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探究式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变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变单向吸收为多面交流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探究就是探寻、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

1、语文探究式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为特色,以尊重、信任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表现为师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共同探究中求知,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变到主动状态。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和途径。

2、语文探究式教学是以语文知识的体验和应用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调查等各种形式,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问题,综合分析或做出评价,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小学生的“探究”,从探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不能苛求学生的探究结果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

二、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略

1、营造氛围,促进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

重、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而教,就要考虑学生怎样学,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刻苦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疑,追根溯源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提出问题,并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概况,发现哪些问题一看就懂,哪些问题有疑问,并作相应的标示或记录,然后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筛选、加工出若干问题提交学生讨论。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同一组的学生互相交流,不同组的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气氛越浓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热情就越高涨,学生在争论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分享,博采众长,弥补不足,甚至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指向教学目标的完成,指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切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最好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思维的行进路线和发展轨迹。

3、创设情境,逆向思维

从接受的角度看,阅读文本对于读者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定式。即所谓“为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为主人公的悲伤而悲伤”。探究性学习可以打破这种定式的思维模式,假设出与文本内容的展开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情境,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主要思想的前提下,逆向思维,充分张开想像的翅膀,为文本内容开拓出崭新的发展思路。

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首先要对问题作出假设,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大胆地提出设想。估计假设的可能性。这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它作为科学认识程序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提出假设,可以为问题搭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是探究活动的一个“指南针”。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着力营造一个民主、祥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兴奋点,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条件。

4、组织研讨,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研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既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又为学生个体性格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既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坚持有道理的己见,又要养成尊重他人的说法,养成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欣赏别人的正确态度;既能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语科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推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