学上还经常用离解度()来表示酸的离解程度。其值 为酸已离解的浓度与酸原始浓度之比。即 : = (c0 – ceq)/c0×100% 一元弱酸溶液的酸度计算就是求算溶液中H3O+(aq)的浓 度,当弱酸的酸性不是十分弱且弱酸的浓度又不是很小时, 水溶剂自身的质子传递反应所产生的H3O+(aq)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中的H3O+(aq)主要来源于弱酸的离解,这样利用式(5-5) 就可求算出溶液中的H3O+(aq)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