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写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发言人:史小华
什么是读写结合?
我认为,所谓“读写结合训练”,就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序列的训练手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达到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方法、运用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读写综合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谈到读写结合,很多老师定位于在课堂上动动笔,好像只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写了几句话,就是进行了读写结合。

所以,经常发现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了几句感受,或者为一个先进模范人物写了几句颁奖词,然后就大说自己这节课突出了读写结合的特色,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这种所谓的写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的关系。

真正的读写结合是和本节课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紧密联系起来的。

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请我们组其他成员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好做法。

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请我们组其他成员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好做法。

(一)读中学仿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由此看来,范文是仿写的依据,范文可以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这是作文教学中的"直观"样本。

范文引路,就是要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

上好阅读课,让学生在"读"中悟"写",把从范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把阅读中吸收的营养反馈于写作之中。

仿写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如,习作写“一处你喜欢的秋景”,很多同学想写《香山的秋色》。

这时,我们就让学生全面模仿《颐和园》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

学生通过事先到香山观察游览、课堂老师放香山景色的录相、习作后再到香山观察对照习作再修改等几个环节,再仿照《颐和园》一文的写法,该次作文学生都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香山景色的美丽,表达出喜爱的感情,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又如,学习《小站》后,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学校》等为题进行仿写。

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

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

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

如,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们让学生去观察香山,学习课文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香山一年四季美丽、诱人的景色。

因此,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再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和习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

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久而
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二)读中积累
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清楚、明白、有条理,就必须从范文的学习中吸收并积累一定量的语言,并有意识、有目的识记与运用,才能提高习作水平。

同时,积累还包括范文的创意,如构思新颖,选材新颖,写作角度新颖,语言修饰新颖的神采之笔,反复入境入情体验,进而内化成个体的认知结构,从而为学生的创造性习作提供充足的营养。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的感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们必须要放弃教师繁琐的讲解和分析,琐碎的提问和练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让阅读课上书声朗朗,让阅读课上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合作发生共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在大脑中贮存一些好的句段,运用时就能得心应手,有话可写。

如,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层次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所以,教学时,我们注意抓住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默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再现颐和园的秀丽景物,感受作者游览颐和园时油然而生的愉悦心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读写结合,重视语言的积累
读写结合,要让学生从课文中走上个来回。

往常的阅读教学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

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

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

新课标指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还是以《颐和园》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楚。

课文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顺序介绍颐和园,文中的优美词句很多,这些都要让学生弄懂、学会。

教学时,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积累语言与品评词句结合起来,通过对优美词句的反复诵读,通过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通过对自己所喜爱的句子的背诵,既培养了学生品评语句的能力,又培养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为以后作文时语言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

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又进行了分层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全班学生95%能做到语句通顺。

80%
的学生能达到内容具体。

60%的学生能做到内容新颖,用词准确。

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你瞧,那条银鲤浑身缟素,唯嘴唇上一点腥红,像是爱美的姑娘抹上了鲜红的口红。

”“鸟儿小巧玲珑的脑袋上像包着橄榄色的头巾,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犹如一潭深水,嘴巴微微努起,做出一副娇羞状。

”“整个城市一下子沉默了。

……”“……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

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

”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3、读写结合,重视课外阅读的补充
新课标规定小学生要阅读150万字的课外阅读材料,背诵150篇优秀诗文(含课外),通过记阅读笔记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使学生的课余阅读纳入教师的指导之下,从而提高实效。

学生读的效果好,不只是丰富了语言的积累,促进了习作水平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课余读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习作能力。

如,教完了《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找一篇描写植物的文章读一读,把好词好句抄下来。

教完了《蝙蝠和雷达》,布置这样的作业:读书、查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抄下来,向同学介绍一下。

学生从电视媒体、书籍以及向家长的询问中了解了15种左右的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兴趣、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天长日久,学生阅读面广了,语言的积累也丰富了。

(三)"仿"中学"创"
指导学生模仿作文仅是初期习作的一种手段,而最终目的还是学习创作。

所以学生在模仿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要设法向创作过渡。

在会仿写中不断增加创作因素,不能孤立地从形式上去模仿,而是努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从模仿到创作。

如,《镜泊湖奇观》中具体写镜泊湖景色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一段,是一种典型的总分式段落。

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

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

”“让人一目了然。

”……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回忆一下你所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南湖风景区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风光秀丽。

……”“中心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孩子们各抒己见共概括出20几个景点的特点,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

此时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

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再加上实际生活中的景点给孩子们提供了写什么的可能,使学生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创。

再比如教学《穷人》一文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描写后,学生在掌握了课文的这些表达方法,在写类似文章时,就会产生了迁移,力图在自己的文章中体现以心理描写来烘托中心。

我也曾让学生写一段话来表现自己的某种心理活动。

一个孩子写自己把钥匙丢了后的心理活动:“我怎么能说钥匙丢了呢?这一说爸妈肯定
又是一顿臭骂,什么粗心大意呀,马虎鬼呀,邋遢鬼呀,主要还不是这些,万一爸爸整天阴着个脸,我又得处处看他的脸色,那滋味实在不好受。

……”一个孩子写自己想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的复杂心理:“不行,这样一问,没准刘老师会怪我扰乱课堂,同学会笑话我真蠢,后面听课的老师会不会认为刘老师的课没讲好!……哎呀,怎么办?怎么办?”
这种从“仿”到“创”的能力培养,主要途径是读写结合,练习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比如进行“扩写”、“续写”、看图编故事、写新闻发布稿,出黑板报等。

这些练习形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知"写","读"中学"仿","仿"中学"创",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写作的能力。

探索实践证明,读写结合使“模仿、积累、创作”三者交替进行,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读写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今后将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随着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学生对一些典型范文的写作方法已掌握较好,思路较以前清晰,思维活跃了,内容丰富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即:学生有方法,但思维精进性有待培养,内容不够新颖,词语积累还不够,语言表达贫乏。

就此问题,下一步将对如何通过课内外有机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